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威廉·戈尔丁《蝇王》的符号伦理学阐释
1
作者 岳国法 张莲妹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7-101,共5页
符号伦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符号之间的伦理关系,它是以生物符号学为基础,伦理学为指向,聚焦于符号过程与生命体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之于全球生命的责任等问题。文章以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为例,从“生命”“文明”和“责任”三... 符号伦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符号之间的伦理关系,它是以生物符号学为基础,伦理学为指向,聚焦于符号过程与生命体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之于全球生命的责任等问题。文章以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为例,从“生命”“文明”和“责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这部小说中不同符号过程的伦理意义,进而为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关于人性和道德等方面的观点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伦理学 蝇王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勒重复理论视角下《蝇王》中的重复现象
2
作者 薛婷历 谷野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蝇王》中的重复现象是探求小说主题内涵及意义构成的关键。从微观处着眼,重复的意象以隐喻的形式出现,如“蝇王”象征人性之恶;从中观层面看,人物和事件复现经典原型,如西蒙以耶稣为原型,是真理的殉道者;从宏观角度探究,《蝇王》创新... 《蝇王》中的重复现象是探求小说主题内涵及意义构成的关键。从微观处着眼,重复的意象以隐喻的形式出现,如“蝇王”象征人性之恶;从中观层面看,人物和事件复现经典原型,如西蒙以耶稣为原型,是真理的殉道者;从宏观角度探究,《蝇王》创新发展荒岛文学的主题,探索人性善恶。由此小说中的重复现象由点到面,层层递进地揭示出“人性中深谙恶”这一主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戈尔丁 蝇王 希利斯·米勒 重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解读戈尔丁的《蝇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家雨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6期66-70,共5页
1954年出版的《蝇王》在文学界引起了一阵轰动,其以儿童的视角去展现“人性恶”的主题在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本文基于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对《蝇王》进行详细解读,得出相应的三种人格:杰克代表着“本我”,拉尔夫代表着“自我”,而... 1954年出版的《蝇王》在文学界引起了一阵轰动,其以儿童的视角去展现“人性恶”的主题在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本文基于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对《蝇王》进行详细解读,得出相应的三种人格:杰克代表着“本我”,拉尔夫代表着“自我”,而西蒙体现了“超我”,并通过分析人格的变化,得出小说“人性本恶”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我”理论 蝇王 弗洛伊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面具和阴影——《蝇王》中杰克心理历程分析
4
作者 林秋 吴庆宏 《海外英语》 2024年第9期206-208,共3页
人格面具和阴影原型源自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人格面具和阴影两大原型互相对应又互相牵制。通过荣格的人格面具和阴影原型理论来解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巨作《蝇王》,有助于探讨主人... 人格面具和阴影原型源自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人格面具和阴影两大原型互相对应又互相牵制。通过荣格的人格面具和阴影原型理论来解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巨作《蝇王》,有助于探讨主人公杰克的心理发展历程,并揭示作家对儿童和少年成长的关切,进而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人格面具 阴影 儿童心理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恶的再现:《蝇王》汉译本对比研究
5
作者 程汝佳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8期433-441,共9页
《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一篇展示人性本恶的小说。1985年的陈瑞兰译本是国内首个译本。同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龚志成译本的《蝇王》。本文对比分析龚志成译本和陈瑞兰译本在语言风格、人物形象、情节处理三个方面是... 《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一篇展示人性本恶的小说。1985年的陈瑞兰译本是国内首个译本。同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龚志成译本的《蝇王》。本文对比分析龚志成译本和陈瑞兰译本在语言风格、人物形象、情节处理三个方面是否在译文中再现人性恶的主题。在语言风格上,龚志成译本偏向学术化和正式化,陈瑞兰译本的简洁化更直接展现人性恶这一主题。在人物形象上,龚志成译本刻画人物鲜明,而陈瑞兰译本人物刻画层面稍微有些不立体。在情节处理上,龚志成译本更成功地渲染了紧张的氛围。总的来看,虽然龚志成译本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够简洁直白表现人性恶主题,但在人物刻画和情节处理方面更为完善,所以龚志成译本更好再现人性恶这一主题。Lord of the Flies is a novel written by the English writer William Golding that demonstrates the innate evil of human nature. The translation in 1985 by Chen Ruilan was the first in China. In the same year,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published Gong Zhicheng’s translation of Lord of the Flies.