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带落叶林的植物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4
1
作者 夏富才 潘春芳 赵秀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3-799,共7页
植被物候是气候变化对生物圈产生长期或短期影响的重要指示因子。气候变化已经明显改变了许多物种的营养生长和繁殖物候,尤其是在温带地区。研究温带森林物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对认识森林物种共存,协同进化以及森林保护和经营... 植被物候是气候变化对生物圈产生长期或短期影响的重要指示因子。气候变化已经明显改变了许多物种的营养生长和繁殖物候,尤其是在温带地区。研究温带森林物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对认识森林物种共存,协同进化以及森林保护和经营等有重要意义。通过概述温带森林下物候研究的进展发现,光照和积温是影响木本植物展叶及繁殖物候的关键因素,林下层树木通过更早展叶,以尽量减少生长季林冠层遮阴对下层树木生长的影响,更早时期开花的树木具有从顶部向四周次第开花的时空格局,林冠层树种开花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而草本植物的物候通常受融雪时间和冠层动态的影响更大,并且,温带森林下不同生活史对策的草本植物的物候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不尽相同,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繁殖物候、光照的季节变化、光合特征、授粉成功之间的联系决定了林下不同繁殖特性的草本植物的繁殖成功率。量化的、多指标、多对象的定位监测是精准物候研究的基础,物候变化的机理和建立可预测的物候模型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温带森林 落叶林 气候变化 繁殖物候 展叶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落叶林木本植物细根性状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钊颖 程林 +4 位作者 王满堂 孙俊 钟全林 李曼 程栋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088-8097,共10页
细根作为植物吸收水分与养分的重要器官,其性状特征在指示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等方面的意义重大。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林群落木本植物的细根为对象,对根氮含量(RNC)、根磷含量(RPC)、根氮磷比(RN∶P)、根组织密度(RTD)、比根... 细根作为植物吸收水分与养分的重要器官,其性状特征在指示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等方面的意义重大。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林群落木本植物的细根为对象,对根氮含量(RNC)、根磷含量(RPC)、根氮磷比(RN∶P)、根组织密度(RTD)、比根长(SRL)和比根面积(SRA)等6个细根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对群落内不同物种以及不同结构单元(灌木和乔木)间细根性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落叶林群落木本植物的平均RNC为(10.27±3.11) mg/g、平均RPC为(0.63±0.17) mg/g、平均RN∶P为16. 36±2. 61、平均RTD为(0. 10±0. 02) g/cm^3、平均SRL为(1582.65±186.67) cm/g、平均SRA为(464.81±64.10) cm^2/g;灌木的SRL显著高于乔木(P=0.033),其余细根性状在灌木和乔木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在细根性状中,RNC与RPC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RTD呈显著负相关,RPC、SRA分别与RTD呈极显著负相关,RPC、SRL分别与SRA呈极显著正相关。这可能反映了灌木倾向于通过增加SRL来提高水分和养分的获取能力以增强与乔木的竞争优势;群落中的植物通过改变SRA及RTD进行生长与防御之间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物种间差异 性状相关性 落叶林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视野的浸入式场景探索学习——以统整项目课程分组教学“温带落叶林组”为例
3
作者 张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第6期15-17,共3页
"全球六大生态系统与世界文化"统整课程,将六大生态系统与其主要对应地区的文化相结合,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球视野的探索学习"过程。温带落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和东亚地区,考虑到对应地区文化的独特... "全球六大生态系统与世界文化"统整课程,将六大生态系统与其主要对应地区的文化相结合,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球视野的探索学习"过程。温带落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和东亚地区,考虑到对应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和代表性,温带落叶林组对应地区文化聚焦于"北美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林 浸入式 学习过程 统整 分组教学 项目课程 文化相 教师活动 教学效果 地区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季节性半落叶林恢复:年龄与恢复设计对森林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樊淑德 《湖北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巴西 季节性半落叶林 恢复设计 年龄 森林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对落叶林林分结构的反应
5
作者 RobertA·Hodorff 张明海 陈丽娟 《国外林业》 1989年第4期32-35,共4页
