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间作蚕豆体系作物生长曲线动态模拟与分析
1
作者 李伟绮 孙建好 +5 位作者 李春杰 赵建华 汤莹 吴科生 陈亮之 杨新强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利用小麦间作蚕豆体系作物生长动态数据和Logistic生长曲线,为小麦和蚕豆单作与间作体系下作物间相互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蚕豆单作和间作体系的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处理因作物间的竞争生长速... 利用小麦间作蚕豆体系作物生长动态数据和Logistic生长曲线,为小麦和蚕豆单作与间作体系下作物间相互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蚕豆单作和间作体系的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处理因作物间的竞争生长速率比均呈竞争恢复的抛物线趋势,2种施肥处理的单作蚕豆均早于间作蚕豆达到最大生长速率,小麦成熟后对蚕豆的竞争减小,蚕豆的生长速率增强;相同种植模式下施氮处理对蚕豆的生物量累积起关键作用,间作和氮缺乏的环境下,能激发蚕豆的生物固氮效应,促进蚕豆地下部生长和根瘤数量增多。综上所述,施氮和间作改变了小麦、蚕豆生物量的积累,在小麦间作蚕豆生长前期,小麦有较强的氮肥利用优势,进而对蚕豆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累积产生影响,反映了作物的生长潜力及对养分资源的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小麦/蚕豆间作 生物量 生长曲线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青海蚕豆品种亲缘关系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
2
作者 郑栋 周仙莉 +3 位作者 滕长才 侯万伟 张红岩 刘玉皎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0,共12页
为明确青海蚕豆育成品种、高代品系和骨干亲本的群体结构与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46对多态性和稳定性好、重复性高的SSR引物对36个青海蚕豆主栽品种(品系)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并构建了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通过毛细管电泳检测,在46对引物中... 为明确青海蚕豆育成品种、高代品系和骨干亲本的群体结构与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46对多态性和稳定性好、重复性高的SSR引物对36个青海蚕豆主栽品种(品系)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并构建了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通过毛细管电泳检测,在46对引物中检测到262个等位位点,各引物检测的多态性等位位点数(Na)为2~15,平均等位位点数为5.696个,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988个,范围为1.180~9.257;Shannon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87~2.444,均值为1.210;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值变化范围为0.141~0.883,均值为0.553,揭示了青海蚕豆品种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系统聚类将36份材料划分为4个亚群,第Ⅰ、Ⅱ、Ⅲ、Ⅳ亚群分别包括24、4、7、1份材料;群体结构与主坐标分析将材料划分为2个亚群,亚群Ⅰ和亚群Ⅱ分别包括17和19份材料,与聚类分类结果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合,厘清了青海蚕豆主栽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与亲缘关系。在此基础上,筛选出4对核心引物,构建了36份材料的指纹图谱,并将相关信息储存在二维码中。青海蚕豆主栽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不仅为青海蚕豆品种鉴定提供了有效工具,也为今后青海蚕豆品种亲本选配和新品种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青海 主栽品种 SSR标记 亲缘关系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种质资源抗赤斑病鉴定与评价
3
作者 龙珏臣 杜成章 +7 位作者 王萍 武云霞 张志良 邓豪 王强 李沅根 唐明双 张继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5,共8页
蚕豆赤斑病是世界上蚕豆生产区的重要病害,我国蚕豆赤斑病主要危害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蚕豆产区,常造成严重产量损失。本研究对146个蚕豆种质资源连续3年进行了抗赤斑病田间自然发病鉴定和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鉴定结果表明,146个参试... 蚕豆赤斑病是世界上蚕豆生产区的重要病害,我国蚕豆赤斑病主要危害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蚕豆产区,常造成严重产量损失。本研究对146个蚕豆种质资源连续3年进行了抗赤斑病田间自然发病鉴定和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鉴定结果表明,146个参试材料中有抗病(R)材料8个,分别是‘TC-1’‘YC-1’‘YC-2’‘YC-3’‘YC-4’‘通180501’‘通蚕鲜8号’和‘通20606’,中抗(MR)材料49个,感病(S)材料77个,高感(HS)材料12个。离体接种鉴定结果表明,146个参试材料中有中抗(MR)材料28个,感病(S)材料80个,高感(HS)材料38个。综合田间自然发病和离体叶片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的材料有24个,可以这些材料为基础开展蚕豆抗赤斑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赤斑病 田间鉴定 人工接种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冻对蚕豆籽粒保鲜效果及成熟衰老的影响
