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概率栅栏覆盖模型及其构建算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范兴刚 徐俊超 +1 位作者 车志聪 叶文豪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9-978,共10页
K-栅栏覆盖是有向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热点之一.概率感知模型要比0-1模型更贴近实际.而基于概率感知模型的栅栏覆盖还鲜有研究.根据感知概率阈值和感知距离要求,确定节点的虚拟半径.提出一种二元概率栅栏覆盖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相邻2个节... K-栅栏覆盖是有向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热点之一.概率感知模型要比0-1模型更贴近实际.而基于概率感知模型的栅栏覆盖还鲜有研究.根据感知概率阈值和感知距离要求,确定节点的虚拟半径.提出一种二元概率栅栏覆盖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相邻2个节点的虚拟感知圆两两相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少节点的概率栅栏构建算法(construction of probabilistic barrier of minimum node,CPBMN).首先根据二元概率栅栏模型确定节点的目标位置,再通过匈牙利算法选用移动距离之和最少的移动节点移动到目标位置形成栅栏覆盖,缺少移动节点的子区域,选择附近区域的剩余移动节点修补形成1-栅栏覆盖.水平相邻的2个子区域之间构建竖直栅栏,这些子区域的概率1-栅栏合起来构成整个区域的概率K-栅栏覆盖.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形成概率栅栏,最多比其他栅栏构建算法节省70%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概率感知模型 栅栏覆盖 虚拟半径 感知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缺口应力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龚宝明 刘强 +2 位作者 赵洋洋 宋宗贤 邓彩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03-910,共8页
薄板不锈钢焊接结构在现代工业结构中应用广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承受动态载荷,导致结构疲劳失效,因而建立其可靠的疲劳评估方法对结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名义应力法和热点应力法,缺口应力法能够有效反映焊缝几何... 薄板不锈钢焊接结构在现代工业结构中应用广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承受动态载荷,导致结构疲劳失效,因而建立其可靠的疲劳评估方法对结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名义应力法和热点应力法,缺口应力法能够有效反映焊缝几何形状对局部应力集中的影响,可以同时应用于焊趾失效和焊根失效复杂结构疲劳强度评估,且不受接头形式、载荷类型的影响.该方法通过在缺口处引入虚拟半径来避免缺口处应力奇异和应力偏高的问题.然而,现行设计规范IIW推荐的虚拟半径仅适用于板厚大于5 mm的钢和铝合金结构,不适用于薄板结构.本文针对工业结构中广泛应用的薄板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进行疲劳试验,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试样的二维缺口应力模型,计算得到不同试样的有效缺口应力集中系数,确定了有效缺口应力S-N曲线,并与研究现状中推荐的具有相同存活率的疲劳寿命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研究现状中推荐的疲劳寿命曲线并不完全适用于薄板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寿命评估.从S-N曲线分散带宽度角度出发,建立不同虚拟缺口半径对应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相应的有效缺口应力S-N曲线.结果表明,采用rref=0.1 mm虚拟半径时对应的S-N曲线分散带宽度最小,对应缺口应力S-N曲线(m=5,FAT619),为薄板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结构在服役条件下的疲劳评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评估 缺口应力法 虚拟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缺口应力法的薄板焊接接头疲劳性能评估
3
作者 郜延辉 管德清 《重庆建筑》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为验证缺口应力法在板厚小于5 mm的薄板焊接接头疲劳评估的适用性,开展了Q345qD薄板焊接接头疲劳性能试验,获得了薄板焊接接头疲劳试验数据,结合有限元分析计算的焊接接头缺口应力集中系数,绘制了缺口应力疲劳寿命曲线,确定了薄板焊接... 为验证缺口应力法在板厚小于5 mm的薄板焊接接头疲劳评估的适用性,开展了Q345qD薄板焊接接头疲劳性能试验,获得了薄板焊接接头疲劳试验数据,结合有限元分析计算的焊接接头缺口应力集中系数,绘制了缺口应力疲劳寿命曲线,确定了薄板焊接接头疲劳曲线斜度值和疲劳等级值,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发现Q345qD薄板焊接接头具有更高的疲劳曲线斜度值和疲劳等级值,研究结果可供实际工程中疲劳性能评估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口应力法 虚拟缺口半径 薄板焊接接头 疲劳寿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IW准则的焊接接头多轴疲劳强度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鑫 严仁军 +2 位作者 谌伟 胡耀愚 何丰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110,共6页
