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9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薄差油层水淹解释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唐洪
罗明高
颜其彬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 ,中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已到了高含水开发期。高含水期 ,对厚油层挖潜实施三次采油技术要求细分层精细解释 ,二次加密调整的对象转向薄、差层。实质上 ,油田面临的是薄差油层水淹解释的问题。从理论上说 ,地层岩性...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 ,中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已到了高含水开发期。高含水期 ,对厚油层挖潜实施三次采油技术要求细分层精细解释 ,二次加密调整的对象转向薄、差层。实质上 ,油田面临的是薄差油层水淹解释的问题。从理论上说 ,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变化 ,可以根据油层的电性特征识别和解释 ,但由于薄层的单层厚度小 ,泥质含量高 ,砂泥互层多等特征 ,使得测井曲线难以反映小层的特征。通过响应函数对测井曲线进行预处理来提高测井的纵向分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差油层
水淹层
响应函数
测井
纵向分辨率
细分层精细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密闭取心井确定薄差油层水淹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忠江
杜庆龙
+1 位作者
齐春艳
王元庆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5期747-748,共2页
通过对喇、萨、杏油田75口检查井资料的研究分析,研制了密闭取心井岩心水淹识别方法,建 立了薄差油层水淹判断图版,并进行了萨、葡、高油层水淹判断图版的精度验证,搞清了薄差油层的潜 力分布状况及分布特点,大幅度地提高了薄差油层岩...
通过对喇、萨、杏油田75口检查井资料的研究分析,研制了密闭取心井岩心水淹识别方法,建 立了薄差油层水淹判断图版,并进行了萨、葡、高油层水淹判断图版的精度验证,搞清了薄差油层的潜 力分布状况及分布特点,大幅度地提高了薄差油层岩心水淹识别精度,在对改善薄差油层开发效果及加 密调整方案编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查井
薄差油层
水淹状况
判断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外河油田高含水期油水层和薄差油层挖潜方法
被引量:
13
3
作者
张华光
马强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2期58-60,共3页
海外河油田是一个已经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阶段常规注水开发的普通绸油油田,在主力油层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挖潜难度较大情况下,通过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工作,采用微构造法、沉积微相法、电性图版法,来深化油水层和薄差油层剩余油分布...
海外河油田是一个已经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阶段常规注水开发的普通绸油油田,在主力油层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挖潜难度较大情况下,通过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工作,采用微构造法、沉积微相法、电性图版法,来深化油水层和薄差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采取调层、堵水等措施手段,取得了较好措施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河油田
高含水期
油水层
薄差油层
微构造法
沉积微相法
电性图版法
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展应用薄差油层开采技术 有效利用大庆油田地下资源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凤山
霍广君
冯立
《资源与产业》
1999年第10期22-24,共3页
本文介绍了大庆油田开采薄差油层的技术难度及有利因素,阐述了精细地质研究及薄差储层描述技术,论述了开发薄差油层的钻采工艺,分析了薄差油层开发的意义及油田三次加密调整潜力。
关键词
大庆喇萨杏
薄差油层
油田开采有效利用地下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薄差油层分质注聚技术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张文龙
谷婷婷
王鑫
《辽宁化工》
CAS
2016年第7期976-978,共3页
三、四类薄差油层由于储量较大,被看作是油田开发中后期产量递减的重要接替。也因此成为三次采油的重点研究对象。对于三、四类薄差油层,由于其层间矛盾较大,用同一分子量聚合物驱油,很难实现不同油层间的同时匹配,导致匹配较差油层的...
三、四类薄差油层由于储量较大,被看作是油田开发中后期产量递减的重要接替。也因此成为三次采油的重点研究对象。对于三、四类薄差油层,由于其层间矛盾较大,用同一分子量聚合物驱油,很难实现不同油层间的同时匹配,导致匹配较差油层的动用程度较低而影响总体开发效果。在精细地质建模的基础上,采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实验区产油、含水完成了历史拟合,并分析和预测了不同注聚方案的开发效果。研究表明:分层分质注聚效果好于笼统注聚,分期分质注聚效果好于分层分质注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差油层
数值模拟
分期分质
聚合物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析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方式方法
6
作者
孙敏
《科技资讯》
2019年第9期49-49,51,共2页
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比较困难,基于精细油层对比分析,采取动静结合分析法、微构造法、电性图版法,对剩余油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可采储量,还能够获得最佳增产效果。因此,该文主要对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
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比较困难,基于精细油层对比分析,采取动静结合分析法、微构造法、电性图版法,对剩余油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可采储量,还能够获得最佳增产效果。因此,该文主要对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方式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层
薄差油层
剩余油
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杏一区薄差油层层系重组及开发效果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周羽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5期112-114,6,共3页
针对水驱三类油层层数多、层系划分粗、开采井段长、层间动用差异大的实际,在杏一区开展层系细分重组改善薄差油层开发效果的方法研究。项目立足现有井网,结合三次加密缓钻井的投产和油水井的补孔封堵,对不同开采层系的各套井网重组方...
