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飞燕 许勤 +2 位作者 陈丽 曹斌 杨力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状况,分析影响营养达标的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有效护理措施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状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肠内营养制剂第3天供给热量能否达到患者需求[104.6kJ/(kg.d)]的60%,将82例患者分为达标...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状况,分析影响营养达标的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有效护理措施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状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肠内营养制剂第3天供给热量能否达到患者需求[104.6kJ/(kg.d)]的60%,将82例患者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的主要因素。结果82例患者中17例(20.73%)达标。达标组患者体质量水平、术中出血量、肠内营养不耐受例数显著低于/少于未达标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体质量、术中失血量、肠内营养不耐受对早期营养达标有影响。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体质量越重、术中失血量越多、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越高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的危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营养达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达标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预后价值的探讨
2
作者 杨阳 许桢 +5 位作者 孙经 杨婷婷 焦翠 张晶晶 胡振杰 李建朝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6-1551,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达标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接受48h以上VA-ECMO治疗的61例患者资料。依据ECMO治疗第...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达标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接受48h以上VA-ECMO治疗的61例患者资料。依据ECMO治疗第7天EN摄入量是否达到目标能量[25 kcal/(kg·d)]的70%,分为达标组(34例)和未达标组(2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疾病信息、并发症发生和预后的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各因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最佳EN摄入量与目标能量比值的预测值。结果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为49.18%(30/61),其中达标组为32.35%(11/34),未达标组为70.37%(19/27)。Cox回归显示VA-ECMO辅助期间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HR=0.341,95%CI:0.119~0.975),撤机失败(HR=0.269,95%CI:0.111~0.651),及VA-ECMO第7天EN达标(HR=10.891,95%CI:1.178~100.718)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VA-ECMO第7天EN达标百分比与出院病死率的ROC曲线显示,其曲线下面积为0.755,截断值为0.73。结论VA-ECMO患者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撤机失败及EN达标情况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EN摄入量达目标的73%以上者出院时病死率最低,应增加对VA-ECMO患者能量摄入的关注,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营养达标 VA-ECMO 危重症患者 预后
原文传递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不达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3
作者 孟玉 任行龙 +1 位作者 张鹏 翟会民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2期3231-3236,共6页
目的 分析影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不达标的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时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 分析影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不达标的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时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n=132)和未达标组(n=148),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并对影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不达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进行验证。结果 达标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9.68±2.57) d、(17.36±2.96) d,明显短于未达标组的(13.24±3.15) d、(23.24±4.65) d,APACHEⅡ评分为(17.69±2.68)分,明显低于未达标组的(19.74±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物、肠内营养不耐受、营养支持中断、应用营养支持管理系统、胃肠功能分级、PCT、前白蛋白、白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物、肠内营养不耐受、营养支持中断、胃肠功能分级、PCT、空腹血糖均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不达标的危险因素(P<0.05),应用营养支持管理系统、前白蛋白、白蛋白均是其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度为0.862,AUC为0.891 (95%CI:0.852~0.930),外部验证显示该模型行未达标预测的AUC为0.874 (95%CI:0.821~0.926)。结论 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物、肠内营养不耐受、营养支持中断、胃肠功能分级、PCT、空腹血糖、前白蛋白、白蛋白及应用营养支持管理系统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不达标的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营养支持不达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提升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营养支持不达标 列线图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韩珍 叶向红 +6 位作者 张锐 赵泽华 吴翠丽 左俊焘 徐瑶 李嘉琪 谢文慧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的86例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和营养相关资料,将病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组与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组,通过Lo... 