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孔洋阳 韩海荣 +1 位作者 康峰峰 王清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2,共8页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目前正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为衡量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目前正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为衡量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从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程度、湿地环境状况、保护对象状况3个方面的1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该保护区保护对象水鸟的状况良好,湿地状况受气候影响较大,并受到石油开采影响程度正逐渐减小,而畜牧业及种植业对其影响逐渐显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最终结果等级为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层次分析法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与豆雁迁徙期资源利用特征与生态位分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孪鑫 潘鸿茹 +2 位作者 田晔 雷泽锋 邹红菲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7-423,共7页
为深入了解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与豆雁Anser fabalis种群之间的资源利用特征和生态位分化,2018年秋季和2019年春季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迁徙期的白鹤和豆雁展开了研究。采用固定路线寻查的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 为深入了解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与豆雁Anser fabalis种群之间的资源利用特征和生态位分化,2018年秋季和2019年春季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迁徙期的白鹤和豆雁展开了研究。采用固定路线寻查的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内的白鹤与豆雁的生境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计算两者的生境利用率、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对其资源分配和生态位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迁徙期白鹤主要利用芦苇沼泽,豆雁主要利用芦苇沼泽和苔草沼泽;栖息环境:豆雁对苔草沼泽和明水面的利用率相对较高,而白鹤偏好草甸、芦苇沼泽以及农田,秋迁期生态位重叠值达到最大(0.654);离岸距离:白鹤主要选择了离岸0~50 m和50~100 m的环境,豆雁选择了离岸150~200 m和>200 m的环境,秋迁期生态位重叠值达到最大(0.612);觅食地类型:白鹤偏好芦苇滩、农田和泥地,而豆雁偏好苔草滩,春迁期生态位重叠值达到最大(0.595)。白鹤和豆雁的资源利用特征与生态位动态变化反映了迁徙期鸟类对生境变化的响应。两者通过选择不同的环境调节生态位宽度,减少生态位重叠,缓解种间资源分配,实现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鹤 豆雁 资源利用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的保障体系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沐子 孙猛 刘娜 《中国林业经济》 2009年第2期33-36,共4页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物种代表性、生境原始性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特征和重要价值,因此对该地区的旅游开发必须遵循保护性优先的原则,并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立足于该地区湿地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物种代表性、生境原始性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特征和重要价值,因此对该地区的旅游开发必须遵循保护性优先的原则,并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立足于该地区湿地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加强该地区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各种内外部保障体系建设要点,进而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具体的实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生态旅游 保护性开发 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6
4
作者 袁家冬 张娜 曹艺民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9-114,共6页
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状况的分析入手,探讨了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辩证关系应用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中.针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中面... 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状况的分析入手,探讨了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辩证关系应用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中.针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性措施和旅游开发的主要建设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莫格 自然保护区 湿地 旅游开发 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抗自然力侵蚀效益评估——以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明 吕宪国 +2 位作者 许林书 刘吉平 殷书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68,95,共3页
利用环境经济学评价方法,结合侵蚀模型、野外实测数据以及GIS手段,对莫莫格保护区湿地的抗自然力侵蚀效益进行了评估。莫莫格保护区湿地潜在土壤侵蚀量为1.15×108kg·a-1,潜在土壤侵蚀模数为801kg·hm-2·a-1;潜在土... 利用环境经济学评价方法,结合侵蚀模型、野外实测数据以及GIS手段,对莫莫格保护区湿地的抗自然力侵蚀效益进行了评估。莫莫格保护区湿地潜在土壤侵蚀量为1.15×108kg·a-1,潜在土壤侵蚀模数为801kg·hm-2·a-1;潜在土壤侵蚀模数西部大于中东部。湿地抗侵蚀效益为398万元,单位面积效益为28元·hm-2·a-1。湿地减少土地废弃和减少河道淤积的效益分别为4.65和2.94万元·a-1;减少营养物质流失效益为390.41万元,大于前两项效益。湿地抗侵蚀效益评估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湿地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是建设绿色GDP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土壤侵蚀量 效益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旅游扶贫模式构建研究——以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猛 刘娜 +1 位作者 张政 邹红菲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14期101-104,共4页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吉林省最大的湿地保留地,而且还是鸟类的天然公园,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但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地处吉林省西部镇赉县境内,镇赉县被列为中国贫困县,因此,使之成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矛盾的典型代表...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吉林省最大的湿地保留地,而且还是鸟类的天然公园,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但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地处吉林省西部镇赉县境内,镇赉县被列为中国贫困县,因此,使之成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矛盾的典型代表。