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沙土鼠完全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俞国平 方敏 +1 位作者 陈慧珍 华金发 《微循环学杂志》 1997年第3期21-22,共2页
用40只蒙古种沙土鼠,经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阻断后,采用JI-200激光微循环动态分析仪、LMB-1型激光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录像系统双重观察,计算机同步记录。结果显示:38例沙土鼠脑膜微循环血流完全停止,脑局部血流量几乎降... 用40只蒙古种沙土鼠,经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阻断后,采用JI-200激光微循环动态分析仪、LMB-1型激光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录像系统双重观察,计算机同步记录。结果显示:38例沙土鼠脑膜微循环血流完全停止,脑局部血流量几乎降到0。但是仍有2例尚有血流,有异于一些论著有关蒙古沙土鼠“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肯定造成双侧大脑半球的完全性缺血”的报导。提示:为了保障完全性脑缺血模型的成功制作,上述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物模型 蒙古沙土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血平致蒙古沙土鼠脾虚模型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俊 王亚东 +2 位作者 何剑平 李俊 喻方亭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脾虚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中与HP感染及胃粘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菌株SSI灌喂利血平致脾虚沙土鼠,建立脾虚沙土鼠感染HP动物模型,检测胃粘膜HP定植量、炎症程度,并与脾虚沙土鼠组、感染HP沙土鼠组... 目的:探讨脾虚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中与HP感染及胃粘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菌株SSI灌喂利血平致脾虚沙土鼠,建立脾虚沙土鼠感染HP动物模型,检测胃粘膜HP定植量、炎症程度,并与脾虚沙土鼠组、感染HP沙土鼠组及正常沙土鼠组对照。结果:脾虚沙土鼠感染HP后胃粘膜NO含量(6.91±1.17μmol/g)和NOS活性(2.77±0,54U/mg)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胃粘膜HP的定植量也显著增加,炎症程度随之加重(P<0.01);脾虚沙土鼠胃粘膜NO含量(2.88±1.20μmol/g)和NOS活性(1.26±0.45U/mg)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炎症程度无显著加重。结论;利血平所致脾虚沙土鼠胃粘膜HP定植量及炎症程度均有显著增加,提示脾胃虚弱可能是HP感染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血平 蒙古沙土鼠 脾虚模型 感染 幽门螺杆菌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诱导幽门螺杆菌致蒙古沙土鼠胃部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柳云恩 施琳 +3 位作者 张玉彪 徐婷婷 张继存 侯明晓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高盐环境诱导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对蒙古沙土鼠(MGs)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将90只雄性SPF级MGs,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只)、H.pylori组(n=30只)和高盐诱导H.pylori组(n=30只)。在灌胃后的13、26及73w分别处死MGs,行组织病... 目的探讨高盐环境诱导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对蒙古沙土鼠(MGs)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将90只雄性SPF级MGs,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只)、H.pylori组(n=30只)和高盐诱导H.pylori组(n=30只)。在灌胃后的13、26及73w分别处死MGs,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高盐诱导组H.pylori在MGs胃黏膜定植密度较H.pylori组明显降低(P<0.05);高盐诱导H.pylori组MGs黏膜发生慢性炎症、黏膜变性/坏死、腺体萎缩及肠化生的概率均明显低于H.pylori组,黏膜发生糜烂/溃疡及小凹上皮增生的概率明显高于H.pylori组。结论高盐诱导前后H.pylori均能导致MGS胃黏膜的损伤,高盐环境对H.pylori的致病能力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蒙古沙土鼠 胃黏膜 高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沙土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和胃癌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郑青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0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蒙古沙土鼠胃炎模型的病理改变可出现萎缩、肠化、溃疡和异型增生,与其他动物模型相比其与人的慢性胃炎更相似,近年来单独用Hp感染诱发胃癌成功,是Hp研究史上的重大事件。