针对水驱三类油层层数多、层系划分粗、开采井段长、层间动用差异大的实际,在杏一区开展层系细分重组改善薄差油层开发效果的方法研究。项目立足现有井网,结合三次加密缓钻井的投产和油水井的补孔封堵,对不同开采层系的各套井网重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从根本上减小层间差异,完善注采关系,大大改善了薄差油层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一区
薄差油层
层系重组
井网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薄差油层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徐庆
刘义坤
王珏
《当代化工》
CAS
2019年第2期319-322,340,共5页
薄差油层是厚度小于1 m的表内薄层以及表外油层,储层渗透率差,因此影响因素与主力油层不同。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油水井进行了分类,通过单因素分析,评价了7个对薄差油层聚驱开发效果起主要影响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统计学分析,建立了...
薄差油层是厚度小于1 m的表内薄层以及表外油层,储层渗透率差,因此影响因素与主力油层不同。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油水井进行了分类,通过单因素分析,评价了7个对薄差油层聚驱开发效果起主要影响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统计学分析,建立了一套新的薄差油层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分析
薄差油层
开发效果
注聚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在薄差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
10
9
作者
王洪立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3期105-106,共2页
超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地层污染小等特点,还能大幅度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产量。大庆油田在经过60年的开发之后,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部分老油田面临着老井改造、薄差油层剩余油挖潜和稳产增产的技术压力。针对这一技术难...
超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地层污染小等特点,还能大幅度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产量。大庆油田在经过60年的开发之后,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部分老油田面临着老井改造、薄差油层剩余油挖潜和稳产增产的技术压力。针对这一技术难题,大庆油田通过使用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在老井眼油层中的油层套管内部开窗侧钻,同时使用旋转自封器等工具,解决了薄差油层增产的技术难题,在水平段施工过程中,解决了大曲率造斜段钻进过程中的高摩阻等难题,能够完成了水平段超过16m的长水平段施工,在油层内穿行超过15m,提高了该油层的泄油面积。该项技术为大庆油田薄差油层剩余油挖潜、降本增效、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薄差油层
水平井
降本增效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调整方式
被引量:
10
10
作者
齐春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69,共6页
喇萨杏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及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多油层、非均质严重,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储量占30%以上,这类油层不仅具有低渗透油层的特点,而且与中高渗透油层交互分布,开采及调整难度大。通过对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
喇萨杏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及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多油层、非均质严重,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储量占30%以上,这类油层不仅具有低渗透油层的特点,而且与中高渗透油层交互分布,开采及调整难度大。通过对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分布特点、开发现状及剩余油分布的分析,提出了与油层性质相结合、与剩余油分布相结合、与原井网布井方式相结合、与长远调整方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二类油层上返时机及多套层系开发的特点,充分利用三次加密、三次采油相结合调整方式,三次加密井水驱调整与现井网注采系统调整方式,发展和完善现有开发技术,选择合适的油层组合方式、井网井距及驱替方式,提高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的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
差
层
油层
表外储层
特高含水期
调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层薄差油层水平缝多层同步压裂干扰数值模拟
被引量:
3
11
作者
潘林华
王海波
+3 位作者
贺甲元
李凤霞
周彤
李小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124,I0008,共12页
浅层薄差油层水平缝多层同步压裂过程中,受裂缝干扰作用影响,不同储层的水平缝扩展程度存在差异。考虑套管、水泥环和多个储、隔层影响,采用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三维浅层薄差油层水平缝多层同步压裂干扰数值模型,分析...
