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彝族早期葫芦图腾阐释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飞鸿
《丝绸之路》
2009年第20期50-52,共3页
作为彝族文化显性表征的葫芦图腾,可以说是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意识的丰富,是彝族生殖崇拜的遗留,蕴藏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是彝族性格、心理的折射。
关键词
彝族文化
葫芦图腾
华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畲族图腾及其高辛夷史源──兼与“盘瓠即犬”“畲族狗图腾”说商榷
被引量:
3
2
作者
肖孝正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4期73-76,78,共5页
关键词
图腾
禁忌
辛夷
葫芦
崇拜
图腾
文化
葫芦图腾
史源
盘瓠
凤凰
图腾
崇拜
兄妹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彝族葫芦崇拜与生殖文化略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甫旺
《四川文物》
1997年第6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祖灵
葫芦
葫芦
崇拜
彝族
生殖文化
图腾
崇拜
女性生殖崇拜
葫芦图腾
洪水神话
象征
神话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伏羲图腾的文化史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朱炳祥
《荆州师专学报》
1995年第1期32-37,共6页
在中国原始文化史上,“伏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符号。他不仅仅是一位上古帝王,也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人物。他的传说不仅在一个地区流传,也不仅在一个时代流传。如果将古籍记载、民族学材料、考古学材料综合起来,可以发现,“伏羲...
在中国原始文化史上,“伏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符号。他不仅仅是一位上古帝王,也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人物。他的传说不仅在一个地区流传,也不仅在一个时代流传。如果将古籍记载、民族学材料、考古学材料综合起来,可以发现,“伏羲”在时间跨度上纵贯了采集狩猎经济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羲
图腾
文化史
葫芦图腾
蛇
图腾
虎
图腾
日
图腾
雷
图腾
食料
图腾
虹
图腾
全文增补中
符号内涵的历时性还原──一个原始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
被引量:
4
5
作者
朱炳祥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55-59,共5页
符号内涵的历时性还原──一个原始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朱炳祥1关于原始文化的研究方法,西方近现代的人类学家们经过了古典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功能学派、结构学派和新进化学派等流派的发展,已经形成和积累了多种研究方法...
符号内涵的历时性还原──一个原始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朱炳祥1关于原始文化的研究方法,西方近现代的人类学家们经过了古典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功能学派、结构学派和新进化学派等流派的发展,已经形成和积累了多种研究方法可供借鉴。然而,西方许多人类学家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文化研究
历时性
文化符号
蛇
图腾
研究方法
基本方法
语言符号
中国文化
闻一多
葫芦图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洪月前后看绍兴
6
作者
周尚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7,共7页
洪水即尧说的洪水期,是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绍兴是现在的绍兴,名出南宋。那为什么不用古称呢?其一,绍兴和会稽、古越,所指同一个地域,故可通,故可通。其二,文章所论为洪水期间的会稽,但为了“通古今之变”,把洪水期间的会稽...
洪水即尧说的洪水期,是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绍兴是现在的绍兴,名出南宋。那为什么不用古称呢?其一,绍兴和会稽、古越,所指同一个地域,故可通,故可通。其二,文章所论为洪水期间的会稽,但为了“通古今之变”,把洪水期间的会稽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来考察,使之与今天及未来相通,所以使用绍兴这一现代名称。文章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外人类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即证明了人类进化史上有过一个“水生”的阶段。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是“敲贝而食”的时代。由此推断,世界四大古代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滨海之地,中国也不例外,华夏文明不可能发源于西北内陆高原,而发源于东海之滨的会稽山下,即以现在的绍兴为中心的北到山东半岛南到台湾海峡的滨海之地。文章第二部分标题为“中华各民族同根共祖”。这里阐述了人类祖先们学会火的使用后,由“敲贝而食”过渡到“煮贝而食”的阶段。但在陶器产生之前,胡芦器皿成为主要的社会生活用器。河姆渡出土的7000多年前的园种葫芦籽,证明会稽山下的先民在更早的时候已在利用野生葫芦生活用器了。这为过去有人提出的“中国最早的图腾为葫芦崇拜”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作为中华各族的“人祖”的做羲、女娲,实为葫芦之转音;以及现在尚有三十多个民族还保留着葫芦崇拜的传说和民俗,可以推断,中华各民族其实出于一源,都是长期使用葫芦器皿的以葫芦为原始图腾的会稽山下“九黎”、“三苗”之后裔。文章第三部分标题为“三次大海侵与民族大迁移”。大体说来,伴随10万年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移的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现在的绍兴会稽山,最初称茅山,在那期间就变成了苗山;当时的先民部落由九黎而成三苗。伴随4万多年前的第二次民族大迁移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这时先期内迁的先民已分化成为戎、狄、氐、羌及散居西南的三苗、百越等。这样,随第二次大迁移而来的先民与这众多内地民族之间,既有各种形式的联合、融合等等,也有剧烈的矛盾冲突。所以留了炎黄大战,黄帝战尤等历史故事。发生在4-5千年前的第三次民族大迁移与前二次又有很大的不同,这时已有陶器的发展和原始农业。这些掌握了先进技术的移民在原找到了他们的生存发展空间,成为新兴的农业民族。伴随这段历史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而大禹治水也由过去的消极的抵抗水患,转变为以兴修水利为主。大禹治水到会稽,毕功于了溪,并在这里大会诸侯,会稽治国之道,标志着远古时代的结束和华夏文明的形成。从此苗山改名为会稽山,历史从这里翻开新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期
食贝猿人
葫芦图腾
大海侵
迁移
内烧法
外烧法
绍兴
地方名
会稽山
农业
陶器
民族
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彝族早期葫芦图腾阐释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飞鸿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丝绸之路》
2009年第20期50-52,共3页
文摘
作为彝族文化显性表征的葫芦图腾,可以说是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意识的丰富,是彝族生殖崇拜的遗留,蕴藏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是彝族性格、心理的折射。
关键词
彝族文化
葫芦图腾
华夏文化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畲族图腾及其高辛夷史源──兼与“盘瓠即犬”“畲族狗图腾”说商榷
被引量:
3
2
作者
肖孝正
机构
福建省宁德地区文化局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4期73-76,78,共5页
关键词
图腾
禁忌
辛夷
葫芦
崇拜
图腾
文化
葫芦图腾
史源
盘瓠
凤凰
图腾
崇拜
兄妹婚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彝族葫芦崇拜与生殖文化略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甫旺
机构
云南省楚雄州博物馆
出处
《四川文物》
1997年第6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祖灵
葫芦
葫芦
崇拜
彝族
生殖文化
图腾
崇拜
女性生殖崇拜
葫芦图腾
洪水神话
象征
神话传说
分类号
K892.3 [历史地理—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伏羲图腾的文化史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朱炳祥
出处
《荆州师专学报》
1995年第1期32-37,共6页
文摘
在中国原始文化史上,“伏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符号。他不仅仅是一位上古帝王,也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人物。他的传说不仅在一个地区流传,也不仅在一个时代流传。如果将古籍记载、民族学材料、考古学材料综合起来,可以发现,“伏羲”在时间跨度上纵贯了采集狩猎经济到...
