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燥方式对新鲜藤椒品质和风味影响
1
作者 朱翔 李萍 +5 位作者 赵伦 尤霜 赵麟 张逸飞 张家余 文成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6-342,共7页
研究自然阴干、自然晒干、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D)和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对藤椒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VFD处理后藤椒在色泽、山椒素含量等品质上均优于其他3种干燥方式;HD处理后的水分含量结果稍高... 研究自然阴干、自然晒干、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D)和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对藤椒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VFD处理后藤椒在色泽、山椒素含量等品质上均优于其他3种干燥方式;HD处理后的水分含量结果稍高于另外3种处理方式;在所有干燥方式的藤椒中,HD处理后的风味物质种类最多,有38种,而VFD处理后的藤椒的风味物质含量最高,为2235.407 mg/mL;并且根据风味物质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计算变量投影重要性值,筛选出藤椒受不同干燥方式影响显著的22种关键风味差异物质,分别是松油醇、桧酮、4-萜烯醇、α-松油醇等烯醇酮类物质。根据研究结果综合考量VFD在干燥过程中对鲜藤椒的色泽、水分含量和风味物质保留方面都有较好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鲜藤椒干燥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干燥方式 品质 风味 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油和藤椒油加速氧化过程中风味品质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宇 彭子芯 +6 位作者 严雨寒 向凤涛 王劲松 李建龙 张志清 申光辉 侯晓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旨在为提高花椒油和藤椒油品质稳定性和预测其货架期提供参考,研究储存过程中花椒油和藤椒油风味品质变化。采用Schaal烘箱法探讨加速氧化过程中(0~35 d)花椒油和藤椒油的酸值、过氧化值、麻味物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加... 旨在为提高花椒油和藤椒油品质稳定性和预测其货架期提供参考,研究储存过程中花椒油和藤椒油风味品质变化。采用Schaal烘箱法探讨加速氧化过程中(0~35 d)花椒油和藤椒油的酸值、过氧化值、麻味物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加速氧化过程中花椒油和藤椒油的酸值(KOH)均满足国家限量标准(≤3 mg/g),而过氧化值分别在15 d和20 d时超出国家限量标准(≤0.25 g/100 g)。花椒油和藤椒油分别加速氧化10 d和15 d时麻味物质总量损失率分别为5.86%和10.42%,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损失率分别为35.07%和70.01%;加速氧化结束时,花椒油和藤椒油中麻味物质总量和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大幅减少,麻味物质总量损失率分别为37.15%和37.30%,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损失率分别为82.03%和89.08%;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未加速氧化的油与加速氧化后的油区分明显。花椒油和藤椒油在储存过程中麻味物质和香气成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失,且长时间储存易氧化酸败,对产品风味品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加速氧化 麻味物质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精油抗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关键组分的分子对接虚拟筛选与活性评价
3
作者 肖瑀晗 吕昕昱 +6 位作者 张莹凡 原鹏飞 周曼 侯晓艳 陈安均 张志清 申光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135,共11页
为探讨藤椒精油抗腐败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被膜的关键活性组分及其胞内作用靶点,根据文献报道构建藤椒精油组分数据库和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靶蛋白分子结构集,采用CB-DOCK2进行藤椒精油组分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靶蛋白的分子对接,根... 为探讨藤椒精油抗腐败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被膜的关键活性组分及其胞内作用靶点,根据文献报道构建藤椒精油组分数据库和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靶蛋白分子结构集,采用CB-DOCK2进行藤椒精油组分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靶蛋白的分子对接,根据分子亲和能力筛选精油抗细菌生物被膜的关键组分及潜在作用靶点。最后通过离体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进行藤椒精油关键活性组分石竹烯和氧化石竹烯的抗生物被膜实验验证。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藤椒精油的24种挥发性成分与58个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靶点具有不同的亲和能力,其中氧化石竹烯和β-石竹烯可通过超共轭效应和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分子间作用力与ComP、RapC紧密结合并形成稳定构象。离体生物被膜培养验证实验表明,氧化石竹烯和β-石竹烯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最小生物被膜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6.0 mg/mL和2.0 mg/mL。此外,氧化石竹烯和β-石竹烯还能干扰菌体泳动能力,降低细胞初始黏附和自聚集能力,改变细胞表面疏水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藤椒精油抗细菌生物被膜的关键活性组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并为解析植物精油生物活性相关胞内分子机理提供了可行的辅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生物被膜 藤椒精油 芽孢杆菌 氧化石竹烯 β-石竹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果实成熟期麻味物质及其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闫紫玮 谢天芳 +5 位作者 王佳琳 尤霜 张家余 张逸飞 赵麟 朱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312,共9页
