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阳凹陷水南组页岩气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1
作者 刘新升 张领军 +2 位作者 谢波 龚铭泽 宋忠杰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10期10-17,共8页
本文对莱阳凹陷水南组页岩气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剖面和钻井两种岩心样品的综合分析和实验方法,发现该储层页岩的孔隙度较低,发育多种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的原生孔隙或微裂缝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微孔隙、黏土矿物转化形成... 本文对莱阳凹陷水南组页岩气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剖面和钻井两种岩心样品的综合分析和实验方法,发现该储层页岩的孔隙度较低,发育多种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的原生孔隙或微裂缝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微孔隙、黏土矿物转化形成的孔隙、长石和方解石等溶蚀形成的孔洞等。这些微孔隙及裂缝的存在,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了空间。通过压汞、低温液氮以及CO_(2)吸附3种实验综合测试表明剖面样品与钻井样品差异。水南组泥页岩孔径主要介于5~13 nm,平均为8.23 nm,泥页岩总孔比表面积平均为5.72 m^(2)/g,总孔容平均为0.008 cm^(3)/g,对页岩气储层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莱阳凹陷水南组页岩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南组 页岩气 孔隙特征 微观特征 莱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33
2
作者 周勇 纪友亮 +1 位作者 张善文 万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1-620,共10页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组碎屑岩储层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构造活动、...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组碎屑岩储层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构造活动、沉积特征、成岩特征研究了该碎屑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探讨了低渗透砂岩背景下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砂岩以低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为特征,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多小于1×10-3μm2,为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起了决定性作用;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有机酸溶蚀作用、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和后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其中后期构造活动是影响低渗透砂岩中有效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白垩纪末期—新生代的构造抬升使孔隙得以保存,同时构造活动产生的微裂缝不仅可以作为油气储集空间,而且还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并改善储层的渗滤特征。寻找裂缝性储层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和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物性控制因素 成岩作用 构造活动 裂缝 莱阳 莱阳凹陷 胶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凹陷烃源岩中的石油包裹体及油气初次运移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洪营 熊敏 +1 位作者 刘德汉 肖贤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3-167,共5页
莱阳凹陷莱孔2井下白垩统莱阳组水南段暗色泥岩为富含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的优质烃源岩。用高倍荧光显微镜观察,在这些暗色泥岩的砂质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中,发现丰富的微石油包裹体群。这些石油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较集中,为78~82℃。根据莱... 莱阳凹陷莱孔2井下白垩统莱阳组水南段暗色泥岩为富含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的优质烃源岩。用高倍荧光显微镜观察,在这些暗色泥岩的砂质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中,发现丰富的微石油包裹体群。这些石油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较集中,为78~82℃。根据莱孔2井水南段古地温演化历史,进一步推算出烃源岩中这些石油包裹体的形成时间为74~77Ma。根据PVTsim模拟计算,这些石油包裹体的捕获压力为305~307bar。莱阳凹陷水南段暗色泥岩石油包裹体的发现,说明该凹陷在第三纪抬升以前水南段暗色泥岩曾经历过深埋与生排烃作用,为本区重要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凹陷 烃源岩 石油包裹体 油气初次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烃源岩生烃史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洪营 刘德汉 肖贤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50-755,共6页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为一典型的中生代残留凹陷。