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近海水域有害藻华的现状及治理方法研究进展 |
王兴
|
《乡村科技》
|
2025 |
0 |
|
2
|
近海生态环境高时空分辨观测与人工智能赋能的有害藻华预报 |
郑焰
郑一
冯炼
张传伦
李海龙
王俊坚
|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人工强制混合藻华控制研究进展:理论、技术与机制 |
温成成
董志龙
李凯
李楠
王宝山
文刚
黄廷林
肖彩维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四种核酸快提法提取藻华微藻核酸效果的对比研究 |
赵启宇
陈振帆
刘超
孙璐
甄毓
张清春
|
《海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溶藻菌治理藻华的研究进展 |
杨燕
孙锟焜
谢艳萍
马燕天
张赫
|
《渔业研究》
|
2024 |
0 |
|
6
|
河北省近海有害藻华灾害分级、时空分布和优势藻华生物变化特征 |
安鑫龙
李雪梅
李志霞
|
《海洋技术》
|
2015 |
6
|
|
7
|
中国近海有害藻华研究现状与展望 |
于仁成
吕颂辉
齐雨藻
周名江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65
|
|
8
|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害藻华的发生情况、危害效应与演变趋势 |
于仁成
张清春
孔凡洲
周正熙
陈振帆
赵越
耿慧霞
代丽
颜天
周名江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6
|
|
9
|
中国沿海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的分类、分布及其藻华 |
沈萍萍
齐雨藻
欧林坚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2
|
|
10
|
珠江口藻华水体总吸收系数的变化特性及高光谱反演模式 |
王桂芬
曹文熙
杨跃忠
周雯
梁少君
|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1
|
台湾海峡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对夏季藻华演替的影响 |
曾祥波
黄邦钦
陈纪新
洪华生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2
|
2010—2011年东海藻华高发区水体层化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藻华的影响 |
戴鑫烽
陆斗定
夏平
王红霞
何飘霞
李冬融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13
|
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 |
陈孝花
潘连德
张饮江
|
《南方水产科学》
CAS
|
2011 |
26
|
|
14
|
有害藻华治理过程中改性粘土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稚参的影响 |
王志富
俞志明
宋秀贤
曹西华
刘楷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15
|
春季东海中华哲水蚤对有害藻华物种的选择性摄食 |
孙军
王小冬
宋书群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16
|
有害藻华(HAB)的发生、生态学影响和对策 |
潘克厚
姜广信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4
|
|
17
|
藻华发生过程中胶州湾水体颗粒有机物脂肪酸的组成与动态 |
吕淑果
韩博平
孙松
王旭晨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8
|
香溪河库湾春季藻华生长的影响因子分析 |
孔松
刘德富
纪道斌
李媛
杨正健
|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2 |
8
|
|
19
|
治理富营养化水体藻华灾害的固定化菌藻技术研究 |
柴天
刘晓宇
许鹏成
傅海燕
陈旭丽
黄国和
|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20
|
几种典型藻华生物的分子分类学分析 |
侯建军
赖红艳
黄邦钦
刘绍平
|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