藤椒(学名竹叶花椒)作为一种药食同源资源应用广泛,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会随果实的生长过程发生变化。研究不同成熟期各指标变化,根据不同使用目的进行适时采收,有利于藤椒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不同成熟期的四川洪雅藤椒为原料,采用HPL... 藤椒(学名竹叶花椒)作为一种药食同源资源应用广泛,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会随果实的生长过程发生变化。研究不同成熟期各指标变化,根据不同使用目的进行适时采收,有利于藤椒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不同成熟期的四川洪雅藤椒为原料,采用HPLC、GC-MS分别测定藤椒的麻味物质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表明,6月中下旬至7月底采收的藤椒麻味物质含量较高且保持相对稳定,羟基-α-山椒素含量最高达48.25 mg/g。不同成熟期藤椒挥发性风味组分有所差异,但均以D-柠檬烯和芳樟醇为主,以D-柠檬烯为代表的萜烯类物质在果实成熟期逐渐降低,以芳樟醇为代表的醇类物质、以柠檬醛为代表的醛类物质在果实成熟期逐渐积累。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结果显示芳樟醇、D-柠檬烯、蒎烯是藤椒整个生长期的关键风味化合物,橙花醇、β-石竹烯、3-蒈烯、(1 S)-β-蒎烯、2-十一烷酮为藤椒未成熟期的关键风味化合物,癸醛则是成熟期藤椒的关键风味化合物,该文为藤椒的适时采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麻味物质 挥发性风味组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适时采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菜品运用现状与推广途径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石自彬 韩雨辰 代应林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12,共3页
在菜品烹调制作过程中加入藤椒果或藤椒油,成菜具有特殊清香麻的藤椒风味,即是藤椒菜品。藤椒味是新时代川菜常用基础味型之一,藤椒菜品受到消费者普遍喜爱,但藤椒菜品的运用推广还受到诸多条件限制,需要进一步多途径品牌塑造与创新途... 在菜品烹调制作过程中加入藤椒果或藤椒油,成菜具有特殊清香麻的藤椒风味,即是藤椒菜品。藤椒味是新时代川菜常用基础味型之一,藤椒菜品受到消费者普遍喜爱,但藤椒菜品的运用推广还受到诸多条件限制,需要进一步多途径品牌塑造与创新途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藤椒 藤椒菜品 运用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胁迫对藤椒和麻椒生理生化特性影响
6
作者 段延玲 郑先喆 +2 位作者 庞欣悦 李莎 禹小波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2-18,共7页
为了揭示不同花椒品种对温度胁迫的耐受特性,以4个月的藤椒(Zanthoxylum armatum)和麻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幼苗为试验材料观测经温度胁迫后各花椒品种分别在4℃和42℃条件下胁迫15天后叶片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为了揭示不同花椒品种对温度胁迫的耐受特性,以4个月的藤椒(Zanthoxylum armatum)和麻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幼苗为试验材料观测经温度胁迫后各花椒品种分别在4℃和42℃条件下胁迫15天后叶片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总蛋白质含量(TP)的变化规律,以确定不同花椒品种对温度的耐受差异。结果表明:在4℃和42℃胁迫15天后,藤椒和麻椒的SOD活性、Pro含量、MDA含量、TP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比较分析发现,在4℃胁迫下,麻椒渗透物质TP和Pro的积累分别为对照组的18.45和8.34倍,SOD活性相较对照组上升了39.41%;而藤椒的TP含量相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Pro上升至对照组的5.13倍,SOD活性仅上升了8.91%;表明麻椒比藤椒更容易适应低温环境的变化。在42℃高温胁迫下,藤椒渗透物质TP和Pro的积累分别为对照组的7倍和4.85倍,而麻椒相较对照组并没有显著变化,表明藤椒比麻椒更容易适应高温环境的变化。这些发现对于指导花椒的引种、栽培以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温度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味在新时代川菜中的地位刍议 被引量:7
7
作者 石自彬 赵跃军 +1 位作者 赵晓芳 代应林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184,共3页
将藤椒果通过加工制成的藤椒油运用于烹饪与食品制作之中,使食物具有藤椒特殊的清香麻风味,被称为藤椒味。随着菜系和餐饮产业的发展,藤椒风味已广泛使用。根据川菜味型的命名法则,藤椒味应在理论上确立为新时代川菜常用基础味型之一。
关键词 藤椒 藤椒 川菜 味型 幺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地区藤椒标准化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8
作者 姚华开 黎礼谦 +3 位作者 杨光秀 杨秀伟 郑元利 罗英舰 《云南林业》 2024年第10期88-91,共4页
藤椒是我国传统药食同源植物,作为调料在西南地区应用广泛,具有抗炎镇痛、镇静、解热、解痉挛、抗腹泻、抗氧化、降血糖和驱虫等作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贵州省合肥市适宜藤椒生长。通过对藤椒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分别从苗木选... 藤椒是我国传统药食同源植物,作为调料在西南地区应用广泛,具有抗炎镇痛、镇静、解热、解痉挛、抗腹泻、抗氧化、降血糖和驱虫等作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贵州省合肥市适宜藤椒生长。通过对藤椒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分别从苗木选择、栽培技术、肥水管理、果树定型、果树修枝、病虫害防治与采收等方面进行详细梳理总结,旨在帮助农业企业和椒农深入了解藤椒的生物学特性,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藤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赵志峰 龚绪 +2 位作者 覃哲 雷绍荣 闫志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7,共4页
