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化反应清除和阻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成 兰阳 +5 位作者 袁麒 朱科谕 叶慧颖 王应江 李远弛 颜亨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3-56,共4页
本文以水、50%乙醇、50%甲醇作为提取剂,对簕菜茶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通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提取簕菜茶中的活性成分,确定出最佳提取条件;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条件下(pH3.0),采用了比色法和紫外光解法分别测定了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 本文以水、50%乙醇、50%甲醇作为提取剂,对簕菜茶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通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提取簕菜茶中的活性成分,确定出最佳提取条件;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条件下(pH3.0),采用了比色法和紫外光解法分别测定了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酸纳的清除作用和对N-二甲亚硝胺(NDMA)体外合成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从簕菜茶中提取抗亚硝化反应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溶剂,料液比(g:mL)为1:25,沸腾水浴回流2.0h,此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最高可达75.04%,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最高可达88.65%。同时比较了簕菜茶提取液清除亚硝酸根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茶浸提液 阻断 清除 亚硝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茶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谷仿丽 陈乃富 段晓琴 《饮料工业》 2007年第10期29-30,共2页
灌胃给予小鼠一日内最大浓度及最大体积的蕨菜茶水提取物,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一周。结果:受试小鼠未出现不良情况,最大耐受量为60g/kg,表明蕨菜茶无毒。
关键词 菜茶 小鼠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簕菜茶绿原酸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郭蒙 黄绍敏 +3 位作者 石慧丽 贺贵才 高林晓 杨再波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2-477,共6页
以簕菜茶为原料,考察了超声辅助技术提取其绿原酸工艺。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50%,料液比1:60(g/mL),提取时间80 min,超声温度55℃。在此条件下,绿原酸平均提取率3.77%,相对标准偏差(RSD)0.84%(n=3),... 以簕菜茶为原料,考察了超声辅助技术提取其绿原酸工艺。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50%,料液比1:60(g/mL),提取时间80 min,超声温度55℃。在此条件下,绿原酸平均提取率3.77%,相对标准偏差(RSD)0.84%(n=3),加标平均回收率99.22%,RSD 0.60%(n=6)。该试验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且成本较低,可为进一步研究簕菜茶中绿原酸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茶 绿原酸 超声 提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方案 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卫 《中国食品》 2017年第4期84-89,共6页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以果菜茶生产为重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此,农业部于近期印发《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以果菜茶生产为重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此,农业部于近期印发《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施用 菜茶 农业发展之路 有机肥资源 产品安全 资源节约 水肥一体化 绿色发展 商品有机肥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部公布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
5
《化工时刊》 CAS 2017年第2期47-47,共1页
2017年2月10日,农业部网站公开了《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要求以果菜茶生产为重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关键词 菜茶 替代化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沼气加工福安菜茶技术
6
作者 李源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11期66-68,共3页
分析了利用沼气加工福安菜茶技术的优点,并从制茶场所、设备选择、茶青标准、制作技术及茶叶分级等方面总结了利用沼气加工福安菜茶的主要技术。
关键词 沼气 菜茶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五大行动之“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
7
《蔬菜》 2017年第6期35-35,共1页
2017年5月9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贞琴等向媒体介绍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2017年5月9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贞琴等向媒体介绍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茶 化肥用量 畜禽粪污 园艺产品 水生生物 新闻发言人 绿色发展 畜禽废弃物 环境问题 优势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平和县入选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
8
作者 陈世平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第8期33-33,共1页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最近,农业部公布了全国100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名单,福建省平和县榜上有名,入选柑桔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据悉,创建全国100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旨在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最近,农业部公布了全国100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名单,福建省平和县榜上有名,入选柑桔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据悉,创建全国100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旨在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茶 农业节本增效 琯溪蜜柚 化肥使用量 世平 绿色发展 果园生态 农业支柱产业 果园土壤 工作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部:菜茶病虫绿色防控成效显著
9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34期70-70,共1页