浅层薄差油层水平缝多层同步压裂过程中,受裂缝干扰作用影响,不同储层的水平缝扩展程度存在差异。考虑套管、水泥环和多个储、隔层影响,采用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三维浅层薄差油层水平缝多层同步压裂干扰数值模型,分析压裂层数、裂缝间距、储层特征和施工参数等对水平多裂缝干扰和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裂缝扩展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压裂裂缝位置对裂缝扩展具有重要影响,上、下端的压裂裂缝更易形成有效裂缝,中间压裂裂缝易受裂缝干扰影响而发生止裂;同步压裂层数越多,压裂裂缝间干扰作用越强;裂缝间距增大,压裂裂缝间的干扰作用降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压力增大,压裂裂缝间的干扰作用增强,中间射孔压裂的有效裂缝半径降低;中间射孔的压裂裂缝对施工排量的变化敏感,随施工排量增大,中间压裂裂缝的有效裂缝半径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对于不同储层的压裂施工设计,需要确定最佳施工排量及其他施工参数。该结果对多层水平缝压裂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差油层
水平缝
同步压裂
裂缝干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优选高效化学剂提高薄差油层剩余油采收率
12
作者
母建光
杨晓春
《石油知识》
2004年第4期14-14,共1页
萨北开发区北部过渡带油层物性较差,层问矛盾和层内矛盾突出导致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使低渗层和高渗层顶部动用程度较低,油井含水上升较快。而一般解决这些矛盾首选的是堵水和调剖,传统化学堵水方法是利用水玻璃加氯化钙的反应沉...
萨北开发区北部过渡带油层物性较差,层问矛盾和层内矛盾突出导致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使低渗层和高渗层顶部动用程度较低,油井含水上升较快。而一般解决这些矛盾首选的是堵水和调剖,传统化学堵水方法是利用水玻璃加氯化钙的反应沉淀原理进行堵水,另外利用化合物产生沉淀凝胶的方法可以堵塞高渗透层,但以上化学堵水方法要求注入施工条件比较高且价格昂贵。作者通过对目前所应用的几种堵水剂的对比,同时借鉴其它油田对高渗透厚油层上部剩余油开发的先进的方法,以及对萨北油田地层水质状况和原油物性的分析,提出选择合适的堵水剂,使油田水的PH值发生变化,同时与油田水及伴生气发生反应,产生稳定的沉淀,堵塞高渗透层或油水同层段注入水突进的部位,这种选择性的堵水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层问矛盾及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分流.薄差油层被动用,或高渗层水通道被封堵,其中剩余油得到动用。另外,采用一种施工条件比较简单、程序简单、投入较低、且对低渗透油层无损害的堵水方式.其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同时对于油田的高含水后期开发具有比较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堵水剂
注入水
油田
薄差油层
渗透层
化学堵水
高渗
巨大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葡北地区薄差油层潜力分析及挖潜方法研究
被引量:
1
13
作者
韩雪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7年第Z1期136-137,共2页
葡北油田由于砂体分布零散,水驱控制程度低,油水井单相连通比例较大。目前1m以上连通的主力油层基本水淹,平面难调,纵向上接替能力差,而大规模的井网加密调整及注采系统调整已经结束,油田产量递减幅度越来越大,产量递减加快和资源潜力...
葡北油田由于砂体分布零散,水驱控制程度低,油水井单相连通比例较大。目前1m以上连通的主力油层基本水淹,平面难调,纵向上接替能力差,而大规模的井网加密调整及注采系统调整已经结束,油田产量递减幅度越来越大,产量递减加快和资源潜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面对这种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油田内部潜力,力争实现"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根据葡北地区地质特征对该地区薄差油层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葡北地区薄差油层潜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同时结合葡北地区油层特点及目前采油工艺技术水平提出了挖掘薄差油层潜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差油层
剩余油
挖掘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纯油区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试井解释方法分析与认识
14
作者
王雪萍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4期136-139,共4页
X区纯油区二、三次井主要开采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表内薄差储层和表外储层,岩芯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有效孔隙度18.12%,平均有效渗透率74.0×1-0 3μm2。从试井解释统计结果看,关井时间72h内出现径向流的井仅占11.05%。根据X区纯油...
