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道教与元散曲的虚幻意识
被引量:
2
1
作者
贾先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9-102,共4页
元代道教盛行,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影响甚大,在元曲特别是散曲作品之中,体现出极为浓厚的虚幻意识。表现在对历史兴亡更替的透视与淡漠,对功名富贵的消解与否定,对避世隐居、学道求仙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认可与肯定等...
元代道教盛行,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影响甚大,在元曲特别是散曲作品之中,体现出极为浓厚的虚幻意识。表现在对历史兴亡更替的透视与淡漠,对功名富贵的消解与否定,对避世隐居、学道求仙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认可与肯定等几个方面,反映出了元代的社会环境、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元散曲
虚幻意识
生活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虚幻意识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太平广记》梦之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焦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3-78,共6页
虚幻意识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太平广记》梦之研究焦杰陕西师大古籍所梦是人睡眠时脑细胞间歇活动的结果,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在中国古代,人们却认为梦是神秘的启示,是超人间活动的反映,并企图通过分析梦境来预知吉凶、把...
虚幻意识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太平广记》梦之研究焦杰陕西师大古籍所梦是人睡眠时脑细胞间歇活动的结果,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在中国古代,人们却认为梦是神秘的启示,是超人间活动的反映,并企图通过分析梦境来预知吉凶、把握命运。也有人利用人们对梦的迷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广记》
虚幻意识
社会现实
隋文帝
贞操观念
《酉阳杂俎》
《幽明录》
《异苑》
明经
解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东坡词的虚幻意识
3
作者
李颖
《艺术品鉴》
2015年第4期294-295,共2页
苏轼是北宋时期极富创造力的词作家,他的词具有浓重的虚幻意识,赋予了词丰富的人生哲理。在这位中国文坛上赫赫有名的全才身上,我们可以从他的词中看出其对人生有限性和虚幻性的深刻感悟。苏轼在词的创作中将个别的情景向人生哲理、生...
苏轼是北宋时期极富创造力的词作家,他的词具有浓重的虚幻意识,赋予了词丰富的人生哲理。在这位中国文坛上赫赫有名的全才身上,我们可以从他的词中看出其对人生有限性和虚幻性的深刻感悟。苏轼在词的创作中将个别的情景向人生哲理、生命意识高度的超越,表现人生虚幻、人生如梦的感悟,使其词的哲理意境多姿多彩、变幻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词
虚幻意识
人生如梦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辨析
4
作者
张文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33-37,共5页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反映特定经济形态、阶级利益的观念或意识系统,通常人们将它阐释为一种"虚幻意识",但是一种虚幻或颠倒现实的观念解释系统如何能够反映并服务于阶级利益?除非阶级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比阶级的条件更基本、...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反映特定经济形态、阶级利益的观念或意识系统,通常人们将它阐释为一种"虚幻意识",但是一种虚幻或颠倒现实的观念解释系统如何能够反映并服务于阶级利益?除非阶级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比阶级的条件更基本、更源始。马克思开启的存在论新境域,显然是以这个关系到阶级前意识和观念符号系统结构的"无知"天幕为背景的。在那里,不可能将反映与被反映者、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认识论或知识论的区分和理解。马克思试图揭示的是有关"活动"的前提,以及确定意识(形态)存在的物质性。既如此,就不能指望马克思将基于分裂的阶级统治的社会状况之意识形态虚幻及其辩护作用作认识论的定位,尽管常常有人大费周章地认为他确实这样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
形态
虚幻
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王启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81,共7页
本文对在超个人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大意义并居于中心地位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指出这几个问题的是非得失以及其如何导致整个理论体系的最终效果。这几个问题是 :超个人心理学的人生意义论 ;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论 ;超个人心理学...
本文对在超个人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大意义并居于中心地位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指出这几个问题的是非得失以及其如何导致整个理论体系的最终效果。这几个问题是 :超个人心理学的人生意义论 ;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论 ;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个人心理学
人生意义论
意识
理论
科学观
虚幻意识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拭诗词中“人生如梦”观探微
6
作者
侯兴维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7期15-16,共2页
在苏轼的诗词中有许多“人生如梦”的喟叹.本文以苏轼的有关诗词文章为材料,结合苏武的思想、经历,揭示了“人生如梦”观的全部内涵:生命流程如梦之短促,吉凶祸福如梦之无常,荣华富贵如梦之虚幻,事过境迁如梦之朦胧.并对其源做了探求.
