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菌斑控制的种植体周围炎引导骨再生治疗随访7年1例
1
作者 苏文祺 张丹丹 +3 位作者 程艳 崔雯洁 雷浪 李厚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组织中与牙菌斑相关的病理状况,其特征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性改变,随后支持骨组织逐渐丧失。本文报道1例基于菌斑控制的种植体周围炎引导骨再生治疗病例。患者35牙种植术后4年因“左下后牙肿胀... 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组织中与牙菌斑相关的病理状况,其特征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性改变,随后支持骨组织逐渐丧失。本文报道1例基于菌斑控制的种植体周围炎引导骨再生治疗病例。患者35牙种植术后4年因“左下后牙肿胀不适2年余”就诊。X线根尖片显示35牙种植体远中骨密度降低,临床诊断为35牙种植体周围炎。35牙种植体经引导骨再生治疗,并进行定期牙周维护,术后3.5、11、18个月和7年复查显示牙槽骨高度及骨密度稳定,牙周探诊深度变浅,但牙龈轻度退缩。本病例7年的随访结果提示,种植体周围炎经过完善的牙周治疗后,临床牙周指标可以获得明显改善,牙槽骨得到良好的修复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斑控制 种植体周围炎 手术治疗 引导骨再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及出血指数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刘婷 陈钰玲 +2 位作者 王张鑫 林彬 卓玲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43-0146,共4页
分析综合口腔护理对牙周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患者8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实施综合口腔护理。对比两组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ingival index,GI)... 分析综合口腔护理对牙周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患者8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实施综合口腔护理。对比两组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ingival index,GI)、口腔保健行为(Oral health behavior,OHB)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就PLI、GI、OHB评分看,护理前两组对比无差别,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优,P<0.05。就并发症率看,对照组22.7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6.82%,P<0.05。就护理依从性看,对照组72.73%对观察组93.18%低,P<0.05。就负面情绪看,两组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更优,P<0.05。就生活质量评分看,护理前两组对比无差别,P>0.05。护理后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 对于牙周病患者应用综合口腔护理措施能够优化牙菌斑控制并降低牙龈指数,提高口腔保健行为,同时减少并发症,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综合口腔护理 菌斑控制 牙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清洁工具应用于牙间隙菌斑控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谢文浩 李圆圆 +4 位作者 杨一帆 潘想想 张晓刚 冯志强 张瑞 《农垦医学》 2024年第5期448-451,共4页
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是常见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有效清除牙菌斑对于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有重要意义。菌斑控制常用的机械方法是刷牙,但是单纯刷牙对于邻间隙菌斑清除作用有限,还需通过牙线、牙线棒、冲牙器、牙间隙刷等工具对牙齿邻面进行... 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是常见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有效清除牙菌斑对于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有重要意义。菌斑控制常用的机械方法是刷牙,但是单纯刷牙对于邻间隙菌斑清除作用有限,还需通过牙线、牙线棒、冲牙器、牙间隙刷等工具对牙齿邻面进行菌斑控制。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口腔清洁工具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因此,针对个体的口腔健康状况及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常见口腔清洁工具应用于牙间隙菌斑控制的研究进展等内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清洁工具 菌斑控制 牙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口腔护理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口腔保健行为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姚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研析牙周病患者接受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后对牙菌斑控制的效果及对患者口腔保健行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河北省高碑店市医院口腔科2022年6月~2024年1月(包括随访时间)期间诊治的确诊牙周病患者总计80例作为研究样本,分组设置方式:... 研析牙周病患者接受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后对牙菌斑控制的效果及对患者口腔保健行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河北省高碑店市医院口腔科2022年6月~2024年1月(包括随访时间)期间诊治的确诊牙周病患者总计80例作为研究样本,分组设置方式:通过掷骰子随机均分数据,组间样本量各40例患者。比对组(40例,普通口腔护理干预)与系统组(40例,普通口腔护理干预+系统口腔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牙周病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对口腔健康及依从行为的影响。结果 护理后,系统组患者的卫生、饮食、用药等健康知识掌握更全面,组间验证P<0.05;护理后,系统组有更高比例的患者能够正确对待口腔保健行为,组间验证P<0.05;护理后,系统组患者的牙菌斑控制效果更佳,组间验证P<0.05;护理后,系统组所有患者能够依从复诊要求,不同周期的复诊率均达到100%,组间验证P<0.05;护理后,系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多维度的全面改善,组间验证P<0.05;护理后,系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组间验证P<0.05。结论 牙周病患者接受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具备更高的健康知识,做好个人口腔保健,改善牙菌斑控制情况,提高治疗依从性,优化生活质量,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口腔护理 健康知识 口腔保健行为 菌斑控制 复诊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牙周治疗结合牙周正畸治疗对牙周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牙菌斑控制情况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郭丽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61-0164,共4页
