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韩孝道故事比较研究——以《董永传说》和《孝女知恩》为例
1
作者 孙鸣阳 朴明 《西部学刊》 2025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选取中国的《二十四孝》和朝鲜半岛的《三国史记·列传》《三国遗事》之《孝善篇》和《高丽史·列传》之《孝友传》中记载的孝道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内容将两国共有的孝道故事类型归纳为牺牲本人型、牺牲子女型、木像奉安型、虎... 选取中国的《二十四孝》和朝鲜半岛的《三国史记·列传》《三国遗事》之《孝善篇》和《高丽史·列传》之《孝友传》中记载的孝道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内容将两国共有的孝道故事类型归纳为牺牲本人型、牺牲子女型、木像奉安型、虎患对处型、孝感动天型和弃官寻母型等类型。以牺牲本人型孝道故事中最为典型的《董永传说》和《孝女知恩》文本为核心,梳理并分析中韩孝道故事的叙事逻辑及其异同。尽管二者在母题上相似,但在孝行主体、实施对象,孝行过程和结果等具体情节和内涵表达上彰显了两国各自本土化的特质。此外,通过比较分析中韩孝道故事的类型与叙事情节,揭示了两国在家庭、社会和信仰三个方面体现的伦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传说 孝道故事 《二十四孝》 董永传说》 《孝女知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叙事研究
2
作者 余红艳 杨馨颖 《艺术科技》 2024年第8期37-41,共5页
目的:文章旨在挖掘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在乡村文化建构和振兴乡村孝文化精神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对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叙事展开研究。结果: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传说景观被视为重振乡村传统文化、... 目的:文章旨在挖掘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在乡村文化建构和振兴乡村孝文化精神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对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叙事展开研究。结果: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传说景观被视为重振乡村传统文化、建构民众集体记忆的关键工具。董永传说孝道文化景观叙事在山东博兴、山西万荣、河南武陟、湖北孝感、江苏东台、江苏丹阳、云南新平、安徽马鞍山、南京江宁区共七省十一地形成了孝道文化空间,地方依托董永卖身葬父的孝道文化符号打造了一系列孝文化景观,如“佣耕侍父”景观群、“卖身葬父”景观群、“望仙盼母”景观群等,让景观成为记录传说的重要物质性载体的景观叙事手法,集中体现民众对董永孝道精神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认同。一方面,董永传说在不同地域的历史语境下经历了复杂而丰富的演变;另一方面,传说与当地的孝道景观紧密结合,互相影响,不断产生新的叙事内容和文化形态。结论:董永卖身行孝的故事不仅是孝道景观建构的原始文本,还是七省十一地人民集体记忆之中的普遍性的文化内涵元素,对于重构和发扬乡村孝道文化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振兴乡村文化、构建和美乡村的过程中,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董永传说孝道文化资源成为沟通历史与现实、传承乡村孝道文化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乡村 董永传说 孝道文化 景观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3
作者 杨馨颖 余红艳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5期89-95,共7页
丝织文化作为江苏董永传说的核心文化符号之一,其演变时期分为雏形期、定型期、成熟期。汉末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雏形期,以山东为叙事背景,丝织品种类包括缣绢、锦、绮罗三种。宋元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 丝织文化作为江苏董永传说的核心文化符号之一,其演变时期分为雏形期、定型期、成熟期。汉末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雏形期,以山东为叙事背景,丝织品种类包括缣绢、锦、绮罗三种。宋元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定型期,以江苏丹阳为叙事背景,丝织品种类在汉唐基础上融入了江苏代表性织物纻丝。明清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成熟期,叙事背景围绕“丹阳”展开,丝织品种类在宋元基础上增加了江苏代表性织物绫、缎、绸三类。根据民俗经济是一种认同性经济的经济民俗学理论,尝试探索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变历程,深入挖掘江苏董永传说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构建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传说 丝织文化 江苏 历史演化 民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永传说的文本流变及其变异机制
4
作者 赵良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4-44,共11页