X区纯油区二、三次井主要开采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表内薄差储层和表外储层,岩芯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有效孔隙度18.12%,平均有效渗透率74.0×1-0 3μm2。从试井解释统计结果看,关井时间72h内出现径向流的井仅占11.05%。根据X区纯油区二、三次井开发现状,应用目前采用的试井解释方法,对出径向流直线段的井应用水驱平均压力进行地层压力水平分析,受解释参数的影响,地层压力偏低0.61M Pa,采用合理参数计算的地层压力值与注采比的关系符合油田开发规律。建议今后应用产液剖面综合分析出液厚度,并考虑砂体发育情况编制软件精确计算单井的实际供油面积,提高地层压力的解释精度;不出径向流直线段井采用关井末点压力分析地层压力水平,在关井时间短的条件下,该压力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地层压力水平。由于受产量任务影响,不能无限延长关井时间,因此有必要针对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试井资料出径向流直线段井数比例低的现状,探索压力恢复有效测试时间,并研究应用试井早期资料进行试井解释的方法,以更好地进行储层评价和指导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差油层
表外储层
试井
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调整方式
被引量:
1
15
作者
白永旺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8年第4期206-206,共1页
对喇萨杏油田的表外储层和薄差油层开采现状、分布特点和剩余分布油进行分析,利用三次采油结合三次加密调整方式、三次加密井水驱调方式和现井网注采系统调整方式,提升表外储层和薄差油层的动用程度。
关键词
薄差油层
表外储层
调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高含水期薄差油层挖潜方式研究
16
作者
贾庆华
《中国科技财富》
2010年第24期293-293,共1页
文章通过高台子加密调整井的布井方式、油层性质、低效井分布范围的全面分析,确定高台子加密调整井低效的原因,为特高含水期薄差油层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台子
薄差油层
加密调整
低效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藏薄差油层的应用
被引量:
1
17
作者
于海山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8年第12期17-20,共4页
针对低渗透油田薄差油层薄互层多、连续性差、注采关系不完善等问题,以提高薄差油层有效动用为目标,开展了薄差油层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改造技术应用。创新油水井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应用,将改造方式由单井点常规压裂转变为油水井组同时...
针对低渗透油田薄差油层薄互层多、连续性差、注采关系不完善等问题,以提高薄差油层有效动用为目标,开展了薄差油层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改造技术应用。创新油水井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应用,将改造方式由单井点常规压裂转变为油水井组同时压裂改造,将改造对象由双封单卡多层段笼统压裂转变为单砂体对应压裂改造,将裂缝形式由常规单缝延伸转变为树枝状裂缝系统,将压裂砂量由常规固定用量转变为单砂体个性化用量。现场试验8个井组,平均单井日增油3.1 t,增油强度1.1 t/(d·m),平均有效期266 d,技术效果明显优越于常规油井单井压裂。通过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的创新应用,大幅度提高了薄差油层的动用程度,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薄差油层
油水井对应压裂
清洁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薄差油层措施挖潜技术界限及方法
18
作者
张宇
《管理观察》
2010年第2期309-310,共2页
分析了B-区断东薄差油层措施挖潜状况,探讨了薄差油层措施挖潜的技术界限及方法,并通过技术经济界限评价,并把充分挖潜剩余油、提高水驱开发效果作为措施实施的目的,为今后的油田措施挖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薄差油层
措施挖潜
技术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缩小注采井距对改善薄差油层注水状况的认识
19
作者
房云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第11期9-10,共2页
针对油田薄差油层动用较差的实际,开展了综合利用二、三次加密调整井网,进一步缩小注采井距,改善井区注水状况的方法研究,从理论上确定了薄差油层的合理注采井距,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些认识,从而可为油田高含水期薄差油层的开发提供...
针对油田薄差油层动用较差的实际,开展了综合利用二、三次加密调整井网,进一步缩小注采井距,改善井区注水状况的方法研究,从理论上确定了薄差油层的合理注采井距,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些认识,从而可为油田高含水期薄差油层的开发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差油层
注采井距
应用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田开发后期薄差油层长裸眼段水平井钻井技术
20
作者
陈佳磊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1年第3期71-73,共3页
油田达到开采后期,为达到稳产目的,兼顾开发效率,会选择水平井进行薄差油层的开采,但是在钻井施工中,由于地层条件差、绕障难度大、泥岩吸水膨胀严重等问题,增大了施工难度,通过井眼轨道优化、钻具结构和降摩减阻工具的优选、井下复杂...
