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1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推出勾股定理”之荒谬
1
作者 葛惟昆 《物理与工程》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一本数学教科书提出并“证明”勾股定理可以用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推导出来。教科书的编写者混淆了爱因斯坦少年时对勾股定理的简洁而睿智的纯数学推导,与多年后提出的著名的物理大发现——质能关系式。科学和教育界类似的荒谬贻害深远,... 一本数学教科书提出并“证明”勾股定理可以用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推导出来。教科书的编写者混淆了爱因斯坦少年时对勾股定理的简洁而睿智的纯数学推导,与多年后提出的著名的物理大发现——质能关系式。科学和教育界类似的荒谬贻害深远,必须予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勾股定理 质能关系式 荒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荒谬之为异化——重思内格尔生命意义论证
2
作者 吴小安 洪程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5,159,共10页
托马斯·内格尔反驳了关于生命意义三个常见论证,即“百万年论证”、“蚍蜉论证”和“死亡终结论证”,进而指出生命的荒谬感实际上反映了人的一种深层次的自我认知能力,是我们对生活的深刻投入与对其“无可回避的疑虑”之间的冲突... 托马斯·内格尔反驳了关于生命意义三个常见论证,即“百万年论证”、“蚍蜉论证”和“死亡终结论证”,进而指出生命的荒谬感实际上反映了人的一种深层次的自我认知能力,是我们对生活的深刻投入与对其“无可回避的疑虑”之间的冲突产生的。根据马克思的历史观框架,提出了对荒谬的一种历史解释,荒谬感其实是随现代化进程逐渐显现的认知状态,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异化的一种形态,其与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密切相关,进而指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当人类处于“分化的统一”阶段,作为主观异化的荒谬,这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最终也将随历史而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谬 异化 生命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荒谬的时空中自由地选择与存在——电影《无姓之人》存在主义解读
3
作者 董倩如 《艺术研究快报》 2024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电影《无姓之人》(Mr. Nobody)通过主人公尼莫的复杂人生和多重时间线,深入探讨了存在主义中的核心概念,本文将从多重选择的荒谬性、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时间与存在的荒谬性三方面内容进行对电影文本的解读。The film ... 电影《无姓之人》(Mr. Nobody)通过主人公尼莫的复杂人生和多重时间线,深入探讨了存在主义中的核心概念,本文将从多重选择的荒谬性、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时间与存在的荒谬性三方面内容进行对电影文本的解读。The film “Mr. Nobody” explores core existentialist concepts through the complex life and multiple timelines of the protagonist, Nemo. This analysis will interpret the film text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absurdity of multiple choices, the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the world, and the paradoxical nature of time and exist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荒谬 自由选择 《无姓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加缪的荒谬生存哲学 被引量:3
4
作者 宣庆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27,共4页
本文从加缪论荒谬问题的主要著作《西西弗的神话》入手,对其荒谬的基本特征、产生的原因和荒谬的典型等问题的主要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加缪的荒谬生存哲学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加缪 荒谬 荒谬的人 生存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言”背后的真情与理性背后的荒谬——《狂人日记》与《一个温和的建议》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祝远德 宣津津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0-83,共4页
自从鲁迅的《狂人日记》问世后,已经有许多对这篇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斯威夫特的《一个温和的建议》以十分辛辣的讽刺,揭露英国当局"吃人"的嘴脸,其一本正经背后的荒谬和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主人公满嘴胡言背后的真实,在表... 自从鲁迅的《狂人日记》问世后,已经有许多对这篇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斯威夫特的《一个温和的建议》以十分辛辣的讽刺,揭露英国当局"吃人"的嘴脸,其一本正经背后的荒谬和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主人公满嘴胡言背后的真实,在表现同样的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位作家的艺术追求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传统,殊途同归,都很好地体现了"救救孩子"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言 真情 理性 荒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喜剧现实主义到荒谬现实主义的流变——冯小刚电影的叙事美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志庆 皇甫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78,共4页
