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烷X受体应答元件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构建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帆 张帆 +6 位作者 司文 高旭东 王春平 杨予涛 杨俊兰 杨永平 史国兵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建立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应答元件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并检测其活性。方法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得到五聚体PXR应答元件(everted repeat elelment-6,ER-6元件)5和(direct repeat element-3,DR-3)5序列;将五聚体PXR应答元件... 目的建立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应答元件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并检测其活性。方法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得到五聚体PXR应答元件(everted repeat elelment-6,ER-6元件)5和(direct repeat element-3,DR-3)5序列;将五聚体PXR应答元件序列(ER6或DR3)克隆至p GL3-Promoter载体上;利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PXR应答元件报告基因的活性。结果 PXR应答元件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具有明确的活性。PXR激动剂茴香霉素能够剂量依赖地诱导ER6-Luc(R2=0.95;P=0.002 2)和DR3-Luc(R2=0.96;P=0.000 91)报告基因的活性,其EC50值分别为(0.11±0.04)μmol/L和(0.13±0.06)μmol/L;PXR拮抗剂酮康唑能够剂量依赖地降低茴香霉素诱导的ER6-Luc(R2=0.97;P=0.000 85)和DR3-Luc(R2=0.98;P=0.000 11)的活性,IC50值分别为(0.71±0.11)μmol/L和(1.73±0.15)μmol/L。结论成功构建了PXR应答元件报告基因,建立了PXR转录活性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烷X受体 孕烷X受体应答元件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p53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构建及其活性测定
2
作者 刘家宏 徐小洁 +6 位作者 符静 范忠义 吕朝晖 陆菊明 肖文华 叶棋浓 朱建华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克隆p53基因的启动子,插入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检测启动子活性。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系HepG2基因组中扩增人p53启动子,插入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4.0-empty,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ZR75-1、HepG2、A549细胞,测定p53... 目的:克隆p53基因的启动子,插入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检测启动子活性。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系HepG2基因组中扩增人p53启动子,插入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4.0-empty,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ZR75-1、HepG2、A549细胞,测定p53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构建了p53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通过测序及质粒酶切鉴定,所构建的p53启动子正确;活性实验表明,报告基因在多种细胞中显示构建的p53启动子活性,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转录因子USF能以剂量效应方式提高p53报告基因的转录活性。结论:克隆了人p53启动子,为进一步研究调控p53的转录因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启动子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模型在筛选靶向调控RAC1的大黄酸衍生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钊全 粟正英 +6 位作者 梁丹丹 王春苗 蓝富 李俊莹 田炜 黎丹戎 侯华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 构建含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CNE1-RAC1-Luc2稳转细胞模型,探讨其在转录水平筛选靶向调控RAC1抗肿瘤活性的大黄酸衍生物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RAC1启动子序列,设计合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慢病毒重组载体,感染鼻咽癌CNE1细胞,获... 目的 构建含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CNE1-RAC1-Luc2稳转细胞模型,探讨其在转录水平筛选靶向调控RAC1抗肿瘤活性的大黄酸衍生物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RAC1启动子序列,设计合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慢病毒重组载体,感染鼻咽癌CNE1细胞,获得稳定表达萤光素酶的细胞;采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RAC1激活剂PMA和抑制剂NSC23766刺激该细胞后的萤光素酶发光值,并观察系列大黄酸衍生物对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验证细胞RAC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双酶切实验显示,含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嘌呤霉素筛选,获稳定表达萤光素酶的CNE1-RAC1-Luc2细胞,转染效率达90%以上;RAC1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对RAC1激活剂和抑制剂反应灵敏,萤光素酶活性与Western blot实验中RAC1蛋白表达结果一致;系列大黄酸衍生物对CNE1-RAC1-Luc2细胞萤光素酶活性的调控作用与Western blot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RAC1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系统的细胞模型,为高通量进行靶向RAC1药物的筛选提供一个实用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鼻咽癌CNE1细胞 大黄酸衍生物 细胞模型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梁丹丹 王春苗 +3 位作者 李俊莹 覃良淑 粟正英 侯华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8-923,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启动子及萤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并对其应用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EGFR启动子以及Luc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感染MDA-MB231细胞,经过嘌呤霉素筛...