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容忽视的思维细胞——浅谈虚概念
1
作者 李鸿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2期32-34,41,共4页
传统的形式逻辑理论是没有虚概念的。但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虚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当然,它仍是一个争论的学术问题。本文想就“虚概念”的产生、种类、与实概念的相互转化及其作用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四方面分了三个标题,... 传统的形式逻辑理论是没有虚概念的。但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虚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当然,它仍是一个争论的学术问题。本文想就“虚概念”的产生、种类、与实概念的相互转化及其作用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四方面分了三个标题,因为虚概念种类的划分是以其产生作为标准的,所以把产生与种类作为一个标题。通过对其四个方面的研究,想起到丰富《逻辑学》的概念论和引起大家对虚概念足够重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概念 幻想虚概念 构想虚概念 预设虚概念 区域虚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容忽视的思维细胞——浅谈虚概念
2
作者 李鸿才 《焦作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29-31,共3页
在传统的逻辑理论中没有虚概念,但是,它在人们的思维中存在着。虚概念有许多种类,它和实概念可以互相转化,在思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虚概念 幻想虚概念 构想虚概念 预设虚概念 区域虚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概念浅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守衡 《肇庆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37-40,共4页
虚概念是指外延为空类的概念。虚概念可分为绝对虚概念和相对虚概念。绝对虚概念是把握宗教迷信、错觉、幻觉、假象、幻想等虚构事物现象的概念;相对虚概念是把握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实际工作所设想的事物对象的虚构概念。它们以主观虚... 虚概念是指外延为空类的概念。虚概念可分为绝对虚概念和相对虚概念。绝对虚概念是把握宗教迷信、错觉、幻觉、假象、幻想等虚构事物现象的概念;相对虚概念是把握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实际工作所设想的事物对象的虚构概念。它们以主观虚构的东西为认识对象,是把握主观虚构东西的范围和本质的概念。虚概念有其客观根源、确定性、相对性,在思维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准确辨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利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概念 绝对虚概念 相对虚概念 客观根源 确定性 相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概念指称问题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前鸿 梁庆寅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2,共3页
传统逻辑里并没有虚概念一说,虚概念的提出,是伴随现代逻辑的兴起,及其对空类、自然数0的定义和空集的界定而产生的。在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逻辑里,概念一词很少出现,逻辑学家往往用词项的说法来表达概念。亚氏本人,更没有... 传统逻辑里并没有虚概念一说,虚概念的提出,是伴随现代逻辑的兴起,及其对空类、自然数0的定义和空集的界定而产生的。在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逻辑里,概念一词很少出现,逻辑学家往往用词项的说法来表达概念。亚氏本人,更没有提到过虚概念这一说法。值得关注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概念 指称 逻辑学 思维对象 含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虚概念 被引量:3
5
作者 叶建柱 应向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把外延理解为“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客观事物(或类)”,导致“虚概念没有外延”或“有外延但是空类”此类有问题的结论,应该理解为由概念(思维)中的对象组成;而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又导致把理... 把外延理解为“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客观事物(或类)”,导致“虚概念没有外延”或“有外延但是空类”此类有问题的结论,应该理解为由概念(思维)中的对象组成;而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又导致把理想模型等科学概念当成虚概念,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是无异议的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是实概念,如思维科学中的概念;实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如“地心说”中的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公认的虚概念,如鬼魂。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是非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概念 词项 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概念的“真假”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占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3,共4页
虚概念就是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其所指对象的概念。概念 (包括实概念和虚概念 )是无所谓真假的。真假特性是判断 (或命题 )所独有的。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是否存在对应物并不构成真假问题 ,只构成实虚问题。
关键词 虚概念 真假特性 判断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的“虚概念”新解 被引量:2
7