冯小刚作为中国当代电影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之一,其电影的叙事策略、语言和风格不断变化。从贺岁片以大众娱乐的方式贴近现实,到《集结号》及之后以严肃的宏大叙事展现悲情小人物的命运,再到《我不是潘金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叙事美... 冯小刚作为中国当代电影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之一,其电影的叙事策略、语言和风格不断变化。从贺岁片以大众娱乐的方式贴近现实,到《集结号》及之后以严肃的宏大叙事展现悲情小人物的命运,再到《我不是潘金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叙事美学,展现了冯小刚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在现代电影艺术中的运用,表达了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批判性反思,对生活荒诞性的思考,亦传达出可贵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冯小刚 贺岁片 荒谬现实主义 叙事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谬的逻辑 无理的要求——评2008年度美国《特别301报告》要求我国政府对网络服务商施加的“强制移除义务”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迁 《中国版权》 CSSCI 2008年第3期56-59,共4页
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简称USTR)组织撰写的 《2008年度特别301报告》(2008Special 301Report)不久前发布了。与历年《特别301报告》一样,今年的《特别301报告》充斥着对... 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简称USTR)组织撰写的 《2008年度特别301报告》(2008Special 301Report)不久前发布了。与历年《特别301报告》一样,今年的《特别301报告》充斥着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无理指责。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片面保护美国公司的在华利益,《特别301报告》还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自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公司 网络服务商 逻辑 荒谬 义务 政府 知识产权制度 贸易代表
原文传递
逻辑荒谬的省籍区域文学史 被引量:6
8
作者 方维保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2期17-21,共5页
文学史的写作和出版,现在越来越多了。有人统计,一年大概在500多部。这些文学史如果从写作用途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学术性的文学史。这些主要是文学史学者进行历史探讨的文学史书写。二是教学型文学史。这些主要是大学中文系... 文学史的写作和出版,现在越来越多了。有人统计,一年大概在500多部。这些文学史如果从写作用途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学术性的文学史。这些主要是文学史学者进行历史探讨的文学史书写。二是教学型文学史。这些主要是大学中文系使用的教材。这两类文学史虽然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主要还是基于现代民族国家立场来书写中国文学(包括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学史 文学史书写 省籍 荒谬 逻辑 现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 国家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的荒谬与反抗——《命若琴弦》中的存在主义色彩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唐丽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59-60,共2页
存在主义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缪的"荒谬哲学"也在许多当代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人的生存的作家,史铁生的《命若琴弦》讲述的就是人面对世界的荒谬感以及在对荒谬的... 存在主义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缪的"荒谬哲学"也在许多当代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人的生存的作家,史铁生的《命若琴弦》讲述的就是人面对世界的荒谬感以及在对荒谬的反抗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如同西绪福斯不断的推石头上山,在反抗荒谬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一样,《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和小瞎子也在不断地重复着一代一代的命运,反抗着命运的荒谬,并以此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缪 荒谬 反抗 史铁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缪:中国文化的局外人——荒谬美学在汉语世界的历史踪迹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大可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88,共4页