作为汉代就已广泛流传的孝子故事,董永传说的流变具有“一源双线”的特征。董永传说自诞生以来就以孝为主旨,由此形成的孝感系统体现了董永的“生养之孝”与“死葬之孝”。魏晋以后,董永传说的叙事重心存在由“生养”向“死葬”转移的趋... 作为汉代就已广泛流传的孝子故事,董永传说的流变具有“一源双线”的特征。董永传说自诞生以来就以孝为主旨,由此形成的孝感系统体现了董永的“生养之孝”与“死葬之孝”。魏晋以后,董永传说的叙事重心存在由“生养”向“死葬”转移的趋势,事父情节的删减及各家对董永“卖身葬父”孝行的强调,使董永传说在民间丧葬实践、官方教化推广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经典化建构。唐朝以降,部分董永传说吸取了“天鹅处女”型故事与才子佳人叙述模式,形成了董永传说流变的复合系统,使董永传说实现了由“孝”到“情”的主题迁移。从传说形态学的视角来看,董永传说的流变始终基于其情节的最简结构,以解决难题为目标,从而使叙事结局不断趋于“大团圆”。基于主角优先的叙事原则,董永形象在故事、形象建构及活动范围中存在“生长”现象,而董永传说中的其他角色也在民众共有知识结构的影响下与久经传唱的人物发生黏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 传说 文本流变 历史演进法 传说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董永传说的动漫形象IP设计研究
5
作者 张园园 柯才亚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7期173-175,共3页
董永传说历经千年的更新迭代,人物形象的发展在不同时代各有各的特点,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当下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董永传说传播形式有一定的局限,其视觉形象相对单薄。为顺应当今社会发展,打造董永传说动漫形象IP设计,弘扬孝文化。文... 董永传说历经千年的更新迭代,人物形象的发展在不同时代各有各的特点,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当下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董永传说传播形式有一定的局限,其视觉形象相对单薄。为顺应当今社会发展,打造董永传说动漫形象IP设计,弘扬孝文化。文章对董永传说人物形象不同时期的呈现以及汉代服饰特点进行历史溯源,确立对董永传说形象特征的设计思路,赋予董永传说当代流行的动漫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 七仙女 动漫形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荣董永传说的实地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6,共4页
董永传说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根据实地考察,董永是生活在我国西汉后期河东民间的一位真实人物。在山西省万荣县皇甫乡小淮村一带流传着原汁原味的、且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董永传说,保存有董永墓、"董永故里"石匾、董公祠基... 董永传说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根据实地考察,董永是生活在我国西汉后期河东民间的一位真实人物。在山西省万荣县皇甫乡小淮村一带流传着原汁原味的、且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董永传说,保存有董永墓、"董永故里"石匾、董公祠基址石狮底座等遗址遗迹.其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这里,孝敬老人蔚然成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得到传承;夫妻恩爱、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得到发扬;"合婚布"、摸石狮祈福、土地庙会等民俗事象产生并得到传承。董永传说深刻地影响了当地民众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万荣 董永传说 董永故里 孝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永的原型与衍变 被引量:9
7
作者 纪永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董永遇仙故事中的董永一角,是来源于历史人物还仅是传说人物?其实,记载在《汉书》中生活于两汉之间的高昌侯董永,便是这个人物的历史原型。董永因孝闻名于乡里,于光武帝建武二年嗣封为侯。后来,这个史实在民间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改造与更... 董永遇仙故事中的董永一角,是来源于历史人物还仅是传说人物?其实,记载在《汉书》中生活于两汉之间的高昌侯董永,便是这个人物的历史原型。董永因孝闻名于乡里,于光武帝建武二年嗣封为侯。后来,这个史实在民间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改造与更新。唐代以后,董永的籍贯从山东千乘,逐渐转移至蔡州(唐)、丹阳(宋)、孝感(明)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 千乘 高昌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永遇仙”故事系统中傅员外形象的叙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丁伯林 纪永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善"与"恶"是对立的,理论而言它不可能体现在一人之身。然而,在"董永遇仙"这一故事系统中,不同叙事者笔下傅员外的形象却呈现出前后完全不同的善与恶的道德对立。透过这一现象,能够发现意识形态无处不在... "善"与"恶"是对立的,理论而言它不可能体现在一人之身。然而,在"董永遇仙"这一故事系统中,不同叙事者笔下傅员外的形象却呈现出前后完全不同的善与恶的道德对立。透过这一现象,能够发现意识形态无处不在的强大渗透力与宰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员外形象 董永遇仙”故事 善恶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的写照——董永公园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必锋 欧阳红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625-14626,14636,共3页
以武汉董永公园为例,探讨了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的规划布局特点,以及在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出的地方文化内涵的设计手法,通过对董永公园的绿色人文、历史文化及孝文化的解读,挖掘孝感地域文化特色。
