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1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南芥CaM5的不同剪接产物对其蛋白质结合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树强 余洁雨 +4 位作者 王韫慧 吕天晓 范甜 周玉萍 田长恩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8-464,共7页
钙离子(Ca^(2+))/钙调素(calmodulin, CaM)信号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刺激响应的调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aM家族共有7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该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对CaM5... 钙离子(Ca^(2+))/钙调素(calmodulin, CaM)信号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刺激响应的调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aM家族共有7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该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对CaM5的2个剪接体CaM5.1和CaM5.3进行蛋白结合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钙调素结合蛋白(calmodulin-binding protein,CaMBP)IQM3(IQ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3)能在酵母中与除CaM5.3外的CaM家族的成员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aM5.3比CaM5.1和其他CaM亚型成员多出1个由3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C-末端序列(C-terminal domain,CTD),可能影响CaM5.3与IQM3结合。在CaM5.1的C-末端添加CML10的CTD,将重组蛋白与IQM3进行结合,证实CaM5.3的CTD是影响其与IQM3结合的关键序列。因此,拟南芥CaM5的不同剪接方式影响其蛋白结合活性,为研究钙调素及钙调素结合蛋白的结合活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素 剪接方式 IQM3 蛋白质结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肽/蛋白质结合模式虚拟筛选建模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周鹏 田菲菲 +2 位作者 李波 吴世容 李志良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1-697,共7页
“合理”QSAR模型是指在了解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模式的前提下建立定量构效关系,这样避开了传统做法仅仅依靠样本集分子自身信息来构建预测模型的诸多弊端.本文将此思想应用于肽/蛋白质亲和活性的研究当中,借助于遗传算法作为虚拟受体结... “合理”QSAR模型是指在了解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模式的前提下建立定量构效关系,这样避开了传统做法仅仅依靠样本集分子自身信息来构建预测模型的诸多弊端.本文将此思想应用于肽/蛋白质亲和活性的研究当中,借助于遗传算法作为虚拟受体结合靶点及相互作用模式的筛选手段得到了一种新的建模技术:肽/蛋白质结合模式遗传虚拟筛选(geneticvirtualscreeningofcombinativemodeforpeptide/protein,GVSC).该法成功解决了“合理”QSAR研究中的难题,即大多数情况下受体结构未知而难以了解配基与之发生的结合方式.分别使用58个血管紧张素转化酶,18个Camel抗体蛋白cAb-lys3双位点突变残基对GVSC加以检验,其结果表明GVSC能够较好地阐明配基与受体之间的作用机理,并能得到优于传统方法的QSA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结合模式遗传虚拟筛选 定量构效关系 遗传算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素和蛋白质结合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昌勤 赵建西 金少鸿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7-31,共5页
利用波谱分析(DSC、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的方法,证明SM和BSA的共价结合或非共价结合,都可使得BSA的构象发生改变。BSA中一些芳香族氨基酸由内部疏水区外露,使得BSA的紫外光谱蓝移、荧光光谱红移。SM对BSA构象的影响较双氢链霉素(DHS)强... 利用波谱分析(DSC、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的方法,证明SM和BSA的共价结合或非共价结合,都可使得BSA的构象发生改变。BSA中一些芳香族氨基酸由内部疏水区外露,使得BSA的紫外光谱蓝移、荧光光谱红移。SM对BSA构象的影响较双氢链霉素(DHS)强。根据实验结果,对SM分子在体内产生SM抗体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素 蛋白质结合 蛋白质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亲和电泳在药物-蛋白质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喆 吴如金 安登魁 《药学进展》 CAS 1999年第4期204-209,共6页
本文对毛细管亲和电泳的几种常用运行模式及数学模型在药物蛋白结合研究中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手性拆分和免疫毛细管电泳,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毛细管亲和电泳 药物蛋白质结合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和毛细管电泳及其在测定药物-蛋白质结合常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博 刘文英 《药学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81-84,共4页
