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米沙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抑制硬化性胃癌细胞增殖
1
作者 柏希慧 刘诗雨 孙媛媛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42-846,共5页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硬化性胃癌(SGC)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胃癌细胞MKN1和SGC细胞HSC45。采用细胞计数盒8实验检测替米沙坦对MKN1和HSC45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替米沙坦对HSC45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硬化性胃癌(SGC)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胃癌细胞MKN1和SGC细胞HSC45。采用细胞计数盒8实验检测替米沙坦对MKN1和HSC45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替米沙坦对HSC45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激活替米沙坦对HSC45自噬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剂SC79和替米沙坦共同处理HSC45,分别检测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后,替米沙坦对HSC45增殖、凋亡、自噬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替米沙坦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MKN1和HSC45细胞增殖(均P<0.001),且对HSC45细胞增殖抑制效果更为显著(P<0.05)。替米沙坦组HSC45早期凋亡率、LC3Ⅱ/Ⅰ蛋白表达量、G_(0)/G_(1)期细胞周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26.2±2.6)%比(1.3±0.4)%、(1.02±0.09)比(0.29±0.04)、(53.4±3.4)%比(38.1±2.9)%],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和磷酸化mTOR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替米沙坦组和替米沙坦+SC79组HSC45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LC3Ⅱ/Ⅰ蛋白表达及G_(0)/G_(1)期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替米沙坦+SC79组均低于替米沙坦组(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SGC细胞凋亡、自噬和周期阻滞,进而抑制SGC细胞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硬化性胃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参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卵巢储备功能和卵巢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张丽荣 闫洪超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23-1327,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红参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大鼠卵巢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潜在机制。方法2022年8—11月进行DOR大鼠模型建立实验。将48只SD雌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雌二醇组以及模型+红参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去氧乙烯基环己烯(... 目的探讨红参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大鼠卵巢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潜在机制。方法2022年8—11月进行DOR大鼠模型建立实验。将48只SD雌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雌二醇组以及模型+红参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225 mg/kg建立DOR大鼠模型。模型组与空白组均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模型组+雌二醇组给予0.15 mg/kg戊酸雌二醇溶液灌胃,模型+红参组给予5 g/kg红参混悬液灌胃,1次/天,共30 d。30 d后比较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切片变化;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抗缪勒管激素(AMH)激素水平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卵巢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α(PI3K p85α)、蛋白激酶B(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用药后,模型+雌二醇组大鼠体质量差值为(15.0±0.7)g高于模型组的(10.9±1.3)g,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模型+红参组大鼠体质量差值为(14.9±0.4)g,高于模型组的(10.9±1.3)g(P<0.05),但与模型+雌二醇组的(15.0±0.7)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模型+雌二醇组和模型+红参组卵泡数量多于模型组,卵巢结构较为清晰,颗粒结构更为紧凑,黄体数量较模型组增多;ELISA实验显示,用药后,模型+红参组和模型+雌二醇组AMH、雌二醇和GnRH明显升高,FSH、LH明显降低(P<0.05),其中模型+红参组激素水平恢复更明显(P<0.05)。蛋白质印迹法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后,模型+红参组和模型+雌二醇组p-PI3K p85α、p-Akt和p-mTOR均显著下降(P<0.05);与雌二醇组比较,模型+红参组p-PI3K p85α、p-Akt、p-mTOR水平降低(P<0.05)。结论红参可以有效改善DOR模型大鼠的内分泌,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改善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参 卵巢储备功能 雌二醇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婷婷 罗向霞 +1 位作者 张钰洁 王瑞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9期139-142,共4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是人体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蛋白质合成、葡萄糖转运及血管生成等大...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是人体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蛋白质合成、葡萄糖转运及血管生成等大量细胞生命活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该通路的参与。本文对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与DR发展的关系以及该通路在DR进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DR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静 白吉祥 +2 位作者 王书惠 刘伦翠 赵志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8-584,共7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活力、凋亡、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PC-3细胞活力,TUNEL染色检测PC-3细胞凋亡,吖啶橙染...