目的:探讨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的86例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和营养相关资料,将病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组与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重症病人中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有37例(43%),不达标有49例(57%),两组病人儿茶酚胺类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肠内营养中断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247,95%CI:0.068~0.900,P=0.034)、儿茶酚胺类药(OR=11.973,95%CI:1.867~76.793,P=0.009)、肠内营养中断(OR=6.019,95%CI:1.790~20.242,P=0.004)是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发生率较高,性别、儿茶酚胺类药、肠内营养中断是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的影响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的病人、同时做好耐受性管理、减少肠内营养中断的发生,提高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人 肠内营养达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流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沈婷 吕文茜 +4 位作者 黄亚波 许琼丹 华姣 沈烨 吴立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机械通气(MV)患者采取规范化肠内营养(EN)流程的实施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sTBI行MV患者88例,以2017年1月1日实施规范化EN治疗流程为分界...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机械通气(MV)患者采取规范化肠内营养(EN)流程的实施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sTBI行MV患者88例,以2017年1月1日实施规范化EN治疗流程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6例)。两组均实施早期EN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EN治疗流程。比较两组开始EN治疗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能量供给达标率、蛋白质供给达标率、MV时间、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开始EN治疗时间(h:25.61±8.74比32.79±8.63)和首次排便时间(d:3.03±0.79比3.61±0.89)均早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EN治疗5d和7d能量供给达标率〔5d为(44.83±13.99)%比(37.59±10.88)%,7d为(68.07±10.68)%比(62.69±9.87)%〕及蛋白质供给达标率〔5d为(31.93±9.49)%比(27.06±8.08)%,7d为(62.09±9.91)%比(54.55±11.27)%〕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MV时间(h:9.24±2.91比10.67±3.41)、ICU住院时间(d:12.09±3.37比13.93±4.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74%(10/46)比19.05%(8/42),P>0.05〕。结论sTBI行MV患者采取规范化EN流程的实施效果明显,可提高EN营养达标率,缩短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规范化肠内营养治疗 营养达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中国ICU患者营养治疗实施状况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6
6
作者 邢娟 章仲恒 +117 位作者 柯路 周晶 秦秉玉 梁宏开 陈晓梅 刘文明 刘忠民 艾宇航 王迪芬 王秋卉 周青山 张福森 钱克俭 蒋东坡 臧彬 黎毅敏 黄晓波 曲彦 谢颖光 许东琳 邹志强 郑祥德 刘建波 郭丰 梁亚风 孙强 高红梅 刘阳 常平 程爱斌 杨荣利 么改琦 孙昀 王晓蓉 张怡 熊旭明 于健 孙荣青 李志伟 袁世荧 宋云林 高培阳 刘海燕 张朝辉 吴允孚 马标 郭强 山峰 杨明施 李海玲 李圆菲 鲁卫华 王磊 钱传云 王智勇 林建东 张汝敏 万鹏 彭志勇 龚裕强 黄林喜 伍国宝 孙洁 邓义军 师东武 周立新 周发春 石秦东 郭晓东 刘雪燕 武卫东 孟祥忠 李连弟 陈炜炜 李树生 万献尧 曹志新 张安 古利明 陈炜 吴京兰 周丽华 张震环 翁以炳 封永顺 杨春丽 冯永健 赵素民 佟飞 郝东 韩辉 付宝才 巩传勇 李志平 胡琨琳 寇秋野 张晗 刘洁 樊楚明 周新 陈秀梅 孙俊丽 周学军 宋斌 孙诚 赵丽芸 董兴鲁 张琳琳 佟大为 潘志国 蔡常洁 王东浩 董英俊 龚园其 吴志松 孟新科 王平 李维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8-393,共6页
目的了解国内ICU收治患者的营养治疗实施状况。方法对国内116家医院的118个ICU内的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实施状况的横断面调查。以2017年4月26日0时所有在ICU内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2017年4月25日(即调查日)的营养实施... 目的了解国内ICU收治患者的营养治疗实施状况。方法对国内116家医院的118个ICU内的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实施状况的横断面调查。以2017年4月26日0时所有在ICU内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2017年4月25日(即调查日)的营养实施和胃肠道耐受情况,以及患者的28 d临床转归情况。结果调查共收集病例1953例,女631例(32.4%),男1306例(66.9%),缺失16例(0.7%);年龄(64.1±19.3)岁(1950例)。患者GCS、SOFA和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0.76±4.35)分(1749例)、(5.65±3.52)分(1783例)、(17.14±7.31)分(1792例)。28 d临床转归存活1483例(75.9%),死亡312例(16.0%),失访+缺失158例(8.1%)。除身高和体重(P=0.000)外,男性与女性患者在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28 d临床转归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53例患者中,胃肠功能评估为正常或轻度损害占73.7%(1440例),中-重度损害占10.8%(210例),衰竭占1.7%(33例),13.2%(258例)的患者未做评估。截至调查日,69.4%(1356例)的患者已启动肠内营养(EN),36.4%(711例)的患者已启动肠外营养(PN)。调查日有营养摄入的患者1720例(88.1%)。1953例患者中明确有恶心、呕吐反流、误吸、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次数≥3次/d且量≥500 ml/d)等胃肠道不耐受表现的分别占总人数的4.8%(93例)、5.4%(105例)、0.9%(17例)、8.7%(170例)、27.5%(538例)和4.3%(84例)。在1270例使用EN的病例中,明确存在恶心、呕吐反流、误吸、腹痛、腹胀、腹泻等不耐受症状的分别占3.2%(40例)、4.3%(54例)、0.8%(10例)、4.4%(56例)、26.9%(341例)和5.4%(69例)。入ICU后24 h内开始EN治疗的患者占22.4%(437/1953),48 h内开始的占38.6%(754/1953),72 h内开始的占46.6%(911/1953)。患者入ICU后3 d总热卡(EN+PN非蛋白热卡)达标率为12.9%(78/607),7 d总热卡达标率为18.7%(189/1010),14 d总热卡的达标率为23.0%(305/1325)。入ICU后3、7、14 dEN达标率分别为9.9%(60/607)、15.0%(151/1010)和18.6%(246/1325)。结论目前我国ICU内的绝大多数患者均接受了营养治疗,其中EN的使用率明显高于PN;但EN的开始时间和达标情况仍不理想,且实施营养治疗时未能体现个体化差异,营养治疗的细节仍需要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研究 肠内营养 重症监护病房 胃肠道耐受性 营养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临床效果分析
7