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及活性。平衡透析法和超滤法是测定药物 蛋白质结合常数的传统方法 ,但各有不足。近年来 ,随着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不断发展 ,亲和毛细管电泳 (ACE)以其独特的优势 ,已被用于测定药物 蛋白质结... 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及活性。平衡透析法和超滤法是测定药物 蛋白质结合常数的传统方法 ,但各有不足。近年来 ,随着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不断发展 ,亲和毛细管电泳 (ACE)以其独特的优势 ,已被用于测定药物 蛋白质结合常数。本文阐述ACE定义、分类、原理及其在测定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蛋白质结合常数 亲和毛细管电泳法 原理 应用 缓冲液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的免疫学 被引量:8
6
作者 谢贵林 高恩明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0年第3期66-69,共4页
本文对细菌性表面多糖 (CPS ,O SP)的免疫原性、影响多糖免疫原性的因素、多糖 蛋白质的免疫学机理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细菌 多糖-蛋白质结合 疫苗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剂HMBA对自旋标记物TEMPO与蛋白质结合的影响及其意义(英文)
7
作者 颉东旭 任礼勤 +1 位作者 冯良波 李树本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27-532,共6页
在将TEMPO掺入肿瘤细胞用以研究化学诱导分化剂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诱导分化机理的实验中,观察到一种强的单峰波谱,TEMPO掺入到了蛋白质分子的内部可能形成了局部的高浓度.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剂HMBA在诱导浓度范围内可使一些蛋白... 在将TEMPO掺入肿瘤细胞用以研究化学诱导分化剂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诱导分化机理的实验中,观察到一种强的单峰波谱,TEMPO掺入到了蛋白质分子的内部可能形成了局部的高浓度.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剂HMBA在诱导浓度范围内可使一些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改变TEMPO与蛋白质分子的结合.因此,HMBA在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过程中,一定对一些蛋白质分子有直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标记 肿瘤 诱导分化 HMBA TEMPO 蛋白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野黄芩苷的蛋白质结合率
8
作者 孙习鹏 万丽丽 郭澄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野黄芩苷的检测方法,测定野黄芩苷的蛋白质结合率。方法:用HPLC法测定血浆和透析液中野黄芩苷的浓度,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血浆蛋白质结合率,蛋白质结合率按B%=[(ct-cf)/ct]×100%计算。结果:正常人血浆中野黄芩苷浓度...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野黄芩苷的检测方法,测定野黄芩苷的蛋白质结合率。方法:用HPLC法测定血浆和透析液中野黄芩苷的浓度,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血浆蛋白质结合率,蛋白质结合率按B%=[(ct-cf)/ct]×100%计算。结果:正常人血浆中野黄芩苷浓度在0.05、0.5、5μg/L时的蛋白质结合率分别为(79.9±1.71)%(、82.0±1.02)%和(68.9±1.21)%。结论:野黄芩苷在0.05和0.5μg/L时,属于高度结合,但随着浓度升高,蛋白质结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芩苷 平衡透析法 蛋白质结合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蛋白质输入的RNA-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方法
9
作者 梅杰 何如吉 吕强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4,共5页
RNA及RNA结合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基因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预测RNA-蛋白质结合位点的深度学习方法陆续提出。目前多数研究没有将RNA结合蛋白作为模型输入,限制了深度学习模型的规模。对此问题,提出一个带有RNA结合蛋白输入的深... RNA及RNA结合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基因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预测RNA-蛋白质结合位点的深度学习方法陆续提出。目前多数研究没有将RNA结合蛋白作为模型输入,限制了深度学习模型的规模。对此问题,提出一个带有RNA结合蛋白输入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扩大训练集的规模挖掘RNA-蛋白质结合位点的公共知识。模型将RNA序列先后经过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来得到序列特征;将序列特征与RNA结合蛋白的独热编码拼接,作为全连接层的输入;通过一个Sigmoid单元输出该RNA结合蛋白对RNA序列的结合概率。在两个权威数据集上,该方法相比其他模型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RNA结合蛋白 RNA-蛋白质结合位点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科学家成功将金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结合
10
作者 肖雪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6281-6281,共1页
2007年7月2日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刊登了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成功地将金纳米粒子附着于蛋白质,形成了蛋白质一金纳米粒子均匀排列的薄层结构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由纳米粒子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结构将能... 2007年7月2日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刊登了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成功地将金纳米粒子附着于蛋白质,形成了蛋白质一金纳米粒子均匀排列的薄层结构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由纳米粒子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结构将能帮助人们了解蛋白质结构,确定蛋白质功能成分和组合新的蛋白质复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结合 金纳米粒子 美国科学家 蛋白质结构 研究人员 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 蛋白质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膜结合法分离和检测蛋白质结合的DNA
