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紫柏山地区吸血虻类及种群消长
1
作者 李树森 杨祖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83-287,共5页
报道了秦岭南坡紫柏山地区吸血虻类5属31种。其种群消长规律是5月中旬开始活动,5月下旬大量增多;6~8月为活动高峰,9月下旬完全消失。7月上旬至8月中旬密度最大。一年内不同虻种的出现时间及活动的天数均不相同。虻的种群密度及活动随... 报道了秦岭南坡紫柏山地区吸血虻类5属31种。其种群消长规律是5月中旬开始活动,5月下旬大量增多;6~8月为活动高峰,9月下旬完全消失。7月上旬至8月中旬密度最大。一年内不同虻种的出现时间及活动的天数均不相同。虻的种群密度及活动随气温、湿度、雨量等气象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消长 虻类 紫柏山 吸血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区已知虻类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亦仁 杨振琼 王莉莉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湖北地区虻类 6属 6 9种。其中属东洋界种类 36种 ,占 5 2 2 % ;属古北界种类 16种 ,占 2 3 2 % ;广布两界种类 17种 ,占 2 4 6 %。经与川东地区及全国虻类区系比较研究后认为 ,湖北地区虻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关键词 区系分析 虻类 动物区系 古北界 东洋界 双翅目 短角亚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子植物的起源—以喜花虻类化石为据 被引量:6
3
作者 任东 洪友崇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喜花昆虫在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虻类化石中的许多类群都有访花习性,它们为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提供了独特材料。虽然最老的被子植物化石还没有发现,但是喜花虻类的爆发式出现,表示了被子植物出现的时间和地... 喜花昆虫在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虻类化石中的许多类群都有访花习性,它们为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提供了独特材料。虽然最老的被子植物化石还没有发现,但是喜花虻类的爆发式出现,表示了被子植物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本文主要以欧亚大陆东部,特别是中国辽西的侏罗世虻类化石为材料,在功能形态分析和与现代类群作对比的基础上,证实了虻类是显花植物最原始的传粉类群之一。中国东北、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晚侏罗世喜花虻类的发现表明当时至少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已经存在。虻类化石较高的演化水平和多样性显示被子植物群的分化还略早于晚侏罗世。东亚,特别是中国东北是被子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起源 昆虫 虻类 晚侏罗世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的虻类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永生 苏龙 《医学动物防制》 1992年第2期103-106,102,共5页
本文报告了我国东北地区已发现的虻类103种,分属于虻科的3个亚科11个属,其中斑虻属17种、林虻属1种、直虻属1种、黄虻属12种、麻虻属8种、瘤虻属35种和原虻属29种。
关键词 中国东北 虻类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河中游典型草原虻类幼虫的初步调查
5
作者 高权荣 刘永江 石珍宝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内蒙古典型草原虻类幼虫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 ,分布是散在性的。调查年份中最高密度为 32个m- 2 ,最低密度为 1个 m- 2 大针茅草原数量高于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虻幼虫的年际间密度变化、垂直与水平分布和年度的季节动态等在典型草... 内蒙古典型草原虻类幼虫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 ,分布是散在性的。调查年份中最高密度为 32个m- 2 ,最低密度为 1个 m- 2 大针茅草原数量高于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虻幼虫的年际间密度变化、垂直与水平分布和年度的季节动态等在典型草原区具有代表性。 1991年~ 1993年单位面积虻幼虫的密度高低顺次为 1992年 >1993年 >1991年。大针茅草原虻虫季节动态为春季稍高于夏季 ,而以秋季为最高 ,可视为季节的规律。羊草草原则无规律性变化。虻幼虫的垂直分布以 1991年为例 :大针茅草原春季高密度在 2 0 cm~ 30 cm、秋季在 0 cm~ 10 cm土层外 ,3个季节 10 cm~ 2 0 cm土层密度也相当高 ,羊草草原的夏季高密度也在 10 cm~ 2 0 cm土层中 ,这与沙带相同 ,表现出沙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锡林河中游 虻类幼虫 典型草原 生态系统 土壤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的吸血虻类及其生态习性的观察
6
作者 张春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4期42-46,共5页
本文报告了分布辽宁的吸血虻科3亚科7属75种,记录了虻类的一些生态习性.虻科(Tabanidae)是一类常见的吸血双翅目昆虫.由于虻多在牛、马等家畜和鹿等野生动物及人体上吸血,故有牛虻、马蝇、鹿蝇、瞎虻之称.虻类不仅吸血骚扰人畜,而且传... 本文报告了分布辽宁的吸血虻科3亚科7属75种,记录了虻类的一些生态习性.虻科(Tabanidae)是一类常见的吸血双翅目昆虫.由于虻多在牛、马等家畜和鹿等野生动物及人体上吸血,故有牛虻、马蝇、鹿蝇、瞎虻之称.虻类不仅吸血骚扰人畜,而且传播牲畜锥虫病、马传染性贫血病,人罗阿丝虫病、炭疽病等,经济意义重大,是医牧业主要害虫.我国的虻科种类分布经国内外学者的多年研究,已达420余种,其中东北地区有86种;同时,虻类生物学和防治也有一些报告.辽宁地区虻类的经济研究主要有王遵明、许荣满、陈继寅、刘国平报告过,在此基础上,本文整理研究了近年来采自我省的虻类标本及观察记录,统计出我省虻科为3亚科7属75种;并记录了观察到的一些虻类生态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习性 吸血 分布 旅顺口 新宾 辽宁地区 虻类 开原 庄河 东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地区虻类调查