关键词
仪羲
图腾
文化史
葫芦图腾
蛇
图腾
虎
图腾
日
图腾
雷
图腾
食料
图腾
虹
图腾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符号内涵的历时性还原──一个原始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
被引量:
4
5
作者
朱炳祥
出处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55-59,共5页
文摘
符号内涵的历时性还原──一个原始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朱炳祥1关于原始文化的研究方法,西方近现代的人类学家们经过了古典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功能学派、结构学派和新进化学派等流派的发展,已经形成和积累了多种研究方法可供借鉴。然而,西方许多人类学家研...
关键词
原始文化研究
历时性
文化符号
蛇
图腾
研究方法
基本方法
语言符号
中国文化
闻一多
葫芦图腾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洪月前后看绍兴
6
作者
周尚全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政法系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7,共7页
文摘
洪水即尧说的洪水期,是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绍兴是现在的绍兴,名出南宋。那为什么不用古称呢?其一,绍兴和会稽、古越,所指同一个地域,故可通,故可通。其二,文章所论为洪水期间的会稽,但为了“通古今之变”,把洪水期间的会稽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来考察,使之与今天及未来相通,所以使用绍兴这一现代名称。文章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外人类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即证明了人类进化史上有过一个“水生”的阶段。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是“敲贝而食”的时代。由此推断,世界四大古代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滨海之地,中国也不例外,华夏文明不可能发源于西北内陆高原,而发源于东海之滨的会稽山下,即以现在的绍兴为中心的北到山东半岛南到台湾海峡的滨海之地。文章第二部分标题为“中华各民族同根共祖”。这里阐述了人类祖先们学会火的使用后,由“敲贝而食”过渡到“煮贝而食”的阶段。但在陶器产生之前,胡芦器皿成为主要的社会生活用器。河姆渡出土的7000多年前的园种葫芦籽,证明会稽山下的先民在更早的时候已在利用野生葫芦生活用器了。这为过去有人提出的“中国最早的图腾为葫芦崇拜”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作为中华各族的“人祖”的做羲、女娲,实为葫芦之转音;以及现在尚有三十多个民族还保留着葫芦崇拜的传说和民俗,可以推断,中华各民族其实出于一源,都是长期使用葫芦器皿的以葫芦为原始图腾的会稽山下“九黎”、“三苗”之后裔。文章第三部分标题为“三次大海侵与民族大迁移”。大体说来,伴随10万年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移的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现在的绍兴会稽山,最初称茅山,在那期间就变成了苗山;当时的先民部落由九黎而成三苗。伴随4万多年前的第二次民族大迁移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这时先期内迁的先民已分化成为戎、狄、氐、羌及散居西南的三苗、百越等。这样,随第二次大迁移而来的先民与这众多内地民族之间,既有各种形式的联合、融合等等,也有剧烈的矛盾冲突。所以留了炎黄大战,黄帝战尤等历史故事。发生在4-5千年前的第三次民族大迁移与前二次又有很大的不同,这时已有陶器的发展和原始农业。这些掌握了先进技术的移民在原找到了他们的生存发展空间,成为新兴的农业民族。伴随这段历史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而大禹治水也由过去的消极的抵抗水患,转变为以兴修水利为主。大禹治水到会稽,毕功于了溪,并在这里大会诸侯,会稽治国之道,标志着远古时代的结束和华夏文明的形成。从此苗山改名为会稽山,历史从这里翻开新的一页。
关键词
洪水期
食贝猿人
葫芦图腾
大海侵
迁移
内烧法
外烧法
绍兴
地方名
会稽山
农业
陶器
民族
苗山
分类号
K295.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彝族早期葫芦图腾阐释
陈飞鸿
《丝绸之路》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再论畲族图腾及其高辛夷史源──兼与“盘瓠即犬”“畲族狗图腾”说商榷
肖孝正
《东南学术》
CSSCI
199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彝族葫芦崇拜与生殖文化略论
杨甫旺
《四川文物》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伏羲图腾的文化史意义
朱炳祥
《荆州师专学报》
1995
1
全文增补中
5
符号内涵的历时性还原──一个原始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
朱炳祥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洪月前后看绍兴
周尚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