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岛湖萌芽杉木与地带性阔叶树种混交试验
1
作者 徐邓幸 邵建兵 +3 位作者 蒋科毅 徐高福 毛显锋 王志平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2期64-67,71,共5页
萌芽杉木与地带性阔叶树种混交是解决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千岛湖界首林场于2004年度皆伐一片杉木人工林进行萌芽更新,2005年开展补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 萌芽杉木与地带性阔叶树种混交是解决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千岛湖界首林场于2004年度皆伐一片杉木人工林进行萌芽更新,2005年开展补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木荷(Schima superba)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地带性阔叶树种混交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进行间伐,萌芽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间伐308株·hm^(-2),间伐蓄积41.3262 m^(3)·hm^(-2),分别比萌芽杉木低29.87%、34.17%。2024年7月调查,萌芽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中的地带性阔叶树种重要值高达69.26%,林分密度、林分蓄积分别比萌芽杉木增加45.51%、24.68%;地上部分生物量提高55.20%。萌芽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萌芽杉木提高13.85%、11.18%、7.14%和137.74%。混交林内气温较萌芽杉木林内低1.1℃,比林外空地低2.1℃;混交林内湿度较萌芽杉木林内高7.2个百分点,比林外空地高11.5个百分点。萌芽杉木引入地带性阔叶树种是杉木人工林结构优化、林分质量提升、实施可持续经营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杉木 地带性阔叶树种 混交林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木荷-萌芽杉木中龄混交林生长和林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姚甲宝 曾平生 +3 位作者 袁小平 吴建国 楚秀丽 周志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1-517,共7页
[目的]针对混交林木荷大径材培育技术薄弱、林地产值低等问题,开展间伐试验,分析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的间伐强度,为木荷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6年生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 [目的]针对混交林木荷大径材培育技术薄弱、林地产值低等问题,开展间伐试验,分析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的间伐强度,为木荷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6年生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按株数比例进行弱度间伐(15%)、中度Ⅰ间伐(30%)、中度Ⅱ间伐(35%)和强度间伐(60%)及对照(未间伐)5种强度抚育间伐,比较不同强度间伐木荷和杉木胸径、树高、蓄积量和直径结构特征,探讨其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结果](1)间伐6 a后,不同间伐处理均促进木荷和杉木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中度Ⅱ间伐处理木荷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最快,两者分别比对照高28.5%和78.2%,其增长量分别较对照高243.9%和326.7%,杉木除强度间伐胸径生长量略高于木荷外,各强度间伐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小于木荷对应指标值。(2)由于间伐减少了树木株数,林分蓄积量和杉木蓄积量有所降低,但木荷蓄积量明显增加。中度Ⅱ间伐、中度Ⅰ间伐和弱度间伐时木荷蓄积量分别为对照的132.3%、112.5%和139.8%。(3)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木荷与杉木的径阶分布峰值所在的径阶依次向高径阶方向进级,中度Ⅱ间伐木荷直径分布左偏、尖峭,中大径阶木荷株数多且分布集中,能有效实现大径级材种的培育目标。[结论]对密度较高的中龄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适宜采用强度间伐措施,即间伐强度35%左右,林木密度1 780株·hm^(-2)(木荷杉木株数比约为1:2),在保持林分蓄积量不减小的情况下,促进木荷胸径、单株材积快速增长,以实现木荷大径材培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萌芽杉木 混交林 间伐强度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同县马尾松与萌芽杉木混交林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曹流清 游上 +1 位作者 李晓凤 黄生湖 《湖南林业科技》 2009年第5期19-22,共4页
会同县近年来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马尾松工业原料林,形成马尾松幼林与萌芽杉木的混交林分。从马尾松幼林和萌芽杉木近5年生长及管抚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马尾松 萌芽杉木 混交 培育 会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伐处理对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胸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斌 武晓玉 +2 位作者 袁小平 杨弘 卢洪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6期77-79,共3页
针对混交林中木荷大径材培育技术薄弱、林地产值低等问题,开展间伐试验。选取4种不同间伐处理,分析各间伐处理对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间伐处理对木荷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杉木,且间伐处理Ⅲ(保留35株木荷、10株杉... 针对混交林中木荷大径材培育技术薄弱、林地产值低等问题,开展间伐试验。选取4种不同间伐处理,分析各间伐处理对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间伐处理对木荷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杉木,且间伐处理Ⅲ(保留35株木荷、10株杉木)更有利于加快大径级木荷的培育,间伐后1年2树种径阶分布峰值对应的径阶依次向高径阶递进,且同种间伐强度下木荷径阶分布曲线峰值所处径阶都大于杉木,说明间伐对木荷径阶增进效果大于杉木,有利于木荷向大径材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木荷 萌芽杉木 胸径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萌芽杉木与杂交马褂木混交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肖书富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1期7-9,21,共4页