油田达到开采后期,为达到稳产目的,兼顾开发效率,会选择水平井进行薄差油层的开采,但是在钻井施工中,由于地层条件差、绕障难度大、泥岩吸水膨胀严重等问题,增大了施工难度,通过井眼轨道优化、钻具结构和降摩减阻工具的优选、井下复杂预防等措施,成功的施工了薄差油层长裸眼水平井,钻进周期较纸上方案缩短1.56d时间,油层钻遇率达80%以上。该井段成功施工,保证了老油田薄差油层的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差油层
开采
长裸眼井眼
水平井
绕障防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薄差油层水淹解释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唐洪
罗明高
颜其彬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基金
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 95- 1 0 9- 0 1 - 0 4 )
文摘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 ,中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已到了高含水开发期。高含水期 ,对厚油层挖潜实施三次采油技术要求细分层精细解释 ,二次加密调整的对象转向薄、差层。实质上 ,油田面临的是薄差油层水淹解释的问题。从理论上说 ,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变化 ,可以根据油层的电性特征识别和解释 ,但由于薄层的单层厚度小 ,泥质含量高 ,砂泥互层多等特征 ,使得测井曲线难以反映小层的特征。通过响应函数对测井曲线进行预处理来提高测井的纵向分辨率 。
关键词
薄差油层
水淹层
响应函数
测井
纵向分辨率
细分层精细解释
Keywords
high water cut
thin and poor quality pay zones
water encroachment
response function
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P631.8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密闭取心井确定薄差油层水淹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忠江
杜庆龙
齐春艳
王元庆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5期747-748,共2页
文摘
通过对喇、萨、杏油田75口检查井资料的研究分析,研制了密闭取心井岩心水淹识别方法,建 立了薄差油层水淹判断图版,并进行了萨、葡、高油层水淹判断图版的精度验证,搞清了薄差油层的潜 力分布状况及分布特点,大幅度地提高了薄差油层岩心水淹识别精度,在对改善薄差油层开发效果及加 密调整方案编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
检查井
薄差油层
水淹状况
判断图版
分类号
P631.8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外河油田高含水期油水层和薄差油层挖潜方法
被引量:
13
3
作者
张华光
马强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金马油田开发公司
出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2期58-60,共3页
文摘
海外河油田是一个已经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阶段常规注水开发的普通绸油油田,在主力油层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挖潜难度较大情况下,通过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工作,采用微构造法、沉积微相法、电性图版法,来深化油水层和薄差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采取调层、堵水等措施手段,取得了较好措施增油效果。
关键词
海外河油田
高含水期
油水层
薄差油层
微构造法
沉积微相法
电性图版法
挖潜
Keywords
Haiwaihe oilfield
high water-cut stage
oil-water layer
thin poor reservoir
micro-structure method
microfacies law
electrical plate method
potential seeking method
分类号
TE31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展应用薄差油层开采技术 有效利用大庆油田地下资源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凤山
霍广君
冯立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
出处
《资源与产业》
1999年第10期22-24,共3页
文摘
本文介绍了大庆油田开采薄差油层的技术难度及有利因素,阐述了精细地质研究及薄差储层描述技术,论述了开发薄差油层的钻采工艺,分析了薄差油层开发的意义及油田三次加密调整潜力。
关键词
大庆喇萨杏
薄差油层
油田开采有效利用地下资源
分类号
TE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薄差油层分质注聚技术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张文龙
谷婷婷
王鑫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辽宁化工》
CAS
2016年第7期976-978,共3页
文摘
三、四类薄差油层由于储量较大,被看作是油田开发中后期产量递减的重要接替。也因此成为三次采油的重点研究对象。对于三、四类薄差油层,由于其层间矛盾较大,用同一分子量聚合物驱油,很难实现不同油层间的同时匹配,导致匹配较差油层的动用程度较低而影响总体开发效果。在精细地质建模的基础上,采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实验区产油、含水完成了历史拟合,并分析和预测了不同注聚方案的开发效果。研究表明:分层分质注聚效果好于笼统注聚,分期分质注聚效果好于分层分质注聚。
关键词
薄差油层
数值模拟
分期分质
聚合物驱
Keywords
thin and poor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polymer flooding
分类号
TE3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析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方式方法
6
作者
孙敏
机构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南泥湾采油厂
出处
《科技资讯》
2019年第9期49-49,51,共2页
文摘
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比较困难,基于精细油层对比分析,采取动静结合分析法、微构造法、电性图版法,对剩余油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不仅可以提高油田的可采储量,还能够获得最佳增产效果。因此,该文主要对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方式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油水层
薄差油层
剩余油
