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河子近50年绿洲与荒漠气候变化对比分析
1
作者 郭金强 吴春霞 +1 位作者 郭璇 王肖娟 《石河子科技》 2025年第1期10-12,共3页
利用1971-2021年石河子绿洲区和荒漠区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生态区域近50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洲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分别为0.30℃·(10a)^(-1)、0.21℃·(10a)^(-1)和0... 利用1971-2021年石河子绿洲区和荒漠区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生态区域近50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洲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分别为0.30℃·(10a)^(-1)、0.21℃·(10a)^(-1)和0.43℃·(10a)^(-1);荒漠区则分别为0.38℃·10a)^(-1)、0.16℃·(10a)^(-1)和0.69℃·(10a)^(-1);绿洲区和荒漠区降水分别以5.9mm·(10a)^(-1)和6.9mm·(10a)^(-1)的增长速率增加,荒漠区增长率较绿洲区略高,2001-2010年是绿洲区和荒漠区暖湿化最明显的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荒漠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异成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分列含量限度的意义
2
作者 翟为民 王旭星 +8 位作者 徐新房 张海霞 李千 王煜杰 姜水蓝 刘艺淇 张欣悦 杨超 李向日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比较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差异成分及其含量,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2种基原肉苁蓉分列含量限度的意义。方法: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识别不同基原肉苁蓉间的差异成分,并采... 目的:比较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差异成分及其含量,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2种基原肉苁蓉分列含量限度的意义。方法: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识别不同基原肉苁蓉间的差异成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差异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荒漠肉苁蓉饮片与管花肉苁蓉饮片之间的差异性化合物为肉苁蓉苷A、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其中松果菊苷是两者含量最高的成分,其次为毛蕊花糖苷。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及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显著高于荒漠肉苁蓉(P<0.01),而在样本中并未检出肉苁蓉苷A。结论:荒漠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在成分种类和含量上具有一定差异,肉苁蓉苷A可作为荒漠肉苁蓉的潜在差异性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是两者共有的主要成分,《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规定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为肉苁蓉含量测定项的指标性成分,分别制定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2个成分合计的含量限度,体现了标准的客观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肉苁蓉 管花肉苁蓉 肉苁蓉苷A 异毛蕊花糖苷 松果菊苷 毛蕊花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草原保护修复 助力荒漠化防治
3
作者 赵娜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1期11-13,共3页
巴彦淖尔市草原主要分布在阴山山脉北麓及北部高平原,草原类型以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三大类为主,现有草原面积5822.54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9.6%。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推进山水林田湖... 巴彦淖尔市草原主要分布在阴山山脉北麓及北部高平原,草原类型以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三大类为主,现有草原面积5822.54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9.6%。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草原生态系统补偿与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推行草畜平衡、围封禁牧、飞播种草和天然草原鼠虫害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加大草原保护力度,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质量,促进草原植被自我恢复,全市草原生态持续向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草原面积 荒漠化防治 草原生态 天然草原 草原类型 草畜平衡 草原化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模式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中国方案
4
作者 邵超峰 马晓瑜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4年第12期54-58,共5页
鄂尔多斯市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荒漠化治理的鄂尔多斯经验上升为中国方案,引领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新趋势。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全球多达40%的土地已退化,荒漠化土地占整个陆地面积的1/4,... 鄂尔多斯市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荒漠化治理的鄂尔多斯经验上升为中国方案,引领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新趋势。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全球多达40%的土地已退化,荒漠化土地占整个陆地面积的1/4,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荒漠化问题,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的荒漠化范围正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治理 荒漠化防治 荒漠化土地 鄂尔多斯模式 荒漠化问题 历史性转变 鄂尔多斯市 陆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对枯落物添加的响应
5
作者 杨建庆 王静 +3 位作者 李治国 那亚 王忠武 韩国栋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为探究枯落物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以及功能群的影响,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连续十余年过度放牧的退化草原进行枯落物添加野外控制试验,处理包括不添加(CK)、添加83.3 g/m^(2)、添加166.6 g/m^... 为探究枯落物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以及功能群的影响,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连续十余年过度放牧的退化草原进行枯落物添加野外控制试验,处理包括不添加(CK)、添加83.3 g/m^(2)、添加166.6 g/m^(2)枯落物。结果显示,添加枯落物对群落高度、盖度、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均有正向影响。添加83.3 g/m^(2)处理下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 cm、3%和9 g/m^(2),植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添加枯落物加剧了多年生丛生禾草与多年生根茎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间的竞争关系,植物通过改变功能群占比来适应环境变化,其中添加83.3 g/m^(2)枯落物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更为显著。综上,适量的枯落物输入通过影响群落多样性以及功能群间的关系使草地正向生长,有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荒漠草原 群落 功能群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集中式光伏电站的气候生态影响机制与植被恢复模式
6
