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学平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4期2644-264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第第一八七中心医院诊治的142例儿童AAA患儿,所选患儿均常规应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 目的探讨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第第一八七中心医院诊治的142例儿童AAA患儿,所选患儿均常规应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全身放疗的组合治疗方法,经过allo-HSCT后,患儿应用甲氨蝶呤和环孢霉素来对植物抗宿主病进行预防。对于移植后外周血Epstein-Barr病毒(EBV)-DNA拷贝数不断升高的患儿,首先应用利妥昔单进行治疗。当确诊为PTLD时减少或者停止应用免疫抑制剂。结果AAA患儿进行allo-HSCT后PTLD发生率为4.2%,患儿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热,同时可见淋巴结及扁导体肿大,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无效果。其中有4例患儿经过移植后对外周血EBV-DNA拷贝数进行监测,在出现PTLD前均存在拷贝数持续升高的现象,同时进行第一次利妥昔单治疗后拷贝数仍然不断升高。6例PTLD患儿中有4例治疗有效,到目前位置仍然无任何疾病;2例治疗效果不理想,在出现PTLD的第34、96日死亡。结论 PTLD是AAA患儿进行allo-HSCT后很少见到的一种并发症,但一旦发病病死率较高;对患儿外周血EBV-DNA拷贝数进行动态监测,对诊治有一定的帮助;提前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有助于降低PTLD患儿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造血干细胞增殖与血红蛋白合成营养组合物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朝晖 李玉中 +1 位作者 赵成艳 于敬达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1期1284-1285,共2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memia,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性造血抑制有关[1].本研究结合医学营养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探讨促进造血干...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memia,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性造血抑制有关[1].本研究结合医学营养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探讨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与血红蛋白合成营养组合物对AA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作用,为AA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造血干细胞增殖 再生障碍性贫血 医学营养学 贫血小鼠 蛋白合成 组合物 骨髓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造血功能调节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3
3
作者 俞亚琴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427-428,共2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种常见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中医中药治疗再障近十年来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有效治方的实验研究为揭示中医药疗效机理提供了客观证据,本文就近几年中医药为主...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种常见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中医中药治疗再障近十年来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有效治方的实验研究为揭示中医药疗效机理提供了客观证据,本文就近几年中医药为主调节再障的骨髓造血功能作用的研究近况予以综述。 1 中医药对造血细胞的调节作用 1.1 成方对造血细胞的调节作用:谢氏采用脾结节法,体外琼脂培养,体内扩散盒培养方法观察了大菟丝子饮和十四味建中汤对造血细胞的影响。结果示环磷酰胺组CFV—C及DCPC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医药疗法 骨髓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对骨髓造血功能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国华 杨碧云 +1 位作者 熊红 李慧慧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75-79,共5页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其在AA发生、发展中的影响 ,为AA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T细胞亚群、TNF α水平。采用微量甲基纤维素法研究了 2 9例AA患者粒...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其在AA发生、发展中的影响 ,为AA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T细胞亚群、TNF α水平。采用微量甲基纤维素法研究了 2 9例AA患者粒一单系祖细胞 (CFU -GM )集落形成及其骨髓细胞和血清对正常CFU GM集落形成的影响 ,据此对AA进行发病机理分组。结果 :免疫介导组CD4 、CD8、HLA DR、CD4 /CD8、TNF α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性 ,干细胞缺陷组HLA DR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CD4 /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1) ,而微环境缺陷组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极大部分免疫介导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免疫抑制治疗 细胞免疫功能 骨髓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治愈后骨髓的造血功能
5
作者 黄科 杜宏微 +1 位作者 陈琴 黄绍良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68-170,共3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 造血功能 治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补肾方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琳琳 曹宇峰 +2 位作者 吕丽丽 王磊 边月平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功能、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A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治疗,同时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补血...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功能、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A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治疗,同时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补血及止血药物;治疗组给予健脾补肾方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清造血细胞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骨髓基质细胞MAPK/ERK通路蛋白(p-ERK、p-JNK、p-P38)表达。结果治疗前2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Hb、RBC、WBC、PLT、血清EPO、TPO、VEGF及骨髓基质细胞p-ERK、p-JNK、p-P38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CD3+、CD4+、CD4+/CD8+、Hb、RBC、WBC、PLT、血清VEGF及骨髓基质细胞p-ERK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外周血CD8+、血清EPO、TPO及骨髓基质细胞p-JNK、p-P38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方治疗AA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和造血细胞因子分泌,从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其机制与调控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补肾方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功能 骨髓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60b经MAPK/ERK途径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被引量:4