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活力、凋亡、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PC-3细胞活力,TUNEL染色检测PC-3细胞凋亡,吖啶橙染色观察PC-3细胞自噬小泡,GFP-LC3质粒转染分析观察PC-3细胞自噬小体,Western blot分析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融合蛋白(LC3)、Beclin-1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槲皮素以浓度-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C-3细胞活力,并诱导细胞凋亡;能够增加PC-3细胞自噬小泡和自噬小体的数量;能够升高PC-3细胞LC3-Ⅱ/LC3-Ⅰ及Beclin-1表达,同时降低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和磷酸化-mTOR的表达。结论槲皮素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PC-3细胞发生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前列腺癌 自噬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巨噬细胞发生自噬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锦霞 张晴雯 +1 位作者 李银虹 姜昕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目的对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杨梅素抗结核作用的机理。方法用CCK8法检测杨梅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安全的用药范围;... 目的对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杨梅素抗结核作用的机理。方法用CCK8法检测杨梅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安全的用药范围;以H37Ra菌株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为模型组,并设空白组和药物处理组。按感染复数(MOI,即细菌∶细胞=10∶1)加入模型组、药物处理组,共孵育4h后,磷酸盐缓冲液(PBS)洗3次以弃掉未进入胞内的MTB。药物处理组分别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的杨梅素作用24h,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即“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p6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以此筛选出杨梅素促进自噬的最佳作用浓度;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感染细胞72h后,0.1%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冰上裂解细胞10min,菌落形成单位(CFU)法检测巨噬细胞胞内荷菌量;杨梅素作用感染细胞不同时间(30、60、180min)后Western blot测定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以Image J软件做蛋白定量分析,用GraphPad Prism 7.0制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杨梅素在100μmol/L浓度以下细胞生存率在90%左右,对细胞毒性较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0.52±0.01)相比,杨梅素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处理均能促进LC3Ⅱ的表达(0.59±0.02、0.65±0.01、0.71±0.01、0.8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4,t=7.91、P=0.00,t=9.77、P=0.00,t=16.37、P=0.00);而较模型组p62蛋白(0.86±0.02),药物处理亦能抑制p62的表达(0.72±0.01、0.86±0.00、0.60±0.02、0.58±0.01),25μmol/L杨梅素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46),12.5、50、100μmol/L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0,t=9.53、P=0.00,t=12.01、P=0.00);杨梅素促进自噬的最佳药物浓度为100μmol/L;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感染细胞72h后,对胞内MTB的抑制率为21.02%;模型组细胞在MTB感染后30、60、180min时,PI3K/Akt/mTOR通路中Akt蛋白的磷酸化(p-Akt)水平(1.23±0.01、1.52±0.01、0.74±0.02)明显增加,而杨梅素作用相同的时间后,可明显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0.99±0.01、0.96±0.01、0.4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P=0.00,t=30.06、P=0.00,t=18.60、P=0.00);而模型组磷酸化mTOR(p-mTOR)蛋白水平仅在MTB感染后180min(0.57±0.00)明显增加(t=94.61、P=0.00),杨梅素作用180min亦能抑制mTOR蛋白的磷酸化(0.4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0)。结论杨梅素通过抑制Akt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PI3K/Akt/mTOR通路,从而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来杀灭胞内的M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巨噬细胞 自噬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杨梅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c诱导的核抗原通过调控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促进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
6
作者 杭海芳 路伟 +2 位作者 俞夜花 庞淯阳 王海云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探讨Myc诱导的核抗原(Myc induced nuclear antigen,MINA)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对HL-60细胞的增殖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AML数据集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通过TCGA数据库下... 目的探讨Myc诱导的核抗原(Myc induced nuclear antigen,MINA)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对HL-60细胞的增殖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AML数据集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AML的临床信息和MINA的表达水平。构建MINA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通过慢病毒感染,建立稳定MINA基因过表达的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系,通过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NA对HL-60细胞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的影响。TCGA数据库分析MINA与mTOR在AML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析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MINA mRNA在AML中表达16.25±0.5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0.20±0.29,MINA的表达水平与AML病人预后密切相关,相对于低表达者,高表达MINA的AML癌病人预后较差(HR=2.30,P=0.003)。成功构建稳定MINA高表达的HL-60细胞系,过表达MINA促进HL-60细胞增殖,第6天细胞数过表达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过表达MINA可明显增加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Akt抑制剂哌立福新(Perifosine)可逆转过表达MINA导致的HL-60细胞增殖。MINA与mTOR的表达水平在AML中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6,P<0.01)。结论MINA在AML病人中高表达,高表达MINA的AML病人预后较差,MINA可能通过调控Akt/mTOR通路促进AML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抗原 Myc诱导的核抗原 预后 增殖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7