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启动子及萤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并对其应用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EGFR启动子以及Luc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感染MDA-MB231细胞,经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能稳定表达Luc活性的MDA-MB231-EGFR-Luc2细胞系;分别采用EGFR激活剂EGF以及抑制剂吉非替尼处理细胞后检测Luc活性变化。结果通过基因测序和质粒双酶切鉴定,EGFR基因启动子Luc报告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Luc的MDA-MB231-EGFR-Luc2细胞;EGF可剂量依赖性的增加细胞中Luc的活性,而吉非替尼则相反。结论建立了MDA-MB231-EGFR-Luc2稳定表达EGFR启动子及Luc报告基因细胞系,为高通量筛选靶向EGFR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一类新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启动子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三阴性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启动子突变体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5
作者 张述 刘婕 +4 位作者 刘世翠 林娅红 张亚楠 丁丽华 叶棋浓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不同片段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定位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结合VEGF启动子的区域。方法:以VEGF全长启动子为模板,PCR扩增VEGF启动子的不同片段,插入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 目的:构建含有不同片段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定位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结合VEGF启动子的区域。方法:以VEGF全长启动子为模板,PCR扩增VEGF启动子的不同片段,插入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4-basic,确定所扩增的DNA序列后,将其与HIF-1α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定位HIF-1α结合VEGF启动子的区域。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不同片段的VEGF启动子序列正确;萤光素酶活性实验表明,-1128^-728 bp片段是HIF-1α与VEGF相互作用激活VEGF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区域。结论:克隆了VEGF启动子5'端缺失突变体报告基因表达载体,为调控VEGF表达的转录因子的筛选及功能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启动子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筛选靶向RAC1的含氮取代甲酰胺蒽醌修饰物
6
作者 翟利娜 李俊莹 +3 位作者 李欣晓 赵玉华 侯华新 黎丹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847-852,共6页
目的:采用携带RAC1启动子基因片段及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肺癌细胞株A549-RAC1-Luc2,筛选靶向抑制RAC1表达的含氮取代甲酰胺蒽醌修饰物。方法:运用分子对接软件MOE分析含氮取代甲酰胺蒽醌修饰物与RAC1结合能力。采用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 目的:采用携带RAC1启动子基因片段及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肺癌细胞株A549-RAC1-Luc2,筛选靶向抑制RAC1表达的含氮取代甲酰胺蒽醌修饰物。方法:运用分子对接软件MOE分析含氮取代甲酰胺蒽醌修饰物与RAC1结合能力。采用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作用;以无细胞毒浓度的含氮取代甲酰胺蒽醌修饰物处理A549-RAC1-Luc2细胞后,采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萤光素酶活性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RAC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合成的系列含氮取代甲酰胺蒽醌修饰物4A、4B、4H、4L、4C、4D、4E均能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明显低于先导化合物Rhein(P<0.01);RAC1激活剂PMA和抑制剂NSC23766可调控A549-RAC1-Luc2细胞的萤光素酶活性(P<0.01),含氮取代甲酰胺蒽醌修饰物4D、4E能抑制细胞萤光素酶活性及RAC1蛋白的表达,且4D、4E处理后A549-RAC1-Luc2细胞中萤光素酶的表达量明显低于使用RAC1抑制剂NSC23766处理的细胞(P<0.01),且与RAC1结合亲和力最强、稳定性最高。结论:含RAC1启动子及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肺癌细胞模型可筛选靶向RAC1的抑制剂,含氮取代甲酰胺蒽醌修饰物4D、4E可能是潜在的RAC1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分子对接 蒽醌修饰物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人DNA聚合酶β基因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月白 张贵星 +3 位作者 于雅丽 赵国强 王欢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9-872,共4页
目的:构建含人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beta,polβ)基因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polβ/promoter。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人类polβ基因启动子的核心片段,克隆至含新霉素抗性的萤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Neo-enhancer,构建含... 目的:构建含人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beta,polβ)基因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polβ/promoter。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人类polβ基因启动子的核心片段,克隆至含新霉素抗性的萤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Neo-enhancer,构建含DNApolβ启动子的萤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polβ/promoter,重组子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将构建的载体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食管癌EC-1细胞株,应用萤光素酶测定系统检测萤光素酶的表达活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polβ基因启动子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一致,且插入方向正确。