长期以来,由于对该凹陷烃源岩生烃史认识不清,给勘探潜力评价带来不利影响。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对该凹陷莱孔2井2块典型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及烃源岩生烃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莱阳...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为一典型的中生代残留凹陷。长期以来,由于对该凹陷烃源岩生烃史认识不清,给勘探潜力评价带来不利影响。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对该凹陷莱孔2井2块典型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及烃源岩生烃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莱阳凹陷在地史时期存在2个生油峰期,第1期出现在90~75Ma,主要烃源岩是位于莱阳凹陷中心的逍仙庄段烃源岩,生油范围较小;第2期出现在75~65Ma,生油范围广,包括凹陷内的水南段烃源岩及斜坡带的逍仙庄段烃源岩,为主生油期。认为莱阳凹陷圈闭构造主要形成期与烃源岩主生烃期基本吻合,但由于后期构造破坏,莱阳凹陷的勘探重点应放在有较好储盖组合、未受明显构造变动的残存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莱阳凹陷 烃源岩 生烃动力学 生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以莱阳凹陷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卢春红 纪友亮 潘春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1,152-153,共4页
莱阳凹陷发现了大量的油气显示和油砂,说明该盆地有油气生成和油气的聚集,但钻孔未取得突破。为改变此现状,充分应用盆地内钻井取心资料,编制了岩心单井相分析柱状图。结合水南段沉积期特点,将莱阳盆地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的沉积相划分... 莱阳凹陷发现了大量的油气显示和油砂,说明该盆地有油气生成和油气的聚集,但钻孔未取得突破。为改变此现状,充分应用盆地内钻井取心资料,编制了岩心单井相分析柱状图。结合水南段沉积期特点,将莱阳盆地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的沉积相划分为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滨浅湖、深湖半深湖、近岸水下扇6种沉积相类型。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将地质研究与地球物理手段相结合,对莱阳组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对地震相进行分析及对地震属性进行提取,再综合考虑原型盆地类型和区域构造背景,得出水南段的沉积相分布特征,对取得勘探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地震相 沉积相 莱阳 白垩系 莱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凹陷莱阳群层序特征及其对走滑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潘春孚 纪友亮 +4 位作者 张善文 林晓华 卢春红 周勇 李清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0-647,667+498-499,共8页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莱阳凹陷较完整的地质露头、地震和钻井岩心等资料,在莱阳凹陷莱阳群共识别出2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SB1、SB3,1个局部不整合面SB2,将莱阳群作为一个二级构造层序,以其内部的次一级局部不整合面SB2为界,分为SQ1(...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莱阳凹陷较完整的地质露头、地震和钻井岩心等资料,在莱阳凹陷莱阳群共识别出2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SB1、SB3,1个局部不整合面SB2,将莱阳群作为一个二级构造层序,以其内部的次一级局部不整合面SB2为界,分为SQ1(瓦屋夼组)、SQ2(止凤庄组—曲格庄组)两个三级层序。根据SQ2内部层序结构及其沉积特征,将其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反映了由走滑强烈拉张经走滑拉张相对平静向走滑挤压转化的构造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冲积扇和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流相沿桃村—东陡山断裂向北东方向不断迁移,并导致莱阳凹陷东北部的抬升和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凹陷 莱阳 层序界面 体系域 层序结构 沉积特征 走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莱阳凹陷水南组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邱磊 刘鹏 +2 位作者 崔兆帮 王笑奇 代旭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250-259,共10页