落叶林面积占美国北部大平原(位于密西西比河流域以西)面积不足1%,但给该地的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生境,而且增加了周围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在该地区,野生动物的一个主要落叶林生境是洋白蜡树(Fraxinus pennsylvanica)—美洲稠李(Pruns v... 落叶林面积占美国北部大平原(位于密西西比河流域以西)面积不足1%,但给该地的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生境,而且增加了周围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在该地区,野生动物的一个主要落叶林生境是洋白蜡树(Fraxinus pennsylvanica)—美洲稠李(Pruns virginiana)林分。这种林分特别见于草地河流流域上游,形成长度不一、狭窄的森林植物群落。在干扰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落叶林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马尼亚落叶林中食叶鳞翅目昆虫的危害动态和防治措施(1953—1990)
6
作者 Irina Teodorescu Adam Simionescu 马焕成 《人类环境杂志》 1994年第4期260-266,共7页
本文报道了罗马尼亚落叶林中的研究结果,对鳞翅目的种类、分布及其对栎类的营养偏好、危害强度、总危害面积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调查。由于杀虫剂的施用,使天敌的数量减少,造成侵染面积的扩大,前渐变结构的紊乱、二次性害虫的出现和较低... 本文报道了罗马尼亚落叶林中的研究结果,对鳞翅目的种类、分布及其对栎类的营养偏好、危害强度、总危害面积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调查。由于杀虫剂的施用,使天敌的数量减少,造成侵染面积的扩大,前渐变结构的紊乱、二次性害虫的出现和较低的寄生值等。由于有益生物的减少,使危害更加严重,解决的成败就在于能否保护这些有益生物以保持生态平衡。在综合的昆虫管理系统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长效和最佳的经济及生态效益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尼亚 落叶林 鳞翅目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紫金山落叶林下的野花
7
作者 吴琦 《大自然》 2012年第1期68-72,共5页
每至春天,我都要去南京紫金山一些僻静的山符观赏那如潮的野花。从2月到4月,我追随着春天的脚步,按时序检阅一波波花开花落,直到5月的绿叶遮蔽了阳光、叶蝉的喧闹打破了山谷的寂静。春雨绵绵,我却牵挂着那些野花,它们也好像在翘... 每至春天,我都要去南京紫金山一些僻静的山符观赏那如潮的野花。从2月到4月,我追随着春天的脚步,按时序检阅一波波花开花落,直到5月的绿叶遮蔽了阳光、叶蝉的喧闹打破了山谷的寂静。春雨绵绵,我却牵挂着那些野花,它们也好像在翘首等待着我。这些野花虽然很普通,但它们正是在适宜的时间出现在适宜的地点,散布或布满山谷、斜坡、小丘或溪流两岸,或点缀在山道边,缤纷满目。这些脆弱的野花是残存荒野的象征,是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与美感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紫金山 野花 落叶林 植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 山谷 观赏 绿叶
原文传递
帽儿山温带落叶阔叶林通量塔风浪区生物量空间格局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帆 王传宽 +3 位作者 王兴昌 张建双 张著 王家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506-6519,共14页
采用网格法在帽儿山温带落叶阔叶林通量塔风浪区(1500 m×400 m)内设置直径为20 m的圆形样地106个,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乔木生物量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风浪区总生物量平均值为153.63 Mg/hm^2,变异系数为... 采用网格法在帽儿山温带落叶阔叶林通量塔风浪区(1500 m×400 m)内设置直径为20 m的圆形样地106个,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乔木生物量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风浪区总生物量平均值为153.63 Mg/hm^2,变异系数为37.89%;根冠比平均0.25(变化范围0.18—0.36)。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空间自相关显著,半方差模型的结构比分别为0.50、0.61和0.50,空间异质性尺度分别为276 m、198 m和375 m。硬阔叶林与杂木林的生物量组分和根冠比差异均不显著,但以胸高断面积(BA)为协变量,生物量组分差异显著。硬阔叶林和杂木林生物量组分与BA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BA可以解释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空间变异的85%以上,表明局域尺度上BA可作为森林乔木生物量的预测因子。两种林型的生物量与优势高呈对数线性关系,但相关程度较低(R^2<0.41)。杂木林的各生物量组分与坡度显著正相关,但硬阔叶林的关系不显著。帽儿山落叶阔叶林乔木生物量受BA、优势高、林型、坡度和坡向共同驱动而存在空间变异,因此在整合通量塔与地面碳汇测量时需要考虑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高断面积 森林生物量 根冠比 空间格局 温带落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收集法测定叶面积指数的快速取样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志华 向洪波 +2 位作者 刘世荣 李春燕 赵占轻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00-1209,共10页