pGL3polβ/promoter组萤光素酶的表达活性(2207348.000±71626.763)与空白组(451.670±23.347)和pGL3-Neo-enhancer组(4884.330±1623.04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81.596,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含人DNA polβ基因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polβ/promo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 启动子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氧化酶3A4启动子报告基因的构建及其活性检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帆 司文 +5 位作者 高旭东 冯帆 王春平 杨予涛 杨永平 杨俊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建立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P-450,CYP)3A4启动子报告基因并在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中检测其转录活性。方法利用PCR扩增CYP 3A4的启动子区远端调控序列(-7836/-7208)和近端调控序列(-362/+52)... 目的建立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P-450,CYP)3A4启动子报告基因并在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中检测其转录活性。方法利用PCR扩增CYP 3A4的启动子区远端调控序列(-7836/-7208)和近端调控序列(-362/+52)序列;将上述序列克隆至p GL3-Promoter载体上;利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CYP 3A4报告基因的活性。结果在肝癌细胞系中,PXR的激动剂利福平能够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远端调控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2=0.92;P=0.003 4)和近端调控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2=0.95;P=0.011)的活性,EC50为(5.65±0.58)μmol/L和(8.91±1.12)μmol/L;PXR的拮抗剂酮康唑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利福平诱导的远端调控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2=0.92;P=0.003 4)和PXRELuc(R2=0.92;P=0.003 4)活性,IC50为(0.55±0.08)μmol/L和(0.94±0.14)μmol/L。此外,多种化疗药物(PXR的潜在配体)能够在PXR阳性的肿瘤细胞系中诱导远端调控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近端调控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CYP 3A4启动子报告基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在不同肿瘤细胞中检测PXR转录活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氧化3A4 孕烷X受体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活力响应性启动子(TARP)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在CAR⁃T细胞功能鉴定中的应用
9
作者 梁思辛 郑瑞 +5 位作者 赵晓娟 张仪婷 王鹏举 蒙若彤 阎博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7-403,共7页
目的将T细胞活力响应性启动子(TARP)纳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导入含有嵌合抗原受体(CAR)编码基因的慢病毒质粒中,为CAR⁃T细胞活化水平及功能鉴定提供一种便捷的、定量分析的方案。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及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慢病... 目的将T细胞活力响应性启动子(TARP)纳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导入含有嵌合抗原受体(CAR)编码基因的慢病毒质粒中,为CAR⁃T细胞活化水平及功能鉴定提供一种便捷的、定量分析的方案。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及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慢病毒包装并感染人原代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感染T细胞的阳性率。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Western blot法、流式细胞术、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鉴定CAR⁃T细胞的功能。结果酶切鉴定和质粒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的顺利构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AR⁃T细胞的正常制备,萤光素酶活力检测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动态响应CAR⁃T细胞的激活,体外功能实验证实本系统能够反映CAR⁃T细胞的耗竭状态,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体现了本系统在小鼠体内的示踪功能。结论TARP纳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为评估CAR⁃T细胞活化水平,耗竭状态以及体内示踪等方面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敏、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活力响应性启动子(TARP)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色苷对LO2细胞核受体报告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英慧 王丙云 +4 位作者 计慧琴 董华强 宋东光 钟希琼 黄剑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56-160,共5页