关键词 董永公园 孝感文化 地域文化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神话的影视改编:以董永遇仙故事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3-155,共3页
在众多经典神话中,演绎董永遇仙故事的"天仙配"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它寄托了平民大众对幸福婚姻生活的普遍期待、对传统孝道的肯定和对男性中心社会的认同,具备跨时空叙说的传播和接受前提。当代影视作品在改编这一神话时,借... 在众多经典神话中,演绎董永遇仙故事的"天仙配"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它寄托了平民大众对幸福婚姻生活的普遍期待、对传统孝道的肯定和对男性中心社会的认同,具备跨时空叙说的传播和接受前提。当代影视作品在改编这一神话时,借用了经典神话的基本情节,但在主题的发掘和表达方面纳入了富于时代特征的价值元素和文化元素。本文试图考察诸多影视改编作品对董永遇仙故事情节的挪移与重构,揭示"天仙配"的当代演绎过程及其背后的价值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神话 董永遇仙故事 影视作品 影视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梁祠董永事父画像考释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91-193,共3页
董永传说流传两千余年,武梁祠董永事父汉画像是现存研究董永传说的最早图像资料。此画像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考释,画面故事虽然已基本阐明,但对其中部分图案的解说仍存在争论。对比南阳汉画像以及武梁祠画像中的各种熊图案可知,汉画像石... 董永传说流传两千余年,武梁祠董永事父汉画像是现存研究董永传说的最早图像资料。此画像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考释,画面故事虽然已基本阐明,但对其中部分图案的解说仍存在争论。对比南阳汉画像以及武梁祠画像中的各种熊图案可知,汉画像石熊形图案有固定的造型图式,武梁祠董永图中左侧之兽不符合汉画像石里常见的熊图式,可识别为大象造型;结合汉代仙人羽化的观念,可论证武梁祠董永图中董永右上方之图案虽是仙女,却以飞鸟的形态出现,此鸟配合董永左上方的大象,组成了董永孝行感天,"象耕鸟耘"的图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汉画像石 董永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藏S2204《董永变文》董永至孝感天意义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和一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3-66,74,共5页
英藏《董永变文》是敦煌文献中极具俗文学文献研究价值的写卷。尽管该作品受到佛教的影响,但诸如"孤儿"、"至孝"、"感天"等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以及有关我国传统民俗与民族的信仰的文化信息几乎没有改变... 英藏《董永变文》是敦煌文献中极具俗文学文献研究价值的写卷。尽管该作品受到佛教的影响,但诸如"孤儿"、"至孝"、"感天"等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以及有关我国传统民俗与民族的信仰的文化信息几乎没有改变。在董永故事中,"孤儿"经验的痛苦召唤着人类最初的良知与恻隐,孤儿对"天"的诉求,更无限地触及着人们的孤儿情结与渊源久长的弱者经验。《董永变文》依然延续了"孤儿"文学这一主题,强调董永"年登十五二亲亡",是一个需要上天关爱与呵护的对象——"孤儿";至于董永"卖身葬父"最基本的价值则在于"至孝";董永"至孝"的文化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父母的感恩,还有一个更为隐秘的重要目的,即"感天",取得具有血缘关系的祖神或者称之为"天"的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 至孝 孤儿 感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流与变异:孝子董永的早期形象及其衍化——以汉画像石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后晓荣 平晓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6-190,共5页
孝子董永的故事一直以来就被人所传诵,但汉画像石作为其早期流传的载体,主要表现的是董永尽心服侍父亲的孝行,而与传统文献中的董永形象有很大区别。汉画像石中的董永“鹿车载父”的“生养”孝亲行为,系该故事的早期版本,其凸显出以“... 孝子董永的故事一直以来就被人所传诵,但汉画像石作为其早期流传的载体,主要表现的是董永尽心服侍父亲的孝行,而与传统文献中的董永形象有很大区别。汉画像石中的董永“鹿车载父”的“生养”孝亲行为,系该故事的早期版本,其凸显出以“孝”为主题,与后世传统以“爱”为主题的董永故事明显不同。本文从汉画像石等考古资料出发,正本清源,系统梳理孝子董永故事的早期形象及其演变情况和原因,从而指出历史事件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 侍父 遇仙 早期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郎织女神话与孝子董永的整合文化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和一 胡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6-77,共2页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丰富文化蕴含的人神鬼恋故事,不仅与原生态的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相映生辉,而且还通过各种“沟通的基点”互为影响,衍生整合。牛女故事的原生态则在衍生整合之中遵循着一种神话素材的保存原则,最终完成了传说故事牛...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丰富文化蕴含的人神鬼恋故事,不仅与原生态的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相映生辉,而且还通过各种“沟通的基点”互为影响,衍生整合。牛女故事的原生态则在衍生整合之中遵循着一种神话素材的保存原则,最终完成了传说故事牛郎织女之基本形态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郎织女 孝子董永 神话 鬼神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永资源旅游开发刍议 被引量:4
