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7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1-磷酸鞘氨醇水平联合6分钟步行试验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陈文韬 徐广 +3 位作者 杜坤 冯秀元 柯碧 湛疆 《西部医学》 2025年第3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1-磷酸鞘胺醇(S1P)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CHF患者为CHF组,并选取同期本院16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S1P、完成6MW... 目的探讨1-磷酸鞘胺醇(S1P)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CHF患者为CHF组,并选取同期本院16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S1P、完成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erson法分析CHF患者外周血S1P表达、6MWD与LVEF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的两组CHF患者(预后良好组121例,预后不良组44例)临床资料、LVEF、6MWD及外周血S1P。对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s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外周血S1P、6MWD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CHF组患者外周血S1P表达、6MWD、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HF患者外周血S1P表达、6MWD均与LVEF呈正相关(P<0.05)。CHF预后良好组患者冠心病比例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S1P、6MWD、LVEF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S1P、6MWD为CHF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P<0.05)。S1P、6MWD预测CHF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793,截断值分别为0.459、0.634,此时对应灵敏度分别为68.6%、79.3%,特异度分别为52.7%、46.9%。两者联合预测CHF预后的AUC为0.941,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71.4%。结论S1P联合6MWD能很好预测CHF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 慢性心力衰竭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调控低氧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雨昕 薛华 +1 位作者 郭子旭 曹学锋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各型高原病的关键病理生理变化,最终可致右心室衰竭,甚至死亡。其发病环节主要包括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塑。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各型高原病的关键病理生理变化,最终可致右心室衰竭,甚至死亡。其发病环节主要包括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塑。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PASMCs)是构成肺动脉壁的主要细胞,其增殖肥大是HPH结构重塑的重要病理特征。因此,探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状态是肺血管结构重塑的核心研究领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通路己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信号通路之一,抑制G6PD干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重塑可以逆转HPH。为了更清晰理解HPH发病机制与G6PD通路之间的关系,本文围绕G6PD调控低氧诱导的PASMCs代谢转变与增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HPH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代谢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莪达夏醇提物介导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干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机制研究
3
作者 何雨昕 薛华 +2 位作者 郭子旭 白振忠 曹学锋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藏药莪达夏(OFB)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30~150 g 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造模组、红景天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饲养于青海大学SP... 目的探讨藏药莪达夏(OFB)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30~150 g 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造模组、红景天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饲养于青海大学SPF级实验动物房,其余5组大鼠饲养于青海大学低压氧舱构建HPH模型;红景天组灌胃红景天醇提物200 mg/(kg·d),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OFB醇提物100、200、400 mg/(kg·d),空白组及造模组灌胃生理盐水,持续4周。比较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及右心肥厚指数(RVHI);评估各组大鼠肺动脉重塑程度;Western blot法及RT-qPCR检测各组大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G6PD含量及分布;观察各组大鼠血清G6PD水平及肺组织NADP+/NADPH、总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T-GSH/GSSG)、NADPH氧化酶(NOX)变化。结果造模组RVSP、RVHI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RVSP、RVHI低于造模组(P<0.05);中剂量组RVSP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RVSP低于中剂量组,RVHI高于中剂量组(P<0.05)。造模组血管壁面积占总血管面积的百分比(WA%)、血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率(WT%)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WA%低于造模组(P<0.05),中剂量组WT%低于造模组(P<0.05);中剂量组WA%、WT%低于低剂量组(P<0.05)。造模组肺泡周围小血管G6PD阳性面积占比低于空白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肺泡周围小血管G6PD阳性面积占比低于造模组(P<0.05);高剂量组肺泡周围小血管G6PD阳性面积占比高于低剂量组(P<0.05)。造模组G6PD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空白组(P<0.05);低、中、高G6PD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造模组(P<0.05)。低剂量组肺组织NOX活力低于造模组(P<0.05);中剂量组血清G6PD及肺组织T-GSH/GSSG水平低于造模组(P<0.05);中剂量组血清G6PD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肺组织NADP+/NADPH、T-GSH/GSSG水平及NOX活力低于造模组(P<0.05)。结论400 mg/kg浓度OFB醇提物干预HPH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G6PD减少磷酸戊糖途径下游信号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达夏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磷酸戊糖途径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1,6-二磷酸酶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伯文 程媛 《解剖学报》 2025年第2期248-251,共4页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糖代谢关键酶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种类型肿瘤中,高表达FBP1基因预示患者预后良好。