研究花色苷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cyanidin-3-O-β-D-glucoside,C3G)及其苷元矢车菊素(cyanidin)对代谢综合征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核受体转录活性的影响。将维甲酸X受体(RXR)、孕烷X受体(PXR)、雌激素受体(ER)、法尼醇X受体(FXR)、肝... 研究花色苷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cyanidin-3-O-β-D-glucoside,C3G)及其苷元矢车菊素(cyanidin)对代谢综合征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核受体转录活性的影响。将维甲酸X受体(RXR)、孕烷X受体(PXR)、雌激素受体(ER)、法尼醇X受体(FXR)、肝脏X受体α和β(LXRα,LXRβ)、3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α、PPARγ、PPARδ)等核受体-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内参转染至人肝细胞LO2建立模型,分别以1、10、100μmol/L的Cyanidin或C3G干预培养细胞24h,筛选可被Cyanidin或C3G激活的核受体类型。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0.1%DMSO)相比,3种浓度的Cyanidin对RXR都有抑制作用,但是仅在100μmol/L浓度条件下对PXR有较弱的激活作用(1.42±0.19,P<0.05);C3G则对PXR、ER、LXRα、LXRβ、PPARγ、PPARδ等多种核受体有激活作用(P<0.05),其中对PXR、LXRα、LXRβ、PPARγ等核受体的激活倍数超过对照组50%以上。实验结果提示,花色苷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它对一系列细胞核受体的激活作用有关;比较Cyanidin和C3G对核受体的激活能力,发现C3G的作用效果强于其苷元Cyanid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 核受体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报告基因的人7型腺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建华 王步森 +3 位作者 吴诗坡 王玉东 赵拯浩 侯利华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8年第6期770-777,共8页
目的:构建表达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人7型腺病毒(HAdV7)Ad7-dE1-dE3-Luc(Ad7-Luc)病毒,用于检测人群中HAdV7的中和抗体水平。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E1区和E3区部分缺失,并在E1区嵌入萤光素酶基因表达框的pAd7-Luc重组质粒,转染HEK... 目的:构建表达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人7型腺病毒(HAdV7)Ad7-dE1-dE3-Luc(Ad7-Luc)病毒,用于检测人群中HAdV7的中和抗体水平。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E1区和E3区部分缺失,并在E1区嵌入萤光素酶基因表达框的pAd7-Luc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能够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的Ad7载体重组病毒(Ad7-Luc);选取HAdV7阳性血清样本对新建立的报告基因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最后,利用该方法对北京地区60份血清样本进行HAdV7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获得能够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的Ad7-Luc重组病毒,病毒滴度可达4.85×10~8IFU/mL,Ad7-Luc检测法与传统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2=0.8612,P<0.0001),批内和批间差异分别在10%和20%以内。北京地区60例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HAdV7血清阳性率约为60%(36/60),明显低于HAdV5血清阳性率75%(45/60),75%的HAdV7阳性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集中于低滴度水平(12~200)。结论:与传统的细胞病变方法相比,HAdV7中和抗体报告基因检测方法更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人群中HAdV7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疫苗的中和抗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7型腺病毒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中和抗体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ANK结合激酶1的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从文 管楷 +5 位作者 岳翔 袁媛 宋婷 郑子瑞 张艳红 钟辉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1年第5期667-670,共4页
目的:克隆人TANK结合激酶1(TBK1)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检测该基因在293细胞中的表达,并利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以HeLa细胞RNA为模板,扩增获得TBK1基因,定向克隆到pcDNA3-Flag载体中,以Lipofe... 目的:克隆人TANK结合激酶1(TBK1)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检测该基因在293细胞中的表达,并利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以HeLa细胞RNA为模板,扩增获得TBK1基因,定向克隆到pcDNA3-Flag载体中,以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转染pcDNA-Flag-TBK1至293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并利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诱导β干扰素(IFN-β)转录的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表明,从人HeLa细胞总RNA中克隆到正确的TBK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其在293细胞中获得有效表达,利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TBK1可以诱导IFN-β转录激活。结论:真核表达的人TBK1具有相应的生物学活性,为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TANK结合激1 真核表达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端粒酶结合因子hPinx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分析
13
作者 马航航 黄君健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克隆端粒、端粒酶结合因子hPinx1基因的启动子,分析并鉴定其活性调控元件。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系HepG2基因组中扩增出hPinx1启动子,构建到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确定所扩增的DNA序列,在HepG2细胞中检测其活... 目的:克隆端粒、端粒酶结合因子hPinx1基因的启动子,分析并鉴定其活性调控元件。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系HepG2基因组中扩增出hPinx1启动子,构建到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确定所扩增的DNA序列,在HepG2细胞中检测其活性。结果:克隆了hPinx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4661bp且序列正确;活性分析表明hPinx1启动子含有多个调控元件,其中核心序列位于530bp内,在1329~2174bp间存在正调控序列,在2174~4661bp间存在负调控序列。结论:构建的hPinx1启动子具有活性,为hPinx1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inx1启动子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转录活性 端粒 端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NA聚合酶β基因启动子碱基位点突变对萤光素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月白 张海风 +3 位作者 于雅丽 赵国强 董子明 赵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9-911,共3页