作者 李静 赵霞 栾顺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65-68,共4页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施早期肠内营养,并对其营养状况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本试验对象均选自在两年期间于我院进行医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接纳一般肠内营养基本护理)和观察组(接纳肠内营养护理管理...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施早期肠内营养,并对其营养状况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本试验对象均选自在两年期间于我院进行医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接纳一般肠内营养基本护理)和观察组(接纳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指导的护理),每一组25例患者。统计实验数据,观察两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为(81.7±6.3)h,首次排便时间为(118.6±8.2)h,住院时间为(23.6±2.7)d;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为(51.5±5.4)h,首次排便时间为(86.7±6.1)h,住院时间为(15.5±1.4)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施行肠内营养,可以实现对患者营养状态的有效改善,手术并发症产生率不存在加大的情况,并有效降低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内营养达标 不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苏观富 易瑜华 杨依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5期85-88,共4页
目的:探究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使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内科重症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CU)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使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内科重症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CU)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各50例。护理1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配合集束化护理模式展开护理,护理2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后肠内营养达标、中断营养输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的体格指标水平以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护理1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为98.0%明显高于护理2组的84.0%,中断营养输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2.0%,均明显低于护理2组的14.0%、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1组体重指数(BMI)、臂肌围(MAMC)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护理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9、2.327,P=0.000、0.022)。护理1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护理2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83,P=0.014)。结论:将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应用于使用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时,能准确判断出患者是否出现不耐受情况,能及时调整输注剂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 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护理 肠内营养达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评估护理方案在PICU危重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幸子 岳红 吴雯娟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9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评估护理方案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10月江苏省某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评估护理方案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10月江苏省某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评估护理方案,比较两组肠内营养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7、0.894,2轮函询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313(χ^(2)=89.482,P<0.001)、0.382(χ^(2)=124.834,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的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护理方案有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39个,指标变异系数为0.050~0.126。应用结果显示,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评估护理方案应用于儿童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儿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确保患儿肠内营养达标,改善患儿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患儿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耐受性评估 肠内营养达标 喂养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晓娇 李静 宋丹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7期2605-2608,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医院收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9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肠内营养护理常...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医院收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9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肠内营养护理常规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进行评估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率、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进行评估与干预,可显著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及耐受性,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 管理方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内营养达标 肠内营养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低蛋白饮食加复方a-酮酸对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丽琴 孙蝶丽 +3 位作者 潘妹 熊东玲 王迪 凌志雄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2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低蛋白饮食加复方a-酮酸对血透患者营养达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2名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改良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酮酸饮食治疗。结果:患者应用改良低蛋白饮食加复方a-酮酸前后血清白蛋...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低蛋白饮食加复方a-酮酸对血透患者营养达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2名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改良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酮酸饮食治疗。结果:患者应用改良低蛋白饮食加复方a-酮酸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体重指数和上臂肌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营养状况有明显差异。同时发现,患者血磷、钙磷乘积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低蛋白质饮食加复方α-酮酸能使血透患者营养达标,同时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低蛋白饮食 复方a-酮酸 血透 营养达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营养指导效果评价研究