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whether Gong Zhicheng’s translation and Chen Ruilan’s translation reproduce the theme of innate evil in the translation in three aspects: language style, characterization, and plot treatment. In terms of language style, Gong Zhicheng’s translation tends to be more academic and formalized, while Chen Ruilan’s translation is more concise and directly shows the theme of innate evil. In terms of characterization, Gong Zhicheng’s translation portrays characters vividly, while Chen Ruilan’s characterization is slightly less three-dimensional. In terms of plot treatment, Gong Zhicheng’s translation is more successful in rendering a tense atmosphere. On the whole, although Gong Zhicheng’s translation is not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enough to show the theme of innate evil in terms of language style, it is more perfect in characterization and plot treatment, so Gong Zhicheng’s translation is better in reproducing the theme of innate ev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人性恶 龚志成 陈瑞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空间”视域下《蝇王》中的荒岛
6
作者 肖倩倩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7期10-12,共3页
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一改传统“荒岛小说”荒岛变乐园的创作模式,将身份规训和社会现实投射于荒岛上,讲述了一群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在荒岛上互相残杀的故事,使荒岛从乐园变为屠宰场。荒岛是一个殖民地,孩子们在荒岛上建立... 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一改传统“荒岛小说”荒岛变乐园的创作模式,将身份规训和社会现实投射于荒岛上,讲述了一群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在荒岛上互相残杀的故事,使荒岛从乐园变为屠宰场。荒岛是一个殖民地,孩子们在荒岛上建立殖民政权,先是拉尔夫手持海螺建立了一个相对文明的统治,后来杰克推翻了拉尔夫创立的秩序,建立了野蛮的统治。荒岛也是一个小型社会,两派的斗争代表着社会权力的争夺,海螺的易主象征着权力的流动,砸碎的海螺意味着失效的规训。因此荒岛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一个纯粹的物理空间,它是一个象征,一个具有隐喻意义的“第三空间”。本文将以“第三空间”理论为指导,探讨荒岛作为一个阈限空间在小说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荒岛 殖民 第三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蝇王》中涂花脸/面具的象征含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史玮璇 苏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100,共3页
《蝇王》这部小说情节看似简单,但却蕴含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小说深邃的内涵主要得自于威廉.戈尔丁所运用的大量象征手法。本文着重探讨的是这部小说中为诸多学者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意象——涂花脸/面具——的象征意义。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 《蝇王》这部小说情节看似简单,但却蕴含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小说深邃的内涵主要得自于威廉.戈尔丁所运用的大量象征手法。本文着重探讨的是这部小说中为诸多学者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意象——涂花脸/面具——的象征意义。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涂花脸/面具(Paint/Mask)不再仅仅是杰克邪恶行为的遮羞布,它逐渐成为人类本性中普遍存在的恶的象征。这一意象对于理解戈尔丁小说人性恶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象征涂花脸/面具 人性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此处无声胜有声——为《蝇王》中女性缺席正名 被引量:5
8
作者 于开颜 朱利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48-551,共4页
《蝇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也是二战后世界文坛颇有份量的一部小说。小说因女性角色缺席而历来颇受争议。女性缺席实际上是英国荒岛文学的一大传统,《蝇王》并未冒天下之大不韪。小说所表现的主题—... 《蝇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也是二战后世界文坛颇有份量的一部小说。小说因女性角色缺席而历来颇受争议。女性缺席实际上是英国荒岛文学的一大传统,《蝇王》并未冒天下之大不韪。小说所表现的主题——人性之恶——也为女性缺席留取了可商榷的空间,而小说结尾则从另外一个侧面暗示了女性缺席只是表面现象:正是女性缺席突出了其在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女性缺席 人性 脱衣求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上的荒唐游戏——对《蝇王》的心理分析批评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彦兴 龚璇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7,80,共4页
