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定量CT与放射性核素显像肺灌注扫描预测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车成日 金虎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8-339,共2页
关键词 螺旋定量ct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肺灌注扫描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定量测量肺气肿容积比例评价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张先水 廖鸿飞 沈宗南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7期2617-2619,共3页
目的 探究螺旋CT定量测量肺气肿容积比例(E/L)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我院就诊的47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将25例正常体检的志愿者纳入... 目的 探究螺旋CT定量测量肺气肿容积比例(E/L)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我院就诊的47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将25例正常体检的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肺功能检测指标水平与螺旋CT测量E/L值、分析COPD患者螺旋CT测量E/L值与肺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分析COPD患者肺功能测定值与螺旋CT测量E/L值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FEV_1、FEV_1/VC_(ma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RV、TLC、RV/TLC及全肺E/L、右肺E/L、左肺E/L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依据COPD患者肺功能情况,47例患者中COPD轻度9例、中度16例、重度18例、极重度4例。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越高E/L值越大,且各组间全肺E/L、右肺E/L、左肺E/L值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螺旋CT测量全肺、右肺及左肺E/L值与FEV_1、FEV_1/VC_(max)均呈负相关(r=-0.516、-0.489、-0.533、-0.600、-0.634、-0.685,P均<0.05),与RV、TLC、RV/TLC呈正相关(r=0.426、0.411、0.410、0.424、0.439、0.477、0.522、0.436、0.459,P均<0.05)。结论 螺旋CT定量测定E/L值与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水平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依据各指标水平间的相关性对COPD患者病情展开判断,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螺旋ct定量测量 肺气肿容积比例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肺上叶尖段及其亚段支气管CT定量参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飞 纪蒙蒙 +4 位作者 朱晓龙 王大伟 邹殿俊 王晓灿 崔书君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右肺上叶尖段及其亚段CT定量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经历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的慢阻肺患者31例。同一患者分别于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行多排螺旋CT检查,检测右肺上叶尖段及... 目的探讨右肺上叶尖段及其亚段CT定量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经历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的慢阻肺患者31例。同一患者分别于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行多排螺旋CT检查,检测右肺上叶尖段及其亚段支气管的气道壁厚度(WT)、气道外径比(TDR)、气道壁面积(WA)及气道壁面积占总横截面积的百分比(WA%),分析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的关系。结果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右肺上叶尖段TDR大于缓解期(P<0.05),右肺上叶尖段亚段支气管WT、TDR、WA、WA%均较缓解期增加(P<0.05或<0.01)。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WA%、WA、TDR、WT与FEV_1%、FEV_1/FVC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右肺上叶尖段亚段支气管WA%均与FEV_1%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5、-0.400,P均<0.05),TDR均与FEV_1%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7、-0.473,P均<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CT定量显示右肺上叶尖段亚段支气管管腔狭窄程度与管壁增厚程度均较段支气管明显;CT定量参数变化有助于发现可能发生急性加重的慢阻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多排螺旋ct 定量参数 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