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乡大坪村8年生的萌芽杉木纯林及萌芽杉木、杂交马褂木混交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萌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 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乡大坪村8年生的萌芽杉木纯林及萌芽杉木、杂交马褂木混交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萌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2.8%、10.7%、35.0%、34.4%和11.4%;混交林杂交马褂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杉木纯林的人工实生杉木高67.6%、61.5%、323.1%、319.6%和77.6%;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比杉木纯林高103.4%;混交林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比杉木纯林高85.9%;混交林杂交马褂木与萌芽杉木除在4~6m 高度处存在种间竞争外,其他空间分布合理,有效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杉木 杂交马褂木 生长情况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萌芽杉木与酸枣混交林生长与生物量研究初报
6
作者 陈顺和 《福建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44-46,共3页
在21年生、13地位指数的第1茬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保留杉木萌芽条、套种酸枣更新的5年生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与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茬萌芽更新的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良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 在21年生、13地位指数的第1茬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保留杉木萌芽条、套种酸枣更新的5年生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与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茬萌芽更新的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良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 6cm、4 5m、0 00817m3、4 788kg·株-1,与萌芽更新的杉木纯林相比,均略有提高,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3 70%、1 12%、3 29%、2 79%;混交林中酸枣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 0cm、6 10cm、0 00754m3、3 787kg·株-1,除了平均高外,均小于杉木;混交林总蓄积量和乔木层总生物量分别为24 884m3·hm-2和13 32t·hm-2,分别是纯林的2 29倍和2 08倍。萌芽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是一种生产力较高的混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杉木 酸枣 混交林 生长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萌芽林结构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萨日娜 廉琪 +5 位作者 胡艳波 张弓乔 卢彦磊 孙洪刚 姚甲宝 赵中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9,共12页
[目的]多角度分析杉木萌芽林的结构特征,为优化调整林分结构,精准提升杉木萌芽林林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山下林场杉木萌芽林为对象,采用3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直径分布,用林分空间结构量化分析方法分析林分空间... [目的]多角度分析杉木萌芽林的结构特征,为优化调整林分结构,精准提升杉木萌芽林林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山下林场杉木萌芽林为对象,采用3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直径分布,用林分空间结构量化分析方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一元和二元分布特征、树种优势度及林分结构多样性,并用遗传绝对距离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3个林分的树种组成均为以杉木萌生株为主,混有少量阔叶树,其Shannon-Winner指数在0.933~1.039之间,Simpson多样性指数都小于0.5,说明树种多样性较低;林分直径分布呈现左偏单峰山状曲线,有向倒“J”型发展的趋势;三板桥、七里坑上坡和下坡林分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03、0.486和0.500,均属于随机分布的范畴,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345、0.404和0.409,林分整体上处于弱度混交向中度混交过渡的状态;3个林分的结构多样性指数值较低,分别为1.423、1.349和1.649,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二元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混交度-大小比数二元分布变化相对复杂,规律不明显。[结论]杉木萌芽林树种组成相对简单,树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多样性低,胸高直径分布和林木分布格局初步具有天然林的特征,需要通过林分结构优化调整提升林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萌芽 树种多样性 空间结构 结构多样性 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混交林与杉木萌芽林的净生产力及水源涵养能力比较
8
作者 叶维忠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泉州市山美水库库区9年生阔叶混交林及杉木萌芽林的净生产力和水源涵养功能,为其水源涵养林的改造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标准样地,调查山美水库库区9年生闽粤栲×台湾相思×火力楠阔叶混交林及杉木萌芽林林分生... [目的]分析福建省泉州市山美水库库区9年生阔叶混交林及杉木萌芽林的净生产力和水源涵养功能,为其水源涵养林的改造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标准样地,调查山美水库库区9年生闽粤栲×台湾相思×火力楠阔叶混交林及杉木萌芽林林分生长量、生物量及年净生产力,并测定生态系统各组分水源涵养能力。[结果]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年净生产力以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别比杉木萌芽林显著提高22.44%、14.73%、18.01%、18.21%和17.45%。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持水指标优于杉木萌芽林,其中0~40 cm土层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别比杉木萌芽林显著提高17.21%和19.85%。阔叶混交林林分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别比杉木萌芽林显著提高17.23%和19.80%。[结论]闽粤栲×台湾相思×火力楠阔叶混交林可有效提升林分净生产力和水源涵养功能,该混交模式可在水源涵养林改造提升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美水库 阔叶混交林 杉木萌芽 生物量 水源涵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序列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碳储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唐学君 王伟峰 +2 位作者 罗细芳 张现武 张旭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3,139,共8页