挖潜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杏一区薄差油层层系重组及开发效果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周羽佳
机构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5期112-114,6,共3页
文摘
针对水驱三类油层层数多、层系划分粗、开采井段长、层间动用差异大的实际,在杏一区开展层系细分重组改善薄差油层开发效果的方法研究。项目立足现有井网,结合三次加密缓钻井的投产和油水井的补孔封堵,对不同开采层系的各套井网重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从根本上减小层间差异,完善注采关系,大大改善了薄差油层开发效果。
关键词
杏一区
薄差油层
层系重组
井网重组
Keywords
Block Xing1
thin and inferior oil reservoirs
layer recombination
well pattern recombination
分类号
TE32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薄差油层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徐庆
刘义坤
王珏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当代化工》
CAS
2019年第2期319-322,340,共5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薄差油层剩余油分布及动用界限"
项目号:2016ZX05010-002-004
文摘
薄差油层是厚度小于1 m的表内薄层以及表外油层,储层渗透率差,因此影响因素与主力油层不同。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油水井进行了分类,通过单因素分析,评价了7个对薄差油层聚驱开发效果起主要影响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统计学分析,建立了一套新的薄差油层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方法。
关键词
统计学分析
薄差油层
开发效果
注聚效果
Keywords
Statistical analysis
Thin and poor reservoir
Development effect
Polymer injection effect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在薄差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
10
9
作者
王洪立
机构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3期105-106,共2页
文摘
超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地层污染小等特点,还能大幅度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产量。大庆油田在经过60年的开发之后,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部分老油田面临着老井改造、薄差油层剩余油挖潜和稳产增产的技术压力。针对这一技术难题,大庆油田通过使用超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在老井眼油层中的油层套管内部开窗侧钻,同时使用旋转自封器等工具,解决了薄差油层增产的技术难题,在水平段施工过程中,解决了大曲率造斜段钻进过程中的高摩阻等难题,能够完成了水平段超过16m的长水平段施工,在油层内穿行超过15m,提高了该油层的泄油面积。该项技术为大庆油田薄差油层剩余油挖潜、降本增效、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大庆油田
薄差油层
水平井
降本增效
采收率
分类号
TE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调整方式
被引量:
10
10
作者
齐春艳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69,共6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重大项目“井震联合储层描述技术”(2008ZX05010-002).
文摘
喇萨杏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及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多油层、非均质严重,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储量占30%以上,这类油层不仅具有低渗透油层的特点,而且与中高渗透油层交互分布,开采及调整难度大。通过对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分布特点、开发现状及剩余油分布的分析,提出了与油层性质相结合、与剩余油分布相结合、与原井网布井方式相结合、与长远调整方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二类油层上返时机及多套层系开发的特点,充分利用三次加密、三次采油相结合调整方式,三次加密井水驱调整与现井网注采系统调整方式,发展和完善现有开发技术,选择合适的油层组合方式、井网井距及驱替方式,提高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的动用程度。
关键词
薄
差
层
油层
表外储层
特高含水期
调整方式
Keywords
thin and poor reservoirs
unworkable reserves
ultra-high water cut
adjustment mode
分类号
TE3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层薄差油层水平缝多层同步压裂干扰数值模拟
被引量:
3
11
作者
潘林华
王海波
贺甲元
李凤霞
周彤
李小龙
机构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124,I0008,共12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9M66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4050)。
文摘
浅层薄差油层水平缝多层同步压裂过程中,受裂缝干扰作用影响,不同储层的水平缝扩展程度存在差异。考虑套管、水泥环和多个储、隔层影响,采用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三维浅层薄差油层水平缝多层同步压裂干扰数值模型,分析压裂层数、裂缝间距、储层特征和施工参数等对水平多裂缝干扰和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裂缝扩展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压裂裂缝位置对裂缝扩展具有重要影响,上、下端的压裂裂缝更易形成有效裂缝,中间压裂裂缝易受裂缝干扰影响而发生止裂;同步压裂层数越多,压裂裂缝间干扰作用越强;裂缝间距增大,压裂裂缝间的干扰作用降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压力增大,压裂裂缝间的干扰作用增强,中间射孔压裂的有效裂缝半径降低;中间射孔的压裂裂缝对施工排量的变化敏感,随施工排量增大,中间压裂裂缝的有效裂缝半径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对于不同储层的压裂施工设计,需要确定最佳施工排量及其他施工参数。该结果对多层水平缝压裂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薄差油层