12月13-14日,农业部在北京举办果菜茶病虫绿色防控培训班,农业部种植业司相关负责人在培训班上介绍,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秉承"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在组织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过程中,充分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的... 12月13-14日,农业部在北京举办果菜茶病虫绿色防控培训班,农业部种植业司相关负责人在培训班上介绍,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秉承"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在组织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过程中,充分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组织方式,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理化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茶 公共植保 绿色植保 种植业司 疫情防控 农业部门 统防统治 农药使用量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香茶菜庚素的体外抗炎作用与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东娟 查广才 +2 位作者 邹湘辉 吴丹彤 伍清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为探究川藏香茶菜庚素(Pseurata H)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及分子机制,利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并分别以浓度为10、20和40μmol/L的Pseurata H干预该细胞模型。利用CCK-8法检测Pseurata H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G... 为探究川藏香茶菜庚素(Pseurata H)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及分子机制,利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并分别以浓度为10、20和40μmol/L的Pseurata H干预该细胞模型。利用CCK-8法检测Pseurata H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Griess法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IL-6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OX-2、iNOS蛋白、p-NF-κB和p-ERK蛋白的表达变化;以RT-qPCR法检测药物干预前后细胞中iNOS、TNF-α、IL-6和IL-1β的mRNA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10、20和40μmol/L的Pseurata H对细胞没有毒性,不同浓度的Pseurata H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NO、IL-6和TNF-α分泌具有很好的下调作用,对iNOS、COX-2、NF-κB、p-NF-κB、ERK和p-ERK蛋白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Pseurata H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MAPK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香庚素 RAW264.7细胞 脂多糖 炎症 NF-κB/MAP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技术的线纹香茶菜白花型与紫花型种质代谢物的比较分析
11
作者 邱道寿 罗永坚 +1 位作者 徐友阳 张慧晔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6-29,共14页
【目的】溪黄草是一种我国民间习用传统中草药,其基源植物有3~4种。现有的鉴别和考证研究认为线纹香茶菜是“溪黄草”的正品之一。广泛栽培的线纹香茶菜多为紫花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获得的白花型种质与常规紫花型种质的代谢产物开展... 【目的】溪黄草是一种我国民间习用传统中草药,其基源植物有3~4种。现有的鉴别和考证研究认为线纹香茶菜是“溪黄草”的正品之一。广泛栽培的线纹香茶菜多为紫花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获得的白花型种质与常规紫花型种质的代谢产物开展比较研究,可为正品“溪黄草”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以广泛栽培的紫花型线纹香茶菜种质为对照,比较白花型与紫花型线纹香茶菜间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分析。【结果】从两份种质检测到的868种代谢物中筛选到12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有67种在白花型种质中显著上调、58种表现下调。两种质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生物碱、游离脂肪酸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比最高、为45.6%。黄酮类、黄酮糖苷和异黄酮三类差异代谢物在白花型种质中上调数量高于紫花型种质;而黄酮醇类化合物是两种质差异代谢物最多的类别,且多数在紫花型种质中呈显著上调。进一步通路富集分析发现,125种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47条代谢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有类黄酮(Flavonoid)、异黄酮(Isoflavonoid)、花青素(Anthocyanin)、黄酮(Flavone)、黄酮醇(Flavonol)、芪类化合物(Stilbenoid)、二芳基庚烷(diarylheptanoid)和姜酚(Gingerol)生物合成及嘌呤(Purine)代谢等途径。【结论】白花型线纹香茶菜种质中黄酮类、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多于紫花型种质,将为后期线纹香茶菜种质资源的挖掘、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香 种质 代谢组学 UPLC-MS/MS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折香茶菜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12
作者 杨东娟 陈艺琳 +4 位作者 苏晓芳 冼钰妍 冯艳冰 李瑶瑶 杨永利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用酶解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对内折香茶菜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折香茶菜属于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2,基数为26;核型公式为K(2n)=52=28m+24sm,全组染色体总长为1.05μm,长臂总长为0.616μm.内折香茶菜的核型不对称系数为... 用酶解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对内折香茶菜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折香茶菜属于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2,基数为26;核型公式为K(2n)=52=28m+24sm,全组染色体总长为1.05μm,长臂总长为0.616μm.内折香茶菜的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36%,其核型类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B”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折香 染色体数目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花香茶菜EMS突变体库构建及ISSR与SSR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靖 赵双双 +4 位作者 古敬锋 萧晓吉 谢文波 詹若挺 刘军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茶菜种子最佳诱变处理。