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藏戏面具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图像实践之道
1
作者 周琪 蒙宇航 《云梦学刊》 2025年第2期62-66,共5页
藏戏面具在藏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承载民族文化的表意符号。作为价值观图像化表达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藏戏面具通过视觉修辞、图像叙事和仪式化演出,推动了价值观在社会话语与个体话语、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感性认识... 藏戏面具在藏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承载民族文化的表意符号。作为价值观图像化表达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藏戏面具通过视觉修辞、图像叙事和仪式化演出,推动了价值观在社会话语与个体话语、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之间的融通与转换,从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跨时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面具 社会核心价值观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戏非遗馆 视听新盛宴
2
作者 徐琦淇 郑然 旦增措吉 《文化产业》 2025年第6期25-27,共3页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宝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藏戏作为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形式令人瞩目。现以藏戏为焦点,深入探讨并分析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展...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宝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藏戏作为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形式令人瞩目。现以藏戏为焦点,深入探讨并分析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展馆的发展潜力。通过对藏戏的历史价值、艺术特色、传承现状等方面的研究,围绕藏戏传承这一核心议题,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展馆的发展潜力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和分析,旨在促进藏戏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现状 独特的魅力 发展潜力 传承与弘扬 核心议题 探讨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戏剧种分类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联韬 《歌海》 2012年第2期21-24,30,共5页
藏戏是藏族的一种集戏剧、音乐、文学、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藏戏传播于不同的藏语方言区,包括了多个不同的剧种,其中以卫藏方言区的白面具藏戏与蓝面具藏戏历史最为悠久,在藏族分布地区影响最大。试对各种藏戏剧种,作整体性的... 藏戏是藏族的一种集戏剧、音乐、文学、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藏戏传播于不同的藏语方言区,包括了多个不同的剧种,其中以卫藏方言区的白面具藏戏与蓝面具藏戏历史最为悠久,在藏族分布地区影响最大。试对各种藏戏剧种,作整体性的系统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 藏戏系统 卫藏方言藏戏 安多方言藏戏 康方言藏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晰内容详略,感知藏戏文化——《藏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思考
4
作者 屠欣 《教育视界》 2024年第20期66-68,共3页
《藏戏》围绕藏戏的传奇故事和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进行详写,其他的特点,如舞台、开场、正戏、演出时长、结尾固定的呈现方式等则简略介绍。教学时,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要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分清文本... 《藏戏》围绕藏戏的传奇故事和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进行详写,其他的特点,如舞台、开场、正戏、演出时长、结尾固定的呈现方式等则简略介绍。教学时,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要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分清文本中的详写与略写,感受到藏戏文化的魅力和少数民族的风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 语文要素 明晰详略 藏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戏音乐的当代重构——民族管弦乐《阿吉娜姆》的音乐语言
5
作者 周姝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15,共14页
民族管弦乐《阿吉娜姆》是著名作曲家昌英中于2016年创作的一首基于传统藏戏音乐的佳作。在作品中,作曲家提取了藏戏的多维音乐元素,通过运用音阶分组、音列交替、材料轮转、固定形态和弦及其变形等具体手法展现出对基本音乐材料的设计... 民族管弦乐《阿吉娜姆》是著名作曲家昌英中于2016年创作的一首基于传统藏戏音乐的佳作。在作品中,作曲家提取了藏戏的多维音乐元素,通过运用音阶分组、音列交替、材料轮转、固定形态和弦及其变形等具体手法展现出对基本音乐材料的设计与衍化,并在多元的音响形态与织体中实现了对民族管弦乐队音响的突破与创新。本文立足于对作品《阿吉娜姆》的创作技术分析,试图从技术与文化的交汇点这一视角看待作曲家重构藏戏音乐时的思路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吉娜姆》 藏戏元素 分组 交替 轮转 多元音响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德格藏戏的传承实践及当代价值
6
作者 春燕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1期141-146,共6页
德格藏戏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出发,论述其历史源流、发展现状、流派特色、传统剧目及演出形式,并深入阐述德格藏戏传统表演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格藏戏 传承实践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各藏戏流派的艺术特征与琼结扎西雪巴白面具藏戏的起源 被引量:14
7
作者 雪康·索南塔杰 何宗英 《西藏艺术研究》 2003年第4期44-52,共9页
关键词 西藏 藏戏流派 艺术特征 琼结扎西雪巴白面具藏戏 起源 藏剧团 迥巴藏戏 香巴藏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戏研究的长足进展和有待深入、开拓的理论命题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志群 《西藏艺术研究》 2003年第4期91-104,共14页
关键词 藏戏研究 藏戏理论 藏戏文论 史学 理论命题 史料 音乐 剧目 边缘学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亟待抢救的四川安多藏戏剧种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成富 《西藏艺术研究》 1999年第1期24-29,共6页
关键词 安多藏戏 嘉绒藏戏 亟待抢救 阿坝州 安多地区 业余藏戏 阿坝县 服装 四川 拉卜楞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袭与形塑”:非遗传承视角下藏戏文化的多维传播与创新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明阳 叶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0期86-88,共3页