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仪对藤椒进行挥发油的提取,测出藤椒在实验条件下挥发油含量为8.4649 mL/100g,用GC-MS法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藤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中,芳樟醇52.17%、柠檬烯1... 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仪对藤椒进行挥发油的提取,测出藤椒在实验条件下挥发油含量为8.4649 mL/100g,用GC-MS法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藤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中,芳樟醇52.17%、柠檬烯18.87%、桧烯11.88%、月桂烯3.88%、大根香叶烯1.26%和β-石竹烯1.17%的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芳樟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水提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林 蒲彪 +5 位作者 蒋燕 谭欣婷 王双 王春霞 张玲 孙澎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为了研究藤椒水提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以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做阳性对照,以多酚含量,还原力和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藤椒水提液中多酚含量较为丰富,每1 m L含有多酚2.442 mg... 为了研究藤椒水提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以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做阳性对照,以多酚含量,还原力和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藤椒水提液中多酚含量较为丰富,每1 m L含有多酚2.442 mg。水提液的还原能力、自由基清除率均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4 mg/m L的藤椒水提液与0.1 mg/m L的BHT的还原力基本相当,藤椒水提液对·OH、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65和7.94 mg/m L,20 mg/m L的藤椒水提液的·OH自由基清除率为61.25%,高于1 mg/m L BHT的56.16%,10 mg/m L的藤椒水提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5.01%,而1 mg/m L的BHT的清除率为4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水提液 抗氧化能力 BHT 还原力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油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东 左勇 +2 位作者 袁跃 邹杰 谢晖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73,共4页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不同条件对藤椒油提取效率的影响,优化最佳生产工艺及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料液比次之,时间对其的影响相对较小。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180℃,30min,与传统工艺相比,可大幅提高藤...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不同条件对藤椒油提取效率的影响,优化最佳生产工艺及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料液比次之,时间对其的影响相对较小。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180℃,30min,与传统工艺相比,可大幅提高藤椒油的品质。逆流2次可提高提取效率58.9%。通过GC-MS和HPLC分析,不同条件生产的藤椒油在香味和麻味物质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提取 生产工艺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冷榨藤椒油中的油树脂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蒋燕 蒲彪 +3 位作者 王汉清 徐林 冯亚超 陈燕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34,117,共6页
为探讨不同方法对冷榨藤椒油油树脂的提取效果,筛选适宜提取油树脂的方法,并探讨不同方法提取对冷榨藤椒油油树脂风味成分的影响。以冷榨藤椒油为原料,分别采用水浴、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溶剂法提取油树脂,并通过GC—MS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所... 为探讨不同方法对冷榨藤椒油油树脂的提取效果,筛选适宜提取油树脂的方法,并探讨不同方法提取对冷榨藤椒油油树脂风味成分的影响。以冷榨藤椒油为原料,分别采用水浴、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溶剂法提取油树脂,并通过GC—MS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油树脂风味成分。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油树脂在270nm处的吸光度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超声波>水浴>微波;经正交试验获得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20(mV),功率400 W,温度40℃,时间40min;GC—MS检测发现,有机溶剂提取法得到的油树脂,均含有较丰富的风味成分,但不同方法提取的油树脂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不同。其中,以超声波辅助提取得到的成分种类最多,其特征风味成分的相对含量也最高(柠檬烯4.62%,芳樟醇63.07%,亚油酸甲酯5.11%),水浴次之,微波提取的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 藤椒 油树脂 超声波 微波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婷 蒲彪 +1 位作者 姜欢笑 邓应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8-62,共5页