旨在对单纯性牙周治疗结合牙周正畸治疗对牙周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牙菌斑控制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在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选择在XXX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牙周病患者纳入研究,共有70例,将其以随机双色球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即联... 旨在对单纯性牙周治疗结合牙周正畸治疗对牙周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牙菌斑控制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在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选择在XXX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牙周病患者纳入研究,共有70例,将其以随机双色球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即联合治疗组(35例)、参照组(35例)。参照组病人进行临床单纯性牙周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方式基础上结合牙周正畸治疗,治疗结束,对临床疗效、牙槽骨密度情况、牙周健康指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就临床疗效这一指标进行比较,联合治疗组与参照组分别为97.14%、80.00%,前者更高,差异有意义(P<0.05)。在采取治疗措施以前,联合治疗组与参照组病人在牙槽嵴顶与根尖区方面存在的差异无意义(P>0.05);而在进行对应的治疗后,参照组牙槽骨密度情况出现升高,联合治疗组则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在槽嵴顶与根尖区方面均更低,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关于牙周健康指数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参照组病人的牙周健康指数均得到改善,联合治疗组改善程度更好,差异有意义(P<0.05)。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一指标进行分析,联合治疗组与参照组分别为2.86%、14.29%,联合治疗组更低,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牙周正畸结合单纯性牙周治疗对改善患者牙周病症状,降低牙菌斑形成及沉积,控制牙周炎症及提高牙周组织健康状况均具有重要意义,且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可促进牙周组织愈合,增强牙周组织对牙龈炎症的抵抗力,促进牙周组织对菌斑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治疗 牙周正畸治疗 牙周病 治疗效果 菌斑控制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及出血指数的影响观察
6
作者 张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26-229,共4页
分析在牙周患者的干预中综合口腔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牙周病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应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 分析在牙周患者的干预中综合口腔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牙周病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应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相关牙菌斑控制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口腔综合护理的应用,能够切实改善牙周患者的菌斑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口腔护理 牙周病 菌斑控制 出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牙菌斑控制法对胃黏膜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贾春玲 姜广水 +2 位作者 杨学馨 窦慧琴 李翠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比较2种牙菌斑控制法对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ylori)再感染率的影响,探讨H.pylori相关性胃病患者行菌斑控制的必要性及有效方法。方法将148例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一组(54例)、试验二组(55例)和对照组(39例),经消化内科... 目的比较2种牙菌斑控制法对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ylori)再感染率的影响,探讨H.pylori相关性胃病患者行菌斑控制的必要性及有效方法。方法将148例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一组(54例)、试验二组(55例)和对照组(39例),经消化内科抗H.pylori系统治疗并碳13尿素呼气试验证实H.pylori被根除后,试验一组行日常菌斑控制,试验二组除日常菌斑控制外增加牙菌斑的口腔专业处理,对照组未行上述处理。半年后行碳13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确定各组胃黏膜H.pylori的感染率。结果试验一组中5例患者因停用含漱液漱口被淘汰,试验二组中8例患者因未严格执行牙菌斑控制被淘汰。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对照组患者H.pylori的感染率分别为67.3%、19.1%、82.1%。统计分析表明,试验二组患者H.pylori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试验一组(掊2=33,P<0.05;掊2=31.06,P<0.05),试验一组患者H.pylori的感染率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掊2=2.43,0.1<P<0.25)。结论牙菌斑是胃H.pylori再感染的重要来源,H.pylori相关性胃病患者应控制牙菌斑,以专业牙菌斑处理加药物含漱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斑控制 胃黏膜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的预防——自我菌斑控制的机械方法 被引量:16
8
作者 丁一 杨懋彬 吴亚菲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牙周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 ,菌斑控制是牙周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由于自我菌斑控制包括牙刷及牙线的正确使用 ,以及其他邻面清洁工具的使用 ,其方法简便、安全、价廉 有效 ,是个人口腔卫生的核心 ,也是其他口腔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 牙周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 ,菌斑控制是牙周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由于自我菌斑控制包括牙刷及牙线的正确使用 ,以及其他邻面清洁工具的使用 ,其方法简便、安全、价廉 有效 ,是个人口腔卫生的核心 ,也是其他口腔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础 ,因此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提高人们口腔卫生保健意识 ,正确地选用自我菌斑控制方法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菌斑控制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龈炎、慢性牙周炎患者刷牙时间与菌斑控制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广耘 魏兆君 +2 位作者 王旭东 戴明 姜双家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目的 :评估刷牙时间与菌斑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菌斑指数 (PLI) 1~ 3,龈缘线结石指数(MLCI) 1~ 3的慢性龈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共 6 6名 ,所有患者经常规全口超声洁治后 15~ 2 0d复诊。