目的观察人DNA聚合酶B基因(DNApolymerasebeta,polB)启动子-37位C→A突变对萤光素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从25例人正常食管黏膜及食管癌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及测序分析,获得野生型及含-37位C→A的突变型polβ启动子序列。分别... 目的观察人DNA聚合酶B基因(DNApolymerasebeta,polB)启动子-37位C→A突变对萤光素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从25例人正常食管黏膜及食管癌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及测序分析,获得野生型及含-37位C→A的突变型polβ启动子序列。分别构建含人野生型和突变型的polβ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W/M)polβ/promoter,转染食管癌细胞Eca9706及G418筛选,检测萤光素酶活性。结果野生型及突变型的polβ启动子片段正确插入萤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neo-enhancer。对照组pGL3-neo-enhancer、野生组pGL3Wpolβ/promoter和突变组pGL3Mpolβ/promoter萤光素酶活性分别为2743.50±227.30、1112976.00±82900.20和7882559.00±201824.9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olβ基因启动子对萤光素酶基因表达具有较强的启动活性,polβ启动子区-37位C→A碱基突变可显著增强萤光素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Β 启动子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中药成分CDP逆转高甲基化状态的GSTP1基因启动子低转录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军哲 王锦红 +1 位作者 覃扬 傅强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1-765,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成分CDP逆转高甲基化状态的GSTP1基因启动子低转录活性的作用。方法构建含完全甲基化GSTP1启动子区的重组质粒pGL3-GSTP1prom并转染MCF-7细胞,分别用不同剂量的CDP和5-aza-C作用细胞,检测表达的萤光素酶活性。观察GSTP1启... 目的研究中药成分CDP逆转高甲基化状态的GSTP1基因启动子低转录活性的作用。方法构建含完全甲基化GSTP1启动子区的重组质粒pGL3-GSTP1prom并转染MCF-7细胞,分别用不同剂量的CDP和5-aza-C作用细胞,检测表达的萤光素酶活性。观察GSTP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GSTP1启动子区被完全甲基化后转录活性显著降低;CDP能够逆转高甲基化状态下GSTP1基因启动子区的低转录活性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中药成分CDP能够逆转高甲基化状态的GSTP1基因启动子区的低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P 高甲基化GSTP1启动子 MCF-7 转染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p Controls Notochord Formation and Neural Tube Patterning by Integrating Mechanotransduction with FoxA2 and Shh Expression
16
作者 程才奇 Yingzi Yang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04-604,共1页
目的正确的脊索和神经管(NT)形成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在胚胎发育中,生物力信息不断被胚胎细胞收集,生化和生物物理信号控制着胚胎的生长和模式化。然而,目前对生物信号的功能以及其与生物物理刺激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仍知之... 目的正确的脊索和神经管(NT)形成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在胚胎发育中,生物力信息不断被胚胎细胞收集,生化和生物物理信号控制着胚胎的生长和模式化。然而,目前对生物信号的功能以及其与生物物理刺激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仍知之甚少。方法本试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量化神经管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硬度,通过构建基质胶外植体培养体系、多种转基因小鼠模型、胚胎原位杂交技术、免疫荧光、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等实验,探究Yap在神经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在胚胎形态发生过程中,脊索和神经管中存在机械应力和组织硬度梯度。脊索和神经管腹侧中最高的机械应力诱导Yap转录因子在脊索和底板中的激活,从而直接促进腹侧组织中心形成及其中Fox A2和Shh的表达。在底板中,Yap通过与Fox A2相互作用,是促进神经管中Shh表达的必要和充分条件。Hedgehog信号激活可挽救由Yap缺乏引起的神经管模式化缺陷,但不能挽救脊索形成,因此,Yap是独立于Hedgehog信号传导的脊索形成所必需的。结论胚胎形态发生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物理刺激对包括神经管在内的中线结构的生长及形态范式发生起着指导作用,本研究揭示了Yap作为胚胎生长和编排的信号中心,将机械刺激转化为生化信号激活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物理 神经管 中枢神经系统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外植体培养 机械刺激 胚胎细胞 生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DD153启动子的环境致癌物快速筛选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荣 石丹 +3 位作者 李华文 郝巧玲 吕斌 周宜开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构建快速检测环境中痕量致癌物DNA损伤效应的重组人肝细胞株。[方法]构建含生长抑制与DNA损伤基因153(GADD153)启动子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稳定转染人肝肿瘤HepG2细胞;发光检测不同致癌物对稳定转染细胞的DNA损伤效应;同时RT-... [目的]构建快速检测环境中痕量致癌物DNA损伤效应的重组人肝细胞株。[方法]构建含生长抑制与DNA损伤基因153(GADD153)启动子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稳定转染人肝肿瘤HepG2细胞;发光检测不同致癌物对稳定转染细胞的DNA损伤效应;同时RT-PCR检测内源性GADD153mRNA的表达;彗星试验(Cometassay)检测DNA的损伤效应。