《蝇王》蕴涵了丰富的心理寓意,它在对人类灵魂的剖析和检讨方面,同诸多现代心理学理论有着深刻切合。透过弗洛伊德、拉康、勒庞等心理学大师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能蠡测出《蝇王》在刻画人类潜意识方面的非凡成就,还可以更深地体味到作... 《蝇王》蕴涵了丰富的心理寓意,它在对人类灵魂的剖析和检讨方面,同诸多现代心理学理论有着深刻切合。透过弗洛伊德、拉康、勒庞等心理学大师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能蠡测出《蝇王》在刻画人类潜意识方面的非凡成就,还可以更深地体味到作家对现代文明鞭辟入里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精神分析批评 弗洛伊德主义 拉康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蝇王》神话原型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晓梅 李晓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9-83,共5页
《蝇王》是戈尔丁精心打造的具有现代神话特质的、典型的原型文本。鉴于《蝇王》原型研究多拘泥于人物原型,单一、肤浅的沉闷状况,要想深化《蝇王》的原型研究,就必须全面建构《蝇王》的原型体系。本文认为,《蝇王》作为一个带有典型神... 《蝇王》是戈尔丁精心打造的具有现代神话特质的、典型的原型文本。鉴于《蝇王》原型研究多拘泥于人物原型,单一、肤浅的沉闷状况,要想深化《蝇王》的原型研究,就必须全面建构《蝇王》的原型体系。本文认为,《蝇王》作为一个带有典型神话原型特质的文本,它以主题原型为目的、以人物原型为中心,以情节原型、场景原型、象征原型、意象原型等为主体,互为因果,互相映照,从而建构了一个基督文化与希腊神话基础上灵光四射的原型王国,这是《蝇王》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也是戈尔丁人性追问和人类命运忧患的灵魂故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原型 原型体系 威廉·戈尔丁 神话 建构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岛实验室里的现代启示录——论小说《蝇王》揭示的现代人类社会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雨时 刘春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6-560,共5页
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是讽喻小说的典型代表之作。作者为了探讨人类社会问题而把小岛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于孩子们踏入荒岛之后命运的描写,集中分析了人类文明的脆弱性、科学和教育的局限性以及社会体系坍塌的原因。如... 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是讽喻小说的典型代表之作。作者为了探讨人类社会问题而把小岛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于孩子们踏入荒岛之后命运的描写,集中分析了人类文明的脆弱性、科学和教育的局限性以及社会体系坍塌的原因。如果只是把这部作品视为简单的儿童文学,读者就会忽略戈尔丁讲述这个讽喻故事的真正意义,从而也会忽略其作品对于人类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丁 蝇王 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王》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卫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长期以来,《蝇王》被国内学术界视作20世纪的男性经典,戈尔丁也被冠以男性中心主义的罪名。然而,仔细阅读文本却有相反的发现:虽然《蝇王》以女性缺席为背景构建文本,但其整体结构却呈现女性写作的特征,是一部旨在颠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 长期以来,《蝇王》被国内学术界视作20世纪的男性经典,戈尔丁也被冠以男性中心主义的罪名。然而,仔细阅读文本却有相反的发现:虽然《蝇王》以女性缺席为背景构建文本,但其整体结构却呈现女性写作的特征,是一部旨在颠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现代文本。在女性主义批评的视阈中,《蝇王》可以被阐释为“菲勒斯文化确立———女性诱惑与挑战下男性的恐惧与分裂———菲勒斯文化崩溃”之历史进程。女性写作特征的挖掘可以消解将作家性别等同于文本性别的批评定势,给《蝇王》的人性恶主题以及叙事结构重释带来一线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丁 蝇王 女性缺席 菲勒斯文化 女性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的方舟——从《蝇王》看戈尔丁的人类生存境况观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3,共6页
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是一部探索人性的哲理性小说。戈尔丁认为人类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正是这种兽性在一定的环境下会使人失去理性,会导致残酷野蛮的杀戮。从恶、理性、暴力以及救赎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戈尔丁关... 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是一部探索人性的哲理性小说。戈尔丁认为人类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正是这种兽性在一定的环境下会使人失去理性,会导致残酷野蛮的杀戮。从恶、理性、暴力以及救赎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戈尔丁关于人类生存境况的观点,启发人们思考人类的前途,确保人类社会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戈尔丁 蝇王 理性 暴力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王》中人物的道德伦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段汉武 黄青青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5-29,共5页
《蝇王》和唯美主义小说背道而驰,属于一部内涵丰富的青少年文学作品,其中充满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作品中唯一的伦理高尚的化身"西蒙"则寄托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真诚友爱的社会的向往。戈尔丁认为,爱是建... 《蝇王》和唯美主义小说背道而驰,属于一部内涵丰富的青少年文学作品,其中充满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作品中唯一的伦理高尚的化身"西蒙"则寄托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真诚友爱的社会的向往。戈尔丁认为,爱是建立有秩序的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手段,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皆可以使人类的伦理道德状况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人性 道德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蝇王》的时间变奏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卫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4-39,共6页