7
作者 党青华 罗君 +3 位作者 王敏 王岑 李功娟 钟舍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12期1816-1822,共7页
目的分析微小RNA-1260b(Microrna-1260b,miR-1260b)是否经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MAPK/ERK)途径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 目的分析微小RNA-1260b(Microrna-1260b,miR-1260b)是否经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MAPK/ERK)途径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方法选取11周龄近交系雄性C57BL/6J小鼠6只,作为供体鼠,选取8~12周龄近交系雄性CB6F1小鼠60只,作为实验鼠。取所供体鼠制备泛T淋巴细胞,实验鼠移植泛T淋巴细胞并射线照射诱导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将CB6F1小鼠分为4组,即为正常组、模型组、过表达组、沉默组,将10μl miR-1260b过表达、miR-1260b沉默载体的慢病毒悬液注射于过表达组、沉默组尾部,空白组、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7 d后观察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外周血象、造血相关因子、免疫功能及MAPK/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外周血象(WBC、PLT、Hb)、造血相关因子(EPO、TPO、VEGF)、骨髓有核细胞数、免疫功能(CD4^(+)、CD8^(+)、CD4^(+)/CD8^(+))、MAPK/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p-MEK、p-ERK、p-JNK、p-P38)上对比,模型组、过表达组、沉默组WBC、PLT、Hb、VEGF水平、CD4^(+)、CD4^(+)/CD8^(+)、骨髓有核细胞数、p-MEK、p-ERK低于正常组(P<0.05)。过表达组WBC、PLT、Hb、VEGF水平、CD4^(+)、CD4^(+)/CD8^(+)、骨髓有核细胞数、p-MEK、p-ERK低于模型组(P<0.05)。沉默组WBC、PLT、Hb、VEGF水平、CD4^(+)、CD4^(+)/CD8^(+)、骨髓有核细胞数、p-MEK、p-ERK高于模型组(P<0.05)。沉默组WBC、PLT、Hb、VEGF水平、CD4^(+)、CD4^(+)/CD8^(+)、骨髓有核细胞数、p-MEK、p-ERK高于过表达组(P<0.05)。模型组、过表达组、沉默组EPO、TPO、CD8^(+)、p-JNK、p-P38高于正常组(P<0.05)。过表达组EPO、TPO、CD8^(+)、p-JNK、p-P38高于模型组(P<0.05)。沉默组EPO、TPO、CD8^(+)、p-JNK、p-P38低于模型组(P<0.05)。沉默组EPO、TPO、CD8^(+)、p-JNK、p-P38低于过表达组(P<0.05)。结论沉默miR-1260b可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功能,其可能经MAPK/ERK途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260b 经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骨髓造血祖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邵宗鸿 郑以州 +4 位作者 张益枝 陈桂彬 李莉 孙娟 储榆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05-408,共4页
为更好地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程度,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了48例接受IBT的SA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晚期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BFU-E)及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 为更好地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程度,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了48例接受IBT的SA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晚期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BFU-E)及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水平变化。结果表明,IST前所有SAA患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IST后1年,29例有效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其临床疗效相关;12例mBFU-E及10例CFU-GM水平恢复正常,其中8例患者mBFU-E及CFU-GM水平同时恢复正常。这表明SAA确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造血功能衰竭与异常免疫关系密切,若去除这种异常,造血功能可获得部分甚至完全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骨髓造血祖细胞 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在小儿慢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弘 吴琼 +2 位作者 顾敏 李爽 郝良纯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3期275-277,共3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目前认为多数AA的发病主要是由免疫因素介导,随着AA免疫抑制治疗的广泛开展,本病的预后有...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目前认为多数AA的发病主要是由免疫因素介导,随着AA免疫抑制治疗的广泛开展,本病的预后有了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血药浓度监测 环孢素A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慢性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髓生血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
10
作者 李大佑 步香爱 颜廷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益髓生血汤 造血功能重建 造血细胞 骨髓基质 治疗前 再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端粒酶、shelterin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概况
11
作者 王琰 徐瑞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4-857,共4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下降和功能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是骨髓衰竭综合征的一种。AA可以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的,
关键词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端粒酶 全血细胞减少 造血干细胞 功能异常 数量下降 综合病症 骨髓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获得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12
作者 王书春 竺晓凡 《中国小儿血液》 2004年第6期282-285,共4页
关键词 获得性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进展 儿童 SAA 骨髓造血功能 免疫抑制治疗 特点 人口 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您了解多少
13
作者 宦芳娜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5年第1期22-23,共2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顾名思义,就是骨髓造血功能出现了障碍,无法再生足够的血细胞,主要表现为慢性贫血、易感染、出血倾向和血细胞计数全面降低,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可危及生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
关键词 骨髓造血功能 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贫血 血细胞计数 出血倾向 身体健康 严重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14
作者 冯莹 刘泽霖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74-77,共4页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PRCA)是一种以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和骨髓红细胞系造血不良而粒细胞、巨核细胞系生成并无异常为特征的血液病。自1922年Kaznelson 首次报道本病后,报道日渐增多。其发病率约占再障总数的3%。分类亦日趋详尽...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PRCA)是一种以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和骨髓红细胞系造血不良而粒细胞、巨核细胞系生成并无异常为特征的血液病。自1922年Kaznelson 首次报道本病后,报道日渐增多。其发病率约占再障总数的3%。分类亦日趋详尽(见表)。本文重点讨论获得性纯红再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获得性纯红再障 骨髓红细胞系 巨核细胞系 粒细胞 骨髓红系 正细胞正色素 胸腺瘤 造血系统疾病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骨髓脂肪化角度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15