加缪在中国的精神之旅阿尔贝·加缪(1913-1960)的中国之旅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首次出版汉语本《鼠疫》(“外国文艺丛书”),由顾方济等人翻译,他的另一部小说杰作《局外人》,则在第二年现身于袁可嘉等... 加缪在中国的精神之旅阿尔贝·加缪(1913-1960)的中国之旅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首次出版汉语本《鼠疫》(“外国文艺丛书”),由顾方济等人翻译,他的另一部小说杰作《局外人》,则在第二年现身于袁可嘉等人编译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上海文艺出版社),就此引发西方现代文学的启蒙浪潮。虽然身染“鼠疫”的“局外人”的荒谬表情,与对未来充满“新启蒙”幻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格格不入,但人们仍然宽容地接纳了加缪,把他视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伟大哲人和批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外人》 中国文化 加缪 上海文艺出版社 汉语 荒谬 历史 世界 美学 中国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谬的极限处境与自我追寻——《看不见的人》之存在主义解读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晓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1-25,共5页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文章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指出《看不见的人》凸显了存在主义文学特质,从两部分——小说主人公所处的荒谬的极限处境和自我追寻对《看不见的人》进行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存在主义 荒谬的极限处境 自我追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的荒谬与个人的孤独——浅析存在主义文学观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胜莉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97-100,共4页
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观念在文学上的反映。作为存在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三大原则。这三大原则表现在无神论存在主义文学里,就反射出世界的荒谬与个人... 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观念在文学上的反映。作为存在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三大原则。这三大原则表现在无神论存在主义文学里,就反射出世界的荒谬与个人的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萨特 荒谬 孤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缪的“荒谬”伦理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俊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2-48,41,共8页
一、人生的意义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加缪(Albert Camus 1913-1960)是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哲学是一种典型的道德哲学。如果说萨特通过现象学本体论揭示出伦理学的意蕴,那么,加缪则是完全抛弃本体论而直接地把伦理问... 一、人生的意义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加缪(Albert Camus 1913-1960)是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哲学是一种典型的道德哲学。如果说萨特通过现象学本体论揭示出伦理学的意蕴,那么,加缪则是完全抛弃本体论而直接地把伦理问题作为哲学的中心。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问题,人为什么要活下去,此生是否值得活,即“生命意义的问题是诸问题中最急需回答的问题。”本体论问题,地球或太阳哪一个围绕着另一个转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无关紧要。从未见过为本体论原因去死的人,伽利略曾经坚持过科学真理,但一旦当他穷困潦倒,他就放弃了自己的主张。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做得对的,因为为真理去遭火刑是不值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谬 伦理学 西西弗 哲学 上帝 命运 本体论 《局外人》 伦理思想 行动的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谬、讽刺的震撼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90-91,共2页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其1996年被搬上银幕,并荣获五项美国艾美奖。导演通过不同情境的镜头切换,展现了英国殖民者的丑陋嘴脸。荒谬、讽刺、夸张充斥着影片情节,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当时英国统治者乔治...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其1996年被搬上银幕,并荣获五项美国艾美奖。导演通过不同情境的镜头切换,展现了英国殖民者的丑陋嘴脸。荒谬、讽刺、夸张充斥着影片情节,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当时英国统治者乔治一世王朝残酷、自私、卑鄙、虚伪、骄傲,这些形象就是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的群像,不难想象,在这些暴君的统治下,人民生活是何等黑暗不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谬 讽刺 夸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的孤独与荒谬——析聚斯金德的“局外人”作品 被引量:3
15
作者 次晓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1-23,共3页