7
作者 马德新 许荣满 《医学动物防制》 1991年第1期36-39,共4页
本文总结了1977—1987年阿勒泰地区虻类调查结果,对所获3912只虻虫进行了分类鉴定,计5属35种,包括中国新记录种黄斑黄虻1种。对种类组成,季节消长,日活动周环进行了观察。整个虻类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7月中旬达最高峰,9月中旬开始匿迹。... 本文总结了1977—1987年阿勒泰地区虻类调查结果,对所获3912只虻虫进行了分类鉴定,计5属35种,包括中国新记录种黄斑黄虻1种。对种类组成,季节消长,日活动周环进行了观察。整个虻类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7月中旬达最高峰,9月中旬开始匿迹。订正瘤虻和秋季虻日活动周环出现两个明显高峰,第一高峰在13—16时,第二高峰在日落前2小时(20叶),都为白天活动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虻类 季节消长 日活动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吸血虻类新纪录
8
作者 陈汉彬 杨建设 郭崇兴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270-271,共2页
1990年至1992年,在云南省五个地、州、市进行了吸血虻类的调查采集,发现1新纪录属(指虻属)和35新纪录种。使该省已知虻类达6属113种。
关键词 虻类 新纪录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虻类调查研究综述
9
作者 向超群 《医学动物防制》 1992年第3期187-190,共4页
虻类是家畜的一大害虫,它的吸血骚扰,往往造成肉和奶类的减产,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一些人畜疾病的传播有密切关系。新疆许多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多种可经虻类传播的疾病业已存在,为了进一步作好虻类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作者据近几根年的实... 虻类是家畜的一大害虫,它的吸血骚扰,往往造成肉和奶类的减产,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一些人畜疾病的传播有密切关系。新疆许多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多种可经虻类传播的疾病业已存在,为了进一步作好虻类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作者据近几根年的实地调查及以往资料,对新疆虻类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虻类 新疆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市虻类调查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枝金 杨振琼 +2 位作者 董美阶 刘亦仁 刘立屏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调查宜昌地区虻科种类及其区系成分。方法 :根据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并作出区系成分的界定。结果 :已发现虻科 4属 37种 ,其中东洋界种类 16种 ,占 43.3%;古北界种类 9种 ,占 2 4.3%;广布两界种类 12种 ,占 32 .4%。结论 :宜昌地区... 目的 :调查宜昌地区虻科种类及其区系成分。方法 :根据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并作出区系成分的界定。结果 :已发现虻科 4属 37种 ,其中东洋界种类 16种 ,占 43.3%;古北界种类 9种 ,占 2 4.3%;广布两界种类 12种 ,占 32 .4%。结论 :宜昌地区虻科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区系 东洋界 古北界 宜昌 湖北 虻类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虻类名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建设 许荣满 《华东昆虫学报》 1997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文是作者1989-1995年对云南省虻类调查的结果,共记述虻类2亚科、6属、123种和亚种及分布。其中已发表4个新种和一个未定种,19种是云南省新记录(右上角“*”标记者)。
关键词 虻类 亚科 记述 亚种 云南省 名录 新记录 分布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巫闾山虻类调查名录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文山 杜希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2-402,共1页
关键词 医巫闾山 名录 虻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资源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虻类及其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卫卫 刘蕾 任文博 《陕西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26-29,共4页
