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疼痛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元海 李俊 +1 位作者 张磊 吕雄文 《安徽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196-197,共2页
关键词 药物作用机制 疼痛治疗 分子生物学 疼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的药物作用机制及合理用药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淑芳 梁纪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8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药物作用机制 合理用药 病因治疗 发病机制 治疗药物 疾病进展 神经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方法在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琪 蒙建州 肖春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41-646,694,共7页
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已经被应用到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本文列举了这4种组学方法在抗感染药物作用机制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等研... 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已经被应用到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本文列举了这4种组学方法在抗感染药物作用机制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药物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伟 李琳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436-1437,共2页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药物作用机制 疾病诊断 代谢物质 代谢产物 遗传修饰 机体健康 新兴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压本身与药物的选择谁更重要?——关于抗高血压药物作用机制的争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鲁原 林曙光 《循证医学》 CSCD 2005年第2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药物作用机制 降压 抗高血压药物 临床试验结果 肾脏保护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论坛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李学军 徐炎 范胜军 《中国药理通讯》 2012年第3期22-23,共2页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由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近年抗肿瘤药物研发也越来越趋向于设计可以同时针对多个肿瘤相关靶点的药物,并涌现了一批新一代多靶点抗肿瘤新药如苏尼替尼(Sunitinib)和索拉非尼...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由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近年抗肿瘤药物研发也越来越趋向于设计可以同时针对多个肿瘤相关靶点的药物,并涌现了一批新一代多靶点抗肿瘤新药如苏尼替尼(Sunitini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作用机制 生物信息学 网络 论坛 专题 抗肿瘤 相互作用 药物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探讨脑缺血病理分子基础及其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水娟 朱海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03-809,共7页
基因组学是随分子生物学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从整体水平对基因组高通量、高集成、高平行性、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综合分析。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脑血管疾病之一。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脑卒中进行研究,不仅可在基因水平上揭... 基因组学是随分子生物学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从整体水平对基因组高通量、高集成、高平行性、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综合分析。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脑血管疾病之一。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脑卒中进行研究,不仅可在基因水平上揭示疾病的本质,还有助于全面探讨脑卒中的病理分子机制,发现药物治疗靶点,开发治疗新药。本文以基因芯片技术运用于实验性脑缺血的体内研究成果为重点,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探讨脑缺血病理分子基础及其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脑缺血 血管新生 药物作用机制 功能分类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癫痫药物作用机制及儿科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曾向东 黄志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2-56,共5页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是由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大脑功能失调的慢性综合征,其发病率约为0.5%~1%,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到目前为止,
关键词 药物作用机制 抗癫痫 临床应用 儿科 大脑功能失调 慢性综合征 神经系统 异常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昊然 高璐 +2 位作者 迟湘胤 张东方 侯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0-913,921,共5页
糖皮质激素是常见的抗炎药物,长期使用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增加骨折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药物通过调控Wnt/β-catenin、OPG/RANK/RANKL和BMP/Smad、AKT、ERK等信号通路中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影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增殖分化... 糖皮质激素是常见的抗炎药物,长期使用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增加骨折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药物通过调控Wnt/β-catenin、OPG/RANK/RANKL和BMP/Smad、AKT、ERK等信号通路中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影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增殖分化,调节骨形成与骨吸收过程,发挥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本文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与药物作用机制进行概述。西药包括临床常用的维生素D与钙剂、双膦酸盐、甲状旁腺素和狄诺塞麦等。中药包括淫羊藿、熟地黄、栀子、巴戟天和龟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纳洛酮的药物作用机制谈临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进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5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综合介绍纳洛酮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方法对近几年来专业期刊以及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关于纳洛酮临床应用新进展的报道二十余篇共914个有效病例进行收集整理并分别给予药物作用机制方面的解释。结果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的呼吸衰竭:... 目的综合介绍纳洛酮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方法对近几年来专业期刊以及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关于纳洛酮临床应用新进展的报道二十余篇共914个有效病例进行收集整理并分别给予药物作用机制方面的解释。结果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的呼吸衰竭:治疗成功率96.8%;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与对照组比较,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纳洛酮组优于常规组(P<0.01);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有效率96.4%;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显著(P<0.01及P<0.05);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组的休克期、少尿期的发生率、并发症、病死人数明显减低(P<0.01);治疗耳鸣:治疗组痊愈率51%高于对照组29%(P<0.05);昏迷中的诊断:有效率达86.9%,这对昏迷清醒后能及时询问病史及早作出诊断、正确治疗很有意义。结论纳洛酮对外源性阿片样物质和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均有特异性拮抗作用,从而迅速逆转了吗啡和β-内啡肽对循环、呼吸的抑制,有助于中枢神经与心肌功能的康复,可治许多应激性疾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药物作用机制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技术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司端运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8-8,共1页
代谢组学可以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在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用途。代谢组学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方法学和应用两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 药物作用机制 代谢组学 代谢物质 定量描述 内源性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的新见解
12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4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 新见解 精神病患者 精神分裂症 脂质平衡 制药公司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抗支原体药有很多一张表格让你阅尽常见药物作用机制!