叶面积指数(LAI)是植被冠层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不仅是许多生态和气候模型的重要输入变量,而且是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LAI可通过各种间接和直接的手段来观测,而间接观测的LAI值常常需要直接的观测数据来校验。落叶收... 叶面积指数(LAI)是植被冠层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不仅是许多生态和气候模型的重要输入变量,而且是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LAI可通过各种间接和直接的手段来观测,而间接观测的LAI值常常需要直接的观测数据来校验。落叶收集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直接观测LAI的方法,过去的研究还未发现有涉及落叶收集的取样技术及其观测精度的内容。对长白山和北京地区落叶阔叶林的落叶进行了3a的观测,每年一次性收集落叶样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层次落叶的含水量差异巨大,且落叶含水量的日变化明显。上下层落叶的含水量绝对值差异高达10%以上,日变化绝对值差异高达20%以上。因此,在野外收集落叶样本时,为减小落叶含水量变化所导致的LAI观测误差,应从上到下直到地面进行取样,且尽可能多地收集落叶样本。②在落叶阔叶人工林和天然林里,无论样地的大小(1hm2或30m×30m样地),无论取样单元的大小(1m2或25m2分辨率),林内的LAI分布很不均匀,LAI介于0-15.5(1m2分辨率的1hm2样地)或者2.6-9.1(25m2分辨率的30m×30m样地)。③要准确测定落叶林的LAI,收集落叶的样地面积越大越好,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的样地。对于1hm2或者30m×30m大小的样地,可随机布设一个10m×10m的小样地来观测,精度分别可达85%、80%。④10m×10m小样地的LAI观测,可将其分为4个相邻的5m×5m小样进行取样。对每个5m×5m小样,快速的取样方法是:Ⅰ.随机布设6个1m2取样,这样取样可以保证在99%概率水平上,100m2、30m×30m和1hm2样地的LAI观测精度分别为90%、75%、70%左右。Ⅱ.随机布设11个1m2取样。可以保证在99%概率水平上,100m2、30m×30m和1hm2样地的LAI观测精度分别为94%、80%、7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落叶收集法 取样方法 落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火烧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强 魏云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85-87,133,共4页
[目的]为揭示兴安落叶松林下不同强度火烧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 cm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动态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目的]为揭示兴安落叶松林下不同强度火烧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 cm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动态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强度火烧样地和对照样地中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范围为235.14-520.13 mg/kg,占总有机碳含量的0.26%-1.86%。对照样地与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样地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86.08-513.25、252.47-567.38、278.63-520.13和235.14-497.89 mg/kg,说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强而逐渐降低。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 H呈负线性相关,与土壤温度、全氮和总有机碳含量呈正线性相关。[结论]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强度 溶解性有机碳 兴安落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维管植物区系与食用植物资源调查分析”早春类短命植物调查
11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开展了“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维管植物区系与食用植物资源调查分析”早春类短命植物资源调查。早春类短命植物是一类广泛生长在温带阔叶落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们能在冰雪初融的早...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开展了“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维管植物区系与食用植物资源调查分析”早春类短命植物资源调查。早春类短命植物是一类广泛生长在温带阔叶落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们能在冰雪初融的早春迅速生长、开花、结实,在40~60天内完成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随后地上植株在林冠层阔叶树展叶之前迅速枯萎,地下部分根系开始进入长达9个月以上的休眠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类短命植物 国家森林公园 植株地上部分 多年生草本植物 落叶林 三道关 林冠层 阔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陆地植被光合过程参数反演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夏朝宗 熊利亚 +1 位作者 庄大方 刘喜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8,i001,共10页