关键词
人生如梦
苏拭
虚幻意识
“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功名利禄
佛老思想
陶渊明
《前赤壁赋》
古诗十九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楼镜花终虚幻,难忘世间女儿情——《红楼梦》、《镜花缘》比照解读
被引量:
4
7
作者
管仁福
李卿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1-179,共9页
《红楼梦》与《镜花缘》两部中国古典小说有着相继相承的印迹。两书都表现了一种虚幻意识 ,但《红楼梦》表现得浓重深厚 ,而《镜花缘》则表现得淡薄浅显 ,从中反映了两书作者对现实的态度和各自的思想底色。两书都表现了对女性的深切关...
《红楼梦》与《镜花缘》两部中国古典小说有着相继相承的印迹。两书都表现了一种虚幻意识 ,但《红楼梦》表现得浓重深厚 ,而《镜花缘》则表现得淡薄浅显 ,从中反映了两书作者对现实的态度和各自的思想底色。两书都表现了对女性的深切关怀 ,但在展现她们的活动场域方面显示了差异性。两书都对封建社会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 ,但《红楼梦》更多显示了一种颠覆→否定→超越的指向 ,而《镜花缘》则更多反映了一种颠覆→抑制→改良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曹雪芹
古典小说
《镜花缘》
虚幻意识
女性关怀
活动场所
原文传递
建国以来农民地权观念的变迁
被引量:
13
8
作者
朱冬亮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4-129,共6页
本文以作者对闽西北农村的长期实地调查为基础,从村庄及农民群体自身的立场出发,对建国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特别是所有权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中可以看出,农民对农村土地产权的认知是如何从土改时的私有制意识转到人民...
本文以作者对闽西北农村的长期实地调查为基础,从村庄及农民群体自身的立场出发,对建国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特别是所有权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中可以看出,农民对农村土地产权的认知是如何从土改时的私有制意识转到人民公社时期的“虚幻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意识”,并过渡到现在的“自主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意识”的。这种地权意识的变化对于我们理解村级土地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化包括土地纠纷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所有权
农民群体
虚幻
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意识
自主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意识
原文传递
题名
道教与元散曲的虚幻意识
被引量:
2
1
作者
贾先奎
机构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社科部
出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9-102,共4页
文摘
元代道教盛行,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影响甚大,在元曲特别是散曲作品之中,体现出极为浓厚的虚幻意识。表现在对历史兴亡更替的透视与淡漠,对功名富贵的消解与否定,对避世隐居、学道求仙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认可与肯定等几个方面,反映出了元代的社会环境、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关键词
道教
元散曲
虚幻意识
生活态度
Keywords
Taoism
Sanqu in the Yuan dynasty
illusory sense
life attitude
分类号
I222.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虚幻意识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太平广记》梦之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焦杰
机构
陕西师大古籍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3-78,共6页
文摘
虚幻意识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太平广记》梦之研究焦杰陕西师大古籍所梦是人睡眠时脑细胞间歇活动的结果,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在中国古代,人们却认为梦是神秘的启示,是超人间活动的反映,并企图通过分析梦境来预知吉凶、把握命运。也有人利用人们对梦的迷信,...