4
作者 李蝶 李海燕 +3 位作者 钟士宏 付院生 李梅青 张海伟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探究微冻技术对新鲜蚕豆籽粒的保鲜效果。通过测定蚕豆籽粒的冰点,确定3个微冻温度,以冷藏(4℃)为对照组,分析不同微冻温度(-2、-3、-4℃)贮藏对蚕豆籽粒感官品质、叶绿素含量、色差值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再通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 探究微冻技术对新鲜蚕豆籽粒的保鲜效果。通过测定蚕豆籽粒的冰点,确定3个微冻温度,以冷藏(4℃)为对照组,分析不同微冻温度(-2、-3、-4℃)贮藏对蚕豆籽粒感官品质、叶绿素含量、色差值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再通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m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总酚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细胞组织结构等研究微冻贮藏对蚕豆籽粒成熟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4℃冷藏条件下蚕豆籽粒保鲜期为7 d,3个微冻温度贮藏均能显著提高样品的感官品质,其中-3℃使蚕豆籽粒保鲜期达35 d,能显著减缓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和质量损失率、色差值的升高,能较好地维持蚕豆籽粒的硬度,采用主成分分析也得出-3℃为最佳微冻温度。-3℃微冻贮藏能减缓PPO、PAL活性升高,维持较高的POD活性,延缓蚕豆籽粒中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生成、总酚的积累及变化速率,还能维持细胞组织结构、形态的相对稳定,减缓蚕豆籽粒的成熟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籽粒 微冻保鲜 贮藏期 品质变化 成熟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蚕豆荚高精度检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夏子林 张新洲 +3 位作者 王文波 夏先飞 陈兰 顾寄南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3,F0003,共8页
蚕豆荚检测是蚕豆自动化采摘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实现蚕豆荚的快速、准确识别与定位十分关键。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蚕豆荚检测方法YOLO-B。为增大整体网络的感受野,获取目标丰富的上下文信息从而提高检测精度,提出SPPX模块。... 蚕豆荚检测是蚕豆自动化采摘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实现蚕豆荚的快速、准确识别与定位十分关键。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蚕豆荚检测方法YOLO-B。为增大整体网络的感受野,获取目标丰富的上下文信息从而提高检测精度,提出SPPX模块。由于蚕豆荚特征较为相似,为消除冗余特征,提出Ghost PAN特征融合模块。经过对比试验分析,相比于其他YOLOv7、YOLOv5与YOLOv4,YOLO-B参数量(29.092M)和计算量(95.466G)最低,m AP(92.58%)最高,分别提升1.33%、2.75%与3.74%。在蚕豆荚特征差异较小、生长姿态差异较大的场景下,均能实现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YOL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种质资源成熟籽粒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分析
6
作者 石晗 邹丹蓉 +4 位作者 陈子义 周德尧 龚玮 陈珏 杨华 《中国种业》 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
为探究蚕豆种质成熟籽粒的开发利用价值,以25份不同来源的蚕豆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其成熟籽粒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并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25份蚕豆种质资源... 为探究蚕豆种质成熟籽粒的开发利用价值,以25份不同来源的蚕豆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其成熟籽粒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并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25份蚕豆种质资源成熟籽粒中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淀粉、可溶性糖、脂肪、维生素B1和B2、多种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蛋白质、膳食纤维和淀粉含量尤为丰富,其中以JD006-8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维生素B2含量高于维生素B1的含量;维生素B1含量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为34.68%,JD012-3维生素B1含量最高;矿质元素以K元素和P元素含量较高,微量矿物元素中以Fe元素含量最高,七星蚕豆和JD257总矿质元素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25份蚕豆种质资源氨基酸种类齐全,均含有被检测的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21.18~31.40g/100g,其中谷氨酸平均含量最高(4.71g/100g);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的值为32.97%~35.12%,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值为49.18%~54.13%,依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模式的标准,JD231的氨基酸比例相对更合理且营养更全面。