11
作者 张敏磊 方福德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4年第5期78-79,共2页
滤膜结合法分离和检测蛋白质结合的DNA张敏磊,方福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原理:硝酸纤维素滤膜可以结合蛋白质但不能结合双链DNA,如果蛋白质与双链DNA片段相结合,则这一结合物仍可结合在滤... 滤膜结合法分离和检测蛋白质结合的DNA张敏磊,方福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原理:硝酸纤维素滤膜可以结合蛋白质但不能结合双链DNA,如果蛋白质与双链DNA片段相结合,则这一结合物仍可结合在滤膜上。因此,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膜结合 结合蛋白质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DNA-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
12
作者 薛广富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16期51-52,共2页
DNA-蛋白质结合位点在基因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定残基对于理解DNA-蛋白质复合物的结合机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尽管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准确识别DNA-蛋白质结合位点的问题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NA-蛋白质结合位点在基因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定残基对于理解DNA-蛋白质复合物的结合机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尽管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准确识别DNA-蛋白质结合位点的问题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在后基因组时代积累了大量的蛋白质序列,因此需要复杂的计算方法来从这些海量的蛋白质序列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融合方法对DNA-蛋白质结合位点数据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融合 DNA-蛋白质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orteBio OctetRed多通道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统非标记实时检测小分子和蛋白质结合的动力学常数
13
作者 杨淑静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74-74,共1页
测定评价小分子和治疗靶点蛋白结合的亲和力在药物开发和先导化合物优化过程中很重要。我们使用一种新的无需标记的方法来检测碳酸酐酶和一些小分子抑制物(〈500Daltons)结合的动力学常数,包括速率常数和亲和常数。ForteBio的OctetRE... 测定评价小分子和治疗靶点蛋白结合的亲和力在药物开发和先导化合物优化过程中很重要。我们使用一种新的无需标记的方法来检测碳酸酐酶和一些小分子抑制物(〈500Daltons)结合的动力学常数,包括速率常数和亲和常数。ForteBio的OctetRED系统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时不需要标记,八通道同时检测,待检测的样品可以放在96孔板中。该系统检测时基于生物膜层反射光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lry),简单地说,光纤制成的生物传感器(Biosensor)底端覆盖了生物分子相容层,可以用来固定相互作用分子中的一个,形成生物膜层,当具有一定带宽的可见光入射生物膜层时,根据薄膜干涉的简化模型和光线反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在生物膜层表面被分成两部分,形成第一部分反射光.进入生物层的透射部分在生物层的第二个界面产生反射,形成第二部分反射光。光束垂直入射时,两部分反射光形成干涉波,被光谱仪所检测。相互作用发生时,生物层厚度增加,反射光干涉光谱曲线整体向波长增加方向移动。分子结合或解离时,都会导致干涉曲线的漂移,这种变化可以被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实时检测 小分子 动力学 多通道 蛋白质结合 系统 非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吻素1、脂肪酸结合蛋白质4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对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海歌 梁淑新 +4 位作者 赵雅堃 崔雯萱 蔺美霖 郑海亮 冯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595-1599,1605,共6页
目的探讨人吻素1、脂肪酸结合蛋白质4(FABP4)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妊娠糖尿病(GDM)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建卡的49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GDM分为GDM组和正常组。... 目的探讨人吻素1、脂肪酸结合蛋白质4(FABP4)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妊娠糖尿病(GDM)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建卡的49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GDM分为GDM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GDM患者人吻素1、FABP4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发生GDM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人吻素1、FABP4单独及联合检测对GDM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24周增长体质量、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1 hPG)、OGTT 