以赣西南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揭示了不同龄组实生林和萌芽林的碳储量分配特征,为其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龄组杉木实生林乔木层碳储量均高于萌芽林乔木层碳储量。杉木实... 以赣西南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揭示了不同龄组实生林和萌芽林的碳储量分配特征,为其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龄组杉木实生林乔木层碳储量均高于萌芽林乔木层碳储量。杉木实生幼龄林乔木层碳储量为9.63t/hm^2,中龄林为42.14t/hm^2,近熟林为69.15t/hm^2,成熟林为105.21t/hm^2;年均固碳量分别为1.69,2.63,3.01,3.39t/hm^2,不同龄组的树干碳储量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50.36%,70.60%,73.86%,77.58%。杉木萌芽幼龄林乔木层碳储量为8.42t/hm^2,中龄林为23.58t/hm^2,近熟林为48.54t/hm^2,成熟林为75.26t/hm^2;年均固碳量分别为1.21,1.57,2.11,2.59t/hm^2,不同龄组的树干碳储量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54.28%,66.12%,71.92%,73.70%。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的土壤碳储量均是中龄林最低,成熟林最高。实生林各龄组土壤碳储量大小为:成熟林(153.21t/hm^2)>近熟林(138.17t/hm^2)>幼龄林(128.30t/hm^2)>中龄林(113.11t/hm^2)。萌芽林各龄组土壤碳储量大小为:成熟林(154.03t/hm^2)>近熟林(138.28t/hm^2)>幼龄林(130.20t/hm^2)>中龄林(117.05t/hm^2)。在密度相近的情况下,除幼龄林外,同一龄组的萌芽林总碳储量均小于实生林。同一龄组实生林和萌芽林的乔木层碳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总碳储量幼龄林与中龄林无显著性差异,近熟林与成熟林有显著性差异。引起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碳储量分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生长规律和经营管理的不同。总体而言,萌芽林的林下植被组成丰富,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固碳能力较强,在水土保持功能方面要优于实生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分配特征 杉木实生林 杉木萌芽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皆伐更新地山核桃与杉木萌芽林复合混交经营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可满 汪长根 《江苏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37-38,共2页
对杉木人工林皆伐迹地进行山核桃与杉木萌芽林复合混交经营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合混交经营模式中山核桃保存率高,生长好,虽然始果期迟,但结实量高。12a伐去杉木后,盛果期较纯林早,经济效益也比山核桃纯林高。
关键词 杉木皆伐更新地 山核桃 杉木萌芽 复合混交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细柄阿丁枫与木荷的生态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振问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0-266,共7页
本文通过对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中亚热带常见乡土阔叶树种——细柄阿丁枫与木荷后,形成的杉阔混交林的两年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萌芽林改造成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与木荷杉木混交林后,林分水源涵养功能增强,土壤肥力提高,... 本文通过对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中亚热带常见乡土阔叶树种——细柄阿丁枫与木荷后,形成的杉阔混交林的两年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萌芽林改造成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与木荷杉木混交林后,林分水源涵养功能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林内小气候得到改善,林分抗御火灾能力增强。杉木林冠下营造乡土阔叶树种是改良杉木林生态环境质量,科学经营杉木低产林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萌芽 林冠下造林 细柄阿丁枫 木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萌芽林与木荷混交效应试验 被引量:8
12
作者 沈启昌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3期57-59,共3页
木荷与杉木萌芽林混交试验,结果表明:杉木萌芽林改造为木荷杉木混交林后,林木生长量大幅度提高,林木和林地持水、保水能力增强,林内小气候得到改善,林分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提高,林地生产力得到维护,为今后杉木多代萌芽林和杉木低产林改... 木荷与杉木萌芽林混交试验,结果表明:杉木萌芽林改造为木荷杉木混交林后,林木生长量大幅度提高,林木和林地持水、保水能力增强,林内小气候得到改善,林分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提高,林地生产力得到维护,为今后杉木多代萌芽林和杉木低产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萌芽 木荷 混交林 混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樟科树种与杉木萌芽林混交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赖桂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8-20,共3页
进行3种樟科树种(闽楠、红楠、黄枝润楠)与杉木萌芽林混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杉木萌芽林混交的3种樟科树种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保存株数未达到显著差异;而混交林的萌芽杉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 进行3种樟科树种(闽楠、红楠、黄枝润楠)与杉木萌芽林混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杉木萌芽林混交的3种樟科树种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保存株数未达到显著差异;而混交林的萌芽杉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株数和林分蓄积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到9a生阶段,胸径、树高都是闽楠生长最快,黄枝润楠次之,最差的是红楠。闽楠最适宜当地用来改造杉木萌芽林,同时是培养珍稀樟科用材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树种 杉木萌芽 混交 树种选择 上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炼山造马尾松林留杉木萌芽的比例及造林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2期116-116,118,共2页