作者 王紫宁 杨波 卢学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42-949,共8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造血微环境失调、免疫紊乱、药物与辐射等多种因素相关。骨髓脂肪化是AA骨髓病理学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造血微环境失调、免疫紊乱、药物与辐射等多种因素相关。骨髓脂肪化是AA骨髓病理学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由早期的中胚层细胞发育而来,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1],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为多种细胞等的潜能。20世纪60年代Friedenstein等[2]首次从骨髓中提取BMSCs,BMSCs表面可表达CD105和CD73。此后不同学者从脐带血、脂肪、牙髓、外周血等中分离、培养得到BMSCs,并通过基础实验验证其在免疫调控、造血分化、组织再生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AA患者相较健康个体而言BMSCs成脂分化增加[3],通过分泌脂肪酸和其他活性因子影响骨重塑,这一现象可影响BMSCs正常免疫调节和造血支持功能,并促进疾病的进展[4]。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骨髓过度脂肪化与AA发病机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期更深入地了解AA发病机制,为药物筛选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脂肪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造血微环境 骨髓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体细胞突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梦露 陈婉淑 韩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1-496,共6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都是造血干细胞(HSC)异常的克隆性疾病,两者有时难以区分。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两者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本文将综述AA体细胞突变(SM)与细胞遗传学改变特点,分析其与MDS...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都是造血干细胞(HSC)异常的克隆性疾病,两者有时难以区分。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两者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本文将综述AA体细胞突变(SM)与细胞遗传学改变特点,分析其与MDS的分子联系以及在疾病转化中的作用。AA中最常见的体细胞性改变是PIG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的缺失,它们及8三体、del(13q)与AA免疫发病机制相关。AA最常见的5个突变中,PIGA和BCOR/BCORL1突变预后更好,而DNMT3A和ASXL1突变与克隆演变和预后不良相关。AA继发MDS的危险因素包括预后不良的SM和细胞遗传学改变[如del(7q)]、疾病持续时间较长、AA发病年龄、端粒磨损等。因SM动态变化及意义未确定,其在疾病进展中的意义仍不明,但监测SM并结合临床评估预后仍可能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体细胞突变 细胞遗传学改变 分子发病机制 疾病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骨髓衰竭克隆性造血病理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斯斌 施均 《癌症进展》 2015年第3期255-259,共5页
获得性骨髓衰竭(acquired bone marrow failure,a BMF)是一组以造血功能不良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 获得性骨髓衰竭(acquired bone marrow failure,a BMF)是一组以造血功能不良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a BMF患者病理性造血微环境"龛"(Nich)中的克隆性造血机制复杂,深入研究其机制对治疗a BMF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骨髓衰竭 克隆性造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 尿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兰 白玉盛 +8 位作者 刘伟 李巍 马西虎 刘晓 黄志慧 葛晓红 张凤奎 林冬 阎嶂松 《新疆医学》 2007年第5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大剂量环磷酰胺 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 病因不明 功能衰竭 cell 红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治疗选择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凤奎 井丽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第10期870-871,共2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以外周血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而无异常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根据病因不同,再障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再障占绝大多数。先天...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以外周血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而无异常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根据病因不同,再障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再障占绝大多数。先天性再障除支持治疗外,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最终其造血衰竭治疗依赖造血干细胞移植(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药物治疗 骨髓造血衰竭 造血干细胞移植 纤维组织增生 造血细胞增生 血细胞减少 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血合剂及其拆方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福鹏 赵晓燕 +2 位作者 孙伟玲 曾庆 周永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3期4057-4058,共2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以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衰竭为特征的血液系统难治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AA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尤其是免疫T细胞功能异常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有的学者认为AA可归属为免疫性疾...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以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衰竭为特征的血液系统难治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AA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尤其是免疫T细胞功能异常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有的学者认为AA可归属为免疫性疾病。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AA造血微环境的问题依然存在,即造血微环境成份与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介导了AA患者造血功能受抑并进而衰竭。而在造血微环境中起营养和支持作用的骨髓微血管又显得尤其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血管重要生成因子,在血管新生中起主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VEGF在AA患者表达过低,这与造血障碍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功能异常 造血微环境 免疫性疾病 骨髓单个核细胞 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