15
作者 常红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8-31,50,共5页
文章通过对董永资源价值和利用现状的深入分析,从经济价值的角度,论述了开发董永资源对于促进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物化"董永资源,发展孝文化旅游的新思路。
关键词 孝感 董永 孝文化资源 旅游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永故事文物文献考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瑶 《孝感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董永故事自东汉开始流传,迄今不断。由于社会文化影响,传述者想像的不断生发,以及文学体裁的变化,不仅该故事本身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和复杂的演变过程,记载这些故事的文献亦日趋繁复。本文试图以时间为线索,对上千年来有关董永事迹的文... 董永故事自东汉开始流传,迄今不断。由于社会文化影响,传述者想像的不断生发,以及文学体裁的变化,不仅该故事本身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和复杂的演变过程,记载这些故事的文献亦日趋繁复。本文试图以时间为线索,对上千年来有关董永事迹的文物文献加以系统梳理,期以见出董永故事文献的发展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 文物 文献 孝道 民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永传说及其魅力探寻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守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6-18,共3页
董永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记述,而是一件属于民间传说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精品。由于其最先出自《孝子传》,后人便将董永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看待。孝感之名因董永故事在居民的文化生活和孝行实践中的牢固扎根而彰显于世。在强劲实施非遗保... 董永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记述,而是一件属于民间传说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精品。由于其最先出自《孝子传》,后人便将董永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看待。孝感之名因董永故事在居民的文化生活和孝行实践中的牢固扎根而彰显于世。在强劲实施非遗保护文化工程的当代中国,这个有着两千年生活史的民间文化经典,将更显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传说 魅力 文化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以来董永遇仙传说研究简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羽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9期74-75,共2页
近百年来,董永遇仙传说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还缺乏系统梳理,不少关于董永传说的综合性研究著作对此也都只是泛泛而谈,并未做专题讨论。迄今为止,围绕董永传说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为... 近百年来,董永遇仙传说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还缺乏系统梳理,不少关于董永传说的综合性研究著作对此也都只是泛泛而谈,并未做专题讨论。迄今为止,围绕董永传说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为历史人物董永的生平和故里进行考证,研究董永孝文化及其产业,从文学艺术角度对董永传说开展研究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现有针对董永传说的文学研究中,对董永戏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民间戏曲是董永传说流传的重要载体,元、明以至近代,中国各地以董永遇仙为题材的传统剧目非常多,对于这些董永戏的搜集整理和深入研究,实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遇仙 传说 研究简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感“孝文化”中的“董永与七仙女”——“孝感是董永故里”的印证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崇恕 李守义 《孝感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文章通过孝感孝文化艺术中大量以“董永和七仙女”为题材的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秀代表作和世代流传的艺术精品 ,以及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所表现的孝心、孝行 ,客观地印证了“孝感是董永故里”和“孝感是孝子之乡”。
关键词 孝文化 孝感 董永 孝子之乡 孝心 教行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永事迹献疑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玉德 《孝感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3-49,共7页
汉代董永的事迹有许多不清楚之处。文章对汉代以来的董永史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董永故事从真实到神话的演变,归纳出几种不同的传说,提出了一些质疑,希望引起学术界的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汉代 董永 孝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