利用EMS诱变处理3000粒纤花香茶菜种子,对得到的1262株成株期M 1代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共筛选出489株表型变异植株,变异频率为38.7%,表型变异性状包括高杆、矮杆、粗茎、细茎、分枝、多分枝、叶色深等。M 2代经表型鉴定初步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单株。ISSR分析结果表明,9条引物共扩增出72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75.00%。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389~0.8472;SSR分析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共扩增得到86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62.79%。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5~0.8286。基于ISSR及SSR的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对照组基本上能与表型变异植株区分开,说明大部分诱变植株与对照组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花香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突变体库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三叶香茶菜片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结证30例
14
作者 秦人洁 陈鹏 +5 位作者 吴智鹏 韦荣明 曾国圆 陈宏燊 杨丽 张荣臻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三叶香茶菜片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湿热内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低病毒载量CHB湿热内结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 目的:观察复方三叶香茶菜片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湿热内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低病毒载量CHB湿热内结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球比(A/G)]及肝脏瞬时弹性硬度[肝硬度值(LSM)、受控衰减参数(CAP)],和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9个月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及LSM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其CAP值虽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的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复方三叶香茶菜片治疗低病毒载量CHB湿热内结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复方三叶香 湿热内结证 低病毒载量 HBV-DNA
原文传递
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对肝细胞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
15
作者 谢焯华 邓家升 +3 位作者 方怡镔 张心如 叶晓雪 周至品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34-741,共8页
目的研究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的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脂多糖(LPS)诱导的肝细胞分为A~G组7个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肝细胞增殖,生化法检... 目的研究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的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脂多糖(LPS)诱导的肝细胞分为A~G组7个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肝细胞增殖,生化法检测肝细胞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ELISA法测定肝细胞白介素-1β(IL-1β)、IL-18、caspase-1。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或免疫荧光法检测检测肝细胞TLR4、p-IκB-α、NF-κB、IκB-α、NLRP3、GSDMD、ASC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对肝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减少肝细胞中ALT、AST、caspase-1、IL-1β、IL-18的分泌;此外,还能明显降低TLR4、NF-κB p65、NLRP3、ASC以及GSDMD等炎症相关蛋白表达,同时上调IκB-α的表达。结论三叶香茶菜通过下调TLR4/NF-κB/NLRP3活化,有效阻止肝细胞的过度活化,减少肝细胞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肝细胞炎症损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香 肝细胞 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产香茶菜无机元素指纹图谱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16
作者 余秀萍 汪正宇 +1 位作者 李变变 崔灿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8期62-67,共6页
目的建立香茶菜中19种无机元素的指纹图谱,并对其中5种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宿州产13批香茶菜样品,以微波消解法进行前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建立19种无机元素的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品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单因... 目的建立香茶菜中19种无机元素的指纹图谱,并对其中5种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宿州产13批香茶菜样品,以微波消解法进行前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建立19种无机元素的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品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其中砷,镉,汞,铅,铜元素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钠、铝、铁,硼、钛、锰、铜、锌、钡,铬、镍、钼、铅,砷、镉、汞,镁,钾、钙质量浓度分别在0~5000 ng/mL、0~500 ng/mL、0~50 ng/mL、0~10 ng/mL及0~50μg/mL、0~200μg/mL范围内与各元素仪器响应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00),检测限为0.0003~0.300 ng/mL;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5.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46%~102.26%,RSD为1.06%~3.19%(n=6)。13批样品中无机元素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20,主成分1-7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2.871%。5种元素的污染情况均较轻微。结论13批宿州产香茶菜样品中前述5种元素的整体潜在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州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指纹图谱 无机元素 主成分分析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毛萼香茶菜Ⅱ型二萜合酶的挖掘与功能鉴定
