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饲养水平下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维斌 王加启 +1 位作者 毛玉胜 陈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37,42,共5页
 用6头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回肠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阉牛,以Cr2O3为指示剂测定食糜流量,用嘌呤氧化法测定RNA当量,研究不同饲养水平下,西门塔尔杂交阉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结果表明,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随饲养水平的变化...  用6头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回肠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阉牛,以Cr2O3为指示剂测定食糜流量,用嘌呤氧化法测定RNA当量,研究不同饲养水平下,西门塔尔杂交阉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结果表明,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随饲养水平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趋势。其中低饲养水平、中饲养水平较高,高饲养水平较低。在低、中、高3种饲养水平下,瘤胃微生物对瘤胃降解氮(RDN)的转化效率(MN/RDN,g/g)分别为0.64±0.08,0.52±0.16,0.23±0.03,对瘤胃可利用能(RDOM,瘤胃可消化有机物)的利用效率(MN/RDOM,g/kg)分别为24.66±4.96,27.17±15.18,11.92±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水平 瘤胃微生物 蛋白合成效率 西杂阉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及效率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乔国华 单安山 马宁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综述了瘤胃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底物,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及其效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瘤胃微生物合成量的具体可行的调控措施和测定方法。
关键词 微生物蛋白合成 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 瘤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肥育阉牛饲料蛋白质转化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仰廉 韩继福 +1 位作者 莫放 杨雅芳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4,23,共3页
用3个不同梯度氮进食量的10种日粮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消化氮进食量与氮沉积之间呈线性相关(r=0.9601)。当沉积氮为零时,可消化氮为0.3982g/W0.75。沉积氮/可消化氮与沉积氮量之间呈线性相关(r=0.96... 用3个不同梯度氮进食量的10种日粮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消化氮进食量与氮沉积之间呈线性相关(r=0.9601)。当沉积氮为零时,可消化氮为0.3982g/W0.75。沉积氮/可消化氮与沉积氮量之间呈线性相关(r=0.9615),实测的沉积氮(g/W0.75)范围为0.011至0.376,沉积氮/可消化氮的范围为0.0235至0.479。维持的可消化氮需要为0.3982g/W0.75,内源尿蛋白氮为2.44g/W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牛 饲料 阉牛 育肥 蛋白质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瘤胃保护氨基酸提高奶牛乳蛋白转化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锋 杨正德 +1 位作者 曾一敬 裴成江 《贵州畜牧兽医》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为提高奶牛乳蛋白含量和饲料蛋白质用于产奶的转化效率,选择体况、胎次、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27头,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奶牛不同小肠可消化蛋白(IDCP)供应水平日粮添加过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对乳蛋白率含量和IDCP转化... 为提高奶牛乳蛋白含量和饲料蛋白质用于产奶的转化效率,选择体况、胎次、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27头,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奶牛不同小肠可消化蛋白(IDCP)供应水平日粮添加过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对乳蛋白率含量和IDCP转化为乳蛋白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IDCP按《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4)推荐需要量92%水平供应,组合添加过瘤胃保护赖氨酸(RPlys)32 g/d+过瘤胃保护蛋氨酸(RPmet)8 g/d,日粮干物质中NDF水平控制在37%~41%,可有效提高泌乳前期奶牛乳蛋白含量与IDCP用于泌乳的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过瘤胃保护氨基酸 小肠可消化蛋白 蛋白 蛋白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门塔尔牛蛋白转化效率的遗传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俊雅 陈德全 许尚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85-391,共7页