遥感在陆地植被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遥感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模拟和NPP估算尺度的扩展.NPP遥感模型中,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和辐射利用率是描述植物光合过程的两个关键参数,本文根据太阳辐射在地-气系统中的传输过程和植物光合作... 遥感在陆地植被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遥感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模拟和NPP估算尺度的扩展.NPP遥感模型中,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和辐射利用率是描述植物光合过程的两个关键参数,本文根据太阳辐射在地-气系统中的传输过程和植物光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MODIS数据的参数反演模型,重点研究地表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总量(APARSFC)、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RPAR)、辐射利用率(RUE)等的定量提取,并选择东北温带落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年6月MODIS数据,探讨各自在NPP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6月东北温带落叶林地表PAR净通量月均值为8.1MJ m-2day-1;RPAR大于0.5,部分地区达到饱和;辐射利用率在0.45~1.09gC MJ-1之间,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针叶林均值分别为0.71和0.69gC MJ-1;净光合产物月累积均值达0.53MgC hm-2,其中,落叶针叶林为0.56MgC hm-2,落叶阔叶林达0.51MgC hm-2,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与过程机理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差异很小,体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落叶林 净第一性生产力 MODIS 辐射利用率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计算过火面积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一大 裴浩 《内蒙古气象》 1994年第6期26-28,共3页
本文探讨了利用NOAA极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森林草原火情时,过火区域的判读方法,同时介绍了如何计算过火面积,并且给出了对常绿林和落叶林、草场过火区域的分离手段。
关键词 气象卫星资料 过火面积 常绿林 落叶林 草场 森林 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取食常绿阔叶林木荷叶片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宏伟 蔡永立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植物叶虫食的空间变化同生境有关,能反映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为探讨不同生境植物的叶虫食情况,以木荷林林下、林窗以及竹林林下3种不同条件下木荷幼树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叶虫食损失率与叶虫食频率,并分析了观测结果产生变化的可能... 植物叶虫食的空间变化同生境有关,能反映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为探讨不同生境植物的叶虫食情况,以木荷林林下、林窗以及竹林林下3种不同条件下木荷幼树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叶虫食损失率与叶虫食频率,并分析了观测结果产生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木荷林林下木荷幼树叶片的叶虫食损失率(14.14%)显著高于竹林林下(5.71%),木荷林林下(12.28%)低于木荷林林窗(14.72%),但差异不显著;大部分受损叶片其叶虫食损失率低于10%,昆虫对叶片仅为适量取食,叶面积大量损失的情况较少;木荷幼树叶虫食频率与叶虫食损失率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发现昆虫取食叶片的行为随空间的变化而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落叶林 木荷 叶虫食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松鼠华北亚种在北京的新纪录
15
作者 邓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松鼠 北京 亚种 华北 香山公园 落叶林 叫声 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bitat Utilization of the Golden Takin During Later Autumn and Winter in Fop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被引量:5
16
作者 SONG YANLING YU YUQUN +1 位作者 GONG HUISHENG ZHANG SHANNING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5年第B06期73-78,共6页
关键词 生活环境利用 金羚牛 阔叶落叶林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省首次发现冷杉林 被引量:1
17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99-,共1页
我院地理系讲师屠五麟、研究生方嗣昭、杨龙、李久林等人,于今年5月,参加贵州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工作。在植被考察的过程中,于5月16日首次在梵净山烂茶顶发现冷杉。5月22日再次进一步考察核实。冷杉林在海拔210... 我院地理系讲师屠五麟、研究生方嗣昭、杨龙、李久林等人,于今年5月,参加贵州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工作。在植被考察的过程中,于5月16日首次在梵净山烂茶顶发现冷杉。5月22日再次进一步考察核实。冷杉林在海拔2100—2350米的山岭北坡,约有450余亩。在详细调查的近19亩林地里,有冷杉120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局 北坡 综合考察 落叶林 地理系 植物分类学 针叶树种 成片分布 自然地理学 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冰碛层”孢粉分析及古气候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振纪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57-66,共10页