13
作者 用心做事 《兽药市场指南》 2022年第7期34-34,共1页
抗菌抗支原体药物作用机制兽用抗菌抗支原体药物,是兽用药物中最大的领域,也是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因为疫病防控需要使用量最大的品系。这些药物涉及不同的品类,每类药物中又有不同的品种。每类药物又擅长治疗不同的疾病。而实际疾病... 抗菌抗支原体药物作用机制兽用抗菌抗支原体药物,是兽用药物中最大的领域,也是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因为疫病防控需要使用量最大的品系。这些药物涉及不同的品类,每类药物中又有不同的品种。每类药物又擅长治疗不同的疾病。而实际疾病的混感又需要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用药物 养殖生产过程 疫病防控 药物作用机制 支原体 混感 使用量 抗支原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药物作用机制探讨
14
作者 戴冬桂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32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以及该联合疗法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3例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6...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以及该联合疗法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3例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及观察组(n=27)。对照组上治疗基础上配合盐酸法舒地尔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治疗效果,同时评估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低血压、发热、颅内感染)发生率,并基于以上结果对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MCA高于对照组、血清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患者采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病情控制效果,该联合疗法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还能够有效改善脑部血流灌注、减轻脑脊液压力、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脑动脉瘤性脑血管痉挛 药物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脂药物作用机制
15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4期9-9,共1页
(1)预防心肌梗死再发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预防心肌梗死再发,减少左室附壁血栓,从而减少脑卒中发生。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对心源性栓塞和腔隙性小动脉病变所致脑卒中的作用,远大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另有研究(MIRACL)发现... (1)预防心肌梗死再发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预防心肌梗死再发,减少左室附壁血栓,从而减少脑卒中发生。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对心源性栓塞和腔隙性小动脉病变所致脑卒中的作用,远大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另有研究(MIRACL)发现,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脑卒中二级终点事件总风险降低了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作用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 心肌梗死患者 他汀类药物 降脂 左室附壁血栓 不稳定心绞痛 心源性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口腔扁平苔藓的免疫替代药物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余霜 周红梅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T细胞介导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糖皮质激素是国际公认的一线药物。对糖皮质激素抵抗或反应差的难治性OLP是临床管理的一大难点。...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T细胞介导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糖皮质激素是国际公认的一线药物。对糖皮质激素抵抗或反应差的难治性OLP是临床管理的一大难点。由于局部免疫紊乱在难治性OL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探索有效且安全的免疫替代治疗药物成为近年研究热点。本文基于OLP的免疫发病机制,对常用免疫替代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对潜在免疫替代药物作用靶点进行展望,旨在为难治性OLP的临床管理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难治性 免疫发病机制 免疫替代治疗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药物作用机制与相关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3
17
作者 王岩 徐建明 宋三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3-576,共4页
为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促进国内肿瘤界的学术交流,介绍肿瘤研究与治疗方面的新设备、新方法、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规范,自本期开始,我刊与阿斯利康有限公司合作,开办EGFR靶向治疗继续教育园地(共8期),邀请具有... 为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促进国内肿瘤界的学术交流,介绍肿瘤研究与治疗方面的新设备、新方法、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规范,自本期开始,我刊与阿斯利康有限公司合作,开办EGFR靶向治疗继续教育园地(共8期),邀请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教授,就有关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开展系列经验介绍与讲座,每期均附思考题。参加学习的医生只要准确回答每期讲座文章后面所附的问题,并将最后一期所附的集中答题卡寄回本刊编辑部,即可获得国家Ⅱ类继续教育学分8分。我们对参加学习的医生不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广大临床医生踊跃参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Α 药物作用机制 相关标志物 受体靶向 肿瘤研究 临床医生 继续教育 办刊方针
原文传递
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机理(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颖 徐顺清 李传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12-731,共20页
结核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疾病,随着艾滋病病毒及耐药结核菌的出现及播散成为结核病控制的又一个威胁。虽然我们有结核疫苗及抗结核药物,但控制结核病仍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多重耐药结核菌的不断出现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为... 结核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疾病,随着艾滋病病毒及耐药结核菌的出现及播散成为结核病控制的又一个威胁。虽然我们有结核疫苗及抗结核药物,但控制结核病仍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多重耐药结核菌的不断出现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我们必须了解结核菌的耐药机理。本文讨论了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结核菌的耐药机理。结核菌耐药机理的阐明对耐药菌的快速分子诊断及新药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抗结核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 耐药机理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心肌缺血药物特征及作用机制
19
作者 刘兰侠 李子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5期171-174,共4页
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损害,引发心肌缺血主要原因有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氧减少。抗心肌缺血药物通过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氧来改善心肌缺血患者病情。现阶段,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较多,本文综述抗心肌缺血药物特征及作用机制。
关键词 心肌缺血 抗心肌缺血药物特征 抗心肌缺血药物作用机制 心肌耗氧量 心肌供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及其作用方式与作用机制
20
作者 吴振英 高云颂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64-665,共2页
关键词 药物作用方式 药理 药物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