为了研究莱阳凹陷陆相水南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通过扫描电镜实验观察页岩孔隙微观形貌,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及低温二氧化碳吸附实验对水南组页岩孔隙进行全尺度表征;并结合有机地化参数和矿物组成分析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莱阳凹陷陆相水南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通过扫描电镜实验观察页岩孔隙微观形貌,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及低温二氧化碳吸附实验对水南组页岩孔隙进行全尺度表征;并结合有机地化参数和矿物组成分析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扫描电镜镜下观察发现莱阳凹陷陆相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粒间孔、粒内孔及微裂隙等4种微观孔缝。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及低温二氧化碳吸附实验联合表征发现孔隙连通性整体较好,孔隙形态以平行板状的狭缝形孔和细颈广体的墨水瓶形孔为主,孔径分布曲线呈多峰形态,大孔、中孔、微孔均发育较多,而比表面积主要由小于100 nm的孔隙,尤其以小于2 nm的微孔贡献为主。有机碳含量对孔隙发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黏土矿物主要贡献中孔和微孔体积,石英、长石对大孔发育有积极的影响,而碳酸盐矿物会胶结堵塞孔隙,造成大孔、中孔及微孔体积均减小,对孔隙发育为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莱阳凹陷 水南组 孔隙特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西断层断裂性质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波 吴智平 +1 位作者 刘华 李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3-221,共9页
为了明确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西断层的断裂性质及成因机制,利用莱阳凹陷重力资料及新采集处理二维地震资料,对莱西断层进行识别与描述,并对其几何学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莱西断层发育带状展布、花状构造、海豚效应等构造样式,并且断... 为了明确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西断层的断裂性质及成因机制,利用莱阳凹陷重力资料及新采集处理二维地震资料,对莱西断层进行识别与描述,并对其几何学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莱西断层发育带状展布、花状构造、海豚效应等构造样式,并且断层两侧地质体沿断层走向左行错开约4.4 km,是一条典型的左行走滑断层。晚白垩世末期—古新世时期,研究区构造应力场为NEE-SWW向挤压,牟平—即墨断裂带由晚白垩世早期的伸展作用转换成右行走滑,而莱西断层剪切方向与其相反,是牟平—即墨断裂带的共轭左行走滑断层。莱西断层并不控制白垩纪地层的沉积,因此不是莱阳凹陷的西部控凹断层,而是凹陷内部的一条分带断层,在其切割作用下莱阳凹陷被分成东西2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断层 走滑断层 牟平-即墨断裂带 莱西断层 莱阳凹陷 胶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凹陷原型盆地恢复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2
9
作者 逄建东 薛兆杰 +1 位作者 李晶晶 赵云斌 《中外能源》 CAS 2015年第11期53-58,共6页
莱阳凹陷作为胶莱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属于典型的中生代残留盆地,由于新生代以来强烈的构造运动,盆地现构造形态异于原型盆地结构形态,可能经历了局部原生油藏的破坏和次生油藏的形成,仍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目前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凹陷... 莱阳凹陷作为胶莱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属于典型的中生代残留盆地,由于新生代以来强烈的构造运动,盆地现构造形态异于原型盆地结构形态,可能经历了局部原生油藏的破坏和次生油藏的形成,仍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目前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凹陷内油气显示频繁,在野外地质调查、参数井钻探基础上,对其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认识到研究区具备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该区油气勘探重点在于恢复盆地原型,明确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带。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沃尔索相律法恢复盆地边界,用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地层剥蚀量,对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剖析。盆地的东部边界在朱吴、店集一带,野外地质研究证实该带发育边缘相的冲积扇沉积,盆地的西北部莱阳组各段与胶北隆起呈超覆沉积,而盆地的沉积中心位于姜疃、万第一带,山前店以及莱阳西大部分地区则发育半深湖到浅湖相沉积。山前店背斜带古油藏形成条件优越,其翼部保存条件较好,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凹陷 残余盆地 原型盆地恢复 成藏条件 沉积中心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34
10
作者 翟慎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莱阳凹陷是白垩纪残留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凹陷的基本构造特征总结为:白垩系各群组充填差异明显,上下白垩纪之间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通过计算剥蚀量、编制构造... 莱阳凹陷是白垩纪残留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凹陷的基本构造特征总结为:白垩系各群组充填差异明显,上下白垩纪之间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通过计算剥蚀量、编制构造演化剖面和综合地质分析,将莱阳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莱阳期拉分断陷、青山期扩展断陷、青山期末挤压褶皱、王氏期再次拉分断陷和新生代抬升剥蚀5个阶段。