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低碳旅游扶贫模式是解决这一矛盾,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分析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指出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开展低碳旅游拥有的优势,以及利用低碳经济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进行旅游扶贫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开展低碳旅游扶贫的模式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莫格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贫困县 低碳经济 低碳旅游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网谷 王智 蒋明康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1-43,共3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异常以及频繁的人为经济开发活动,我国部分自然保护区出现了湿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草原退化、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珍稀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破坏,已经威胁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制约了...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异常以及频繁的人为经济开发活动,我国部分自然保护区出现了湿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草原退化、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珍稀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破坏,已经威胁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制约了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这类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若不能得到及时恢复,将对保护区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建设,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是此类保护区管理部门在当前形势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经济开发 湿地面积 植被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水鸟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卜楠龙 于国海 +4 位作者 孙孝维 邹畅林 王永 王波 钱法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734-13738,共5页
根据白鹤GEF项目"保护白鹤及其他迁徙水鸟并建立迁徙地点网络"制定的迁徙水鸟监测方案,于2004~2008年春季,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次调查共记录水鸟70种,隶属7目14科,其中包括1个新记录种;... 根据白鹤GEF项目"保护白鹤及其他迁徙水鸟并建立迁徙地点网络"制定的迁徙水鸟监测方案,于2004~2008年春季,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次调查共记录水鸟70种,隶属7目14科,其中包括1个新记录种;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各年度间春季水鸟的种群数量和物种数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 水鸟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
《当代生态农业》 2006年第1期4-4,共1页
位于吉林省镇赉县境内,面积14.4万公顷,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 湿地生态系统 省人民政府 保护对象 镇赉县 丹顶鹤 公顷 珍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
作者 倪军 《绿色财会》 201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镇赉县境内,东靠嫩江,南临洮儿河。全区总面积14.4万公顷,是吉林省最大的湿地保留地,被誉为“吉林西部之肾”。莫莫格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1994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我国第一批湿地名录,1...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镇赉县境内,东靠嫩江,南临洮儿河。全区总面积14.4万公顷,是吉林省最大的湿地保留地,被誉为“吉林西部之肾”。莫莫格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1994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我国第一批湿地名录,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西部 国家环保总局 吉林西部 镇赉县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湿地的鱼类栖息地修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富亿 文波龙 +2 位作者 李晓宇 刘宏远 邹畅林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鱼类是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中的重要食物基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针对该保护区中的鱼类资源增殖能力下降、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 鱼类是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中的重要食物基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针对该保护区中的鱼类资源增殖能力下降、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的适宜性水平降低的现状,2016年至2017年期间,采用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的方法,对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中鱼类的自然栖息地进行了修复;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分别于2015年9月和2017年1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鱼类栖息地,开展了鱼类样本采集和调查,研究了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鱼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评价了鱼类栖息地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鱼类自然栖息地相比,修复栖息地的鱼类物种数量明显增多,而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却分别减小了16.02%和39.98%,小型非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增大了1.43倍和63.54%,鱼类现存资源量、平均年鱼类现存资源量和平均年鱼类分布密度大幅增加;修复栖息地鱼类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减小了31.98%和34.42%。所采用的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方法,提高了修复栖息地对鱼类的适宜性,促进了鱼类资源自然增殖和种群自我发展,实现了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作为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功能的可持续性,弥补了自然栖息地适宜性差、鱼类自然增殖能力低和种群发展不可持续的缺陷。该修复方法可以为松嫩平原湿地型自然保护区鱼类栖息地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栖息地 修复 河流湿地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白头鹎
12
作者 陈阳 张淼 +3 位作者 王波 燕红 张超凡 马琼芳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33-35,共3页
2022年5月7日,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址岛阔叶人工林内观察并拍摄到2只小型鸟类,经查阅相关图鉴及检索确定为白头鹎,为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