本试验对中国西门塔尔牛开放核心群(ONBS)中31头公牛,分布于5个种畜场的151头女儿的试验期内平均体重(MLW)、日平均产奶量(MY)、日平均干物质摄入量(DMI)、日蛋白摄入量(CPI)、平均日增重(DG)、日... 本试验对中国西门塔尔牛开放核心群(ONBS)中31头公牛,分布于5个种畜场的151头女儿的试验期内平均体重(MLW)、日平均产奶量(MY)、日平均干物质摄入量(DMI)、日蛋白摄入量(CPI)、平均日增重(DG)、日乳蛋白产量(PY)、日乳脂产量(FY)、平均乳蛋白率(PP)及摄入蛋白对泌乳转化率(ECPM)、对体增重转化率(ECPDET)、总蛋白转化率(ECP)进行测定(其中,DMI的测定应用内外源指示剂法)和计算,各性状观察值方差组分采用迭代最小二次方差无偏估计(I-MINQUE)原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MI、CPI、MLW、DG、MY、PY、FY、ECPM、ECPDET、ECP、PP的遗传力分别为:0.04、0.16、0.03、0.56、0.30、0.63、0.73、0.13、0.41、0.05、0.21。其中PY与DG之间的表型及遗传相关分别为-0.92,-0.02,MY与PY的相应参数为0.84、0.17。蛋白转化率性状ECPM、ECPDET、ECP与对应的产出性状均为正相关。ECPM、ECPDET之间表型与遗传相关分别为-0.05、-0.23,MLW与FY、PY、DG的遗传相关分别是-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门塔尔牛 蛋白转化效率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系安哥拉生长幼兔和妊娠母兔能量和蛋白质沉积及其利用效率
6
作者 刘世民 张力 +3 位作者 常诚 芦月香 彭大惠 魏春梅 《中国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29-33,共5页
作者进行了29只(窝)德系安哥拉生长幼兔和38只妊娠母兔的比较屠宰试验以及相应的消化代谢试验后得出:①生长兔每克增重的净蛋白质(NCP,克/克)和净能(NE,千卡/克),可用剪毛后活重(W,克)估测:NCP=0.095W^(0.0902),NE=O.569W^(0.1721)。②... 作者进行了29只(窝)德系安哥拉生长幼兔和38只妊娠母兔的比较屠宰试验以及相应的消化代谢试验后得出:①生长兔每克增重的净蛋白质(NCP,克/克)和净能(NE,千卡/克),可用剪毛后活重(W,克)估测:NCP=0.095W^(0.0902),NE=O.569W^(0.1721)。②妊娠母兔每公斤代谢体重维持的消化能需要量为114.93千卡,可消化粗蛋白质4.68克。消化能用于产毛、胎儿和母体中能量沉积的效率分别为0.190、0.278、0.747;可消化粗蛋白质用于产毛、胎儿和母体中蛋白质沉积的效率分别为0.432、0.567、0.853。③兔体蛋白质和脂肪的热价分别为5.747、9.266千克/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哥拉毛兔 蛋白质利用效率V 能量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量饲料构成对3~8月龄奶公犊能量与蛋白转化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康 杨正德 +1 位作者 罗爱平 程春梅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1-55,共5页
为研究不同能量饲料构成对生长期中国荷斯坦公犊牛能量与蛋白转化效率的影响,选择品种来源一致、发育良好、体重(107.96±14.48)kg的3月龄中国荷斯坦早期断奶公犊27头随机分为3组,以精料补充料中不同能量饲料构成(蒸汽压片玉米、常... 为研究不同能量饲料构成对生长期中国荷斯坦公犊牛能量与蛋白转化效率的影响,选择品种来源一致、发育良好、体重(107.96±14.48)kg的3月龄中国荷斯坦早期断奶公犊27头随机分为3组,以精料补充料中不同能量饲料构成(蒸汽压片玉米、常规玉米+4%植物油、常规玉米)与复合营养调控剂(微生态制剂、复合酶制剂、甘露寡糖)为影响因子,采用2×2复合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能量饲料构成对3~8月龄奶公犊能量与蛋白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常规玉米+4%植物油型日粮的ADG显著优于蒸汽压片玉米和常规玉米型日粮,分别提高16.61%(P<0.01)和9.09%(P<0.05),蛋白沉积量与能量转化效率略优于蒸汽压片玉米和常规玉米型日粮,但差异不显著(P>0.05)。3种复合营养调控剂对奶公犊ADG、DMI和饲料转化率调控效果相近(P>0.05),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对蛋白质消化利用及能量转化沉积有进一步改善趋势。结果表明,在相同蛋白质水平和粗饲料结构条件下,犊牛精料补充料中以常规玉米+4%植物油为能量饲料来源,可显著提高3~8月龄中国荷斯坦早期断奶公犊ADG,显著改善犊牛的饲养效果;添加0.20%微生态制剂、0.10%复合酶制剂、0.16%甘露寡糖对3~8月龄中国荷斯坦早期断奶公犊的生长性能、能量与蛋白转化效率有着相似的调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公犊 能量饲料构成 生长性能 能量转化效率 蛋白质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盛期奶牛能量和蛋白质转化效率的营养调控 被引量:1
8
作者 帅官棋 杨正德 +3 位作者 宋大书 曾一敬 裴成江 吴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4-177,共4页