藏戏发展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非遗文化传播和创新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和产业发展。藏戏作为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 藏戏发展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非遗文化传播和创新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和产业发展。藏戏作为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藏民受到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一些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藏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藏戏是藏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本文阐述了藏戏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了藏戏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并针对藏戏的传播、形塑、创新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 文化传播 非遗 创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八大藏戏 被引量:1
11
作者 仁增吉 成林求占 泽仁拥忠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8期41-44,共4页
一、八大藏戏的历史渊源.(一)藏戏的起源和发展.藏族人民长期与高原恶劣自然环境的斗争磨炼出藏族人民自由包容的品行,在生产劳作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别具一格的人文风俗,从而为孕育藏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藏戏来源于民间激烈... 一、八大藏戏的历史渊源.(一)藏戏的起源和发展.藏族人民长期与高原恶劣自然环境的斗争磨炼出藏族人民自由包容的品行,在生产劳作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别具一格的人文风俗,从而为孕育藏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藏戏来源于民间激烈雄壮的说唱曲调和粗犷豪放的舞蹈,原始生活中的祭祀表演和宗教歌舞表演是藏戏最早的母体。据《西藏王统记》记载,最早在7世纪松赞干布颁发“十善法典”的庆典仪式上演出了精彩纷呈的歌舞杂技,王室与臣民进行盛大庆祝会,据书中“高树之巅旗影飘,大正法鼓喧然擂”“或饰犀牛或狮虎,或执鼗鼓跳神人”[1]可推测,藏戏的表演形式和演唱技巧在当时已经产生,但这个时期的藏戏侧重于歌舞表演,缺乏叙事性的故事情节,未发展成演剧形式的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藏戏 人文风俗 演唱技巧 歌舞表演 文化传承 恶劣自然环境 十善法 松赞干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戏研究文献资料索引
12
作者 杨茂森 《西藏艺术研究》 1999年第2期71-75,共5页
关键词 艺术研究 西藏研究 嘉绒藏戏 文献资料 安多藏戏 民族文学 戏剧艺术 少数民族 《诺桑王子》 藏戏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绣蕃域——藏戏文化插画设计
13
作者 张月 何林 《设计》 2024年第18期13-13,共1页
插画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为主题,从藏戏的坚守、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古老的藏戏特色、鲜明的舞者形象,结合藏区的地域风景、特色建筑、人文风情与现代审美相融和优化。插画中,在雪域高原圣洁的白塔下,昼则映日的“双鹿法... 插画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为主题,从藏戏的坚守、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古老的藏戏特色、鲜明的舞者形象,结合藏区的地域风景、特色建筑、人文风情与现代审美相融和优化。插画中,在雪域高原圣洁的白塔下,昼则映日的“双鹿法轮”前,藏戏舞者面戴浓郁民间色彩演出脸谱,附着莲花纹、宝相花、法轮、金刚杵等图案的装扮,为大众上演一场西藏地区特有的文化演出。画面主体元素是盘旋在空中的巨龙,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图腾,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文化血脉和民族自豪感。西藏人民始终沐浴着中华大地的阳光雨露,感恩着党的关心关怀,和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进入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插画设计 民间色彩 莲花纹 藏戏 雪域高原 人文风情 宝相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路径探索——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藏戏》为例
14
作者 王静云 《西藏教育》 2024年第11期23-26,共4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本文从实际出发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藏戏》为例,分析西藏农牧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应为之由,初探西藏农牧区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本文从实际出发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藏戏》为例,分析西藏农牧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应为之由,初探西藏农牧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可为之径,并提出西藏农牧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善为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西藏农牧区 小学语文 藏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藏戏《白玛文巴》中的贴布脱胎云雀面具
15
作者 徐畅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4期30-33,共4页
鸟崇拜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其在藏文化中也有丰富的体现。藏戏是藏文化的代表之一,面具是其不可或缺、极富特色的元素。在动物面具中有多种鸟面具,在藏戏《白玛文巴》中有所体现。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了一件藏戏《白玛文巴》云雀面具,... 鸟崇拜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其在藏文化中也有丰富的体现。藏戏是藏文化的代表之一,面具是其不可或缺、极富特色的元素。在动物面具中有多种鸟面具,在藏戏《白玛文巴》中有所体现。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了一件藏戏《白玛文巴》云雀面具,其制作工艺如何,又有怎样的文化内涵,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此面具为贴布脱胎面具,制作时需经制作胎模、制作贴布白坯和按照绘画造像规范进行安装附件及着彩绘色三道工序。云雀等鸟类角色在藏戏《白玛文巴》中多次出现,帮助主人公排忧解难,体现了藏族的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 面具 贴布脱胎 云雀 《白玛文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戏剧融入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研究——以初中藏戏鉴赏课为例
16