17
作者 梅一婷 梁苗苗 +1 位作者 李静一 贾美荣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3期206-213,共8页
目的从毛萼香茶菜中挖掘Ⅱ型二萜合酶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从毛萼香茶菜的根、茎、叶、顶芽4种组织中挖掘Ⅱ型二萜合酶候选基因,通过RT-PCR方法获取候选基因cDNAs,运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携带候选基因... 目的从毛萼香茶菜中挖掘Ⅱ型二萜合酶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从毛萼香茶菜的根、茎、叶、顶芽4种组织中挖掘Ⅱ型二萜合酶候选基因,通过RT-PCR方法获取候选基因cDNAs,运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携带候选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基于大肠杆菌异源表达体系及GC-MS测定分析技术进行二萜合酶基因的催化功能鉴定。结果分别从毛萼香茶菜的根、茎、叶、顶芽组织中提取总RNA,经过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4个Ⅱ型二萜合酶候选基因IeTPS1、IeTPS2、IeTPS3和IeTPS4。利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体系对其中的IeTPS1和IeTPS4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发现IeTPS1能够催化底物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GGPP)生成对映-柯巴基焦磷酸(ent-CPP),命名为IeCPS4;IeTPS4能够催化底物GGPP生成柯巴基焦磷酸(normal-CPP),命名为IeCPS5。结论从毛萼香茶菜中筛选并鉴定了两个新的Ⅱ型二萜合酶基因IeCPS4和IeCPS5,其中IeCPS5是首个从毛萼香茶菜中发现的专一合成normal-CPP的二萜合酶基因,这不仅丰富了毛萼香茶菜的二萜合酶种类,而且为毛萼香茶菜二萜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萼香 转录组测序 二萜合酶 萜类生物合成 功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香茶菜甲素靶向ETS1诱导乳腺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段钟琪 顾曼香 +3 位作者 彭文康 钟一帆 张亮 刘雪文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76-482,共7页
目的:探讨从黄花香茶菜中提取的新型二萜化合物黄花香茶菜甲素(Sculponeatin A,stA)诱导乳腺癌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克隆形成实验和共聚焦高内涵成像分析评估stA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活性氧检测... 目的:探讨从黄花香茶菜中提取的新型二萜化合物黄花香茶菜甲素(Sculponeatin A,stA)诱导乳腺癌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克隆形成实验和共聚焦高内涵成像分析评估stA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以及谷胱甘肽检测试剂盒、丙二醛检测试剂盒、亚铁离子检测试剂盒等探究stA对乳腺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stA对铁死亡上游调控因子ETS1(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 1)蛋白表达的作用;通过分子对接,微量热泳动实验以及基于靶点稳定性的药物亲和反应检测stA与ETS1的结合作用。结果:stA在纳摩尔级剂量下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改变细胞的形态;stA能够诱导乳腺癌细胞铁死亡;stA通过下调ETS1的蛋白表达来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铁死亡;stA与ETS1有直接结合能力。结论:stA能够直接结合ETS1,通过下调ETS1表达而诱导乳腺癌xCT途径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黄花香甲素 ETS1 xCT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花毛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35
19
作者 牛雪梅 黎胜红 +3 位作者 纳智 梅双喜 赵勤实 孙汉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 研究疏花毛萼香茶菜 Isodon eriocalyx var. laxiflor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疏花毛萼香茶菜叶经70 %丙酮提取 ,采用硅胶或 MCI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波谱分析 (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及质谱 )或直接与标准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 目的 研究疏花毛萼香茶菜 Isodon eriocalyx var. laxiflor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疏花毛萼香茶菜叶经70 %丙酮提取 ,采用硅胶或 MCI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波谱分析 (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及质谱 )或直接与标准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疏花毛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 1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布卢姆醇 A( ) ,2 -醛基 - 5 -羟甲基呋喃 ( ) ,3,4-二羟基苯酰乙醇 ( ) ,咖啡酸 ( ) ,咖啡酸乙烯酯 ( ) ,对 -羟基苯甲酸 ( ) ,间 -羟基苯甲酸 ( ) ,对 -甲基苯甲酸 ( ) ;3,4-二甲氧基苯酚 ( ) ,迷迭香酸 ( ) ,迷迭香酸甲酯 ( ) ,滨蓟素 ( ) ,8-羟基滨蓟素 ( ) ,乌苏酸 ( )和 2α-羟基乌苏酸 ( )。结论 化合物 ~ , , 和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毛萼香 化学成分 研究 布卢姆醇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序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挥发油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丁兰 王莱 +1 位作者 孙坤 王汉卿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62-65,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和蓝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Burm f)Haravar.galaucocalyx(Maxin)Hara)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别鉴定出46种和40种组分,所鉴定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占其...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和蓝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Burm f)Haravar.galaucocalyx(Maxin)Hara)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别鉴定出46种和40种组分,所鉴定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占其全油的84 77%和73 5%.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酯类、烷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序香 蓝萼香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