为奶牛的高效和健康养殖技术提供技术指导,选择体况、胎次、产犊时间、产奶量相近的泌乳盛期中国荷斯坦奶牛27头,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日粮干物质(DM)中中性洗涤剂纤维(NDF)、小肠可消化蛋白(IDCP)、添加过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 为奶牛的高效和健康养殖技术提供技术指导,选择体况、胎次、产犊时间、产奶量相近的泌乳盛期中国荷斯坦奶牛27头,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日粮干物质(DM)中中性洗涤剂纤维(NDF)、小肠可消化蛋白(IDCP)、添加过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对奶牛能量和蛋白质转化效率的营养调控效果。结果表明:营养调控优化因子组合为IDCP按《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4)推荐需要量92%、RPMet 8g/d+RPlys 32g/d、日粮NDF 37%,可有效提高泌乳盛期奶牛能量与蛋白质用于泌乳的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过瘤胃保护氨基酸 小肠可消化蛋白 能量/蛋白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红鲌幼鱼最适蛋白需求量的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桂芹 周洪琪 +1 位作者 董永利 周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6-560,共5页
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的等能、等氨基酸平衡模式的半纯合饲料,饲养翘嘴红鱼白幼鱼2个月,探讨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鱼的增重率、蛋白效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 05),质量分数为42 76%的饲料组... 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的等能、等氨基酸平衡模式的半纯合饲料,饲养翘嘴红鱼白幼鱼2个月,探讨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鱼的增重率、蛋白效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 05),质量分数为42 76%的饲料组鱼体增重显著高于32 58%、37 64%饲料组(P<0 05),但与47 53%和52 49%饲料组没有显著差异(P>0 05)。蛋白效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与增重率在各组之间的变化相类似。翘嘴红鱼白幼鱼最大增重的适宜蛋白水平为43 19%~48 68%,蛋白效率最大的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2 50%,饲料蛋白质量分数为37 64%、42 76%、47 53%3个饲料组的蛋白效率差异不显著(P>0 05)。在本试验条件下,翘嘴红鱼白幼鱼的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42 50%~43 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最适蛋白水平 增重 蛋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能量蛋白比对大口鲶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国焕 丁庆秋 王燕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B09期94-97,共4页
用实际商品饲料原料配制9种不同能量蛋白比饲料,蛋白质设置3水平:37、45、53%;能量设置3水平:1295.8、1504.8和1713.8kJ/100g。经过30d饲养大口鲶鱼种,以生长比速、净增重、饲料系数和蛋白效率为评定指标,结果表明:大口鲶鱼种适宜的饲... 用实际商品饲料原料配制9种不同能量蛋白比饲料,蛋白质设置3水平:37、45、53%;能量设置3水平:1295.8、1504.8和1713.8kJ/100g。经过30d饲养大口鲶鱼种,以生长比速、净增重、饲料系数和蛋白效率为评定指标,结果表明:大口鲶鱼种适宜的饲料能量蛋白比为39.0kJ/g蛋白。试验还表明,高氮高能饲料明显降低磷在鱼体内的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鲶鱼种 配合饲料 能量蛋白 生长比速 蛋白效率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水平对F_2代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沐 黄建华 +5 位作者 江世贵 林黑着 邱丽华 姜松 杨其彬 周发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3-177,共5页
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F2代(针对饲料蛋白水平选育)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计7个饲料蛋白质水平组(34%、36%、38%、40%、42%、44%、46%),对选育F2代斑节对虾幼虾(2.84±0.04 g)进行48 d养殖.结果表... 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F2代(针对饲料蛋白水平选育)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计7个饲料蛋白质水平组(34%、36%、38%、40%、42%、44%、46%),对选育F2代斑节对虾幼虾(2.84±0.04 g)进行48 d养殖.结果表明,F2代斑节对虾幼虾在38%饲料蛋白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且饵料系数最低;在34%饲料蛋白组蛋白质效率最高,与36%、38%饲料蛋白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40%及以上的各饲料蛋白水平组;成活率表现为低蛋白组(34%~42%)显著高于高蛋白组(44%、46%).斑节对虾常规营养成分受饲料蛋白水平影响,全虾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现出上升趋势,但肌肉中各组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全虾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胃蛋白酶表现为34%饲料蛋白组最高,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而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与肝脏蛋白酶的含量显示为波动互补的趋势;胃中淀粉酶的含量均高于肝脏,但胃淀粉酶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胃和肝脏脂肪酶随着蛋白含量的升高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综合生长数据、常规营养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等指标得出,38%饲料蛋白水平较为适宜选育F2代斑节对虾幼虾生长,针对低蛋白水平饲料的选育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蛋白效率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营养对异育银鲫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58