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人吻素1、FABP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DM孕妇人吻素1水平与孕前BMI、HOMA-IR、FBG、OGTT 1 hPG、OGTT 2 hPG、HbA1c、TG、FINS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HOMA-β呈负相关(P<0.05);GDM孕妇FABP4水平与孕24周增长体质量、HOMA-IR、TG、LDL-C、FINS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OMA-β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24周增长体质量、HOMA-IR、HOMA-β、FBG、OGTT 1 hPG、OGTT 2 hPG、HbA1c、TG、FINS、人吻素1、FABP4水平升高是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人吻素1、FABP4联合诊断GD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高于人吻素1、FABP4单独诊断GDM的AUC(Z=4.563、5.681,P<0.05)。结论人吻素1、FABP4对GDM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GDM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人吻素1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4 糖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热转移技术鉴定有机酸类代谢物的结合蛋白质
15
作者 李柯佳 叶玉莹 +3 位作者 张晓磊 周家华 李亚楠 叶明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2-710,共9页
有机酸类代谢物在表观遗传、肿瘤发生和发展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这类代谢物在体内的结合蛋白质进行鉴定,将有助于从分子学层面理解和揭示它们的功能。本研究采用矩阵热转移技术(mTSA),在HeLa细胞裂解液中系统鉴定... 有机酸类代谢物在表观遗传、肿瘤发生和发展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这类代谢物在体内的结合蛋白质进行鉴定,将有助于从分子学层面理解和揭示它们的功能。本研究采用矩阵热转移技术(mTSA),在HeLa细胞裂解液中系统鉴定了3种有机酸类代谢物(琥珀酸、富马酸和乳酸)的结合蛋白质。首先,向细胞裂解液中加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琥珀酸、富马酸或乳酸,在52℃下加热3 min,离心并收集上清蛋白质,进行酶解及后续质谱分析。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模式下,本研究在琥珀酸、富马酸和乳酸的mTSA实验中分别鉴定到5870、5744和5816个蛋白质;通过对蛋白质热稳定性的显著性差异值(p)和皮尔森相关系数平方值(R^(2))进行考察,该研究鉴定到了多个高可信度的有机酸类代谢物结合蛋白质。此外本研究发现,虽然富马酸和琥珀酸均能够与α-酮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FTO)结合,但琥珀酸是FTO更强的竞争性抑制剂。除此之外,本研究还鉴定到了两个先前未曾报道过的乳酸结合蛋白质,即鸟氨酸转氨酶(OAT)和3-巯基丙酮酸硫转移酶(MPST),并通过溶剂诱导沉淀技术(SIP)和两种数据检验方法证明了其可信度;同时,OAT和MPST的发现有助于揭示乳酸在氨基酸合成和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调节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热转移技术 有机酸类代谢物 琥珀酸 富马酸 乳酸 结合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phPLA:一种预测蛋白质–配体结合亲和力的图神经网络方法
16
作者 郭岳松 刘立伟 《计算生物学》 CAS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蛋白质–配体结合亲和力是蛋白质与配体相互作用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预测蛋白质–配体结合亲和力对于发现药物的新应用至关重要。迄今为止,已经开发了许多计算技术来预测结合亲和力;然而,这些技术中的一部分需要并不常见的蛋白质... 蛋白质–配体结合亲和力是蛋白质与配体相互作用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预测蛋白质–配体结合亲和力对于发现药物的新应用至关重要。迄今为止,已经开发了许多计算技术来预测结合亲和力;然而,这些技术中的一部分需要并不常见的蛋白质三维结构,一些方法还将配体表示为不是分子的适当表示的SMILES串。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名为GraphPLA的新模型,使用具有直接结合配体的独特特征的蛋白质结合口袋作为局部输入特征。还使用扩展卷积来捕捉蛋白质的多尺度远程相互作用,图神经网络来学习配体的图表示。实验结果表明,GraphPLA的RMSE为1.388,MAE为1.118,R为0.795,SD为1.345,CI为0.796,优于目前最先进的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预测蛋白质–配体结合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配体结合亲和力 图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蛋白质–配体结合口袋 图注意力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卟啉蛋白质结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荣民 朱永峰 +3 位作者 何玉凤 李岩 毛崇武 何乃普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52-1963,共12页
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和金属卟啉是典型的生物高分子和金属配合物,而且绝大部分蛋白质与金属卟啉是通过形成结合体共同发生作用的,因此,研究天然金属卟啉蛋白质结合体的结构与功能并进行人工模拟受到关注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和金属卟啉是典型的生物高分子和金属配合物,而且绝大部分蛋白质与金属卟啉是通过形成结合体共同发生作用的,因此,研究天然金属卟啉蛋白质结合体的结构与功能并进行人工模拟受到关注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在对蛋白质与金属卟啉的结构与类型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金属卟啉与蛋白质的天然结合体,如细胞色素P450、过氧化物酶、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脑红蛋白等。总结了金属卟啉与蛋白的人工结合体,如原卟啉、血卟啉及其衍生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体;合成水溶性与不溶性金属卟啉与白蛋白的结合体。介绍了人工合成蛋白,即基因重组蛋白与合成金属卟啉的结合体,如用作人工合成血液的栏式铁卟啉白蛋白结合体。到目前为止,不但金属卟啉可以合成,而且白蛋白、血红蛋白也可以通过基因重组进行人工合成。金属卟啉蛋白质结合体已应用于制备人工血液、疾病检测、治疗,及光解水产氢等多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金属卟啉蛋白质结合 蛋白 人工血液 模拟酶