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分析发现蛋氨酸+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筛选出6个氨基酸食用价值较高的蚕豆种质资源,分别为D11、JD096、JD012-2、JD014-3、JD090和JD231。根据32个营养元素含量可将25份蚕豆材料聚为4类,第Ⅰ类群Fe、P、K、Ca等矿质元素平均含量最高,第Ⅱ类群淀粉、维生素B1和胱氨酸平均含量最高,第Ⅲ类群蛋白质、维生素B2、Cu元素和除胱氨酸外的16种氨基酸平均含量均较高,且Na元素平均含量较低,第Ⅳ类群脂肪、膳食纤维和可溶性糖平均含量相对较高。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蚕豆育种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种质资源 营养成分 氨基酸 氨基酸比值系数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种质资源芽期耐盐碱性鉴定评价及耐盐碱种质筛选
7
作者 彭小星 范惠玲 +5 位作者 滕长才 武学霞 侯万伟 周仙莉 张红岩 刘玉皎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为评估蚕豆种质资源的盐碱耐受性并筛选出具有耐盐碱特性的蚕豆种质,采用混合盐碱溶液(4.5 g·L^(-1)的NaCl、Na_(2)CO_(3)和Na_(2)SO_(4),比例为9∶1∶1,pH=9.2),对322份蚕豆核心种质进行芽期胁迫实验,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根长、... 为评估蚕豆种质资源的盐碱耐受性并筛选出具有耐盐碱特性的蚕豆种质,采用混合盐碱溶液(4.5 g·L^(-1)的NaCl、Na_(2)CO_(3)和Na_(2)SO_(4),比例为9∶1∶1,pH=9.2),对322份蚕豆核心种质进行芽期胁迫实验,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根鲜质量、芽鲜质量、根干质量和芽干质量8个芽期指标,基于隶属函数对其进行盐碱耐受性的综合评估和筛选。结果表明,盐碱复合胁迫对这8个指标都产生抑制作用。在盐碱胁迫下,这些指标之间均表现为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将8个指标转化为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了68.83%。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322份蚕豆资源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高盐碱耐受材料22份、盐碱耐受材料64份、中等盐碱耐受材料110份、盐碱敏感材料65份和盐碱极度敏感材料61份。综上,发芽率可以作为筛选芽期蚕豆盐碱耐受性的首选指标,其次是根干质量、芽干质量和发芽势,筛选出22份具有较高盐碱耐受性的蚕豆材料,可为蚕豆耐复合盐碱育种及相关基因挖掘提供优异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盐碱胁迫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有限型蚕豆F_(2)群体结构分析及改良效果评价
8
作者 郑栋 周仙莉 +2 位作者 滕长才 侯万伟 刘玉皎 《青海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0-38,共9页
亚有限种质是一种新发现的用于选育高产宜机蚕豆品种的理想株型。为改良亚有限蚕豆种质的丰产性和籽粒性状,筛选株型紧凑、具有高产潜力及优质籽粒特性的蚕豆亚有限生长型材料,本研究配置了9个杂交组合,筛选得到56株亚有限型F_(2)单株... 亚有限种质是一种新发现的用于选育高产宜机蚕豆品种的理想株型。为改良亚有限蚕豆种质的丰产性和籽粒性状,筛选株型紧凑、具有高产潜力及优质籽粒特性的蚕豆亚有限生长型材料,本研究配置了9个杂交组合,筛选得到56株亚有限型F_(2)单株。利用InDel标记鉴定亚有限型单株的遗传背景结构,基于19个主要性状的表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亚有限型F_(2)单株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群体结构分析将材料划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和类群Ⅱ分别包括23份和31份材料,其余8份材料归属于Mixed群组。通过系统聚类将56个F_(2)单株与6份亲本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Ⅱ、Ⅲ类群各包括16、30、16份材料;单株产量与株高、分枝数、终荚高度等在内的13个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单株粒数相关性最高;19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08%~84.94%,通过与亲本主要性状的比较,F_(2)群体亚有限型单株在产量、籽粒性状上达到明显的改良效果;主成分分析确定了4个公共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3.392%。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6株性状表现优良的亚有限型单株,分别是8-8、7-119、7-142、7-144、7-43和1-74,为亚有限型理想株型的选育及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亚有限生长习性 改良效果 群体结构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萎蔫病毒2根芹分离物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9