作者 罗阳坤 任勇军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4,共6页
肝细胞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排名较前的癌症之一,现有的针对肝细胞癌的治疗手段并未有效提高5年生存率,肝细胞癌的治疗仍然充满挑战性。进一步深入研究信号通路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并继续探寻肝细胞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是目前的研... 肝细胞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排名较前的癌症之一,现有的针对肝细胞癌的治疗手段并未有效提高5年生存率,肝细胞癌的治疗仍然充满挑战性。进一步深入研究信号通路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并继续探寻肝细胞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现概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的最新进展,并着重总结其对肝细胞癌代谢重编程的影响,以及近期针对该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和临床试验的相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治疗
原文传递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RAD001和LY294002对不同分子特征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斌 杨乐 +2 位作者 孙刚 董朝 马斌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43-2145,共3页
目的 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RAD001和LY294002对人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PI3 K/蛋白激酶B (Akt)/mTOR信号通路上下游不同靶点联合阻滞对不同亚型人乳... 目的 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RAD001和LY294002对人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PI3 K/蛋白激酶B (Akt)/mTOR信号通路上下游不同靶点联合阻滞对不同亚型人乳腺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RAD001和LY294002单独或者联合使用,通过噻唑蓝(MTT)实验计算药物半数抑制剂量(IC50).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结果 LY294002和RAD001单药均使能人乳腺癌MCF-7和MDA-MB-231抑制细胞增殖、阻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联合用药后各细胞株的抗肿瘤效应明显增强.结论 针对P13 K/Akt/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干预可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其凋亡,且通路中不同靶点联合干预的抗肿瘤效应更加显著,尤其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MDA-MB-231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LY294002 RAD00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橘皮素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促进大鼠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大鹏 冯玉婧 +3 位作者 张硕 任庆帅 裴建军 赵长全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橘皮素通过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促进大鼠腹主动脉瘤(AAA)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雌性大鼠45只,其中20只大鼠皮下埋植0.9%氯化钠注射液缓释泵(对照组)... 目的探讨橘皮素通过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促进大鼠腹主动脉瘤(AAA)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雌性大鼠45只,其中20只大鼠皮下埋植0.9%氯化钠注射液缓释泵(对照组),剩余25只大鼠皮下埋植血管紧张素Ⅱ缓释泵(AAA组)构建AAA模型。造模过程中AAA组大鼠死亡5只,共20只造模成功。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AAA组予橘皮素灌胃1次/d,持续7 d。观察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率,比较2组细胞蛋白水平、自噬细胞基因表达量、细胞因子水平及AMPK/mTOR信号通路表达量。结果AAA组细胞活力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β-连环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周期蛋白D1、Bc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Beclin1、Atg4b、Bnip3、Vps34、LC3基因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白细胞介素6、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AMPK、mTOR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1.61±0.35)比(1.10±0.21)、(2.11±0.14)比(1.13±0.06)](均P=0.001)。结论橘皮素对AAA大鼠细胞蛋白水平、自噬细胞水平及转化生长因子水平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霉素蛋白信号通路 橘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在男性生殖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付远杰 朱坤 +3 位作者 申毅锋 俞旭君 常德贵 董良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9期18-23,共6页
线粒体自噬是指细胞利用自噬机制选择性地降解受损或多余线粒体的过程。近年来,有证据表明线粒体自噬在男性生殖中至关重要,其可清除异常的线粒体,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并维持生殖细胞的能量稳态。作为调控细胞生长代谢的经典通路,腺苷酸活... 线粒体自噬是指细胞利用自噬机制选择性地降解受损或多余线粒体的过程。近年来,有证据表明线粒体自噬在男性生殖中至关重要,其可清除异常的线粒体,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并维持生殖细胞的能量稳态。作为调控细胞生长代谢的经典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通过产生自噬装置,调控线粒体蛋白,可促进自噬体包裹线粒体等过程,从而介导线粒体自噬。本文对AMPK-mTOR通路在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中枢水平及性腺水平调节线粒体自噬的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改善精子质量提供新的观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男性生殖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激活因子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参与狼疮肾炎患者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学彬 葛风梅 +2 位作者 王芳芳 闫秀清 李昭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AFF)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1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LN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LN组为28例确诊LN患者,对照组为20例因肾脏良性肿瘤行一侧肾切除的患者,收集2组患者...