水平缝
同步压裂
裂缝干扰
数值模拟
Keywords
thin and poor reservoir
horizontal fracture
simultaneous fracturing
fracture interfere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优选高效化学剂提高薄差油层剩余油采收率
12
作者
母建光
杨晓春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第四油矿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第四油矿
出处
《石油知识》
2004年第4期14-14,共1页
文摘
萨北开发区北部过渡带油层物性较差,层问矛盾和层内矛盾突出导致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使低渗层和高渗层顶部动用程度较低,油井含水上升较快。而一般解决这些矛盾首选的是堵水和调剖,传统化学堵水方法是利用水玻璃加氯化钙的反应沉淀原理进行堵水,另外利用化合物产生沉淀凝胶的方法可以堵塞高渗透层,但以上化学堵水方法要求注入施工条件比较高且价格昂贵。作者通过对目前所应用的几种堵水剂的对比,同时借鉴其它油田对高渗透厚油层上部剩余油开发的先进的方法,以及对萨北油田地层水质状况和原油物性的分析,提出选择合适的堵水剂,使油田水的PH值发生变化,同时与油田水及伴生气发生反应,产生稳定的沉淀,堵塞高渗透层或油水同层段注入水突进的部位,这种选择性的堵水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层问矛盾及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分流.薄差油层被动用,或高渗层水通道被封堵,其中剩余油得到动用。另外,采用一种施工条件比较简单、程序简单、投入较低、且对低渗透油层无损害的堵水方式.其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同时对于油田的高含水后期开发具有比较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剩余油
堵水剂
注入水
油田
薄差油层
渗透层
化学堵水
高渗
巨大
反应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58.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葡北地区薄差油层潜力分析及挖潜方法研究
被引量:
1
13
作者
韩雪
机构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
出处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7年第Z1期136-137,共2页
文摘
葡北油田由于砂体分布零散,水驱控制程度低,油水井单相连通比例较大。目前1m以上连通的主力油层基本水淹,平面难调,纵向上接替能力差,而大规模的井网加密调整及注采系统调整已经结束,油田产量递减幅度越来越大,产量递减加快和资源潜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面对这种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油田内部潜力,力争实现"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根据葡北地区地质特征对该地区薄差油层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葡北地区薄差油层潜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同时结合葡北地区油层特点及目前采油工艺技术水平提出了挖掘薄差油层潜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薄差油层
剩余油
挖掘
潜力
分类号
TE3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纯油区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试井解释方法分析与认识
14
作者
王雪萍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4期136-139,共4页
文摘
X区纯油区二、三次井主要开采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表内薄差储层和表外储层,岩芯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有效孔隙度18.12%,平均有效渗透率74.0×1-0 3μm2。从试井解释统计结果看,关井时间72h内出现径向流的井仅占11.05%。根据X区纯油区二、三次井开发现状,应用目前采用的试井解释方法,对出径向流直线段的井应用水驱平均压力进行地层压力水平分析,受解释参数的影响,地层压力偏低0.61M Pa,采用合理参数计算的地层压力值与注采比的关系符合油田开发规律。建议今后应用产液剖面综合分析出液厚度,并考虑砂体发育情况编制软件精确计算单井的实际供油面积,提高地层压力的解释精度;不出径向流直线段井采用关井末点压力分析地层压力水平,在关井时间短的条件下,该压力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地层压力水平。由于受产量任务影响,不能无限延长关井时间,因此有必要针对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试井资料出径向流直线段井数比例低的现状,探索压力恢复有效测试时间,并研究应用试井早期资料进行试井解释的方法,以更好地进行储层评价和指导生产。
关键词
薄差油层
表外储层
试井
地层压力
Keywords
Thin and Poor Strata
Useless Reservoir
Well Test
Formation Pressure
分类号
TE35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调整方式
被引量:
1
15
作者
白永旺
机构
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地质大队
出处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8年第4期206-206,共1页
文摘
对喇萨杏油田的表外储层和薄差油层开采现状、分布特点和剩余分布油进行分析,利用三次采油结合三次加密调整方式、三次加密井水驱调方式和现井网注采系统调整方式,提升表外储层和薄差油层的动用程度。
关键词
薄差油层
表外储层
调整方式
Keywords
thin difference oil layer
off-table reservoir
adjustment method
分类号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高含水期薄差油层挖潜方式研究
16
作者
贾庆华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出处
《中国科技财富》
2010年第24期293-293,共1页
文摘
文章通过高台子加密调整井的布井方式、油层性质、低效井分布范围的全面分析,确定高台子加密调整井低效的原因,为特高含水期薄差油层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台子
薄差油层
加密调整
低效成因
分类号
TE3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藏薄差油层的应用
被引量:
1
17
作者
于海山
机构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