作者 郭孟泽 尹任 +4 位作者 孙平平 张磊 李文彪 郑莎 李正男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获取蚕豆萎蔫病毒2(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 2)内蒙古根芹(Apium graveolens var.rapaceum)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并将该基因组序列与其它BBWV 2分离物基因组序列进行一致性、系统发育及重组等分析。[方法]以疑似感染病毒的... [目的]获取蚕豆萎蔫病毒2(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 2)内蒙古根芹(Apium graveolens var.rapaceum)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并将该基因组序列与其它BBWV 2分离物基因组序列进行一致性、系统发育及重组等分析。[方法]以疑似感染病毒的根芹叶片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NGS技术确定样品中感染病毒的种类,通过RT-PCR技术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验证病毒种类,使用VectorNTI、MEGA11、SDTV1.2以及RDP4等软件对克隆到的BBWV 2内蒙古根芹分离物20IM-ApGr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BBWV 2内蒙古根芹分离物20IM-ApGr两条RNA的完整序列;序列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20IM-ApGr与其它分离物在Pro-RdRp区域和CPs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分别为85.2%~99.5%和82.8%~92.7%;基于BBWV 2基因组的Pro-RdRp区域和CPs区域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可以将目前已知的BBWV 2分离物分为2个分支,其中本研究所获得的分离物均处于第II分支,并分别与中国辣椒分离物Hunan、XJ14-3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明确了造成根芹叶脉黄化以及叶片皱缩的病毒性病原为BBWV2,首次获得BBWV 2内蒙古根芹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并阐述了其与已知的BBWV 2分离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可为BBWV 2株系划分、遗传进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芹 蚕豆萎蔫病毒2号 序列一致性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区大棚芦笋套种蚕豆高效栽培技术
10
作者 黄向荣 叶艳英 +3 位作者 黄伟平 郭书蓉 周劲松 尹玉玲 《上海蔬菜》 2025年第1期33-35,39,共4页
为充分利用芦笋“空窗期”大棚内的光热资源和冬闲期间的劳动力资源,科技人员探索出一套冬季大棚芦笋套种蚕豆高效生产模式。芦笋于2月下旬播种,5月上旬移栽,次年1月上旬开始采收“光头笋”;蚕豆于12月下旬(芦笋休眠期)定植,次年4月采... 为充分利用芦笋“空窗期”大棚内的光热资源和冬闲期间的劳动力资源,科技人员探索出一套冬季大棚芦笋套种蚕豆高效生产模式。芦笋于2月下旬播种,5月上旬移栽,次年1月上旬开始采收“光头笋”;蚕豆于12月下旬(芦笋休眠期)定植,次年4月采收。生产实践表明,该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充分发挥了蚕豆的固氮能力,每667m^(2)土地可增产250~300kg、增收1750~2100元。该文从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大棚芦笋套种蚕豆高效生产模式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芦笋 蚕豆 套种 冬闲期 江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籽粒蛋白含量遗传分析
11
作者 陈志凯 侯万伟 +3 位作者 周仙莉 陶伟 郑栋 张金发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39-43,共5页
为了保障温带地区优质植物蛋白的供给,加快选育高蛋白的蚕豆品种,对蚕豆蛋白含量遗传规律进行分析。以高蛋白含量材料‘羊眼豆’(H0001860)为父本,低蛋白含量材料‘大粒豆’(H0004518)为母本构建F2群体,利用杜马斯燃烧定氮法和主基因+... 为了保障温带地区优质植物蛋白的供给,加快选育高蛋白的蚕豆品种,对蚕豆蛋白含量遗传规律进行分析。以高蛋白含量材料‘羊眼豆’(H0001860)为父本,低蛋白含量材料‘大粒豆’(H0004518)为母本构建F2群体,利用杜马斯燃烧定氮法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蚕豆蛋白含量进行遗传分析。蚕豆蛋白含量的最优遗传模型为2MG-EA(2对等加性主基因)模型,2对等加性主基因模型的加性效应值da(d)为1.7238,加性效应表现为正向效应。主基因的遗传方差为2.4817,主基因遗传率较高(62.0286%)。蚕豆蛋白含量的最优遗传模型为2对等加性主基因模型,蚕豆蛋白含量的遗传改良应该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蛋白质含量 杜马斯燃烧定氮法 遗传模型 主基因+多基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优质品种(系)试验研究
12
作者 王文梅 丁园美 +1 位作者 李佳华 李晓波 《云南农业》 2025年第2期71-73,共3页
为筛选出适宜大姚县种植的优质、丰产稳产、抗逆广适的优良新品种,引进大理州、曲靖市、保山市、楚雄州选育的优质蚕豆开展品种(系)比较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凤豆40号、凤豆41号、靖豆11-452-2田间表现及综合经济性状较好,抗性强,单产... 为筛选出适宜大姚县种植的优质、丰产稳产、抗逆广适的优良新品种,引进大理州、曲靖市、保山市、楚雄州选育的优质蚕豆开展品种(系)比较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凤豆40号、凤豆41号、靖豆11-452-2田间表现及综合经济性状较好,抗性强,单产分别超过对照品种38.3%、34.9%和21.5%,增产增收显著,在大姚县中海拔范围内推广潜力大,可以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蚕豆 经济性状 产量 品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市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套种蚕豆栽培技术
13
作者 杜新雄 蒋丽 +2 位作者 龙帅宏 牛文武 杨光学 《种子科技》 2025年第4期66-68,共3页