早白垩世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油气的形成条件,晚白垩世和新生代的构造活动则对油气藏进行了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残留盆地 构造演化 莱阳凹陷 胶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勇 纪友亮 +2 位作者 张善文 万璐 范凌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0-350,共11页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黏土矿物X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胶莱盆地莱阳组砂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物源差异影响,凹陷东部以长...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黏土矿物X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胶莱盆地莱阳组砂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物源差异影响,凹陷东部以长石砂岩为主,凹陷西部以岩屑砂岩为主,富含各种塑性岩屑,莱阳组砂岩总体以低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为特征。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砂岩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凹陷东部以胶结作用减孔为主,压实程度较弱,碳酸盐胶结物是造成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胶结物。凹陷西部以压实作用为主,但绿泥石薄膜胶结物的存在有利于保存部分原生孔隙。莱阳组砂岩储层原生孔隙残留较少,多以次生孔隙为主。溶蚀作用,尤其是长石的溶解作用,对改善储层物性有重要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在K1llw、K1ls中,成岩演化达中成岩A期,溶蚀型次生孔隙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孔隙类型,其发育带往往是有利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莱阳 莱阳凹陷 胶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凹陷莱阳群黑色页岩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特征与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续学 张祥玉 +2 位作者 李守军 张家豪 张振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3-744,共12页
咸化湖盆泥岩和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咸化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和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对山东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群泥岩和页岩的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RSE,包括Mo、Cr、Zn、Cu、Ni、Co、V、As、U和Th)和总有机碳(TOC)进行分析,旨在... 咸化湖盆泥岩和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咸化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和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对山东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群泥岩和页岩的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RSE,包括Mo、Cr、Zn、Cu、Ni、Co、V、As、U和Th)和总有机碳(TOC)进行分析,旨在恢复研究区氧化还原环境和探讨盐湖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瓦屋夼组和止凤庄组泥岩的TOC含量较低,RSE没有明显富集,RSE及其比值(U/Th、Cu/Zn、V/Cr和Ni/Co)反映该沉积时期为氧化环境;水南组黑色泥页岩的TOC含量骤增,RSE显著富集,反映该沉积时期为弱还原环境;龙旺庄组和曲格庄组TOC含量迅速减小,RSE含量较低,反映该沉积时期为富氧环境。水南组黑色页岩有机质的富集与古气候、古生产力、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综合因素有关,其中古气候是导致古生产力、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因素变化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莱阳凹陷 水南组 黑色页岩 有机质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群水南组暗色泥页岩的地质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玉宝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86-492,共7页
为研究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群水南组发育沉积厚度较大的暗色泥页岩的地质特征,观察和测试露头剖面样品和钻孔样品的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岩石学特征和孔裂隙等特征。结果表明:水南组暗色泥页岩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 为研究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群水南组发育沉积厚度较大的暗色泥页岩的地质特征,观察和测试露头剖面样品和钻孔样品的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岩石学特征和孔裂隙等特征。结果表明:水南组暗色泥页岩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与生烃潜量(S_1+S_2)含量均较高,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总体处于成熟中期,具备较强的生排烃能力;矿物成分以黏土矿物、白云石、石英和长石为主,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可以达到82.3%;孔、裂隙均有发育,具备较多的页岩气储集空间。该研究说明莱阳凹陷水南组暗色泥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莱阳凹陷 水南组 暗色泥页岩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页岩气地质特征及构造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怀勐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127-129,共3页