[结果]稳定转染GADD153-LUC细胞株可检出多环芳烃、芳香胺、重金属、农药等已知环境致癌物以及实际水样中的含量。检测结果与彗星试验结果相比,大多数检测下限均低于彗星试验的检测限,其中对苯并芘、氯化镉和2-氨基芴的检测灵敏度分别高于彗星试验1000、300和100倍;对Aems试验不敏感的重金属、四氯化碳、氟化钠等重组细胞株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性。10μmol/L的氯化镉可诱导内源性GADD153mRNA和萤光素酶活性表达增加,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539)。[结论]重组细胞株GADD153-LUC细胞可快速检测环境中痕量污染物的DNA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制与DNA损伤基因153启动子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重组细胞 环境致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1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宣男 何湘 +5 位作者 姜铮 王雪松 刘大伟 郭燕红 袁静 甄清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构建天然免疫胞内识别受体核苷酸寡聚域1(NOD1)真核表达质粒。方法:NOD1基因片段经PCR扩增获得,经酶切后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中,对挑选出的阳性克隆测序,将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pflag-NOD1转染293T细胞,用Western印迹检测... 目的:构建天然免疫胞内识别受体核苷酸寡聚域1(NOD1)真核表达质粒。方法:NOD1基因片段经PCR扩增获得,经酶切后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中,对挑选出的阳性克隆测序,将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pflag-NOD1转染293T细胞,用Western印迹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同时用NF-κB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OD1蛋白的活性。结果:pflag-NOD1可以在真核细胞293T中表达,并可以增强NF-κB报告基因的转录活性。结论:构建了重组质粒pflag-NOD1,在细胞中表达NOD1后能够提高NF-κB转录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NOD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1 NF-ΚB 真核表达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K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p53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刘婕 闫志风 +3 位作者 张亚楠 林娅红 丁丽华 叶棋浓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构建DEK的pcDNA3-Flag表达载体,研究其对抑癌基因p53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乳腺文库为模板,PCR扩增DEK编码序列,克隆到pcDNA3-Flag载体,构建成pcDNA3-Flag-DEK,转染293T细胞,Western印迹鉴定pcDNA3-Flag载体介导的DEK的表达,... 目的:构建DEK的pcDNA3-Flag表达载体,研究其对抑癌基因p53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乳腺文库为模板,PCR扩增DEK编码序列,克隆到pcDNA3-Flag载体,构建成pcDNA3-Flag-DEK,转染293T细胞,Western印迹鉴定pcDNA3-Flag载体介导的DEK的表达,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实验研究DEK对p53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双酶切实验证实得到pcDNA3-Flag-DEK阳性克隆;Western印迹实验发现DEK在293T细胞内表达;转录活性实验表明在ZR75-1乳腺癌细胞中,DEK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53启动子的活性。结论:构建了DEK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发现此表达载体能在ZR75-1乳腺癌细胞中抑制p53启动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K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p53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4,4′-四溴联苯醚(BDE-47)诱导孕烷X受体(PXR)活化能力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辛楠 张建清 +5 位作者 田亚楠 雷毅雄 方道奎 黄海燕 蒋友胜 周健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BDE-47)是否为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的诱导剂及其诱导PXR受体下游基因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的转录表达能力。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分析BDE-47对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的细胞毒性作用,并以... 目的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BDE-47)是否为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的诱导剂及其诱导PXR受体下游基因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的转录表达能力。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分析BDE-47对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的细胞毒性作用,并以BDE-47分别处理双萤光素酶hPXR报告基因系统和稳定高表达hPXR的HepG2细胞株,观察其对CYP3A4的诱导作用和对其mRNA及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BDE-47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且在6~48h呈明显剂量-时间-效应关系(P<0.01)。48h为毒作用兴奋点,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0μmol/L。BDE-47能诱导CYP3A4表达量的增高,呈明显剂量-时间-效应关系(P<0.01)。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其对CYP3A4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有显著诱导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对PXR受体诱导能力明显高于已知的阳性诱导物利福平。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BDE-47是PXR受体的强力诱导剂,可能通过激活PXR受体而发挥其一系列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4 4′-四溴联苯醚(BDE-47) PXR受体 CYP3A4 hPXR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