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点·线·面:从蒙古包营造技艺的保护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北疆文化的联系
1
作者
乌恩宝力格
《北疆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24-32,共9页
蒙古包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居所形式,具有适应自然环境、适合游牧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的特征与功能。对其营造技艺的保护,在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历史记忆的延续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均有现实意义。同时,对包括蒙古包营造技艺在内的传统...
蒙古包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居所形式,具有适应自然环境、适合游牧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的特征与功能。对其营造技艺的保护,在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历史记忆的延续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均有现实意义。同时,对包括蒙古包营造技艺在内的传统工艺的保护,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抓手。应充分肯定蒙古包营造技艺的历史作用、清醒认识其现实状况、合理寻找其未来出路,可通过采取对传统工匠的保护、博物馆化保护和数字化保护等不同的方法,进行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保护。而蒙古包营造技艺的保护不仅是对一项传统技艺或文化遗产的保留与传承,更是对北疆文化乃至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尊重与弘扬。通过加强保护力度、创新传承方式,可以更好地推动包括蒙古包营造技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为构建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点·线·面:从蒙古包营造技艺的保护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北疆文化的联系
1
作者
乌恩宝力格
机构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民族学学院
出处
《北疆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24-32,共9页
基金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技术史视角下的北方民族居所文化研究”(编号:ZSDXK202208)
文摘
蒙古包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居所形式,具有适应自然环境、适合游牧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的特征与功能。对其营造技艺的保护,在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历史记忆的延续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均有现实意义。同时,对包括蒙古包营造技艺在内的传统工艺的保护,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抓手。应充分肯定蒙古包营造技艺的历史作用、清醒认识其现实状况、合理寻找其未来出路,可通过采取对传统工匠的保护、博物馆化保护和数字化保护等不同的方法,进行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保护。而蒙古包营造技艺的保护不仅是对一项传统技艺或文化遗产的保留与传承,更是对北疆文化乃至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尊重与弘扬。通过加强保护力度、创新传承方式,可以更好地推动包括蒙古包营造技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为构建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贡献力量。
关键词
蒙古包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疆文化
Keywords
Mongolian Ger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hinese Northern Borderland Culture
分类号
C953 [社会学—民族学]
G127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点·线·面:从蒙古包营造技艺的保护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北疆文化的联系
乌恩宝力格
《北疆文化研究》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