本文综述造模条件、影响因素及模型胃的组织...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蒙古沙土鼠胃炎模型的病理改变可出现萎缩、肠化、溃疡和异型增生,与其他动物模型相比其与人的慢性胃炎更相似,近年来单独用Hp感染诱发胃癌成功,是Hp研究史上的重大事件。本文综述造模条件、影响因素及模型胃的组织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土鼠 幽门螺杆菌 胃炎 胃癌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蒙古沙土鼠实验性上矢状窦闭塞模型中的表达
5
作者 高宝山 杨华东 +5 位作者 金点石 常庆勇 钱盛伟 张继志 黄坤 曲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68-470,共3页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上矢状窦闭塞模型 蒙古沙土鼠 实验性 局灶性脑缺血 脑静脉系统疾病 脑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力神对蒙古沙土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曾华武 吴萍萍 +1 位作者 朱国平 胡水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33,共2页
应用沙土鼠脑缺血模型,研究了脑力神在体内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脑力神(10-25ml/kg.dpo)能抑制短暂缺血引起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变性,改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引起的休克症状,延长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死亡... 应用沙土鼠脑缺血模型,研究了脑力神在体内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脑力神(10-25ml/kg.dpo)能抑制短暂缺血引起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变性,改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引起的休克症状,延长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死亡的时间。表明脑力神对蒙古沙土鼠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力神 脑损伤 蒙古沙土鼠 脑缺血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土鼠疾病模型的建立
7
作者 谢献胜 刘孟 +2 位作者 王小波 李建基 彭大新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8-81,共4页
利用蒙古沙土鼠建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NCTC 11637株胃内感染模型。感染方法有两种,方法Ⅰ是沙土鼠禁食18h后用50%酒精0.5mL预处理,6h后接种Hp,间隔12h、24h分别再次接种。方法Ⅱ的接种方法同方法Ⅰ,但接种后每日口服... 利用蒙古沙土鼠建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NCTC 11637株胃内感染模型。感染方法有两种,方法Ⅰ是沙土鼠禁食18h后用50%酒精0.5mL预处理,6h后接种Hp,间隔12h、24h分别再次接种。方法Ⅱ的接种方法同方法Ⅰ,但接种后每日口服雷尼替丁(5m g/kg体重)。胃内接种H p后,于第7天、15天、35天、45天分别用Hp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细菌培养和胃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沙土鼠胃内细菌感染情况和胃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给沙土鼠胃内灌服酒精以损伤胃黏膜并每日口服雷尼替丁,在人工接种35天后,胃内见有多量Hp生长,胃组织病变与Hp自然感染的病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蒙古沙土鼠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诱导蒙古沙土鼠肥大细胞瘤2例
8
作者 朴瑛 柳云恩 谢晓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5期727-729,共3页
据报道肥大细胞瘤可在人类和动物,诸如猫、马、牛、猪、雪貂身上自然发生[1-3]。研究发现某些化学物或放射辐射可导致小鼠发生肥大细胞瘤[4,5]。研究发现,肥大细胞瘤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高致病能力的菌... 据报道肥大细胞瘤可在人类和动物,诸如猫、马、牛、猪、雪貂身上自然发生[1-3]。研究发现某些化学物或放射辐射可导致小鼠发生肥大细胞瘤[4,5]。研究发现,肥大细胞瘤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高致病能力的菌株,它在炎症启动及调节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6]。肥大细胞是一种可以清除细菌炎症细胞之一。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粘膜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该菌被根除后,肥大细胞密度明显降低[7]。目前,关于蒙古沙土鼠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肥大细胞瘤病例,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 肥大细胞瘤 蒙古沙土鼠 肥大细胞数量 肥大细胞密度 炎症细胞 环境因素 致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疾病来源幽门螺杆菌对蒙古沙土鼠胃黏膜损伤影响