多轴疲劳失效是焊接结构的主要失效模式之一。基于IIW多轴疲劳准则,结合切口应力法,采用1 mm与0.3 mm两种虚拟半径,对当前比例加载与非比例加载下的多轴疲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于名义应力法,两种虚拟半径下的切口应力... 多轴疲劳失效是焊接结构的主要失效模式之一。基于IIW多轴疲劳准则,结合切口应力法,采用1 mm与0.3 mm两种虚拟半径,对当前比例加载与非比例加载下的多轴疲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于名义应力法,两种虚拟半径下的切口应力系统数据点分散带T_σ从1∶3.06分别降至1∶2.01与1∶2.15,虚拟半径取0.3mm在多轴疲劳分析中是可行的;两种虚拟半径下的试验数据点分布均与厚度相关。在此基础上引入0.5mm的虚拟半径,针对不同板厚引入不同虚拟半径进行有限元分析,数据点分散带T_σ进一步降至1∶1.78,拟合得到存活率PS=97.7%的S-N曲线,其斜率m为5.7,疲劳等级FAT为5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结构 多轴疲劳 切口应力 虚拟半径 分散带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传感器网络部署方案
5
作者 李明明 李小龙 黄廷磊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246-4250,4255,共6页
采用基于指数衰减的概率感知模型来研究数据融合对覆盖性能的影响,提出节点的虚拟半径概念以量化表示数据融合对覆盖性能的改善效果,同时提出了融合覆盖和虚拟部署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多边形方式的规则虚拟部署方案,分析了该部署... 采用基于指数衰减的概率感知模型来研究数据融合对覆盖性能的影响,提出节点的虚拟半径概念以量化表示数据融合对覆盖性能的改善效果,同时提出了融合覆盖和虚拟部署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多边形方式的规则虚拟部署方案,分析了该部署方案对节点部署密度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虚拟半径内参与融合的传感节点的个数不能超过6,否则数据融合技术就不能减小传感节点的部署密度。同时也分析了节点在随机分布情况下的覆盖调度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虚拟半径的覆盖调度算法。实验表明,基于指数衰减感知模型的数据融合方案能有效地提高传感器网络的检测性能,另外基于正多边形方式的规则虚拟部署方案和节点随机分布时基于虚拟半径的调度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传感器网络的覆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网络 数据融合 虚拟半径 虚拟部署 覆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缺口应力法与非线性损伤模型的钢桥疲劳可靠度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岳 王树东 +3 位作者 梁鹏 贺敏 赵玄 赵云鹏 《公路工程》 2021年第3期1-11,25,共12页
为解决钢桥疲劳评估方法中存在的适用性与准确性问题,从提高应力数据与损伤模型准确性角度,将缺口应力法与非线性损伤模型相结合,提出基于缺口应力法与非线性损伤模型的钢桥疲劳评估可靠度方法。首先,提出建立钢箱梁整体与局部有限元模... 为解决钢桥疲劳评估方法中存在的适用性与准确性问题,从提高应力数据与损伤模型准确性角度,将缺口应力法与非线性损伤模型相结合,提出基于缺口应力法与非线性损伤模型的钢桥疲劳评估可靠度方法。首先,提出建立钢箱梁整体与局部有限元模型的子模型方法,借助虚拟缺口半径法,计算符合实际边界条件的疲劳缺口系数。其次,引入非线性损伤模型,并考虑线性损伤模型中的Miner临界累积损伤指数与误差因子的作用,推导修正的非线性损伤极限状态方程。然后,为准确获得极限状态方程中的参数分布,以小时为单位,对疲劳损伤进行拟合。最后,以某悬索桥长期健康监测数据为依托,对非线性损伤可靠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小时线性损伤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桥梁在100 a的线性与非线性损伤的可靠度指标分别为1.5961与1.0893,低于允许值1.6449,需要维修加固;相比于线性损伤模型,非线性损伤模型的结果将更加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口应力法 虚拟缺口半径 非线性损伤模型 疲劳可靠度评估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JC法 蒙特卡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用于混联机床并联机构的分析
7
作者 刘曦 林钦平 +2 位作者 姜明 黄云云 李学来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2-486,共5页
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3种可用于混联机床的并联机构:Stewart并联机构、动平台共用铰链机构以及中心伸缩杆机构,提出了虚拟工作空间和虚拟最大内接圆半径作为指标评价姿态实现能力.
关键词 混联机体 并联机构 虚拟工作空间 虚拟最大内接圆半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