关键词 白头鹎 分布 新记录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估研究
13
作者 彭琳 陈烨 《园林》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亟需科学的土地冲突评估方法作为精准介入的技术支撑。构建由制度性冲突、保护利用冲突、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三类构成的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分类和评估框架,采用矩阵分析法、MaxEnt生境模拟法、土地多宜性分析法等方法,以位于重庆主城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运用。识别结果表明,从冲突规模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大,制度性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小;从冲突类型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与保护利用冲突的分布重叠度较高;从冲突强度来看,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冲突大部分位于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从空间规划和冲突治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的规划调控建议,为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的规划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保护 土地利用冲突 边缘区 土地多宜性分析法 MaxEnt生境模拟法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种典型植物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炜璇 李依蒙 +3 位作者 江红星 王毅花 陈丽霞 王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88-2998,共11页
土壤微生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成分之一,是动植物残体分解的主要驱动力,在养分循环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明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组成特征,选取碱蓬、扁秆藨草、三江藨草和芦苇等4种典型湿... 土壤微生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成分之一,是动植物残体分解的主要驱动力,在养分循环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明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组成特征,选取碱蓬、扁秆藨草、三江藨草和芦苇等4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下的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及理化特征分析。16S rRNA和ITS全长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是4种植物群落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门类,子囊菌门是4种植物群落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真菌门类。Alpha多样性结果显示,两种藨草群落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而土壤真菌丰富度在三江藨草群落中最高,真菌多样性在4种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LEfSe分析显示,扁秆藨草群落土壤中拟杆菌目、梭菌纲、梭菌目、链格孢属等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它们在其他3种群落土壤中的相对丰度,而三江藨草群落土壤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罗兹菌门、假单胞菌属、环柄菇属等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它们在其他3种群落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受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碳等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莫莫格保护区湿地生态功能的维持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物群落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指标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倪鹤珊 李鸿雁 +2 位作者 佟守正 崔庚 张洺也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7-444,共8页
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是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服务功能进行评价能直观地反映湿地破坏情况或修复效果、量化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区域水资源供需状况和空间格局变化的表征,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起到支撑作用。... 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是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服务功能进行评价能直观地反映湿地破坏情况或修复效果、量化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区域水资源供需状况和空间格局变化的表征,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起到支撑作用。利用生态环境需水量,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能够阐明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变化的原因,进而明确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以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植被和水文数据,根据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的组成及权重,对气候调节、资源供给和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3个重要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指标进行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988年至1999年期间,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运行情况较好,2000年至2010年期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随湿地的退化而逐渐减弱,2011年之后生态服务功能有所回升,说明保护工作开展有效,减缓了湿地退化速度,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得到恢复。研究结果可以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角度服务于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合降水量、气温等气候条件可以实现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变化趋势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功能 综合赋权法 生态环境需水量 分级评价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的鼬獾和花面狸时空分布格局
16