黄山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对我国以至整个东亚第四纪古气侯的演变有着重大意义.笔者在黄山考察中,进行了实地观察和孢粉分析。乌泥关“绛色泥砾”为 Pinus—Pterocarya—Quercus—Chenopodiaceae 孢粉组合带。反映了温暖的针阔叶混交... 黄山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对我国以至整个东亚第四纪古气侯的演变有着重大意义.笔者在黄山考察中,进行了实地观察和孢粉分析。乌泥关“绛色泥砾”为 Pinus—Pterocarya—Quercus—Chenopodiaceae 孢粉组合带。反映了温暖的针阔叶混交林;白亭“红色泥砾”为 Keteleeria—Quercus—Rhus.形成亚热带含常绿树落叶林—针阔叶林;消遥溪“黄色泥砾”为 Pinus—Quercus—Chenopodiaceae—Gramineae—Artemisia,反映了干凉的疏林草原型气候。形成上述“冰碛层”时的古气侯接近或略低于现今该区气温。倘若形成古冰川则降水、气温条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分析 孢粉组合 冰碛层 红色泥砾 Quercus GRAMINEAE 第四纪冰川 亚热带山地 落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苹果育苗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胜侠 《农村科技》 2009年第7期75-75,共1页
一、新疆野苹果的特性 1.新疆野苹果主要有绿球果、红球果、绿长果、红长果等品种,为古代地中海温带落叶林的残遗植物。根系发达,喜光、喜温、喜昼夜温差大、喜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地域。果实酸度在3.2%以上,主要用于加工苹果汁... 一、新疆野苹果的特性 1.新疆野苹果主要有绿球果、红球果、绿长果、红长果等品种,为古代地中海温带落叶林的残遗植物。根系发达,喜光、喜温、喜昼夜温差大、喜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地域。果实酸度在3.2%以上,主要用于加工苹果汁,属绿色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育苗技术 残遗植物 昼夜温差 果实酸度 绿色产品 落叶林 地中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variation of nutri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rhizosphere of larch and ash in mixed and monoculture stands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彦东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9-272,336-337,共4页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rhizosphere zone and off-rhizosphere zone of ash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and larch (Larix olgensis Henry) in mixed and monoculture stands, and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 of N, P, and ...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rhizosphere zone and off-rhizosphere zone of ash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and larch (Larix olgensis Henry) in mixed and monoculture stands, and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 of N, P, and K was analyz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trients variation on yield improvement in the mixed st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1) The stand level total soil N concentration and available N in the mixed stand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monoculture stand of ash, but higher than that in monoculture stand of larch. The total N and available N concentration in rhizosphere soil of ash in the mixed stand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monoculture stand of ash, but the available N concentration in rhizosphere of larch in mixed stand was much higher than in its monoculture. 2) The stand level total P, total K concentration in the mixed stand was similar to that in monocul-ture stands of both species, but available P and K was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mixed stand than in the monoculture stands of ash. The rhizosphere available P and K of ash in the mixed stand was 44.1% and 13.5% (for the 9-yr-old stands) and 79.6% and 25.6% (for the 21-yr-old stands) higher than that in its monoculture.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P and K availability in the mixed stand is co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H LARCH Mixed plantation stand RHIZOSPHERE Soil nutr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