石漠化是云南省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保山市石漠化现象严重的地区分布广、面积大,阻碍和影响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以石漠化地区的开发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了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套种蚕豆的栽培技术,从核桃林下... 石漠化是云南省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保山市石漠化现象严重的地区分布广、面积大,阻碍和影响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以石漠化地区的开发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了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套种蚕豆的栽培技术,从核桃林下套种蚕豆的耕作制度、品种选择、种植节令和密度、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套种蚕豆栽培技术,旨在为石漠化区域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地区 套种 蚕豆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蚕豆区域试验隆阳区试点2023年结果分析
14
作者 赵素花 张建强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期9-11,15,共4页
通过区域试验,能鉴定蚕豆新品种的抗逆性、丰产性、成熟期和品质等,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23年在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板桥沙坝基地开展了云南省蚕豆品种区域试验,对蚕豆的产量、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期、抗逆性等多... 通过区域试验,能鉴定蚕豆新品种的抗逆性、丰产性、成熟期和品质等,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23年在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板桥沙坝基地开展了云南省蚕豆品种区域试验,对蚕豆的产量、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期、抗逆性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凤豆37号、凤豆38号、彝豆8号、楚早2号、玉豆9号、靖豆12-201等品种综合表现好,产量4 495.60~5 239.25 kg/hm^(2),较凤豆11号(CK)增产2.75%~19.74%,百粒质量115.9~125.1 g,增产效果显著,且生育期157~170 d,熟期适中,推广潜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蚕豆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质谱技术分析蚕豆花和叶炒制前后代谢物变化
15
作者 赵福素 王瑾 +4 位作者 宫庆友 王奥 王天鸿 王炜 王怀昕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蚕豆是冬季轮作养地的优选作物,其分枝旺盛,花和叶作为副产物可提高其利用率,以延长‘冬闲田+蚕豆’经济价值产业链,而目前热加工对蚕豆物质的影响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质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 蚕豆是冬季轮作养地的优选作物,其分枝旺盛,花和叶作为副产物可提高其利用率,以延长‘冬闲田+蚕豆’经济价值产业链,而目前热加工对蚕豆物质的影响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质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ourier transform mass spectrometry,UPLC-FT-MS),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代谢组学方法对蚕豆新鲜花朵(Fresh flower,Ff)和新鲜叶片(Fresh leaf,Fl)及蚕豆花、叶炒制后的花茶(Flower-tea,Ft)和叶茶(Leaf-tea,Lt)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评价蚕豆花、叶炒制前后代谢物差异和可能功效变化。结果表明,Ff、Fl、Ft、Lt中共检测到2508种代谢物,主要为脂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蚕豆花在炒制前后筛选出218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193种含量升高,25种含量降低;蚕豆叶炒制前后筛选出247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213种含量升高,34种含量降低,表明炒制后蚕豆花叶大部分差异代谢物存在含量升高趋势。通路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到色氨酸代谢、各种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等与人体免疫、代谢密切相关通路上。该研究为揭示蚕豆加工过程中难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为改善蚕豆加工风味品质提供了重要导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蚕豆种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16
作者 李文俊 赵克旺 +9 位作者 江贵荣 郝罗英 李龙 杨生华 李强 王贤胜 黄青岩 汪学英 郭延平 邵扬 《中国种业》 2025年第1期4-8,14,共6页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蚕豆种植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动作用日益凸显。蚕豆作为营养丰富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不仅在粮食安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且在土壤改良、生态平衡和农业循环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蚕豆种植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动作用日益凸显。蚕豆作为营养丰富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不仅在粮食安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且在土壤改良、生态平衡和农业循环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蚕豆种植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揭示其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多维价值,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蚕豆种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蚕豆种植 可持续发展 土壤改良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蚕豆根中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17