以冷榨藤椒油和溶剂萃取的藤椒油为原料,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其抗氧化能力。以BHT和VC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两种藤椒油还原力、对·OH、DPPH·、O-2·清除率,探讨藤椒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冷榨油和溶剂油的还原能力... 以冷榨藤椒油和溶剂萃取的藤椒油为原料,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其抗氧化能力。以BHT和VC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两种藤椒油还原力、对·OH、DPPH·、O-2·清除率,探讨藤椒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冷榨油和溶剂油的还原能力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OH、DPPH·、O-2·清除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溶剂油对·OH、DPPH·的清除率高于同质量浓度的冷榨油;冷榨油对·OH、DPPH·、O-2·的IC50值分别为4.0675、10.3052和0.5415mg/m L;溶剂油对·OH、DPPH·、O-2·的IC50值分别为1.9606、2.9465和1.6053mg/m L。当溶剂油质量浓度达到9mg/m L时,对·OH清除率达到89.79%,其清除效果高于1mg/m L VC对·OH(清除率71.82%)清除效果;当溶剂油质量浓度达到11mg/m L时,对DPPH·清除率达到86.87%,远高于1mg/m L BHT清除率(4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抗氧化能力 还原力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的藤椒油脂肪酸组成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婷 蒲彪 +1 位作者 姜欢笑 刘春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23-1328,共6页
为探讨不同提取方式对藤椒油脂肪酸组成成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冷榨法、植物油浸提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鲜藤椒果实所含的油脂,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不同藤椒油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藤椒油中... 为探讨不同提取方式对藤椒油脂肪酸组成成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冷榨法、植物油浸提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鲜藤椒果实所含的油脂,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不同藤椒油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藤椒油中共鉴定出17种脂肪酸,其中共同含有的脂肪酸有8种。不同工艺提取的藤椒油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冷榨油和热浸油中脂肪酸以油酸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57.91%和59.93%;溶剂浸出油中脂肪酸以棕榈油酸为主,相对含量高达45.55%。3种藤椒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84%,且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远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同提取方式间无显著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均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本研究为藤椒油的提取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冷榨油饼粕中多酚的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丹萍 蒲彪 +4 位作者 叶萌 王春霞 付本宁 蔡沁玥 文秋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90-1700,共11页
为对藤椒果皮的冷榨油饼粕(以下简称饼粕)中多酚类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到微波辅助提取饼粕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微波处理360s,乙醇φ=50%,微波功率400W,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 为对藤椒果皮的冷榨油饼粕(以下简称饼粕)中多酚类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到微波辅助提取饼粕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微波处理360s,乙醇φ=50%,微波功率400W,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的多酚得率为6.83mg/g;进一步优化多酚纯化工艺得到条件是采用AB-8树脂填料柱色谱,将质量浓度为1.50mg/mL,pH 4的样品以1.00mL/min的流速上样,吸附平衡1h,用φ=60%乙醇以1.00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最终饼粕多酚的纯度由35.70%提高到76.30%。采用典型体外抗氧化体系对比分析饼粕多酚、藤椒多酚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表明,饼粕多酚和藤椒多酚在还原力(较低质量浓度下)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的表现上优于BHT,但在清除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能力的表现上相对较弱。藤椒冷榨油饼粕中含有一定量的多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及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冷榨油饼粕 多酚 纯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油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婷 蒲彪 +1 位作者 姜欢笑 刘春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109,115,共5页
为了解冷榨藤椒油和溶剂萃取的藤椒油的抑菌活性和抑菌稳定性,通过滤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藤椒油对3种常见细菌及3种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对2种霉菌的抑制作用,并以枯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为... 为了解冷榨藤椒油和溶剂萃取的藤椒油的抑菌活性和抑菌稳定性,通过滤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藤椒油对3种常见细菌及3种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对2种霉菌的抑制作用,并以枯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为指示菌,探讨了介质p H、热处理及紫外照射对两种藤椒油的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藤椒油对8种受试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溶剂浸出油的抑菌效果强于冷榨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抑菌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及电子鼻技术的藤椒产地区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陶兴宝 卢一 +3 位作者 解达帅 杨诗龙 赵重博 吴纯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125,共4页