作者 孙捷 章蜜 +2 位作者 罗伟 顾杭敏 张微微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同域分布的物种通过生态位分化减少竞争,实现共存。为探究同域分布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的时空分布格局,了解两者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及共存机制。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重叠指数法对庐山... 同域分布的物种通过生态位分化减少竞争,实现共存。为探究同域分布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的时空分布格局,了解两者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及共存机制。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重叠指数法对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鼬獾和花面狸的活动节律及其时间生态位重叠程度进行分析,以MaxEnt模型对二者的适宜栖息地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运用ENMTools 1.4.4计算二者的生态位重叠度,比较二者在空间生态位上的选择差异,同时探讨环境因子对二者共存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鼬獾和花面狸均属于典型的夜行性动物,二者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较高(Δ=0.93,P>0.05),且未通过时间生态位的分化来减少竞争;鼬獾和花面狸共同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庐山保护区的山脚林缘,空间分布格局大量重叠,也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对环境因子的选择具有相似性,均受海拔影响最大,但在植被类型和坡度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二者通过空间生态位的部分差异来避免对食物资源和领域的竞争。本研究揭示了鼬獾与花面狸在庐山保护区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二者时空生态位分化不明显,建议充分考虑二者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积极探讨加强栖息地保护,合理控制人为干扰,以实现对两个物种甚至更多同域近缘物种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鼬獾 花面狸 日活动节律 空间格局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欧洲山杨树干附生地衣的分布特征
17
作者 杜来提罕·托合荪 金斯古丽·巴合努尔 +1 位作者 雍海英 艾尼瓦尔·吐米尔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1,共10页
附生地衣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分布受到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为了探查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生地衣分布与宿主的关系,采用树干取样法对不同分布海拔、不同胸径及不同树干朝向和高度的198株欧洲山杨(Popul... 附生地衣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分布受到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为了探查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生地衣分布与宿主的关系,采用树干取样法对不同分布海拔、不同胸径及不同树干朝向和高度的198株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 Linn.)附生地衣的种类组成和总相对盖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不同种类附生地衣盖度与宿主分布海拔和胸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欧洲山杨树干上的附生地衣共有33种,隶属于8科20属,其中,蜈蚣衣科(Physciaceae)为种类最多的科,蜈蚣衣属〔Physcia(Schreb.)Michx.〕为种类最多的属。该保护区内欧洲山杨树干上的附生地衣种数和总相对盖度均随着宿主分布海拔、胸径和树干高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特征,分别在海拔(1200,1300]m、胸径(60,90]cm和高度(100,120]cm宿主树干上达到峰值;并且,北向树干上的附生地衣种数和总相对盖度明显高于南向树干。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仅少部分种类附生地衣盖度与宿主分布海拔和胸径的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综上所述,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欧洲山杨树干的附生地衣分布与宿主分布海拔、胸径及树干的朝向和高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地衣 欧洲山杨 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18
作者 何芳 王秦韵 +7 位作者 肖梅 张玉泉 蔡丽君 刘浩 李明富 陈鹏 谌利民 阙品甲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二级68种。此外,还包括中国特有鸟类29种,占中国鸟类特有种总数的26.6%。相较于历史文献记载的鸟种,新增鸟类66种,其中有9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保护区的鸟类组成表现出物种多样性丰富和特有物种丰富等特征,完善后的鸟类名录可为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国家公园 特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19
作者 毛秋瑢 李亚男 李博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5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全面掌握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资源现状,为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在实验室进行物种鉴定,从多样性、生境类型、区系成分和物种相似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保护区内共有... 目的:全面掌握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资源现状,为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在实验室进行物种鉴定,从多样性、生境类型、区系成分和物种相似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保护区内共有地衣15科23属36种,其中1科2属5种为山西省新记录。生境主要有树生、石生、藓丛生、草地生、土生地衣和多生境等类型,其中以石生为主。保护区内地衣区系成分主要有世界广布成分、泛热带成分、东亚及北美间断、泛北极成分。该保护区与驼梁山保护区物种相似性最高。结论: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以茶渍科(Lecanoraceae)为优势科,石蕊属(Cladonia Wigg.)为优势属;泛热带成分为主,与泛北极成分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生境 区系 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对芦苇扩张的栖息地适应与行为活动特征
20
作者 冉景丞 蒙秉顺 +2 位作者 张旭 黄小龙 涂声蕾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湿地是水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场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改变水鸟的分布及行为。研究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响应特征,有利于掌握黑颈鹤的栖息地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6—2022年在草... 湿地是水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场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改变水鸟的分布及行为。研究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响应特征,有利于掌握黑颈鹤的栖息地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6—2022年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数据,分析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扩张对黑颈鹤栖息地选择及行为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草海保护区的芦苇面积呈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芦苇总面积为429.10 hm^(2),总体呈由北向南的扩张趋势,高密度的芦苇群落会影响黑颈鹤的栖息地生境质量;(2)受芦苇扩张的影响,黑颈鹤原有夜栖地逐渐偏移,最远迁移距离为42 m,且夜栖地偏移方向与芦苇扩张方向相反,其夜栖地空间分布明显避开芦苇存在的区域;(3)芦苇扩张会导致黑颈鹤的觅食距离增加,且觅食地类型也会改变,觅食地与夜栖地之间的平均距离可达4148.14 m,觅食地逐渐由沼泽地转变为农耕地,但其并不是影响黑颈鹤觅食地改变的唯一因素;(4)黑颈鹤明显喜好浅水滩涂和水莎草(Cyperus serotinus)群落,明显不喜好芦苇群落,芦苇扩张会导致黑颈鹤喜好的生境减少,从而影响黑颈鹤的空间分布;(5)芦苇扩张不仅影响黑颈鹤的空间分布,还会限制黑颈鹤的求偶、觅食、站立、游走和栖息等行为活动。研究结果表明,黑颈鹤的栖息地变化和行为活动均受芦苇扩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芦苇扩张降低了黑颈鹤栖息地中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性,从而导致黑颈鹤的夜栖地和觅食地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扩张 黑颈鹤 栖息地选择 行为响应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