9
作者 唐义东 柳云恩 朴瑛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来源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蒙古沙土鼠(MGs)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PF级MGs随机分为对照组、胃炎分离H.pylori组(胃炎株组)和胃癌分离H.pylori组(胃癌株组),每组各10只。各组MGs经灌胃给予不同来源的H.pylo...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来源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蒙古沙土鼠(MGs)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PF级MGs随机分为对照组、胃炎分离H.pylori组(胃炎株组)和胃癌分离H.pylori组(胃癌株组),每组各10只。各组MGs经灌胃给予不同来源的H.pylori,每日1次,连续3d。灌胃后第26周处死动物,组织病理学评价不同菌株对MGs胃黏膜的损伤,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胃黏膜组织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Nqo1和Ho-1蛋白表达。结果胃癌株组80%胃黏膜发生糜烂、溃疡,溃疡直径较大,边缘不整,伴发黏膜出血;胃炎株组40%胃黏膜发生黏膜糜烂、溃疡,溃疡直径较小。镜下可见,胃癌株组发生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黏膜糜烂、溃疡和肠黏膜化生等病理改变,而胃炎株组黏膜损伤程度较轻,仅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胃炎株组和胃癌株组黏膜Nrf2蛋白表达增加,Nqo1和Ho-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炎株组比较,胃癌株组Nrf2蛋白表达增加,Nqo1和Ho-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疾病来源的H.pylori对MGs胃黏膜的损伤明显不同,胃癌来源的H.pylori对MGs胃黏膜的损伤能力更强,这种损伤差异可能与Nrf2/Ho-1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蒙古沙土鼠 胃黏膜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建立胃癌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郑青 陈晓宇 +1 位作者 施尧 萧树东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 幽门螺杆菌 (Hp)长期感染导致蒙古沙土鼠 (MGs)发生胃癌鲜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Hp长期定植于MGs导致胃黏膜病变及其致癌性。 方法  36只远交封闭群MGs(雌雄各半 )分别接种Hp标准株ATCC4 35 0 4 ,或从胃癌患者胃内分离的Hp16 1... 目的 幽门螺杆菌 (Hp)长期感染导致蒙古沙土鼠 (MGs)发生胃癌鲜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Hp长期定植于MGs导致胃黏膜病变及其致癌性。 方法  36只远交封闭群MGs(雌雄各半 )分别接种Hp标准株ATCC4 35 0 4 ,或从胃癌患者胃内分离的Hp16 1株 ,10只MGs作为对照。接种后第8、2 0、2 8和 84周分别处死 ,检查细菌定植及胃黏膜病变情况。结果 绝大多数MGs胃内Hp持续定植 ,胃黏膜炎症随时间逐渐加重。第 84周组织学特征是胃黏膜中~重度胃炎 ,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核细胞弥漫性浸润 ,黏膜、黏膜下 ,甚至浆膜下有大量淋巴滤泡浸润 ,偶见淋巴上皮病变 ,萎缩、肠化较少见。上皮增生明显 ,2 4 % (4/ 17)发生增生性息肉 ,第 84周时 18% (3/ 17)发生高分化腺癌 (Hp16 1组 1例 ,ATCC4 35 0 4组 2例 ;1雄 2雌 )。结论 单独感染Hp能诱导MGs发生胃癌 ,并提示可利用不同种属的MGs和不同Hp菌株进行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蒙古沙土鼠 胃癌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金哲 胡伏莲 +2 位作者 魏红 汤秀英 董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简称沙鼠)腺胃的模型,并观察Hp长期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病理改变及其与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是否具有协同致损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沙鼠9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2...