用2 0 g/L碱性品红染色后再用清水漱口 ,指导... 目的 :评估刷牙时间与菌斑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菌斑指数 (PLI) 1~ 3,龈缘线结石指数(MLCI) 1~ 3的慢性龈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共 6 6名 ,所有患者经常规全口超声洁治后 15~ 2 0d复诊。用2 0 g/L碱性品红染色后再用清水漱口 ,指导患者用颤动旋转法刷牙 ,分别记录刷牙前 ,刷牙 3、5、8、10min时的菌斑指数。结果 :刷牙前菌斑附着率高达 79.15 % ,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10min时 ,菌斑附着率仍高达 17.36 %。结论 :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刷牙时间 刷牙方法 菌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震动牙刷对儿童牙菌斑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是民 陈晖 +1 位作者 俞平波 汪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声波震动牙刷和手动牙刷对儿童刷牙效率的影响及安全性,为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及牙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健康儿童180例,3~6岁、6~9岁各90例。2个年龄组受试者随机分为声波震动牙刷(SFK)组及手动牙刷(MTB)组。在28天... 目的:通过比较声波震动牙刷和手动牙刷对儿童刷牙效率的影响及安全性,为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及牙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健康儿童180例,3~6岁、6~9岁各90例。2个年龄组受试者随机分为声波震动牙刷(SFK)组及手动牙刷(MTB)组。在28天试验期内,按分组使用声波震动牙刷或者手动牙刷进行菌斑控制。于试验基线期、第7天及第28天(D0、D7、D28)对口腔卫生相关指数进行检查、记录菌斑指数(Rustogi modified Navy plaque index,RMNPI),采用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TB和SFK均能去除部分牙菌斑,3~6岁的SFK组在D0、D7、D28天的菌斑清除率(17.09%±14.4%、27.14%±11.4%、33.52%±18.3%)均显著高于相应MTB组(11.86%±9.7%、11.83%±9.1%,13.73%±11.0%)(P<0.05);6~9岁的SFK组在D0、D7、D28天的菌斑清除率(20.05%±10.52%、22.76%±13.46%、22.31%±9.74%)均显著高于相应MTB组(9.15%±7.07%、7.26%±6.81%,11.54%±8.27%)(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3~6岁SFK组随访牙菌斑指数逐渐降低(P<0.05),声波震动牙刷具有良好的儿童使用依从性及安全性。结论:声波震动牙刷可有效去除儿童牙菌斑,长期使用可有效控制儿童牙菌斑,提高儿童口腔卫生质量,是一种可推广的日常儿童牙菌斑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震动牙刷 手动牙刷 菌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的菌斑控制和清除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晓军 沙月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15-415,共1页
关键词 种植体 菌斑控制 清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牙周病患者进行菌斑控制管理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林江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583-584,共2页
目的研究怎样进行菌斑控制管理会达到理想的菌斑控制效果。方法牙周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单纯提供菌斑控制技术指导;B组42例同时建立患者自我菌斑控制的动力和提供技术指导。分别于初诊时、1周、1个月、3个月记录菌斑百分率... 目的研究怎样进行菌斑控制管理会达到理想的菌斑控制效果。方法牙周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单纯提供菌斑控制技术指导;B组42例同时建立患者自我菌斑控制的动力和提供技术指导。分别于初诊时、1周、1个月、3个月记录菌斑百分率并对比菌斑控制效果。结果本实验通过两种方法对比,显示在治疗前两组的菌斑百分率无明显差别,而1周、1个月、3个月后菌斑百分率有显著差别;3个月时A组出现明显反弹。结论给患者建立菌斑控制动力的同时提供技术指导,其菌斑控制的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斑控制 患者 牙周病 效果 治疗前 初诊 牙周炎 百分率 显示 制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基台的菌斑牙石分布及菌斑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志辉 沙月琴 +2 位作者 李晓军 李玉敏 曹采方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1998年第2期55-58,共4页
观测了种植体愈合基台表面菌斑牙石的堆积情况,并比较塑料洁治器,单束牙刷,磨光橡皮杯和碳纤头超声洁治器等工具去除菌斑牙石的效果。发现所有基台都有菌斑牙石分布,面积占5.1%-967%,均值为48.0%。基台与植入体的接缝处也有大... 观测了种植体愈合基台表面菌斑牙石的堆积情况,并比较塑料洁治器,单束牙刷,磨光橡皮杯和碳纤头超声洁治器等工具去除菌斑牙石的效果。发现所有基台都有菌斑牙石分布,面积占5.1%-967%,均值为48.0%。基台与植入体的接缝处也有大量菌斑。4种方法去除菌斑牙石都有效,碳纤头超声洁治器所需时间最少(P<0.01),去除牙石也最彻底。其它方法处理后基台表面仍可残存牙石。结论:种植体需定期清除菌斑牙石,碳纤头超声洁治器是最适用的专业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基台 菌斑牙石分布 菌斑控制 超声洁治器 塑料洁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斑控制对钙通道阻滞剂引起的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哲 葛学军 +4 位作者 武刚 吕海驰 韩佳丽 樊彧丰 杨培荫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9期1466-1467,共2页
钙通道阻滞剂是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牙龈增生是长期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为41.21%[1],研究证实,菌斑刺激牙龈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促进药物性牙龈增生进展。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菌斑。本研究观... 钙通道阻滞剂是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牙龈增生是长期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为41.21%[1],研究证实,菌斑刺激牙龈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促进药物性牙龈增生进展。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菌斑。本研究观察菌斑控制对钙通道阻滞剂引起的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影响,为药物性牙龈增生提供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牙龈增生 菌斑控制 钙通道阻滞剂 牙周基础治疗 诊疗思路 炎症反应 不良反应 常用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斑控制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兴丽 钟密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3期69-69,共1页