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AFF)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1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LN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LN组为28例确诊LN患者,对照组为20例因肾脏良性肿瘤行一侧肾切除的患者,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ESR、CRP、补体c3、尿蛋白定量(24h)、血肌酐、尿素氮]及LN组患者的抗dsDNA抗体定量指标。ELISA法检测2组血浆BAFF水平,分析LN组血浆BAFF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肾脏组织BAFF、磷酸化(p)。P13K、p-Akt、p-roTOR、Bc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LN组患者血浆BAFF表达水平[(580±45)ng/L]显著高于对照组[(208±30)ng/L](Z=5.856,P〈O.01);且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723,P〈0.01)。②LN患者血浆BAFF水平与尿蛋白定量(24h)、抗dsDNA抗体定量均呈正相关(r=0.381、0.461,P〈0.05);LN患者肾组织BAFF水平与尿蛋白定量(24h)、抗dsDNA抗体定量均呈正相关(r=0.469、0.489,P〈0.05)。③LN组肾脏组织中BAFF、P.P13K、P.Akt、P.mTOR、Bcl-2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8±1.8与2.1±0.7,Z=-4.915,P〈0.01;6.7±0.9与1.7±0.5,z=-5.857,P〈0.01;5.6+0.9与1.8±0.5,Z=-5.751,P〈O.01;5.6±1.4与1.6±0.4,Z=-5.291,P〈0.01;2.11±0.36与1.33±0.22,Z=-4.844,P〈0.01]。④LN组肾脏组织中BAFF、p.P13K,p-Akt、p.mTOR、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72±0.19与0.31±0.05,Z=-4.747,P〈0.01;0.73±0.11与O.33±0.09,Z=-5.834,P〈O.01;0.77±0.06与O.22±0.07,Z=-5.855,P〈0.01;1.18±0.27与0.47±0.13,Z=-5.416,P〈0.01;2.08±0.37与1.32±0.18,Z=-4.998,P〈O.011o结论LN患者血浆及肾组织中BAFF表达显著增高,伴有P1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提示BAFF可能通过P1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LN患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b细胞激活因子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探讨柚皮素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研究
12
作者 王海潼 刘建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讨柚皮素(NAR)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的损伤机制。方法 将HRMECs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HG)组、HG+NAR组(3 mg/L NAR)、HG+激活剂(AICAR)组(1 mmol/L A... 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讨柚皮素(NAR)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的损伤机制。方法 将HRMECs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HG)组、HG+NAR组(3 mg/L NAR)、HG+激活剂(AICAR)组(1 mmol/L AICAR)、HG+NAR+AICAR组(3 mg/L NAR+1 mmol/L AICAR);除对照组向培养基中加入5 mmol/L的D-葡萄糖处理外,其他各组均向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D-葡萄糖处理。采用CCK-8及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自噬因子LC3 mRNA、p62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AMPK/mTOR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G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LC3 mRNA表达增加,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组相比,HG+N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LC3 mRNA表达下降,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增加,但HG+AIC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表达增加,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NAR组相比,HG+NAR+AIC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LC3 mRNA表达增加,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AICAR组相比,HG+NAR+AIC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LC3 mRNA表达下降,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R可减轻HG诱导的HRMECs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MPK/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霉素蛋白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对肺癌细胞放射后生物学行为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代佩灵 李文辉 +9 位作者 陈凯 陈正庭 李蓉 陈海霞 曹轲 夏耀雄 侯宇 李岚 王丽 常莉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期139-142,共4页
放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尽管其方法和技术不断完善,放疗后的复发转移依旧存在。研究放疗后的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对于阻止肺癌复发和转移至关重要。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在... 放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尽管其方法和技术不断完善,放疗后的复发转移依旧存在。研究放疗后的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对于阻止肺癌复发和转移至关重要。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在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细胞转化、葡萄糖代谢、DNA修复和血管生成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放射后PI3K/AKT/mTOR通路对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放疗敏感性和能量代谢等生物学行为变化的影响的有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细胞 放疗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放射后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75-3777,共3页