12
作者 黎红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8期67-67,105,共2页
目的:探究孕妇营养指导的方案以及对孕妇自身保健以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产科门诊诊治的11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9例。研究组进行孕妇营养指导,对... 目的:探究孕妇营养指导的方案以及对孕妇自身保健以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产科门诊诊治的11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9例。研究组进行孕妇营养指导,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孕妇在孕期中期和晚期的营养达标率以及孕妇自身各项健康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新生儿评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孕妇的食物摄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产期的孕妇进行营养指导不仅可以改善孕妇的营养平衡,促进孕妇的健康,同时能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营养指导 营养达标 新生儿评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蓓 罗凤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1130-1137,共8页
背景重型颅脑损伤后多数患者存在胃肠动力不足现象,当机体受到外界机械创伤时,易引发感染、呕吐、胃内容物反流等现象,使早期胃肠功能出现障碍,影响营养摄入,加重脑水肿,延迟伤口愈合,不利于患者预后.莫沙必利为临床常用促胃肠动力药,... 背景重型颅脑损伤后多数患者存在胃肠动力不足现象,当机体受到外界机械创伤时,易引发感染、呕吐、胃内容物反流等现象,使早期胃肠功能出现障碍,影响营养摄入,加重脑水肿,延迟伤口愈合,不利于患者预后.莫沙必利为临床常用促胃肠动力药,可提升胃肠道动力,加快胃排空.同时,嗜酸乳杆菌可调节肠道内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维持肠道平衡状态、缓解胃动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嗜酸乳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肠道菌群、康复进程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02/2021-02我院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研究组予以嗜酸乳杆菌联合莫沙必利,均治疗1 wk.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内营养达标时间、康复进程、28 d病死率以及治疗前、治疗3 d、1 wk后胃动力指标[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胃残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GRA)]、肠道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D-lactic acid,D-LA)、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较对照组78.26%高(P<0.05);研究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28 d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3 d、1 wk后IAP、GRA及D-LA、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 d、1 wk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嗜酸乳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缩短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屏障,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嗜酸乳杆菌 莫沙必利 胃肠功能障碍 肠道菌群 肠内营养达标时间 康复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能早餐 10大清晨赋能单品
14
作者 大源 《健与美》 2023年第5期8-9,共2页
吃早餐≠会吃早餐≠营养达标,但是营养均衡、花样繁多的早餐又很占用时间,对忙碌的上班族不太友好。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只要选对食材,或者睡前备好材料,早间只需简单烹饪就可以吃得舒服又健康。早餐的主要作用是全面补充能量,让经过一夜... 吃早餐≠会吃早餐≠营养达标,但是营养均衡、花样繁多的早餐又很占用时间,对忙碌的上班族不太友好。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只要选对食材,或者睡前备好材料,早间只需简单烹饪就可以吃得舒服又健康。早餐的主要作用是全面补充能量,让经过一夜空腹的身体快速获得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均衡 占用时间 早餐 补充能量 上班族 营养达标
原文传递
2018年大连市普兰店区某社区糖尿病患者行为生活方式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永升 刘作松 +1 位作者 王智勇 安庆玉 《预防医学论坛》 2021年第2期124-126,130,共4页
目的了解大连市普兰店区糖尿病患者行为生活方式,为防控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5月调查278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摄入达标情况、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体育锻炼及家务情况。结果278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1.06,60岁以上占52.16%... 目的了解大连市普兰店区糖尿病患者行为生活方式,为防控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5月调查278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摄入达标情况、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体育锻炼及家务情况。结果278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1.06,60岁以上占52.16%(145例),病程5年以下的占37.05%(103例),有并发症的占30.94%(86例),未受过健康教育的占45.32%(126例)。蔬菜摄入、畜类与禽类摄入、食盐消费量、鸡蛋摄入、谷薯类摄入、植物油消费量、鱼虾类摄入、水果摄入、奶及奶制品摄入量的达标率分别为79.14%、69.78%、44.96%、42.09%、41.73%、35.97、13.67%、11.51%、5.76%;男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吸烟率为33.81%,男性(68.15%)高于女性(1.40%);经常被动吸烟的比率,女性(52.45%)高于男性(36.30%),被动吸烟场所在家里的比率,女性(54.55%)高于男性(23.70%)(P均<0.01)。糖尿病患者体育锻炼的比率为40.29%,男性(41.48%)高于女性(39.16%)(P>0.05);锻炼方式为散步的比率,男性(77.22%)高于女性(65.52%);每周锻炼5~6次的比率最多(57.23%),男性(68.35%)高于女性(47.12%)(P<0.01)。糖尿病患者做家务的比率为74.82%,男性(60.00%)低于女性(88.81%),每天做家务1~1.9 h的比率最多(53.85%),女性(65.35%)高于男性(35.80%)(P均<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需要增加水果摄入量、加强控烟、加强体育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生活行为方式 营养摄入达标 控烟 体育锻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