12
作者 蔡春芳 吴康 +2 位作者 潘新法 王永玲 宋学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0-596,共7页
用蛋白质水平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不同的饲料喂养异育银鲫,每种饲料喂3箱鱼,各组鱼根据所喂饲料蛋白质水平不同分别称为10%组、20%组、30%组、40%组、50%组,饲养6周和14周后分别作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用蛋白质水平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不同的饲料喂养异育银鲫,每种饲料喂3箱鱼,各组鱼根据所喂饲料蛋白质水平不同分别称为10%组、20%组、30%组、40%组、50%组,饲养6周和14周后分别作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饲养6周后相对生长率随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14周后则以40%组相对生长率最高,30%组、40%组、50%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另两组;14周时10%组和50%组的蛋白质效率(PER)比6周时显著降低,且以30%组最高。相对生长率和PER均随EAAI下降而下降。免疫力以20%组最高,20%组和30%组差异不显著,而且免疫力也随EAAI下降而下降。上述结果说明生长速度最快的鱼其免疫力并不一定最佳。体脂含量的增加与免疫力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营养 免疫力 蛋白效率 生长率 异育银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红鲌对饲料蛋白的营养需求及豆粕对鱼粉的适宜替代量 被引量:43
13
作者 王桂芹 周洪琪 +7 位作者 陈建明 赵朝阳 周辉 阎大伟 冷向军 叶金云 潘茜 王友慧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7-285,共9页
选择健康的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为实验鱼,体质量(12.84±0.60)g。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实验Ⅰ以褐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50.33%)的等能、... 选择健康的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为实验鱼,体质量(12.84±0.60)g。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实验Ⅰ以褐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探讨翘嘴红的对饲料蛋白的需求;经过8周饲养,实验Ⅰ的结果表明,饲料蛋白含量对翘嘴红鲌的增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方差分析表明,40.89%饲料蛋白组的鱼体增重率显著高于31.04%、35.51%饲料蛋白组(P〈0.05),但是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1.04%、35.51%和40.89%饲料蛋白组的蛋白效率显著高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P〈0.05);40.89%、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31.04%和35.51%饲料蛋白组(P〈0.05)。依据折线模型分析翘嘴红鲌的增重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蛋白质效率,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为37.43%~41.15%。实验Ⅱ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40.5%和54%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关联度的等蛋白(40%)、等能(20MJ·kg^-1)的半精制饲料,探讨翘嘴红鲌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适宜替代量。结果表明,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13.5%、27.0%和40.5%的鱼粉蛋白时,翘嘴红鲌的增重率和蛋白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都显著高于54.0%替代组(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最大替代量为40.5%,饲料动、植物蛋白适宜比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饲料蛋白水平 大豆蛋白 增重率 蛋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蛋白水平对美洲鲥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坤 张静 +1 位作者 汪留全 卢文轩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81-583,共3页