基于大量野外地质工作及实验测试成果,研究了莱阳凹陷水南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分析了构造对烃源岩埋藏-生气-保存的控制。研究表明,水南组属三角洲-深湖相沉积产物,为页岩气主要烃源岩层位;水南组处于中-高成熟阶段,生烃能力较强。
关键词 胶莱盆地 莱阳凹陷 水南组 页岩气 构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凹陷页岩气资源潜力前景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文泉 蒋波 +2 位作者 王云燕 梁云汉 肖广玲 《山东国土资源》 2014年第8期7-11,共5页
山东省白垩世地层以胶莱坳陷最具代表性,白垩系中页岩气赋存地层为莱阳群。一直认为莱阳凹陷是胶莱坳陷寻找石油和页岩气的有利区域,胜利油田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做了大量工作,均未取得突破性成果。莱阳凹陷内较好的暗色泥页岩(烃源... 山东省白垩世地层以胶莱坳陷最具代表性,白垩系中页岩气赋存地层为莱阳群。一直认为莱阳凹陷是胶莱坳陷寻找石油和页岩气的有利区域,胜利油田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做了大量工作,均未取得突破性成果。莱阳凹陷内较好的暗色泥页岩(烃源岩),大部出露或被剥蚀,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认为莱阳凹陷具有页岩气形成的条件,在研究莱阳凹陷的地质特征、有机地化特征、恢复原型盆地等基础上,圈定了页岩气成藏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资源 页岩气勘查 潜力前景 莱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凹陷水南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可压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兵艳 《山东国土资源》 2022年第4期38-43,共6页
莱阳凹陷水南组是山东省中生代暗色泥页岩发育最好的层位之一,为了获取水南组泥页岩可压性,对水南组页岩气储层开展岩性特征、有机地化特征、裂缝发育特征、脆性/黏土矿物特征、脆性指数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莱阳凹陷水南组泥页岩发育... 莱阳凹陷水南组是山东省中生代暗色泥页岩发育最好的层位之一,为了获取水南组泥页岩可压性,对水南组页岩气储层开展岩性特征、有机地化特征、裂缝发育特征、脆性/黏土矿物特征、脆性指数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莱阳凹陷水南组泥页岩发育厚度为200~443 m,泥地比大于70%;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38%,生烃潜量平均为4.42 mg/g,干酪根以Ⅱ型为主,Ⅰ型次之,镜质体反射率为0.70%~1.30%,泥页岩中宏观裂缝和微裂缝发育,利于后期压裂诱导缝的产生;泥页岩脆性矿物平均含量为75.2%~94.1%,脆性矿物含量较高,采用改进岩石脆性指数评价方法计算水南组泥页岩样品脆性指数为28%~63%,水南组泥页岩脆性很强,说明水南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的可压性,利于人工压裂改造形成网状体积裂缝,研究成果对水南组页岩气储层改造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可压性 脆性指数 水南组 莱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剖面反演莱阳南凹陷深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健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第5期27-32,共6页
莱阳南凹陷沉积中心位于山东省莱阳市南,在布格重力场上反映为西宽东窄近EW走向的重力低值闭合异常。垂直于异常走向,在布格重力异常中心及周围布设了五条重力剖面,以地层密度资料为基础,通过2.5D反演计算,大致查明了莱阳南凹陷的空间... 莱阳南凹陷沉积中心位于山东省莱阳市南,在布格重力场上反映为西宽东窄近EW走向的重力低值闭合异常。垂直于异常走向,在布格重力异常中心及周围布设了五条重力剖面,以地层密度资料为基础,通过2.5D反演计算,大致查明了莱阳南凹陷的空间分布形态,并对其基底形态做了详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中生界最大沉积厚度为4km左右。在其中一条剖面上布设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测量工作,从岩层的电性角度出发推断了凹陷深度,二者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测量 反演 莱阳凹陷 CSA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水南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领军 辛蘶 《煤炭与化工》 CAS 2017年第1期9-12,共4页
以往对胶莱盆地的研究多限于常规油气,而针对页岩气的研究尚处于初步勘探阶段。通过野外剖面调研,选取莱阳凹陷、夏格庄洼陷及诸城凹陷58件水南组页岩剖面样,运用TOC、氯仿沥青"A"、C同位素、岩石热解、TI指数、镜质组反射率... 以往对胶莱盆地的研究多限于常规油气,而针对页岩气的研究尚处于初步勘探阶段。通过野外剖面调研,选取莱阳凹陷、夏格庄洼陷及诸城凹陷58件水南组页岩剖面样,运用TOC、氯仿沥青"A"、C同位素、岩石热解、TI指数、镜质组反射率等多种测试手段,来研究页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等有机地化特征。结果表明,胶莱盆地水南组页岩有机质类型Ⅱ型为主,Ⅲ型次之;莱阳凹陷有机质丰度达到较好烃源岩条件;诸城凹陷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达生气阶段。综合认为莱阳凹陷油气生成条件较好,夏格庄洼陷和诸城凹陷油气生成条件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南组 有机地球化学 生烃条件评价 胶莱盆地 莱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