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简称沙鼠)腺胃的模型,并观察Hp长期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病理改变及其与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是否具有协同致损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沙鼠9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2只)、Hp组(24只)、MNNG组(20只)、Hp+MNNG组(24只)。采用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胃,建立Hp长期感染沙鼠腺胃模型。并在接种Hp4周后在相应组给予MNNG灌胃。接种Hp后20周及40周时分两批处死动物Warthin—Starry银染判定Hp定植情况,HE染色观察沙鼠胃黏膜病理改变。结果(1)成功建立了Hp长期感染沙鼠腺胃的动物模型。(2)沙鼠胃黏膜病理学变化显示:20周时,对照组沙鼠胃黏膜腺体排列整齐,未见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等异常表现;Hp组3只出现腺体萎缩;MNNG组1只出现腺体萎缩;Hp+MNNG组5只出现腺体萎缩,1只出现肠上皮化生。加周时,对照组胃黏膜病理未见异常表现;Hp组6只出现腺体萎缩,5只出现肠上皮化生,1只出现非典型增生;MNNG组5只出现腺体萎缩,2只出现肠上皮化生,无非典型增生发生;Hp+MNNG组10只全部出现腺体萎缩,7只出现肠上皮化生,5只出现非典型增生。Hp+MNNG组发生癌前病变的例数多于其他各组,由于时间尚短,暂未观察到胃癌发生。结论HpNCTC11637可以稳定的定植于沙鼠腺胃黏膜,并使之出现类似于人感染Hp后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Hp与MNNG两者均可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两者同时作用会导致胃黏膜更严重的病理改变,两者存在协同致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肿瘤 模型 动物 蒙古沙土鼠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姚永莉 张万岱 +3 位作者 徐波 宋于刚 张亚历 张振书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54-657,共4页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 ,验证该模型出现的病理改变及腺胃肿瘤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菌株NCTC 116 37灌喂蒙古沙土鼠 ,建立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结果 成功建立...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 ,验证该模型出现的病理改变及腺胃肿瘤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菌株NCTC 116 37灌喂蒙古沙土鼠 ,建立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结果 成功建立了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 ,其胃黏膜的组织学变化显示 ,Hp感染可致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的发展过程 ,HpNCTC 116 37定植于蒙古沙土鼠腺胃 6 5周时 ,可引起胃黏膜出现严重的萎缩、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状态 ,暂未发现早期癌。结论 HpNCTC 116 37易长期定植于蒙古沙土鼠腺胃 ,模型的稳定性及重复性极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肿瘤 蒙古沙土鼠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脾虚蒙古沙土鼠感染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俊 王亚东 +2 位作者 何剑平 李俊 喻方亭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 :建立脾虚蒙古沙土鼠感染幽门螺杆菌 (Hp)动物模型 ,验证该模型出现的病理改变及 Hp定植情况。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菌株 SS1灌喂利血平致脾虚蒙古沙土鼠 ,建立脾虚蒙古沙土鼠感染 Hp动物模型 (8只 ) ,检测胃粘膜 Hp定植量、炎症程... 目的 :建立脾虚蒙古沙土鼠感染幽门螺杆菌 (Hp)动物模型 ,验证该模型出现的病理改变及 Hp定植情况。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菌株 SS1灌喂利血平致脾虚蒙古沙土鼠 ,建立脾虚蒙古沙土鼠感染 Hp动物模型 (8只 ) ,检测胃粘膜 Hp定植量、炎症程度 ,并与脾虚组、Hp感染组及正常组 (各 8只 )对照。结果 :脾虚 Hp感染组大鼠胃粘膜 Hp定植量显著增加 ,炎症程度随之加重 (P <0 .0 1) ;脾虚组胃粘膜炎症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脾胃虚弱可能是 Hp感染的病理基础 ,脾虚感染 Hp蒙古沙土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研究 Hp感染的中医致病机制 ,评价中药治疗 Hp的疗效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蒙古沙土鼠 幽门螺杆菌感染 动物模型 胃病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导致胃炎、胃溃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勣 刘纯杰 +3 位作者 陶好霞 刘秀丽 李淑琴 张兆山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 :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建立胃炎、胃溃疡的动物模型。