FBP1通过抑制糖酵解和脂代谢调控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通过调节NF-κB通路发挥蛋白磷酸酶的作...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糖代谢关键酶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种类型肿瘤中,高表达FBP1基因预示患者预后良好。FBP1通过抑制糖酵解和脂代谢调控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通过调节NF-κB通路发挥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以及通过调节肿瘤免疫细胞浸润阻断肿瘤进展等作用。然而,在少部分肿瘤中,FBP1基因促进肿瘤恶性进展,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这有待后续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1 6-磷酸酶1 肿瘤 代谢 发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怡 张阳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46-147,共2页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是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酶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其浓度明显增高,有可能成为RA的一个新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指标。同时,研究GPI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开辟新的针...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是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酶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其浓度明显增高,有可能成为RA的一个新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指标。同时,研究GPI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开辟新的针对RA的治疗方法及其对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葡糖-6-磷酸异构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6
作者 闫伯英 闫盛源 胡志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64-965,共2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尤以关节滑膜炎症及周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关节进行性破坏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不可逆的关节破坏或畸形,其患病率居结缔组织病之首。由于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尤以关节滑膜炎症及周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关节进行性破坏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不可逆的关节破坏或畸形,其患病率居结缔组织病之首。由于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原和自身抗体,因此,寻找早期、特异、灵敏的实验室指标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最新的研究表明在64%未控制的RA患者的血清、关节液中都检测到高浓度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isomerase,GPI)及抗GPI抗体。本文通过检测GPI观察其在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对RA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6-磷酸异构酶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因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肇庆市68308名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结果综合分析
7
作者 胡雅 刘文晴 +1 位作者 温宝欣 李朝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5期166-170,共5页
目的:分析肇庆市68308名新生儿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肇庆市出生的68308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全部新生儿的足跟血,以荧光分析法对G6PD缺乏症进行初筛,对可疑阳性者召回,采集... 目的:分析肇庆市68308名新生儿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肇庆市出生的68308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全部新生儿的足跟血,以荧光分析法对G6PD缺乏症进行初筛,对可疑阳性者召回,采集静脉血以连续监测法进行确诊。结果:2021年共筛查35610名,初筛阳性3580名,占比10.05%(3580/35610);2022年共筛查32698名,初筛阳性2983名,占比9.12%(2983/32698);6563例初筛阳性者,进行确诊检查,其中2021年确诊2585例,2022年确诊2153例,共确诊4738例G6PD缺乏症,确诊率为6.94%(4738/68308)。6563例初筛阳性者中,男5186例,女1377例;男婴初筛阳性中,共确诊3829例,确诊率为5.61%(3829/68308),女婴初筛阳性者中,共确诊909例,确诊率为1.33%(909/68308),男婴初筛阳性确诊率高于女婴初筛阳性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48,P<0.05);4738例G6PD缺乏症中,重度缺乏1130例,占比23.85%(1130/4738),中度缺乏1067例,占比22.52%(1067/4738),轻度缺乏2541例,占比53.63%(2541/4738)。结论:肇庆市68308名新生儿中,G6PD缺乏症以男婴为主,病情多为轻度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和丙糖磷酸异构酶共表达对蓝藻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康瑞娟 施定基 +3 位作者 丛威 马为民 蔡昭铃 欧阳藩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1-855,共5页
以转高等植物ALD和TPI基因的鱼腥藻 712 0为对象 ,研究了ALD和TPI两个酶表达量对细胞光合固碳效率的影响。考察了初始pH、NaHCO3浓度和CO2 浓度对转基因藻和野生藻生长、光合活性及无机碳亲和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转基因藻在较高碳源浓... 以转高等植物ALD和TPI基因的鱼腥藻 712 0为对象 ,研究了ALD和TPI两个酶表达量对细胞光合固碳效率的影响。考察了初始pH、NaHCO3浓度和CO2 浓度对转基因藻和野生藻生长、光合活性及无机碳亲和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转基因藻在较高碳源浓度下 ,其生长速率和光合放氧活性比野生藻有显著的提高 ,并且可以比野生藻耐受更高的pH。在含有 2 %CO2 的空气中 ,转基因藻对外源无机碳的亲和力比野生藻提高了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1 6-磷酸醛缩酶 丙糖磷酸异构酶 鱼腥藻7120 碳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瓜氨酸化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多肽抗体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武东 孙琳 +3 位作者 李常虹 杨麟 赵金霞 刘湘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7-941,共5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抗瓜氨酸化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citrullinated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C-GPI)70~88肽抗体(抗C-GPI70- 88抗体)和抗C-GPI435~453肽抗体(抗CGPI435~453抗...