用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配制成蛋白含量为35%、40%和45%的试验饲料,喂养美洲鲥幼鱼41 d。结果表明,美洲鲥幼鱼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约为40%时,幼鱼的生长指标和饲料利用率较好。
关键词 美洲鲥 蛋白效率 肥满度 饵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蛋白需求量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秋白 吴华东 +4 位作者 吴凤翔 李升生 熊玲玲 张燕萍 杨发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63-765,共3页
用不同蛋白水平的配合饲料饲喂黄颡鱼40d,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率随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增大,饲料系数随蛋白质含量升高而降低。蛋白质含量为39.94%时,蛋白质效率最高为157.1%;蛋白水平在44.54%以上个体增重不再显著提高;黄颡鱼适宜的... 用不同蛋白水平的配合饲料饲喂黄颡鱼40d,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率随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增大,饲料系数随蛋白质含量升高而降低。蛋白质含量为39.94%时,蛋白质效率最高为157.1%;蛋白水平在44.54%以上个体增重不再显著提高;黄颡鱼适宜的蛋白质需求量在39.49%~44.5%左右。饲养前期为保证黄颡鱼幼鱼较快的个体增重,饲料蛋白水平含量偏向44.5%为宜。要保证高蛋白质效率,黄颡鱼饲料蛋白含量以40%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蛋白需求量 个体增重 饲料系数 蛋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的营养学研究: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 被引量:65
16
作者 张文兵 谢小军 +1 位作者 付世建 曹振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03-609,共7页
设计了 6个不同蛋白质水平 (39.9% ,43.7% ,46.8% ,51 .6% ,55.7% ,59.1 % )的等能饲料 ,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在水温为 2 7.5± 0 .2℃的条件下对南方鲇幼鱼进行了 43d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 :随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升高 ,特殊体... 设计了 6个不同蛋白质水平 (39.9% ,43.7% ,46.8% ,51 .6% ,55.7% ,59.1 % )的等能饲料 ,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在水温为 2 7.5± 0 .2℃的条件下对南方鲇幼鱼进行了 43d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 :随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升高 ,特殊体重生长率 (SGR)、饲料干物质转化率 (FCEdm)、蛋白质转化率 (FCEp)、能量转化率 (FCEe)和蛋白质效率 (PER)均产生了显著的差异 (P <0 .0 5) ;干物质摄食率 (RLdm)与饲料蛋白质含量负相关 (r=- 0 .62 ,P <0 .0 1 ) ;蛋白质摄食率 (RLp)与饲料蛋白质含量正相关 (r=0 .96,P <0 .0 1 ) ;能量摄食率 (RLe)不受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P >0 .0 5)。通过讨论提出南方鲇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 47%~ 5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配合饲料 蛋白质需求量 饲料转化率 蛋白效率 南方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植物蛋白对黄颡鱼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宋霖 蔡春芳 +3 位作者 叶元土 王永玲 刘猛 孔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60,共7页
以鱼粉为对照,研究了饲料中分别添加25%和50%的豆粕、花生粕、菜粕和棉粕这4种植物蛋白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肠道形态结构的变化。试验鱼初始体重为(22.95±0.35)g,饲养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植物蛋白添加水平在25... 以鱼粉为对照,研究了饲料中分别添加25%和50%的豆粕、花生粕、菜粕和棉粕这4种植物蛋白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肠道形态结构的变化。试验鱼初始体重为(22.95±0.35)g,饲养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植物蛋白添加水平在25%时,豆粕组黄颡鱼的肠道组织结构没有明显变化;花生粕组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界限不清晰,空泡较多。黏膜下层有所增厚,但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菜粕组和棉粕组肠道黏膜高度均显著下降,且棉粕组黏膜下层增厚,上皮内有淋巴细胞浸润,肌层也显著变薄。添加水平达到50%时,各试验组黄颡鱼中肠结构均产生明显变化。从蛋白质效率看,50%的豆粕组和棉籽粕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而50%花生粕组和菜粕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上述结果表明:黄颡鱼肠道对饲料植物蛋白种类和添加量很敏感,4种植物蛋白选用时,豆粕和棉粕要优于花生粕和菜粕,花生粕、棉粕、菜粕的安全添加量应在25%以下,豆粕应在50%以下,适宜添加量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植物蛋白 肠道 组织切片 蛋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幼鱼饲料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林小植 谢小军 罗毅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4-681,共8页