作者 潘世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逻辑教科书在概念分类表上,都没有列入真值联结词、模态词、系词、量词这一类逻辑常项。克服这个缺陷的一条思路是重新解释“虚概念”,把“虚概念”界定为仅用于表达命题的逻辑形式而没有为其所指的对象物的概念,以...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逻辑教科书在概念分类表上,都没有列入真值联结词、模态词、系词、量词这一类逻辑常项。克服这个缺陷的一条思路是重新解释“虚概念”,把“虚概念”界定为仅用于表达命题的逻辑形式而没有为其所指的对象物的概念,以确定联结词一类的逻辑常项在概念分类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虚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虚概念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占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本文探讨了有关虚概念的一系列问题,在分析和反驳了当今逻辑学界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的同时,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如下主要看法:概念是无所谓真假的;概念都是类概念;专名不表达概念;单独概念仅由摹状词表达;虚概念是由摹状词或缩略的摹状... 本文探讨了有关虚概念的一系列问题,在分析和反驳了当今逻辑学界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的同时,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如下主要看法:概念是无所谓真假的;概念都是类概念;专名不表达概念;单独概念仅由摹状词表达;虚概念是由摹状词或缩略的摹状词表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假 虚概念 摹状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概念的分类 被引量:2
9
作者 许占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虚概念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好多文章都谈到了虚概念的分类,但这些分类都是从虚概念的产生或来源方面进行的。众所周知,形式逻辑是外延逻辑。所以,笔者认为从外延方面对虚概念进行分类才符合形式逻辑的要求,本文在评述目前流行的虚... 在虚概念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好多文章都谈到了虚概念的分类,但这些分类都是从虚概念的产生或来源方面进行的。众所周知,形式逻辑是外延逻辑。所以,笔者认为从外延方面对虚概念进行分类才符合形式逻辑的要求,本文在评述目前流行的虚概念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逻辑 虚概念 分类 划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概念四辨——虚概念研究20年的综述与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习胜 《六安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22-26,共5页
虚概念在形式逻辑中无定论,争论很多.近20年来,逻辑界就虚概念的是否、虚实、真假以及内涵与外延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激烈的争鸣.本文作了系统的梳理,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意见.
关键词 虚概念 反映论 内涵 外延 形式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概念与存在预设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坚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9-42,共4页
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对虚概念采取了相反的态度。前者从存在预设出发,对虚概念避而不谈;后者则摒弃了关于类的存在预设,试图对虚概念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处理。然而,数理逻辑对虚概念的解释和处理给关于概念的外延、概念间的关系、直言命题... 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对虚概念采取了相反的态度。前者从存在预设出发,对虚概念避而不谈;后者则摒弃了关于类的存在预设,试图对虚概念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处理。然而,数理逻辑对虚概念的解释和处理给关于概念的外延、概念间的关系、直言命题等方面的理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从对日常思维的意义来看,数理逻辑对虚概念的解释和处理并不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概念 存在预设 数理逻辑 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概念浅论
12
作者 王守衡 《社科纵横》 1997年第2期30-31,34,共3页
虚概念浅论○王守衡“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人们极为欣赏的诗句。王国维曾十分赞叹地说:“着‘闹’字境界全出。”确实给人以清新悦目,传神入化妙笔生华之感。也有人会以为“不通”,李渔就曾嘲笑说:“此语实难著鲜。争斗有声谓之... 虚概念浅论○王守衡“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人们极为欣赏的诗句。王国维曾十分赞叹地说:“着‘闹’字境界全出。”确实给人以清新悦目,传神入化妙笔生华之感。也有人会以为“不通”,李渔就曾嘲笑说:“此语实难著鲜。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虚概念 相对虚概念 特定含义 客观现实 真实概念 内涵和外延 客观根源 质的规定性 构的事物 超光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概念看形式逻辑的概念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盛彬 《九江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28-32,36,共6页
虚概念的形成有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基础,更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扬,是众多事物属性的整合,是思维创造性(发现与发明)的重要成果。形式逻辑的概念理论的实概念的理论,套用来研究虚概念,是理论的错位。本文在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指导... 虚概念的形成有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基础,更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扬,是众多事物属性的整合,是思维创造性(发现与发明)的重要成果。形式逻辑的概念理论的实概念的理论,套用来研究虚概念,是理论的错位。本文在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指导下,就虚概念的性质、形成,功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概念 形式逻辑 概念理论 概念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虚概念