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抗瓜氨酸化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citrullinated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C-GPI)70~88肽抗体(抗C-GPI70- 88抗体)和抗C-GPI435~453肽抗体(抗CGPI435~453抗体)的水平,同时检测其原型多肽抗体水平,评价抗C-GPI多肽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91例RA患者、129例其他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和7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C-GPI70- 88抗体、抗C-GPI435~453抗体、抗GPI70~88抗体和抗GPI435~453抗体的水平,并收集RA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抗CGPI多肽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RA组抗C-GPI70~88抗体和抗CGPI435~453抗体的滴度(68.71±4.20和51.78±3.13)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抗GPI70-88抗体和抗GPI435~453抗体的滴度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抗C-GPI70- 88抗体在RA诊断中的敏感性为41.88%,特异性为84.50%;抗C-GPI435~453抗体在RA诊断中的敏感性为46.05%,特异性为86.05%;联合检测两种抗瓜氨酸化多肽抗体的敏感性为50.79%,特异性为86.05%。(3)抗C-GPI70~88抗体和抗C-GPI435~453抗体在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均阴性的RA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00%和45.00%。(4)RA患者抗C-GPI70~88抗体和抗C-GPI435~453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抗C-GPI多肽抗体,C-GPI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对于血清阴性的RA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瓜氨酸化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3
10
作者 卿之驹 贾凯 秦立新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481-482,共2页
目的了解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关节液中的GPI浓度。结果46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0.996±0.574)μg/ml,6例RA患者关节液中GPI浓度为(1.012±0.358)μg/ml,28例SLE... 目的了解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关节液中的GPI浓度。结果46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0.996±0.574)μg/ml,6例RA患者关节液中GPI浓度为(1.012±0.358)μg/ml,28例SLE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0.083±0.056)μg/ml,9例MCTD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0.052±0.038)μg/ml,7例SS患者GPI浓度为(0.055±0.041)μg/ml,30例献血员血清中GPI浓度为(0.064±0.042)μg/ml,12例非RA患者关节液中GPI浓度为(0.059±0.036)μg/ml,RA组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SLE组,SS组,MCT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RA组中关节液GPI浓度显著高于非RA关节液组(P<0.05),GPI抗原对RA检测的敏感性为84.8%(39/46),特异性为98.6%(73/74)。结论检测GPI抗原可能成为RA患者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 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水平测定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婧 刘婧 +2 位作者 朱雷 张学武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索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水平测定对于日常门诊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 目的:探索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水平测定对于日常门诊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中有多关节肿痛表现的关节炎患者1 051例,选取健康人90例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其血清GPI水平,根据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RA患者525例,其余患者包括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134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ine joint disease,Sp A)患者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3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p SS)患者24例、痛风(gout arthritis,GA)患者22例、其他结缔组织病(包括风湿性多肌痛、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成人Still病等)患者46例、其他疾病(包括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骨髓炎、外伤所致骨和关节疾病、幼年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等)患者165例。评估GPI的诊断价值,分析GPI阳性与阴性组RA患者在临床特点、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及炎性指标的差别。结果:RA患者中血清GPI的阳性率达55.4%(而其他自身免疫病为14.3%,健康对照组为7.78%,P<0.001),相较于OA及Sp A患者RA患者组滴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独应用GPI诊断RA的最佳界值为0.39 mg/L,敏感性54.2%,特异性87.3%。RF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为36.1%;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34.2%;RF和抗CCP抗体双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为24.1%。GPI水平与ESR、RF、抗CCP抗体及HRF-IgG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GPI在RA患者中有较高的敏感性,抗CCP抗体和/或RF阴性患者中GPI阳性对RA有一定的诊断意义,GPI滴度与RA的疾病活动度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自身抗体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伊心浩 朱新兴 +2 位作者 张旗 刘东 杨琴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关系。方法比较正常对照和各种AID确诊病例的血清GPI浓度,分析GPI在各种AID中的检测价值。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的GPI浓度和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AID组和正常...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关系。方法比较正常对照和各种AID确诊病例的血清GPI浓度,分析GPI在各种AID中的检测价值。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的GPI浓度和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AI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干燥综合征(SS)组、多发性肌炎(PM)组、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SSC)组和强直性脊柱炎(AS)组GPI的阳性率均在25%以下,显著低于RA组的阳性率(71.0%)。结论在各种AID中,RA组血清中GPI升高最明显。血清GPI检测可作为RA的诊断指标。如果GPI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将对RA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及类风湿因子的检测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许福亮 张霞 王云海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0-712,共3页