《鸽子》、《低音提琴》和《夏先生的故事》是聚斯金德的三部力作,简单的故事情节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学含义。文章试从"存在的孤独与荒谬"这一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三部作品进行分析,为这三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一种途径。另外,... 《鸽子》、《低音提琴》和《夏先生的故事》是聚斯金德的三部力作,简单的故事情节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学含义。文章试从"存在的孤独与荒谬"这一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三部作品进行分析,为这三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一种途径。另外,聚斯金德的这三部作品还继承了西方书写小人物——即"局外人"的传统,他的"局外人"作品又有着独特的寓意与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 存在主义 荒谬 局外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诞、荒唐与荒谬——我也要重估阿Q或曰我自己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崇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82-87,共6页
本文就骆冬青《重估阿Q》所提出的“阿Q精神”的价值重估命题 ,从三个层面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 :阿Q精神具有最大的典型性和普适性 ,就人类存在的荒诞性来说 ,我们都是阿Q ;阿Q的个体精神活动 ,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任何改造阿Q精神的企... 本文就骆冬青《重估阿Q》所提出的“阿Q精神”的价值重估命题 ,从三个层面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 :阿Q精神具有最大的典型性和普适性 ,就人类存在的荒诞性来说 ,我们都是阿Q ;阿Q的个体精神活动 ,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任何改造阿Q精神的企图 ,都是荒唐的 ;任何将这种企图付诸实施的行为 ,都是荒谬的 ;如果以大规模的暴力手段 ,来强制实施对于另一个文化或人群的精神改造 ,那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 精神生活 荒诞 荒唐 荒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荒谬而圆满,化离奇为无奇——论严歌苓小说中的非常理情节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小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1-179,共9页
严歌苓小说中有一个突出的"非常理情节"现象,它来自于她文学思想中的"荒谬感"特质。本文着眼于二者的联系与因果关系,并以多部作品为例分析了严歌苓设置的非常理情节,它们貌似荒谬、悖反,却符合别样情理,富于戏剧... 严歌苓小说中有一个突出的"非常理情节"现象,它来自于她文学思想中的"荒谬感"特质。本文着眼于二者的联系与因果关系,并以多部作品为例分析了严歌苓设置的非常理情节,它们貌似荒谬、悖反,却符合别样情理,富于戏剧性效果且抵达了艺术上的圆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理情节 荒谬 情理 悖反 离奇 无奇 圆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萨特“虚无”与加缪“荒谬”的共通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天英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虚无”和“荒谬”作为萨特和加缪哲学的关键术语,集结了他们对生存最人性化的思考。通过对这两个术语的分析得出萨特和加缪在同一个时代课题下对生存乐观思考的共通性:一方面,“虚无”和“荒谬”都表明了人的生存处境,而且这种处境中... “虚无”和“荒谬”作为萨特和加缪哲学的关键术语,集结了他们对生存最人性化的思考。通过对这两个术语的分析得出萨特和加缪在同一个时代课题下对生存乐观思考的共通性:一方面,“虚无”和“荒谬”都表明了人的生存处境,而且这种处境中充满了挥之不去的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虚无”和“荒谬”又体现人了生存的希望,它让我们在生活中勇敢地“带着病痛活下去,”从而穷尽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加缪 虚无 荒谬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对话语的反拔——《荒谬斯坦》叙述者的不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41,共6页
小说《荒谬斯坦》讲述了俄国犹太青年米沙·温伯格迂回返美的故事。作为叙述者兼主人公的米沙,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俄国的厌弃、对坚持犹太性的质疑和对美国生活的向往。然而,他在言说自己杂糅身份的同时,又巧妙地建构了三重并列且... 小说《荒谬斯坦》讲述了俄国犹太青年米沙·温伯格迂回返美的故事。作为叙述者兼主人公的米沙,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俄国的厌弃、对坚持犹太性的质疑和对美国生活的向往。然而,他在言说自己杂糅身份的同时,又巧妙地建构了三重并列且叠套的文本结构,即嵌套回环结构、复调结构和破碎性结构。结构所累积的含义间接地展现了主人公对俄国的深切担忧、对犹太性的坚守以及对美国不切实际的奢望与想象。文本结构挤压并颠覆了叙述者表述的真实可靠性,构成了对话语的反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结构 话语 荒谬斯坦》 不可靠叙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内岛外荒谬的世界——以存在主义解读《岛》所描绘的世界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林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期112-113,共2页
《岛》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荒谬的世界。岛上生活的麻风病人拥有释放心灵的自由和井然的秩序,而孤岛之外的世界,却是一个贪婪、杀戮、情欲、争斗、嫉妒、流言和尔虞我诈的世界。作者这样写旨在颠覆人们对麻风病和麻风病人的偏见,坚定地表... 《岛》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荒谬的世界。岛上生活的麻风病人拥有释放心灵的自由和井然的秩序,而孤岛之外的世界,却是一个贪婪、杀戮、情欲、争斗、嫉妒、流言和尔虞我诈的世界。作者这样写旨在颠覆人们对麻风病和麻风病人的偏见,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同情麻风病人,反抗心理不正常的"正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健康 荒谬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