作者 高艳梅 刘鑫澜 +5 位作者 朱朋艳 马金蓉 王新婷 韦茜 王星月 袁文娟 《中南药学》 2025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研究野蚕豆根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反相MCI柱色谱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方法对野蚕豆根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S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共分离鉴... 目的研究野蚕豆根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反相MCI柱色谱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方法对野蚕豆根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S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共分离鉴定了7个糖苷类化合物和3个萜类化合物,分别为二羟基-β-紫罗兰酮(1)、熊果酸(2)、三羟基-β-紫罗兰酮(3)、玉叶金花苷(4)、地黄紫罗兰苷C(5)、黑蒴苷(6)、苯甲醇-β-巢菜糖苷(7)、2-甲氧基-4-甲基苯基-O-β-D-阿朴呋喃糖基-(1→6)-β-D-葡萄糖苷(8)、桃叶珊瑚苷(9)和5-O-β-槐糖基单密力特苷(10)。MTS结果显示化合物2在40μmol·L^(-1)时能够显著抑制HL-60、A549、SMMC-7721、MDA-MB-231和SW480细胞的生长。结论化合物1、2、3、7、8和10为首次从野蚕豆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环烯醚萜苷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系列食品的加工
18
作者 李德勇 刘玲 《安徽农业》 2001年第5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蚕豆食品 加工工艺 兰花豆 蚕豆 膨化蚕豆 茴香蚕豆 蚕豆 蚕豆淀粉 蚕豆粉丝 蚕豆粉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模式下蚕豆诱导的草鱼肌肉脆化研究
19
作者 诸葛燕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12期1-5,19,共6页
开展了循环水养殖模式下蚕豆诱导的草鱼肌肉脆化试验。设置基础配合饲料组(CON)、蚕豆壳饲料组(TF)和蚕豆饲料组(FB),饲喂60 d,分析草鱼生长指标、肌肉组织结构及肌肉质构。结果表明,FB组和TF组草鱼质量增加率及特定生长率均大于CON组,... 开展了循环水养殖模式下蚕豆诱导的草鱼肌肉脆化试验。设置基础配合饲料组(CON)、蚕豆壳饲料组(TF)和蚕豆饲料组(FB),饲喂60 d,分析草鱼生长指标、肌肉组织结构及肌肉质构。结果表明,FB组和TF组草鱼质量增加率及特定生长率均大于CON组,背部肌肉的肌纤维和肌束比CON组更为紧密;FB组草鱼肌肉咀嚼性及剪切力均显著大于TF组和CON组(P<0.05),其中FB组草鱼腹部肌肉的咀嚼性及剪切力为CON组的2倍。TF组草鱼除背部肌肉剪切力与CON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各部位肌肉咀嚼性及剪切力均显著大于CON组(P<0.05)。各组间肌肉弹性无显著差异(P>0.05)。指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添加蚕豆和蚕豆壳的饲料,可在保障草鱼快速生长的同时,促进草鱼肌肉胶原蛋白的合成与沉积,提升草鱼肌肉组织的硬度、咀嚼性和剪切力等质构参数,以及草鱼肌肉组织的食用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功能饲料 肌肉质构 蚕豆 蚕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物性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昌俊 徐云飞 +2 位作者 游达章 邵明颖 陈哲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166,173,共9页
采用离散元法对蚕豆与收获机具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实现对蚕豆收获机具关键部件相关参数的设计与优化,以提高研究效率、减少研究成本。为此,通过物理试验对蚕豆基本物性参数、接触力学参数和休止角进行测定,参考物理试验测定... 采用离散元法对蚕豆与收获机具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实现对蚕豆收获机具关键部件相关参数的设计与优化,以提高研究效率、减少研究成本。为此,通过物理试验对蚕豆基本物性参数、接触力学参数和休止角进行测定,参考物理试验测定结果选取仿真试验参数取值范围。以仿真试验休止角为响应值,由Plackette-Burman(PB)试验得到显著影响休止角的试验参数(蚕豆-蚕豆静摩擦因数、蚕豆-钢板静摩擦因数、蚕豆-钢板滚动摩擦因数),并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在PB试验基础上得到显著参数的取值范围。采用Box-Behnken(BB)试验在休止角与显著参数之间建立二阶回归模型,以休止角物理试验测定值为目标值,对显著参数进行寻优,获得最优参数组合,即蚕豆-蚕豆静摩擦因数0.25、蚕豆-钢板静摩擦因数0.47、蚕豆-钢板滚动摩擦因数0.35。最后,通过T检验得到P>0.05,表明采用最优参数组合得到的休止角仿真值与实测值相差无几,验证了最优参数组合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离散元 参数标定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