对不炼山造马尾松林留杉木萌芽的比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不炼山造林的技术要领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杉木萌芽 比例 不炼山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杉木萌芽更新管理要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国华 王素云 《现代园艺》 2011年第08X期44-44,共1页
杉木是我国特有树种,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上最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出材率高,用途广,易于更新的特点,是短期轮伐用材林的树种。杉木萌芽更新就是对杉木伐根上萌发的枝条进行培养,是1种人工更新造林的方法。杉木萌芽更新造林不仅... 杉木是我国特有树种,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上最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出材率高,用途广,易于更新的特点,是短期轮伐用材林的树种。杉木萌芽更新就是对杉木伐根上萌发的枝条进行培养,是1种人工更新造林的方法。杉木萌芽更新造林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而且可使杉木成熟期缩短5年左右,大大缓解木材供求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杉木萌芽更新造林进行试验总结,初步掌握了杉木萌芽更新造林一些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萌芽 选择 预防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杉木萌芽林除萌工作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雪萍 姚付洪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1期190-190,共1页
阐述了杉木萌芽林除萌工作的主要内容、目标及适用范围,介绍了除萌工作的操作技术,论述了除萌工作检查验收的重要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 杉木萌芽 除萌工作 内容 操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萌芽培土及不同除萌方式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昆明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6期21-24,共4页
通过对杉木萌芽条培土采用3种不同除萌方式进行试验,并于试验后1年和4年成林后进行数据对比,探讨杉木迹地萌芽条萌芽生长状况。试验表明:萌芽条培土和除萌方式之间对杉木萌芽条的生长状况未发现交互影响。在采伐的次年萌芽条培土和不培... 通过对杉木萌芽条培土采用3种不同除萌方式进行试验,并于试验后1年和4年成林后进行数据对比,探讨杉木迹地萌芽条萌芽生长状况。试验表明:萌芽条培土和除萌方式之间对杉木萌芽条的生长状况未发现交互影响。在采伐的次年萌芽条培土和不培土相比,杉木萌芽条的生长差异达到极显著,培土对萌芽条的生长极为有利。人工2次除萌、1次除萌和不除萌3种方式对杉木萌芽条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2次除萌对促进杉木萌芽条的生长最为有利,1次除萌的效果次之,不进行除萌的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萌芽 培土 除萌方式 生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萌芽与木荷混交林的生长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昌木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2期102-104,110,共4页
通过在杉木采伐迹地混交木荷形成杉木(萌芽)木荷林的生长效应、林下植物的生长、凋落物现存量及分解速率等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杉木萌芽林中套种木荷能够形成比较协调的混交林,有利于杉木高径生长,单株立木材积无论是杉木,还是木荷均... 通过在杉木采伐迹地混交木荷形成杉木(萌芽)木荷林的生长效应、林下植物的生长、凋落物现存量及分解速率等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杉木萌芽林中套种木荷能够形成比较协调的混交林,有利于杉木高径生长,单株立木材积无论是杉木,还是木荷均以B处理最高,杉木单株材积A处理、B处理、C处理与D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它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各处理间木荷单株材积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混交林凋落物现存量均高于杉木萌芽纯林,分别增加289.7%、62.9%和158.6%,木荷凋落物的加入,能够加快杉木凋落物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萌芽 混交林 生长效应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萌芽林中散生毛竹培育材用竹林的技术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铭忠 《林业勘察设计》 2017年第3期63-65,共3页
对杉木萌芽林中散生零星的毛竹,采取逐步垦复扩鞭、砍伐老竹并施孕笋肥、护笋养竹、调整竹林结构等技术措施,培育改造成材用毛竹林。改造后竹林立竹量由285株/hm2提高到3 240株/hm^2,毛竹平均胸径由原来的4.2 cm提高到9.2 cm,达到毛竹... 对杉木萌芽林中散生零星的毛竹,采取逐步垦复扩鞭、砍伐老竹并施孕笋肥、护笋养竹、调整竹林结构等技术措施,培育改造成材用毛竹林。改造后竹林立竹量由285株/hm2提高到3 240株/hm^2,毛竹平均胸径由原来的4.2 cm提高到9.2 cm,达到毛竹丰产林标准,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目前立木投入产出比达到1:2.3,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萌芽 零星毛竹 材用竹林 培育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萌芽林更新为杉荷混交林后的水源涵养功能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明丽 《华东森林经理》 2007年第1期26-27,30,共3页
通过德化县龙浔镇丁溪村采伐后杉木萌芽林更新造林成杉木木荷混交林后的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表明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木荷,经抚育间伐改造成稳定的异龄针阔混交林后,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整个林分的总持水量比杉木纯林高12.... 通过德化县龙浔镇丁溪村采伐后杉木萌芽林更新造林成杉木木荷混交林后的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表明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木荷,经抚育间伐改造成稳定的异龄针阔混交林后,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整个林分的总持水量比杉木纯林高12.24%,这对于改造杉木低产林,以便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有益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萌芽 杉荷混交林 水源涵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