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蜱传疾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蜱传疾病诊治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蜱传疾病患者资料,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蜱传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包...目的对蜱传疾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蜱传疾病诊治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蜱传疾病患者资料,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蜱传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17例,莱姆病5例,立克次体病10例。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北京本土病例14例(43.8%),平谷区占比最高(4例,28.6%),外省输入性病例16例(50.0%),境外旅居患病人员2例(6.3%)。病例年龄21~80岁,平均(50.16±14.61)岁。病例数最多的职业为农民(14例,43.8%)。游走性红斑为莱姆病典型皮损特点,发热多见于SFTS及立克次体病患者,以中度发热为主。WBC及NEUT降低多见于SFTS。SFTS及立克次体病均有EOS降低。PLT减少为SFTS典型特征。立克次体病及SFTS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肝脏损伤,ALT、AST明显升高。SFTS患者存在明显心肌损伤,CK、CK-MB均有升高。CRP升高主要见于立克次体病。PCT升高最常见于立克次体病,其次为SFTS。结论北京地区蜱传疾病存在逐年上升趋势,多有延误诊断,需提升此类疾病的诊断能力,根据流行病学史和蜱传疾病临床特征进行早期识别,及早行病原学检测,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率,实现早诊早治。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国内外近20年对我国西部地区蜱及蜱传疾病研究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西部地区蜱传疾病监测、预防和治疗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在CNKI和Web of Science检索2004年1月至2024年6月有关我国西部地区蜱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6对...目的分析国内外近20年对我国西部地区蜱及蜱传疾病研究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西部地区蜱传疾病监测、预防和治疗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在CNKI和Web of Science检索2004年1月至2024年6月有关我国西部地区蜱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6对关键词、作者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国内外蜱及蜱传疾病主题文献量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英文文献发文量远超过中文文献。具体研究领域主要为生态学和分类学研究、流行病学与诊断技术/防治措施研究、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等。国内外研究热点整体方向一致,均围绕西部牧区的高发疾病和储存宿主,但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结论西部地区蜱的生态学、蜱传疾病的流行分布、反向病原学早发现早针对蜱传疾病、多组学研究蜱-蜱传病原体-宿主互作现象、保护性抗原的发现以及灵敏检测方法的建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趋势提示,应当注意边境地区检疫防疫,监测蜱传疾病流行情况,调查蜱虫在牧区的资源分布,识别新发蜱传微生物,多学科交叉进行基础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蜱传疾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蜱传疾病诊治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蜱传疾病患者资料,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蜱传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17例,莱姆病5例,立克次体病10例。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北京本土病例14例(43.8%),平谷区占比最高(4例,28.6%),外省输入性病例16例(50.0%),境外旅居患病人员2例(6.3%)。病例年龄21~80岁,平均(50.16±14.61)岁。病例数最多的职业为农民(14例,43.8%)。游走性红斑为莱姆病典型皮损特点,发热多见于SFTS及立克次体病患者,以中度发热为主。WBC及NEUT降低多见于SFTS。SFTS及立克次体病均有EOS降低。PLT减少为SFTS典型特征。立克次体病及SFTS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肝脏损伤,ALT、AST明显升高。SFTS患者存在明显心肌损伤,CK、CK-MB均有升高。CRP升高主要见于立克次体病。PCT升高最常见于立克次体病,其次为SFTS。结论北京地区蜱传疾病存在逐年上升趋势,多有延误诊断,需提升此类疾病的诊断能力,根据流行病学史和蜱传疾病临床特征进行早期识别,及早行病原学检测,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率,实现早诊早治。
文摘目的分析国内外近20年对我国西部地区蜱及蜱传疾病研究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西部地区蜱传疾病监测、预防和治疗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在CNKI和Web of Science检索2004年1月至2024年6月有关我国西部地区蜱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6对关键词、作者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国内外蜱及蜱传疾病主题文献量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英文文献发文量远超过中文文献。具体研究领域主要为生态学和分类学研究、流行病学与诊断技术/防治措施研究、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等。国内外研究热点整体方向一致,均围绕西部牧区的高发疾病和储存宿主,但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结论西部地区蜱的生态学、蜱传疾病的流行分布、反向病原学早发现早针对蜱传疾病、多组学研究蜱-蜱传病原体-宿主互作现象、保护性抗原的发现以及灵敏检测方法的建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趋势提示,应当注意边境地区检疫防疫,监测蜱传疾病流行情况,调查蜱虫在牧区的资源分布,识别新发蜱传微生物,多学科交叉进行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