背景: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下游靶分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对细胞生长、分裂和蛋白质合成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相互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揭示腺嘌呤核苷酸活化... 背景: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下游靶分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对细胞生长、分裂和蛋白质合成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相互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揭示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的交互作用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以"(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OR mTOR)AND(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OR AMPK)AND signal transduction"为检索式,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相关内容的文献,最终纳入30篇可反映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相互作用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活化导致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减弱一定程度上抑制蛋白质合成,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过多个位点磷酸化和活化而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马铃薯球蛋白会抑制Akt,ERK1/ERK2和p90rsk等其他蛋白激酶的作用。明确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调节过程所起的作用,对揭示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途径调控能量代谢和蛋白合成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嘌呤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磷酸化 蛋白 信号转导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缺氧通过上调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促进S180实体瘤的生长
15
作者 杨盼 成林杰 +2 位作者 单玮碧 艾孜买提·肉孜江 姚巧玲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缺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对S180实体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018年3—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动物房购买的8周龄清洁级昆明鼠为研究对象,将16只接种S180实体瘤的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常氧组(Room air,... 目的探讨间歇性缺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对S180实体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018年3—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动物房购买的8周龄清洁级昆明鼠为研究对象,将16只接种S180实体瘤的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常氧组(Room air,RA)和IH组,每组8只,IH暴露两周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称重量,TUNEL法检测肿瘤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p-mTOR在RA组和IH组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IH组肿瘤组织重量明显高于RA组(P<0.05),IH组肿瘤组织凋亡小体数为(81.18±8.92)个,低于RA组肿瘤组织凋亡小体数(129.75±20.20 P<0.05),IH组肿瘤组织中Akt、mTOR的蛋白表达与R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H组肿瘤组织中p-Akt、p-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 IH可促进小鼠S180实体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同上调Akt/mTOR通路促进S180实体瘤的生长并抑制肿瘤组织的凋亡有关。本研究将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合并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间歇性缺氧(IH) 肿瘤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Akt/mTOR) 凋亡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70 S6K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洁茹 梁爽 +2 位作者 刘济远 赵君 唐休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 S6K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标本51例,癌旁黏膜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目的探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 S6K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标本51例,癌旁黏膜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口腔鳞癌、癌旁黏膜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中p-Akt、p-mTOR及p70S6K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相互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Akt、p-mTOR及p70 S6K在口腔鳞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和癌旁黏膜组的表达。p-Akt、p-mTOR及p70 S6K在口腔鳞癌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但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Akt、p-mTOR及p70 S6K在口腔鳞癌的表达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Akt/mTOR/p70 S6K信号通路分子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活跃,提示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P70 S6K 口腔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德品 牛扶幼 +2 位作者 陈旻静 王喜梅 李永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0期9333-9336,共4页
背景:近年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70S6K,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某些肿瘤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病理性瘢痕特别是瘢痕疙瘩具有某些肿瘤的性质,因此该信号通路在... 背景:近年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70S6K,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某些肿瘤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病理性瘢痕特别是瘢痕疙瘩具有某些肿瘤的性质,因此该信号通路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病理性瘢痕中的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磷酸化mTOR/P70S6K(p-mTOR和p-P70S6K)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实验所取瘢痕组织来自临床上诊断明确的瘢痕患者。结果: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mTOR和p-P70S6K阳性表达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P<0.05)。p-mTOR和p-P70S6K表达呈正相关(r=0.482,P<0.05)。结果提示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且mTOR和P70S6K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自噬的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依然 刘钟 +3 位作者 毛一凡 程晓光 孙迎春 史晓林 《中医正骨》 2018年第4期59-62,共4页