方法 :蒙古沙土鼠经过禁食、禁水预处理之后 ,采用国际标准菌株H .pyloriATCC 4 35 0 4灌胃 ,在末次灌胃动物后 4 ,8,12 ,2 4 ,4 8,5 2周分别对... 目的 :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建立胃炎、胃溃疡的动物模型。方法 :蒙古沙土鼠经过禁食、禁水预处理之后 ,采用国际标准菌株H .pyloriATCC 4 35 0 4灌胃 ,在末次灌胃动物后 4 ,8,12 ,2 4 ,4 8,5 2周分别对H .pylori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蒙古沙土鼠的胃黏膜进行H .pylori形态学 (涂片和细菌培养 )、H .pylori快速尿素酶检测、H .pylori特异性PCR检测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并对血清中抗H .pyloriIgG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 :H .pylori感染组动物以上各项指标均为阳性 ,表明已经感染H .pylori;而正常对照组则以上各项均为阴性。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感染组 8周即可见到慢性炎症性病变 ,12周时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可见到淋巴滤泡 ,2 4周胃窦部可见到胃溃疡。结论 :H .pyloriATCC 4 35 0 4可以长期定植于蒙古沙土鼠腺胃 ,能够产生与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蒙古沙土鼠 动物模型 胃炎 胃溃疡
原文传递
小檗胺对蒙古沙土鼠脑皮质缺血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谭曾鲁 王青 +1 位作者 赵翔 安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73-73,共1页
小檗胺对蒙古沙土鼠脑皮质缺血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谭曾鲁,王青,赵翔,安林一、资料与方法利用健康50克左右蒙古沙土鼠20只,雌雄不拘。做颈部手术夹闭双侧总动脉20分钟,造成脑暂时性缺血,后恢复血运,在夹闭动脉前后共腹腔... 小檗胺对蒙古沙土鼠脑皮质缺血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谭曾鲁,王青,赵翔,安林一、资料与方法利用健康50克左右蒙古沙土鼠20只,雌雄不拘。做颈部手术夹闭双侧总动脉20分钟,造成脑暂时性缺血,后恢复血运,在夹闭动脉前后共腹腔注射1mg%小檗胺生理盐水溶液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土鼠 小檗胺 缺血神经元 脑皮质 保护作用 神经元损伤 内质网 细胞生物学 高尔基复合体 常染色质
原文传递
库拉索芦荟中的β-谷甾醇对蒙古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促血管生成活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伟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3年第2期70-71,共2页
作者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试验观察了库拉索芦荟 Aloe vera 凝胶中β-谷甾醇的促血管生成活性;
关键词 库拉索芦荟 Β-谷甾醇 蒙古沙土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促血管生成活性
原文传递
缺血引起沙土鼠纹状体DARPP-32磷酸化状态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亚锋 唐放鸣 +2 位作者 王然 张光毅 金国章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采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前脑缺血模型 ,以放射自显影 (反向磷酸化 ,back phosphorylation)及免疫印迹 (Westernblotting)法体外测定缺血时纹状体DARPP 32磷酸化水平和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短暂性缺血纹状体DARPP 32的免... 采用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前脑缺血模型 ,以放射自显影 (反向磷酸化 ,back phosphorylation)及免疫印迹 (Westernblotting)法体外测定缺血时纹状体DARPP 32磷酸化水平和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短暂性缺血纹状体DARPP 32的免疫学活性和蛋白含量无明显改变。在缺血 10min内 ,随缺血时间的延长 ,体外DARPP 32的 [32 P]的掺入量在缺血 5min时升高 ,在缺血 2、7、10min时均降低 ,而反向磷酸化的测定结果表明体内DARPP 32磷酸化水平增高 ,说明缺血可诱导DARPP 32磷酸化水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蒙古沙土鼠 DARPP-32 反向磷酸化 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黄抗体对沙土鼠胃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献胜 刘孟 +2 位作者 李建基 刘俊栋 王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2,36,共4页