关键词
《太平广记》
虚幻意识
社会现实
隋文帝
贞操观念
《酉阳杂俎》
《幽明录》
《异苑》
明经
解梦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东坡词的虚幻意识
3
作者
李颖
机构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
出处
《艺术品鉴》
2015年第4期294-295,共2页
文摘
苏轼是北宋时期极富创造力的词作家,他的词具有浓重的虚幻意识,赋予了词丰富的人生哲理。在这位中国文坛上赫赫有名的全才身上,我们可以从他的词中看出其对人生有限性和虚幻性的深刻感悟。苏轼在词的创作中将个别的情景向人生哲理、生命意识高度的超越,表现人生虚幻、人生如梦的感悟,使其词的哲理意境多姿多彩、变幻无穷。
关键词
东坡词
虚幻意识
人生如梦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辨析
4
作者
张文喜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33-37,共5页
文摘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反映特定经济形态、阶级利益的观念或意识系统,通常人们将它阐释为一种"虚幻意识",但是一种虚幻或颠倒现实的观念解释系统如何能够反映并服务于阶级利益?除非阶级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比阶级的条件更基本、更源始。马克思开启的存在论新境域,显然是以这个关系到阶级前意识和观念符号系统结构的"无知"天幕为背景的。在那里,不可能将反映与被反映者、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认识论或知识论的区分和理解。马克思试图揭示的是有关"活动"的前提,以及确定意识(形态)存在的物质性。既如此,就不能指望马克思将基于分裂的阶级统治的社会状况之意识形态虚幻及其辩护作用作认识论的定位,尽管常常有人大费周章地认为他确实这样做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
形态
虚幻
存在论
Keywords
Marxism
ideology
ontology
分类号
B03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王启康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81,共7页
文摘
本文对在超个人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大意义并居于中心地位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指出这几个问题的是非得失以及其如何导致整个理论体系的最终效果。这几个问题是 :超个人心理学的人生意义论 ;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论 ;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观。
关键词
超个人心理学
人生意义论
意识
理论
科学观
虚幻意识
经验
Keywords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meaning of human life
theory of consciousness
the views of science
unreal consciousness experience
分类号
B84-06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拭诗词中“人生如梦”观探微
6
作者
侯兴维
出处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7期15-16,共2页
文摘
在苏轼的诗词中有许多“人生如梦”的喟叹.本文以苏轼的有关诗词文章为材料,结合苏武的思想、经历,揭示了“人生如梦”观的全部内涵:生命流程如梦之短促,吉凶祸福如梦之无常,荣华富贵如梦之虚幻,事过境迁如梦之朦胧.并对其源做了探求.
关键词
人生如梦
苏拭
虚幻意识
“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功名利禄
佛老思想
陶渊明
《前赤壁赋》
古诗十九首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楼镜花终虚幻,难忘世间女儿情——《红楼梦》、《镜花缘》比照解读
被引量:
4
7
作者
管仁福
李卿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1-179,共9页
文摘
《红楼梦》与《镜花缘》两部中国古典小说有着相继相承的印迹。两书都表现了一种虚幻意识 ,但《红楼梦》表现得浓重深厚 ,而《镜花缘》则表现得淡薄浅显 ,从中反映了两书作者对现实的态度和各自的思想底色。两书都表现了对女性的深切关怀 ,但在展现她们的活动场域方面显示了差异性。两书都对封建社会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 ,但《红楼梦》更多显示了一种颠覆→否定→超越的指向 ,而《镜花缘》则更多反映了一种颠覆→抑制→改良的愿望。
关键词
《红楼梦》曹雪芹
古典小说
《镜花缘》
虚幻意识
女性关怀
活动场所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建国以来农民地权观念的变迁
被引量:
13
8
作者
朱冬亮
机构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4-129,共6页
文摘
本文以作者对闽西北农村的长期实地调查为基础,从村庄及农民群体自身的立场出发,对建国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特别是所有权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中可以看出,农民对农村土地产权的认知是如何从土改时的私有制意识转到人民公社时期的“虚幻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意识”,并过渡到现在的“自主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意识”的。这种地权意识的变化对于我们理解村级土地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化包括土地纠纷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土地所有权
农民群体
虚幻
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意识
自主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意识
分类号
F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道教与元散曲的虚幻意识
贾先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虚幻意识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太平广记》梦之研究
焦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东坡词的虚幻意识
李颖
《艺术品鉴》
2015
0
原文传递
4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辨析
张文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
王启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苏拭诗词中“人生如梦”观探微
侯兴维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红楼镜花终虚幻,难忘世间女儿情——《红楼梦》、《镜花缘》比照解读
管仁福
李卿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4
原文传递
8
建国以来农民地权观念的变迁
朱冬亮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