出处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8年第12期17-20,共4页
文摘
针对低渗透油田薄差油层薄互层多、连续性差、注采关系不完善等问题,以提高薄差油层有效动用为目标,开展了薄差油层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改造技术应用。创新油水井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应用,将改造方式由单井点常规压裂转变为油水井组同时压裂改造,将改造对象由双封单卡多层段笼统压裂转变为单砂体对应压裂改造,将裂缝形式由常规单缝延伸转变为树枝状裂缝系统,将压裂砂量由常规固定用量转变为单砂体个性化用量。现场试验8个井组,平均单井日增油3.1 t,增油强度1.1 t/(d·m),平均有效期266 d,技术效果明显优越于常规油井单井压裂。通过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的创新应用,大幅度提高了薄差油层的动用程度,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薄差油层
油水井对应压裂
清洁压裂液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in and poor oil reservoir
corresponding fracturing of oil and water wells
clean fracturing fluid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薄差油层措施挖潜技术界限及方法
18
作者
张宇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出处
《管理观察》
2010年第2期309-310,共2页
文摘
分析了B-区断东薄差油层措施挖潜状况,探讨了薄差油层措施挖潜的技术界限及方法,并通过技术经济界限评价,并把充分挖潜剩余油、提高水驱开发效果作为措施实施的目的,为今后的油田措施挖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薄差油层
措施挖潜
技术界限
分类号
N0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TE3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缩小注采井距对改善薄差油层注水状况的认识
19
作者
房云峰
机构
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
出处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第11期9-10,共2页
文摘
针对油田薄差油层动用较差的实际,开展了综合利用二、三次加密调整井网,进一步缩小注采井距,改善井区注水状况的方法研究,从理论上确定了薄差油层的合理注采井距,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些认识,从而可为油田高含水期薄差油层的开发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薄差油层
注采井距
应用
认识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田开发后期薄差油层长裸眼段水平井钻井技术
20
作者
陈佳磊
机构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
出处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1年第3期71-73,共3页
文摘
油田达到开采后期,为达到稳产目的,兼顾开发效率,会选择水平井进行薄差油层的开采,但是在钻井施工中,由于地层条件差、绕障难度大、泥岩吸水膨胀严重等问题,增大了施工难度,通过井眼轨道优化、钻具结构和降摩减阻工具的优选、井下复杂预防等措施,成功的施工了薄差油层长裸眼水平井,钻进周期较纸上方案缩短1.56d时间,油层钻遇率达80%以上。该井段成功施工,保证了老油田薄差油层的高效开采。
关键词
薄差油层
开采
长裸眼井眼
水平井
绕障防碰
分类号
TE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薄差油层水淹解释研究
唐洪
罗明高
颜其彬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密闭取心井确定薄差油层水淹识别方法研究
李忠江
杜庆龙
齐春艳
王元庆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外河油田高含水期油水层和薄差油层挖潜方法
张华光
马强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发展应用薄差油层开采技术 有效利用大庆油田地下资源
王凤山
霍广君
冯立
《资源与产业》
199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薄差油层分质注聚技术数值模拟研究
张文龙
谷婷婷
王鑫
《辽宁化工》
CAS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解析油水层与薄差油层剩余油的挖潜方式方法
孙敏
《科技资讯》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杏一区薄差油层层系重组及开发效果研究
周羽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薄差油层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徐庆
刘义坤
王珏
《当代化工》
CAS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超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在薄差油层中的应用
王洪立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调整方式
齐春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浅层薄差油层水平缝多层同步压裂干扰数值模拟
潘林华
王海波
贺甲元
李凤霞
周彤
李小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优选高效化学剂提高薄差油层剩余油采收率
母建光
杨晓春
《石油知识》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葡北地区薄差油层潜力分析及挖潜方法研究
韩雪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纯油区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试井解释方法分析与认识
王雪萍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调整方式
白永旺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特高含水期薄差油层挖潜方式研究
贾庆华
《中国科技财富》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藏薄差油层的应用
于海山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薄差油层措施挖潜技术界限及方法
张宇
《管理观察》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缩小注采井距对改善薄差油层注水状况的认识
房云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油田开发后期薄差油层长裸眼段水平井钻井技术
陈佳磊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