以蒙古沙土鼠为试验动物,试验鼠间隔48 h 2次灌服接种幽门螺杆菌(Hp)ATCC 43504株布氏培养液1 mL(1.15×108cfu.mL-1),接种7 d后将试验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A、B、C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复合抗生素和抗Hp卵黄抗体,每天2次,连续12... 以蒙古沙土鼠为试验动物,试验鼠间隔48 h 2次灌服接种幽门螺杆菌(Hp)ATCC 43504株布氏培养液1 mL(1.15×108cfu.mL-1),接种7 d后将试验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A、B、C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复合抗生素和抗Hp卵黄抗体,每天2次,连续12 d;D组间隔48 h皮下注射抗Hp卵黄抗体2次,探讨Hp特异卵黄抗体对模型鼠胃内Hp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用药前试验鼠胃内均有大量Hp定植,感染率100%;用药后7 d,B组鼠Hp清除率为60%;但C、D组鼠胃内均有数量较多的Hp存在(P<0.05)。用药后14 d,B、C、D组胃内Hp清除率分别为60%、60%、40%,三者差异不显著。提示灌服和注射抗Hp卵黄抗体可抑制沙土鼠胃内Hp感染,其抑制效果与抗生素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沙土鼠 幽门螺杆菌 卵黄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黄抗体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沙土鼠的预防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献胜 刘孟 +2 位作者 李建基 刘俊栋 王健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5-717,732,共4页
目的在成功研制出抗幽门螺杆菌(Hp)卵黄抗体的基础上,利用蒙古沙土鼠作为实验动物,观察抗Hp卵黄抗体对Hp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44只实验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6只。Ⅰ、Ⅱ、Ⅲ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复合抗生素和抗Hp卵黄抗体,1次/d,连续1... 目的在成功研制出抗幽门螺杆菌(Hp)卵黄抗体的基础上,利用蒙古沙土鼠作为实验动物,观察抗Hp卵黄抗体对Hp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44只实验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6只。Ⅰ、Ⅱ、Ⅲ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复合抗生素和抗Hp卵黄抗体,1次/d,连续13 d;Ⅳ组皮下注射抗Hp卵黄抗体,1次/d,48 h后再注射1次。在首次用药后48 h口服接种幽门螺杆菌(ATCC43504)2.75×108CFU(布氏培养液)。结果在接种后第15、30、45天,Ⅰ组鼠胃内均有大量Hp定植,感染率为100%;Ⅱ、Ⅲ、Ⅳ组的感染率均<23%,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服和注射抗Hp卵黄抗体,可以抑制沙土鼠感染Hp,其抑制效果与抗生素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卵黄抗体 蒙古沙土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加压素与沙土鼠急性缺血性脑水肿的研究(一)
20
作者 刘新峰 史荫绵 +1 位作者 林葆城 金泳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36-39,93-94,共6页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侧脑室微量注射技术,观察了精氨酸加压素(AVP)对急性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结果表明,沙土鼠脑缺血15~120min,皮层、纹状体、下丘脑的 AVP 含量均明显升高,缺血不明显的桥延部,AVP 含量则无明显变化;且缺血不同时间...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侧脑室微量注射技术,观察了精氨酸加压素(AVP)对急性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结果表明,沙土鼠脑缺血15~120min,皮层、纹状体、下丘脑的 AVP 含量均明显升高,缺血不明显的桥延部,AVP 含量则无明显变化;且缺血不同时间的皮层 AVP 含量与皮层水肿呈非常显著的相关性.侧脑室注射AVP 后,缺血性皮层水肿显著加重,并表现为良好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而侧脑室注射 AVP 抗血清后,缺血性皮层水肿明显减轻。提示 AVP 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水肿的病理生理过程.脑缺血时,脑内 AVP 含量的升高,可加重或促进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缺血性脑水肿 放射免疫分析 蒙古沙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