目的为寻找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指标,选择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和类风湿因子(RF)并探讨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抗CCP抗体和GPI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RF用胶乳凝集法,检测... 目的为寻找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指标,选择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和类风湿因子(RF)并探讨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抗CCP抗体和GPI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RF用胶乳凝集法,检测了125例RA患者(RA组)、5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对照组)和36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血清中上述3者的浓度。结果抗CCP抗体、GPI及RF,在RA组分别是:(83.6±45.9)RU/ml、(2.8±2.3)μg/ml和(320.4±208.6)IU/ml;在对照组分别是:(36.2±15.3)RU/ml、(0.19±0.06)μg/ml和(36.3±12.5)IU/ml;在正常组分别是:(19.2±8.6)RU/ml、(0.16±0.08)μg/ml和(19.2±6.5)IU/ml。在RA组中,3者的敏感度分别是64.8%、73.6%和69.6%,特异性分别是92.0%、72.8%和74.4%。结论 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GPI和RF显著高于其他疾病患者(P<0.01)。抗CCP抗体和GPI有可能成为诊断RA的新指标、RA的血清标志物,对提高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CP抗体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关节液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浓度测定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伟华 陈娟 +2 位作者 张明明 崔秋英 帖彦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5期3162-3163,共2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升高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58例RA患者(活动期86例,非活动期72例)、9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同时还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关...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升高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58例RA患者(活动期86例,非活动期72例)、9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同时还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关节疼痛及肿胀数、血沉(ESR)以及X线分级等临床指标;同时配对检测30例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GPI抗原浓度。结果①RA组GPI浓度明显高于风湿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②RA患者关节液GPI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A患者GPI抗原浓度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及ESR等活动指标呈正相关,与病程、晨僵时间、X线分级、功能分级没有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GPI抗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RA诊断的一种新指标;关节液中GPI抗原浓度明显高于血清浓度;GPI浓度与RA病情活动有一定相关性,动态定量检测GPI抗原有助于RA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 关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混合肽段诱导的DBA/1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雪娇 刘嘉琳 +4 位作者 杨飞 娄永富 王强 陈冬志 孟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9-576,共8页
目的:利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单一肽段及混合多肽片段免疫DBA/1小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分析其主要评价指标及特点,为探讨RA的免疫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h GPI325-339、h GPI469-483多肽片段和h GPI325-... 目的:利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单一肽段及混合多肽片段免疫DBA/1小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分析其主要评价指标及特点,为探讨RA的免疫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h GPI325-339、h GPI469-483多肽片段和h GPI325-339单一肽段分别与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于小鼠尾根部皮下注射进行造模,并从体重变化、足踝关节症状评分、足踝关节病理改变、外周血及脾组织CD4+T细胞的表达、外周血i NKT细胞比例以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等方面进行模型鉴定及分析。结果:模型小鼠在造模第8天,后爪最先出现红肿,逐渐加重累及四肢,第14天红肿达到高峰,足踝肿胀,行动不利,此后开始逐渐缓解;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足踝关节有炎症细胞浸润,以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为主,浆细胞少量出现,混合肽段的炎症状况明显强于单肽片段。与健康对照组和单肽片段模型组相比,混合肽段模型组体重增长缓慢;外周血、脾脏CD4^+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炎症高峰期外周血i NKT细胞比例下降明显(P<0.05),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混合GPI肽段诱导的RA模型小鼠在免疫学特征,特别是i NKT细胞免疫病理方面与RA患者尤为接近,可作为RA免疫机制研究和治疗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A/1小鼠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性关节炎 INK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党小军 吕晓莉 +2 位作者 任健康 刘小玲 张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05-106,共2页