时间是《蝇王》文本构建的重要艺术手法,小说以未来时间开头,以原始时间延续,以现代时间结尾,形成一种独特的原始与现代交融的时间变奏。这种未来—原始—现代的时间变奏,与戈尔丁前三部小说《蝇王》、《继承人》以及《品彻·马丁... 时间是《蝇王》文本构建的重要艺术手法,小说以未来时间开头,以原始时间延续,以现代时间结尾,形成一种独特的原始与现代交融的时间变奏。这种未来—原始—现代的时间变奏,与戈尔丁前三部小说《蝇王》、《继承人》以及《品彻·马丁》的背景时间达成默契,而与《蝇王》本身的明暗对比模式形成强烈的反差。借助这种独特的时间建构,戈尔丁深刻地阐明了人性恶的无时间性,表现出他对历史进化论的怀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变奏 历史进化论 艺术手法 对比模式 戈尔丁 现代 继承人 时间性 人性恶 小说 文本 延续 成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王》人性恶主题中隐含的赎救主题 被引量:11
16
作者 管建明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121-124,共4页
在《蝇王》中,戈尔丁在揭示人性恶主题的同时,也将赎救的主题隐含其中。同时,由于赎救主题的存在,人性恶主题的揭示又在辩证的意义上逆向地指明了人性趋向至善、人类精神获得拯救的道路。
关键词 蝇王 戈尔丁 人性恶主题 赎救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角力——文学伦理学视角下《蝇王》中的人物类型判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波 黄新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3-36,共4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从伦理的两极即善恶的角度,将文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分为善恶分离、善恶交织、善恶逆转和成长完善四种类型。运用这一理论方法来判释《蝇王》中人物类型,体现文学的教诲功能,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要依靠人类的... 文学伦理学批评从伦理的两极即善恶的角度,将文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分为善恶分离、善恶交织、善恶逆转和成长完善四种类型。运用这一理论方法来判释《蝇王》中人物类型,体现文学的教诲功能,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要依靠人类的善行和理性,只有不断完善社会外部环境、制度、教育以及文化环境,发挥优秀典型人物正能量的示范引领作用,才能对身处于社会中的个人施加良好的、正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蝇王 人物类型 判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蝇王》所反映的人性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小芳 惠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92-94,共3页
《蝇王》是二战后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其故事情节的分析得出作品所反映的人性观为:人性具有善恶趋向性;人类的原始兽性是人类罪恶和野蛮根本原因;人类的原始兽性一旦被激发和满足,在不受道德和文明的制约下,将越来... 《蝇王》是二战后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其故事情节的分析得出作品所反映的人性观为:人性具有善恶趋向性;人类的原始兽性是人类罪恶和野蛮根本原因;人类的原始兽性一旦被激发和满足,在不受道德和文明的制约下,将越来越野蛮;人类文明是抑制人类野蛮天性膨胀的唯一办法。作品所反映的人性观,在恐怖事件和战争冲突时有发生的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警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人性观 善恶趋向性 原始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王》:海岛文学实验与生态寓言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道全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29-133,共5页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经典小说《蝇王》,重新阐释戈尔丁的海岛文学实验。有别于以往的海岛叙事,戈尔丁关注海岛的命运,传递了强烈的生态关怀。然而长期以来,小说中"在场"的海岛遭受忽略,或是被视为"荒岛",这无...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经典小说《蝇王》,重新阐释戈尔丁的海岛文学实验。有别于以往的海岛叙事,戈尔丁关注海岛的命运,传递了强烈的生态关怀。然而长期以来,小说中"在场"的海岛遭受忽略,或是被视为"荒岛",这无疑归咎为"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无意识"的作祟。借由海岛文学实验,小说《蝇王》以生态寓言的形式,清晰地呈现了漠视生态责任的危害,要求反思和重构人类自身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威廉·戈尔丁 生态批评 海岛 环境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为什么被邪恶击败?——读戈尔丁的《蝇王》 被引量:8
20
作者 阮炜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28-38,共11页
《蝇王》自1954年发表以来,大多数有关评论集中讨论了该书的性恶论及其对现代世界的哲学、社会和政治含义。本文在进一步探讨《蝇王》的性恶论主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的理性和赎救主题,指出被一般评论所忽视的人物形象西蒙不仅是一... 《蝇王》自1954年发表以来,大多数有关评论集中讨论了该书的性恶论及其对现代世界的哲学、社会和政治含义。本文在进一步探讨《蝇王》的性恶论主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的理性和赎救主题,指出被一般评论所忽视的人物形象西蒙不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救世主形象,而且这一形象蕴含着现代人理性的泯灭和理想人格的隐退乃至消逝;《蝇王》的根本寓义并不在于人性邪恶的本身,而在于同邪恶抗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 蝇王 性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