目的:利用机器视觉及电子鼻技术对不同产地藤椒的粉末颜色及气味指标进行数值化描述,并实现不同产地藤椒的有效区分。方法:采用机器视觉及电子鼻技术对四川、重庆及云南产藤椒进行检测,获取样品特征图像及传感器的响应值,运用主成分分析... 目的:利用机器视觉及电子鼻技术对不同产地藤椒的粉末颜色及气味指标进行数值化描述,并实现不同产地藤椒的有效区分。方法:采用机器视觉及电子鼻技术对四川、重庆及云南产藤椒进行检测,获取样品特征图像及传感器的响应值,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等方法对响应值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经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产地的藤椒能够明显被区分开,不同产地藤椒的粉末外观特征及气味差异悬殊,并与地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机器视觉 电子鼻 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冷榨油饼粕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春霞 蒲彪 +1 位作者 蒋燕 付本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2,152,共7页
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了藤椒冷榨油饼粕中黄酮类物质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6 W,微波处理时间256s,乙醇浓度75%,液料比501(mL/g),所得饼粕黄酮得率(... 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了藤椒冷榨油饼粕中黄酮类物质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6 W,微波处理时间256s,乙醇浓度75%,液料比501(mL/g),所得饼粕黄酮得率(以芦丁计)为(0.40±0.04)%。藤椒冷榨油饼粕黄酮的还原力、自由基清除能力随其质量浓度增加而总体呈现增强趋势,0.05mg/mL饼粕黄酮的还原力和0.03mg/mL的抗坏血酸溶液还原力相当;饼粕黄酮、抗坏血酸对·OH的IC50值分别为0.074,0.053mg/mL;对DPPH·的IC50值为0.024,0.016mg/mL。研究结果证明饼粕黄酮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备天然抗氧化剂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冷榨油 饼粕 微波辅助提取 黄酮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油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东 左勇 +2 位作者 邹杰 袁跃 谢晖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88,共4页
以藤椒和菜籽油为原料,采用微波法生产藤椒油,使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法对不同条件下藤椒油提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是影响提取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分别是温度和时间,功率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最小。最佳工艺参数:微... 以藤椒和菜籽油为原料,采用微波法生产藤椒油,使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法对不同条件下藤椒油提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是影响提取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分别是温度和时间,功率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最小。最佳工艺参数:微波处理10 min,180℃,功率600 W,料液比1∶25,相对于传统工艺提取质量相同,使用微波提取工艺可大幅节约时间和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微波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刺之多寡藤椒品系的果实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丽华 甘君 +8 位作者 陈善波 王莎 金银春 杨柳璐 罗德智 罗成荣 陈刘 杨晓蓉 吴斌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1-229,共9页
【目的】为分析少刺藤椒优良品系和常规藤椒在挥发油含量、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已培育出的少刺藤椒品系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少刺藤椒优良品系YTCJ1和YTCJ2为研究对象,以常规藤椒作为CK,采用GC-MS... 【目的】为分析少刺藤椒优良品系和常规藤椒在挥发油含量、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已培育出的少刺藤椒品系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少刺藤椒优良品系YTCJ1和YTCJ2为研究对象,以常规藤椒作为CK,采用GC-MS对鲜椒果实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少刺藤椒YTCJ1和YTCJ2的挥发油含量均为3.20 mL·100g^(-1),比CK提高14.28%;3个品系藤椒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出峰时间主要集中在前32 min,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其中YTCJ1鉴定出49种,YTCJ2鉴定出33种,CK鉴定出41种,三者鉴定出共有成分27种,以醇类、烯烃类化合物为主,芳樟醇、柠檬烯、侧柏烯3种成分的峰面积之和分别占YTCJ1、YTCJ2和CK挥发油总峰面积的66.08%、53.53%和59.83%;YTCJ1鉴定出9种特有化学成分,峰面积之和占总峰面积的4.19%;YTCJ2鉴定出2种特有化学成分,峰面积之和占总峰面积的18.28%;CK鉴定出1种特有化学成分,峰面积之和占总峰面积的9.86%。【结论】对以挥发油含量作为品质评判标准的藤椒来说,选育出的少刺藤椒优良品系具有比常规藤椒高的挥发油含量,果实挥发油含量并未随皮刺减少而降低,具有推广的物质基础;藤椒挥发油中沸点较低的成分比重大,芳樟醇、柠檬烯、侧柏烯是藤椒果实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少刺藤椒YTCJ1和YTCJ2果实挥发油含量及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总体略高于常规藤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刺藤椒 GC-MS 挥发性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