经野外样带调查和标本鉴定,佛坪自然保护区吸血虻类共有2亚科5属35种,其中斑虻属4种、占自然保护区虻种的11.4%,麻虻属3种、占整个虻种的8.6%,黄虻属2种、占5.7%,瘤虻属6种、占17.1%,虻属20种、占57.1%;海拔越低,虻种越多,海拔越高,虻... 经野外样带调查和标本鉴定,佛坪自然保护区吸血虻类共有2亚科5属35种,其中斑虻属4种、占自然保护区虻种的11.4%,麻虻属3种、占整个虻种的8.6%,黄虻属2种、占5.7%,瘤虻属6种、占17.1%,虻属20种、占57.1%;海拔越低,虻种越多,海拔越高,虻种越少;每个种的种群数量高海拔区高于低海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坪自然保护区 虻类 分布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吸血虻类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保海 姜法荣 +1 位作者 刘庆生 钱本仁 《华东昆虫学报》 199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吸血虻类调查徐保海,姜法荣,刘庆生,钱本仁(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福州350001)(邵武市卫生防疫站,福建354000)吸血虻类不但是多种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而且其刺叮活动直接对牲畜造成严重骚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吸血虻类调查徐保海,姜法荣,刘庆生,钱本仁(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福州350001)(邵武市卫生防疫站,福建354000)吸血虻类不但是多种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而且其刺叮活动直接对牲畜造成严重骚扰和大量失血。1987~199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吸血虻类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汶流草场虻类昆虫种类初步调查
15
作者 李永生 刘国庆 +1 位作者 路峰 巴奉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6-57,61,共3页
1995~ 1997年 ,在垦利县大汶流草场对虻类昆虫进行了初步调查 ,采集虻类昆虫标本13984只 ,经种类鉴定分 7种 ,主要以骚扰黄虻、白条瘤虻和白跗黄虻为优势种类 ,查清了虻类昆虫年消长规律和日活动规律 。
关键词 大汶流草场 虻类昆虫 活动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市吸血昆虫虻类区系分布及吸血习性调查
16
作者 杨建设 颜昌亚 李光旭 《医学动物防制》 2002年第12期651-654,共4页
虻类是畜牧业的一大害虫 ,为防治虻虫吸血传播动物疾病及人畜共患病 ,提供科学防治依据。笔者于 1992年~ 2 0 0 1年连续、断续在十县 (区 )进行虻类区系分布及吸血习性调查 。
关键词 分布特征 昭通市 吸血昆虫 虻类区系 吸血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市区吸血虻类的调查报告
17
作者 池毓棣 陈忠 戴延生 《医学动物防制》 1994年第4期249-252,共4页
三明市区吸血红类资料空缺,为此作者于1990~1991年在市区进行吸血虻类调查,发现有4属33种,定点观察一周年,虻类以中华斑虻、范氏斑虻、江苏原虻、华广原虻和骚扰黄虻为优势种;虻类活动自3月上旬出现、11月下旬消失,活动期长达26旬,以5... 三明市区吸血红类资料空缺,为此作者于1990~1991年在市区进行吸血虻类调查,发现有4属33种,定点观察一周年,虻类以中华斑虻、范氏斑虻、江苏原虻、华广原虻和骚扰黄虻为优势种;虻类活动自3月上旬出现、11月下旬消失,活动期长达26旬,以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活动高峰期;虻类日活动有2个高峰即清晨的6~8时和黄昏的16~18时;不同种虻喜叮牛体的部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虻类 季节消长 日活动周期 喜叮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区已知虻类分布及地理区划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段海生 许国权 +2 位作者 杨振琼 文学明 刘亦仁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606-608,620,共4页
目的研究湖北地区虻类分布及地理区划。方法收集湖北地区已知虻类资料,分析其区系组成,并与相邻的江西、湖南和河南三地区虻类区系进行比较。结果湖北地区已知虻类7属83种,其中东洋界为主种类43种,占51.8%;古北界为主种类23种,占27.7%;... 目的研究湖北地区虻类分布及地理区划。方法收集湖北地区已知虻类资料,分析其区系组成,并与相邻的江西、湖南和河南三地区虻类区系进行比较。结果湖北地区已知虻类7属83种,其中东洋界为主种类43种,占51.8%;古北界为主种类23种,占27.7%;广布两界种类17种,占20.5%。结论湖北地区虻类区系划归东洋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虻类 动物地理 区系 东洋界 古北界
原文传递
虻科昆虫与宿主防御系统间相互关系的分子基础
19
作者 马冬莹 赖仞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牛虻是一种吸血的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宿主形成了稳定的寄生关系。本文主要从吸血性牛虻的角度来阐述其如何调整与宿主的关系来适应寄生生活,介绍牛虻中各种已经被鉴定的药理活性分子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宿主防御的关系,包括止血... 牛虻是一种吸血的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宿主形成了稳定的寄生关系。本文主要从吸血性牛虻的角度来阐述其如何调整与宿主的关系来适应寄生生活,介绍牛虻中各种已经被鉴定的药理活性分子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宿主防御的关系,包括止血和免疫反应相关的活性,同时对这些分子潜在的医学价值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虻类 唾液腺 外寄生-宿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城虻科名录 被引量:2
20
作者 洪江 赵利明 覃肖军 《医学动物防制》 1995年第1期40-42,共3页
凤城吸血虻类的调查工作始于1988、1989年,并于1990年报道了凤城虻类为5属30种,近年来(1991、1992)我们又对部分边远地区、根据不同地理景观对虻类的季节发生和种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获标本801只,新增虻类4种,其中瘤虻属的黑尾瘤虻为辽... 凤城吸血虻类的调查工作始于1988、1989年,并于1990年报道了凤城虻类为5属30种,近年来(1991、1992)我们又对部分边远地区、根据不同地理景观对虻类的季节发生和种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获标本801只,新增虻类4种,其中瘤虻属的黑尾瘤虻为辽宁省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城虻类 种群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