作者 周小涵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51-53,共3页
本文基于当地戏曲(藏戏)融入初中音乐鉴赏课课堂教学中的情况,更好地贯彻2022年由教育部出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精神,从藏戏中发现种子,提取元素,以点到面,探索如何在初中音乐鉴赏课中融入藏戏元素,发掘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 本文基于当地戏曲(藏戏)融入初中音乐鉴赏课课堂教学中的情况,更好地贯彻2022年由教育部出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精神,从藏戏中发现种子,提取元素,以点到面,探索如何在初中音乐鉴赏课中融入藏戏元素,发掘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以更广的视野欣赏藏戏艺术,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学校教育 藏戏 音乐教学 鉴赏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借学科知识解疑——以《藏戏》教学为例
17
作者 蔡若悼 《湖北教育》 2024年第20期53-54,共2页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跨学科教学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接受。实践证明,跨学科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实施跨学科教学。《藏戏》介绍了藏戏的形...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跨学科教学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接受。实践证明,跨学科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实施跨学科教学。《藏戏》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文章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让读者在对藏戏有基本认识和了解的同时,感受藏戏所折射出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及其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 藏戏 少数民族风情 语文教学改革 学科知识 舞台形式 地域文化特色 实践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人风采 索朗旺久:越走越宽的藏戏传承与发展之路
18
作者 高周礼 索朗旺久(图) 《西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索朗旺久,藏族,中共党员,1989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优秀青年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西藏自治区戏剧家协会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积极参与藏戏传承、发展、保护相关工作。先后在传统藏戏《... 索朗旺久,藏族,中共党员,1989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优秀青年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西藏自治区戏剧家协会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积极参与藏戏传承、发展、保护相关工作。先后在传统藏戏《卓娃桑姆》《朗萨雯波》《诺桑王子》《文成公主》、新编藏戏《六弦情缘》《藏香情》《次仁拉姆》《绿色哈达》《最美格桑花》、移植剧《图兰朵》等大型剧目中饰演男一号角色,并荣获2003年四川省青小年长富杯戏曲表演大奖赛特别奖:2008年,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29届奥组委颁发的优秀工作者称号;2016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由索朗旺久担任主演的新编现实题材藏戏《六弦情缘》荣获“剧目金奖”,同时荣获“全区精神文明奖”;2019年。由他担任主演的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新编现实题材藏戏《藏香情》荣获2019年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2年,荣获首届西藏文化艺术节--古韵新声藏戏唱腔大赛专业组一等奖:2024年,主演的戏剧作品《次仁拉姆》获得第七届西藏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优秀作品奖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家协会 卓娃桑姆 藏戏 文化艺术节 精神文明建设 文艺汇演 旺久 西藏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萨尔藏戏传承实践及文化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丹珍草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4,114-116,共9页
格萨尔藏戏将口头诗歌中的"歌"化为具体的表演行为动态实践,集声音、舞蹈、仪式和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于一体,是历史悠久、别具特色的藏戏剧种。格萨尔藏戏表演通过对古典时代民族民间文化的重构与想象,构成格萨尔史诗更丰富... 格萨尔藏戏将口头诗歌中的"歌"化为具体的表演行为动态实践,集声音、舞蹈、仪式和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于一体,是历史悠久、别具特色的藏戏剧种。格萨尔藏戏表演通过对古典时代民族民间文化的重构与想象,构成格萨尔史诗更丰富宽广的表达。作为文化象征的表述符号,格萨尔藏戏是口头传统研究中的表演民族志,其歌舞形态为本的言说系统,更贴近格萨尔史诗说唱本体,并重新廓清格萨尔史诗口传与书写之间复杂的关联,还口头说唱以本原。格萨尔史诗戏剧化表演实践与创新中的复合性、融合性、新生性特征和带有实验性的探索,使格萨尔藏戏经历新的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说唱 格萨尔藏戏 传承实践 文化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多藏戏研究现状综述
20
作者 唐舒 《明日风尚(下旬)》 2021年第7期164-166,共3页
“藏戏”是喜马拉雅地区藏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门综合性戏剧艺术,如同京剧、昆曲一样,具有丰富的人类学文化内涵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程式化的结构性特征。 “安多藏戏”是藏戏系统中的一个流派,又称“南木特藏戏”,受到西藏藏戏的影响... “藏戏”是喜马拉雅地区藏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门综合性戏剧艺术,如同京剧、昆曲一样,具有丰富的人类学文化内涵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程式化的结构性特征。 “安多藏戏”是藏戏系统中的一个流派,又称“南木特藏戏”,受到西藏藏戏的影响,在发展中吸取了安多地区的说唱、方言等文化,接受改革并逐渐形成的一个区别于“西藏藏戏”的独立剧种,已经成为戏曲艺术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领域。 李宜《近十年以来国内藏戏研究述评》梳理了 2001-2011 年间的相关研究情况,2018 年燕芝发表的《南木特藏戏研究综述》简要地整理了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安多藏戏作为藏戏艺术中的典型剧种之一,掌握它的即时信息及研究动态对于局外人进入喜马拉雅地区藏族文化语境中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与价值。 笔者对安多藏戏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此项研究逐渐从“传统音乐”的研究范式转变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范式,更加注重对“局内人”的理解及对研究事项背后的文化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顿节 安多藏戏 南木特藏戏 青海藏戏 四川藏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