14
作者 叶建柱 吴一琦 《皖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83-85,共3页
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是不对的,将导致把"理想模型"等本该是实概念的概念纳入其中,也把本该是虚概念的如"地心说"中的概念却排除在外。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 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是不对的,将导致把"理想模型"等本该是实概念的概念纳入其中,也把本该是虚概念的如"地心说"中的概念却排除在外。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属于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属于实概念;实对象、虚属性,属于虚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不是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概念 理想模型 科学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能世界中的虚概念
15
作者 万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12期10-13,共4页
什么是虚概念?虚概念究竟有无内涵和外延?学界看法不一。逻辑学界对此主要有三种看法:虚概念有内涵有外延,有内涵无外延,无内涵无外延。试图从新的角度,即从“可能世界”的角度探讨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情况,并得出“现实世界的虚... 什么是虚概念?虚概念究竟有无内涵和外延?学界看法不一。逻辑学界对此主要有三种看法:虚概念有内涵有外延,有内涵无外延,无内涵无外延。试图从新的角度,即从“可能世界”的角度探讨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情况,并得出“现实世界的虚概念无内涵无外延;其他可能世界的虚概念或者有内涵有外延,或者无内涵无外延”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 虚概念 内涵 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概念外延的对象理论——从虚概念的角度看
16
作者 李铁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8-14,共7页
产生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问题无休止争论的原因是,争论各方都没有真正从逻辑一致性要求的角度来考察这个问题。其结果是,有关此问题的一些观点在严重背离虚概念在科学中广泛应用现状的同时,也不自觉地破坏了概念理论的逻辑一致性要求... 产生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问题无休止争论的原因是,争论各方都没有真正从逻辑一致性要求的角度来考察这个问题。其结果是,有关此问题的一些观点在严重背离虚概念在科学中广泛应用现状的同时,也不自觉地破坏了概念理论的逻辑一致性要求。解决这种争论的根本途径是,重新刻画概念外延所说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并将思维的能动性置于它应该所处的位置之上,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概念的外延和虚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一致性 虚概念 外延 对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虚概念
17
作者 许占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90-96,共7页
本文总结了在虚概念问题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对虚概念的四种主要误解,从逻辑的和实际的理由分析、评价了这四种误解的有关原因,同时论证了自己的主张:虚概念是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其相应对象的概念;虚概念的“虚”只虚在其反映对象在客... 本文总结了在虚概念问题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对虚概念的四种主要误解,从逻辑的和实际的理由分析、评价了这四种误解的有关原因,同时论证了自己的主张:虚概念是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其相应对象的概念;虚概念的“虚”只虚在其反映对象在客观世界中的不存在,而不是虚在其反映对象的不存在,所以虚概念与其外延的有无不直接相关;虚概念与非科学概念不是全同关系,而是真包含关系;概念(包括虚概念)无所谓真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 虚概念 概念 真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虚概念
18
作者 许占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28,共5页
关键词 虚概念 概念的外延 概念 直角三角形 对应物 思维形式 概念 客观事物 本质属性 特有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虚概念问题的逻辑哲学分析
19
作者 龙小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6-17,共2页
在虚概念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虚概念有内涵而没有外延;一种认为虚概念有内涵也有外延。两种观点的对立,源于对虚概念外延的理解持不同的本体论立场。前者对虚概念的外延持一种激进实在论的观点,认为外延应该是一种物质实... 在虚概念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虚概念有内涵而没有外延;一种认为虚概念有内涵也有外延。两种观点的对立,源于对虚概念外延的理解持不同的本体论立场。前者对虚概念的外延持一种激进实在论的观点,认为外延应该是一种物质实体的存在;而后者对虚概念的外延持一种非实在论的观点,主张虚概念的外延可以是一种非物质实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概念 外延 实在论 非实在论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概念生成机制再探
20
作者 王习胜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9,共5页
虚概念是逻辑学概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信息加工角度 ,我们可以将虚概念的生成过程解析为若干环节 ;将虚概念理解为以感知表象、心理意念等认知组块 ,通过联想、想象等匹配机制产生的无现实反映对象的思维产品。匹配有不同的角度 ... 虚概念是逻辑学概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信息加工角度 ,我们可以将虚概念的生成过程解析为若干环节 ;将虚概念理解为以感知表象、心理意念等认知组块 ,通过联想、想象等匹配机制产生的无现实反映对象的思维产品。匹配有不同的角度 ,虚概念有不同的类型 ,如有属性型、表象型与综合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概念 生成机制 表象 意念 认知组块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