自噬及自噬相关蛋白在骨代谢平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前骨质疏松研究的重要方向。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 自噬及自噬相关蛋白在骨代谢平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前骨质疏松研究的重要方向。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信号通路是细胞自噬的经典信号通路,不仅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有间接调节作用,而且直接参与了成骨细胞矿化和破骨细胞褶皱缘形成。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casein kinase 2 interacting protein,CKIP)1可通过增强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的泛素连接酶活性抑制成骨,是重要的骨形成负调节因子,也可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但目前对CKIP-1与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参与细胞自噬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在肿瘤方面。对于CKIP-1基于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自噬的机制,目前仍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自噬 蛋白激酶n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自噬蛋白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表达分析
19
作者 张斐 高华 +2 位作者 翟兴华 苏明 阴旭斌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69-274,共6页
目的比较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肿瘤及其临近组织的自噬相关蛋白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自噬蛋白与m TOR通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26例... 目的比较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肿瘤及其临近组织的自噬相关蛋白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自噬蛋白与m TOR通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26例肿瘤标本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确诊为OSCC并行病灶切除手术的患者,将标本组织分为3组,其中肿瘤组为肿瘤中心区域组织,正常组为距肿瘤组织边缘2 cm的正常组织,两者之间的组织为交界组。采用免疫荧光实验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样本的自噬相关蛋白微管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Ⅱ和p62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m 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Sperman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自噬相关蛋白与m 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组和交界组LC3-Ⅱ和p6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亦表明,肿瘤组和交界组中LC3-Ⅱ和p6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01),而肿瘤组与交界组LC3-Ⅱ和p62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交界组和肿瘤组的m TOR、4E-BP1的表达及其磷酸化4E-BP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交界组m TOR和4E-BP1及其磷酸化水平最高,肿瘤组次之,正常组最低(P<0.01);而p70S6K及其磷酸化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rman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C3-Ⅱ与p62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组和交界组中均呈正相关(P<0.05),m TOR与LC3-Ⅱ和p62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组和交界组中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OSCC患者的肿瘤中心区域和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区域的m TOR通路活跃而自噬流过程受损,靶向抑制m TOR通路为OSCC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自噬相关蛋白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信号通路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heimer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的改变及意义
20
作者 王珊 生晓娜 +3 位作者 郑为娜 徐倩倩 张国华 张冲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Alzheimer病(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分布及上游调控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对30例AD患者(AD组)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分布,用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Alzheimer病(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分布及上游调控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对30例AD患者(AD组)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分布,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淋巴细胞ERK1/2/m TOR通路和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21的表达,并与帕金森病(PD)患者(PD组)及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比较。分析AD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病程的关系。结果与NC组相比,AD组外周淋巴细胞分布于G1期的比例(G1%)显著下降而S%显著升高(均P<0.01);淋巴细胞中p-ERK1/2、pm TOR和p21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与NC组相比,PD组ERK1/2、p-ERK1/2、m TOR、p-m TOR、p2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D组外周血淋巴细胞p-m TOR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92,P=0.018),与病程呈负相关(r=-0.558,P=0.025)。结论 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周期分布存在异常,淋巴细胞的pERK1/2、p-m TOR和p21水平显著下降,并且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者p-m TOR水平下降越明显。外周血淋巴细胞p-ERK1/2、p-m TOR和p21有可能成为AD诊断及病情评价的外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细胞周期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哺乳动物霉素蛋白通路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