目的了解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及判断其活动性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GPI浓度。结果102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2.51±2.32μg/ml,明显高于8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GPI浓度(0.053... 目的了解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及判断其活动性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GPI浓度。结果102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2.51±2.32μg/ml,明显高于8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GPI浓度(0.053±0.036μg/ml),两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58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3.34±3.18μg/ml,明显高于44例非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GPI浓度(1.18±1.25μg/ml),两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GPI抗原在RA患者中检出率为84.3%(86/102),特异性为95.2%(80/84)。结论检测GPI抗原可能成为RA患者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对RA的诊断及活动性的判断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关节炎 活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永泉 李薇 +1 位作者 张速林 曾兰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5-476,共2页
目的探讨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抗原(GPI)及其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的检测在自身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5例RA患者,55例非RA相关疾病患者血清... 目的探讨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抗原(GPI)及其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的检测在自身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5例RA患者,55例非RA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GPI、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水平进行检测,设本院门诊健康体检73例为正常对照。结果RA患者GPI、抗CCP和AK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2%、70.8%、33.8%,若抗CCP联合AKA检测,阳性率可提高到73.8%;联合3个指标检测,RA诊断阳性率为95.4%,临床符合率高达91.2%。结论GPI是协助诊断RA的一个新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同时结合抗CCP抗体和AKA的检测可以提高RA阳性诊断率,适合在各级实验室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方勇飞 牟方祥 +1 位作者 王欢 戴裕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8例RA患者、42例系统性...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8例RA患者、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5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1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I浓度,RA患者同时检测了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nti-CC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结果GPI浓度:RA患者为(1.840±2.821)μg/ml,SLE患者为(0.143±0.426)μg/ml,其他风湿病患者为(0.074±0.279)μg/ml,健康体检者为(0.092±0.232)μg/ml。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SLE、其他风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GPI浓度与类风湿因子(R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1),与其他检测指标无相关性。结论GPI浓度大于0.209μg/ml时对RA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其特异性可达93.7%,敏感性为56.5%。表明GPI的变化在RA诊断有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关节炎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冠飞 李永哲 +3 位作者 王红梅 佟大伟 张蜀澜 胡朝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7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升高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8例RA患者,8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血清中GP... 目的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升高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8例RA患者,8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同时还检测了类风湿因子(RF),关节疼痛及肿胀数,血沉(ESR),以及X线分级等。结果128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2.52±2.37)μg/ml,8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组为(0.083±0.056)μg/ml,42例健康对照组为(0.081±0.050)μg/ml,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在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分段回归分析发现GPI的浓度和RA病情活动成正相关。GPI抗原对RA检测的敏感性为43.5%,特异性为98.3%。结论GPI在部分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有可能成为诊断RA及判断其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关节炎 类风湿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倩 廖玉才 +2 位作者 陈方方 董璇 李和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1-464,共4页
通过PCR克隆了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manA,分别构建了含manA基因的原核和真核生物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GST-PMI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和PreScission蛋白酶酶切,SDS-PAGE分析证实PMI蛋白为42 ku。对转manA... 通过PCR克隆了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manA,分别构建了含manA基因的原核和真核生物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GST-PMI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和PreScission蛋白酶酶切,SDS-PAGE分析证实PMI蛋白为42 ku。对转manA基因的拟南芥进行PCR分析表明,manA基因已稳定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氯酚红显色反应证实,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的manA基因能表达具有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活性的PMI蛋白。这些结果说明,克隆的manA基因可在细菌和高等植物中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A基因 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活性 细菌诱导表达 拟南芥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