以白鱼粉为蛋白源,设计了6个不同蛋白质含量(20.49%、26.48%、34.20%、41.02%、49.94%和55.86%,分别表示为D1、D2、D3、D4、D5和D6)的等能饲料,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温为(27.5±0.5)℃的条件下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进行10周的养... 以白鱼粉为蛋白源,设计了6个不同蛋白质含量(20.49%、26.48%、34.20%、41.02%、49.94%和55.86%,分别表示为D1、D2、D3、D4、D5和D6)的等能饲料,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温为(27.5±0.5)℃的条件下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进行10周的养殖实验,探讨中华倒刺鲃幼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结果显示:干物质摄食率(FRdm)随饲料蛋白质含量升高呈先降低然后稳定的趋势;蛋白质摄食率(FRp)与饲料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82,p<0.01)。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随饲料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蛋白质消化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随饲料蛋白质含量由D1逐渐增加至D4,体重特定生长率(SGRw)、能量特定生长率(SGRe)和饲料效率(FE)均显著增高(p<0.05),而D4、D5和D6组间无显著差异,其中D4组的三个指标值均最高,分别为(0.97±0.04)%/d、(0.87±0.04)%/d、(68.96±3.00)%。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累积率(PPV)和能量累积率(EPV)在各饲料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SGRw、SGRe和FE为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表明,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最适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9.6%—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需求量 生长 饲料效率 蛋白效率 中华倒刺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红鲌幼鱼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建明 叶金云 +1 位作者 王友慧 潘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6,共4页
用酪蛋白和白鱼粉为蛋白源配制7种蛋白含量为32.07%~45.64%的半精制试验饲料,喂养7组3个重复的翘嘴红幼鱼8周。饲养试验在室内玻璃钢水箱中进行,试验鱼每尾平均初始体重2.88±0.22g,水温为25~29℃。结果显示:蛋白质水平为41.05... 用酪蛋白和白鱼粉为蛋白源配制7种蛋白含量为32.07%~45.64%的半精制试验饲料,喂养7组3个重复的翘嘴红幼鱼8周。饲养试验在室内玻璃钢水箱中进行,试验鱼每尾平均初始体重2.88±0.22g,水温为25~29℃。结果显示:蛋白质水平为41.05%的试验组的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对特定生长率(Y)和饲料效率(F)二项指标的二次曲线回归分析求得翘嘴红幼鱼饲料蛋白最适值分别为40.94%和41.35%;饲料蛋白水平对鱼体(全鱼)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较高水平饲料蛋白会使鱼体脂肪含量明显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蛋白质需要量 鱼体增重 特定生长率 饲料效率 蛋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水平和不同能量蛋白比饲料对点带石斑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林建斌 李金秋 朱庆国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2,共5页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豆油、α-淀粉、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试验饲料,蛋白质设置3个水平:41%、47%、53%,能量设置3个水平:1256.1、1465.5、1674.8kJ/100g。经过59d饲养点带石斑鱼幼鱼,以生...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豆油、α-淀粉、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试验饲料,蛋白质设置3个水平:41%、47%、53%,能量设置3个水平:1256.1、1465.5、1674.8kJ/100g。经过59d饲养点带石斑鱼幼鱼,以生长速度、净增重、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47%,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31.30~33.50kJ/g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配合饲料 能量蛋白 增重率 饲料系数 蛋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