药物性牙龈增生是指服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牙龈纤维增生和体积增大。已知钙离子拮抗剂长期使用可导致牙龈增生,发生率为15%~85%[1]。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不停药情况下实施菌斑控制的疗效。
关键词 药物性牙龈增生 疗效观察 菌斑控制 牙龈纤维增生 钙离子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以菌斑控制为导向治疗牙周病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曼丽 张植栋 包广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31期72-75,共4页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炎症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牙菌斑是基质包裹的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现已证实,牙菌斑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因素,故控制菌斑成为治疗牙周病的主要核心策略。基于口...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炎症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牙菌斑是基质包裹的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现已证实,牙菌斑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因素,故控制菌斑成为治疗牙周病的主要核心策略。基于口腔全科治疗中牙周组织健康维护的优先诊疗理念,本文介绍以菌斑控制为导向的牙周治疗(guided biofilm therapy,GBT)方法,从GBT的历史、原理、标准化操作流程、优缺点以及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GBT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建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斑控制 牙周病 G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对孕妇牙周KAP及PLI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芳 刘玮 范琳琳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9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对孕妇牙周知识、信念、行为模式(KAP)及菌斑指数(PLI)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86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 目的:探讨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对孕妇牙周知识、信念、行为模式(KAP)及菌斑指数(PLI)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86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菌斑控制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孕妇KAP及PLI水平。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KAP问卷总分、知识、信念和行为子问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KAP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两组干预后PL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自我菌斑控制干预能提高孕妇牙周KAP水平,改善牙周菌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菌斑控制 妊娠期 知识、信念、行为模式 菌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间隙刷辅助刷牙对正畸牙菌斑控制的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古松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24期43-44,共2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指导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在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观察其控制菌斑的效果。方法:选择采用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对照组刷牙时未使用牙间隙刷。矫治1个月、6个月和1... 目的:本研究通过指导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在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观察其控制菌斑的效果。方法:选择采用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对照组刷牙时未使用牙间隙刷。矫治1个月、6个月和1年后分别使用菌斑显示剂检测牙菌斑指数。结果:矫治期间实验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菌斑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能有效的控制菌斑,有利于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从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器 菌斑指数 菌斑控制 牙间隙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斑控制方法及控制相关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春梅 朱海燕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11期179-180,共2页
牙菌斑是引起口腔2大感染性疾病的龋病,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没有牙菌斑就没有龋病,牙周病。有效控制菌斑是早期防治的关键。对已患有牙周病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彻底清除牙面的菌斑牙石外,还必须掌握菌斑控制的方法,菌斑控制贯穿在... 牙菌斑是引起口腔2大感染性疾病的龋病,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没有牙菌斑就没有龋病,牙周病。有效控制菌斑是早期防治的关键。对已患有牙周病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彻底清除牙面的菌斑牙石外,还必须掌握菌斑控制的方法,菌斑控制贯穿在牙周治疗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斑控制 牙周治疗 感染性疾病 牙周病 早期防治 菌斑 龋病
原文传递
牙周病患者的自我菌斑控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周良 吴宪成 《新疆医学》 2010年第3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菌斑控制 牙周病 患者 口腔疾病 口腔健康 正常功能 牙齿保留 口腔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