原文传递
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分析,结合自由能计算与相互作用设计 被引量:11
18
作者 白红军 来鲁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88-1997,共10页
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本质有助于了解生命活动中这些基本单元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期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包括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的基本性质,蛋白质结合自由能的计算方法,不同相互... 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本质有助于了解生命活动中这些基本单元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期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包括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的基本性质,蛋白质结合自由能的计算方法,不同相互作用在蛋白质结合/解离中的角色和差异,以及上述知识在蛋白质相互作用设计中的应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的特性,例如界面大小、保守性以及结构的动态性质,使得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区别于非特异性的晶体堆积界面.生物功能界面的一个重要结构特征是界面上存在着关键残基以及相对独立的相互作用模块.利用多种方法,如MM-PBSA、统计平均势以及不同的相互作用自由能模型,可以在不同的精度上计算蛋白质相互作用自由能.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对的设计与改造,近年来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例子,但还存在着很大的挑战.我们认为在今后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设计中,考虑各种因素对蛋白质结合与解离的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提高人类控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相互作用 界面性质 界面结构特征 结合自由能计算 蛋白质相互作用设计 蛋白质结合/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蛋白质结合制剂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晓航 任克明 +3 位作者 刘爱萍 陈美华 孔素娟 沈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58-959,共2页
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是主要致病抗原。根据荚膜多糖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共有90个血清型,近30个血清型对人有致病性,可引起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婴幼儿、儿童和老人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研发... 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是主要致病抗原。根据荚膜多糖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共有90个血清型,近30个血清型对人有致病性,可引起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婴幼儿、儿童和老人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研发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以预防由该菌引起的疾病颇为重要。本研究通过选用单价含1、2、4μg多糖的九价肺炎链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分别免疫NIH小鼠,采血后检测鼠血清中抗多糖IgG抗体的滴度,以比较九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的免疫剂量对NIH小鼠的免疫应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NIH小鼠 荚膜多糖 免疫应答 蛋白质结合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 制剂 IgG抗体
原文传递
B族链球菌多糖—蛋白质结合物黏膜免疫小鼠血清IgG研究
20
作者 黄莉 王爱华 +2 位作者 赵志强 周园 朱保权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713-715,共3页
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GBS-CPS-TT),经不同免疫途径免疫小鼠的可行性及免疫剂量。方法经滴鼻、灌胃、皮下注射途径免疫小鼠,各组均免疫3次,每次免疫间隔时间2周,免疫后1周时采集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GBS-CPS-TT),经不同免疫途径免疫小鼠的可行性及免疫剂量。方法经滴鼻、灌胃、皮下注射途径免疫小鼠,各组均免疫3次,每次免疫间隔时间2周,免疫后1周时采集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的抗体滴度。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GBS-CPS-TT经滴鼻免疫、灌胃免疫和皮下注射均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血清IgG抗体。IgG抗体滴度分别为:滴鼻5μg组(2.671±0.207);滴鼻10μg组(2.911±0.263);皮下注射5μg组(2.866±0.251);灌胃10μg组(2.851±0.224)。滴鼻10μg组诱导产生的IgG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滴鼻5μg组(P<0.01)。结论 GBS-CPS-TT经滴鼻免疫小鼠后可产生系统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多糖蛋白质结合 黏膜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