作者 尚小伟 王云正 +5 位作者 霍毅 时忠杰 李瀚之 张华新 郭浩 张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荒漠区太阳能与土地资源丰富,将越来越成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的重点区域。荒漠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光伏电站对这一区域的气候生态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梳理荒漠区光伏电站对气候生态的影响、作用机制与植被恢复模式,发现光伏电站的气... 荒漠区太阳能与土地资源丰富,将越来越成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的重点区域。荒漠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光伏电站对这一区域的气候生态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梳理荒漠区光伏电站对气候生态的影响、作用机制与植被恢复模式,发现光伏电站的气候效应主要为降低地表反照率、增加净辐射,白天对低层空气的增温降湿、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和发挥沙障效应;光伏电站对水文与土壤的影响为对表层土壤的降温增湿和减小蒸散发;整体上,光伏电站有利于土壤养分改良和植被恢复。文中从光伏电站对气候、水文和植被影响3个方面阐述其对荒漠区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归纳出适宜于不同降雨量情形下的3种荒漠区光伏电站植被恢复模式,即自然恢复、人工种植恢复及草方格、人工种植与滴灌技术结合恢复。加强对荒漠光伏电站内能量与物质分配时空异质性的研究,有利于发展荒漠光伏电站植被恢复的新技术与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荒漠光伏电站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气候 生态环境 植被恢复 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灌丛对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养分的影响
7
作者 安乐 何静 +3 位作者 刘艳梅 索凯 赵紫娟 王凯亮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0,共8页
[目的]揭示荒漠灌丛对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干旱沙区荒漠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红卫天然植被区的无灌丛生物土壤结皮(对照地)和白滨藜、柠条、狭叶锦鸡儿、油蒿4种典型灌... [目的]揭示荒漠灌丛对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干旱沙区荒漠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红卫天然植被区的无灌丛生物土壤结皮(对照地)和白滨藜、柠条、狭叶锦鸡儿、油蒿4种典型灌丛+生物土壤结皮下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样,分别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含水量(SWC)、pH值、全氮(TN)、速效氮(AN)、全磷(TP)、速效磷(AP)、全钾(TK)、速效钾(AK)的含量,通过土壤养分变化表征灌丛与生物土壤结皮互作对荒漠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1)相较于对照地,灌丛与生物土壤结皮互作影响土壤养分,提高土壤TN,TK,AK,AN,SOM,AP和藻-地衣结皮TP含量,降低藓类结皮TP含量。(2)土层深度变化、灌丛和结皮类型对土壤养分有显著影响,每二者交互都对TP影响不显著,三者间交互除AN和AP外,对其余养分指标都有显著影响(p<0.05)。(3)同土层灌丛+藓类结皮下土壤TN,TP,AK,SOM的含量高于灌丛+藻-地衣结皮。(4)4种灌丛+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养分富集于0—10 cm土层,表聚效应明显,灌丛、生物土壤结皮和土层深度三者间互作对土壤养分的富集能力有差异性。[结论]灌丛与生物土壤结皮互作能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质量,对维持稳定的荒漠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灌丛 生物土壤结皮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8
作者 宁璐 要振宇 +7 位作者 高天明 穆文奎 达古拉 张增宝 刘心宇 赵天启 刘静 杨振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荒漠草原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草原区向荒漠区过渡地带,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较低,并且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荒漠草原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对植物的生长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 荒漠草原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草原区向荒漠区过渡地带,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较低,并且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荒漠草原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对植物的生长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作为研究区,在无人为干扰活动的荒漠草原围封区内,选择坡度25°的3块长方形样地(300 m×100 m),分别在3块长方形样地的坡上、坡中、坡下分别设置1 m×1 m的样方,调查记录每个样方内植被的种名(科、属、种)、植被的高度、密度等,通过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区系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外调查共统计植物39种,隶属22科33属;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总计34种,占物种总数的87.18%;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总计27种,占物种总数的69.23%;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分布种为主,总计17种,占物种总数的43.58%。受坡位的影响,植被盖度、建群种高度、群落生产力、Shannon-Wien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坡下、坡中、坡上,Pielou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坡上、坡中、坡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坡位 植物群落区系 植物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春季休牧后优势种群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的关联性分析
9
作者 王梓晗 吕世杰 +1 位作者 王忠武 刘红梅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本试验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进行,旨在探究春季休牧后放牧利用方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优势种群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按照CK(全年不放牧)、SA1(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和SA2(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 本试验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进行,旨在探究春季休牧后放牧利用方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优势种群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按照CK(全年不放牧)、SA1(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和SA2(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季重牧)的顺序,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放牧会增强不同优势物种重要值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联度。由优势种群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的整体关联性看出,虽然SA1和SA2的放牧利用方式存在相似的影响过程,但优势种群和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整体表现为SA1>SA2。因此,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的放牧处理方式能够使得优势种群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通过相互之间较强的关联关系维持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春季休牧 优势种群 物种多样性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钾添加对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
10
作者 骆欣怡 邱开阳 +4 位作者 金涛 鲍平安 黄业芸 何毅 谢应忠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3,共13页
凋落物分解是草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而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如何响应碳(C)、氮(N)、钾(K)添加尚不清楚,揭示这一关系对深入理解荒漠草原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网袋分解法,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试验样... 凋落物分解是草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而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如何响应碳(C)、氮(N)、钾(K)添加尚不清楚,揭示这一关系对深入理解荒漠草原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网袋分解法,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试验样地分别设置C_(1)(0 g·m^(-2)·a^(-1))、C_(2)(52.54 g·m^(-2)·a^(-1))、C_(3)(705.09 g·m^(-2)·a^(-1));N_(1)(0 g·m^(-2)·a^(-1))、N_(2)(5 g·m^(-2)·a^(-1))、N_(3)(20 g·m^(-2)·a^(-1));K_(1)(0 g·m^(-2)·a^(-1))、K_(2)(9.0 g·m^(-2)·a^(-1))、K_(3)(18.0 g·m^(-2)·a^(-1))3个C、N、K浓度梯度,研究外源C、N、K添加对宁夏荒漠草原优势种短花针茅和赖草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C、N、K添加对荒漠草原两个物种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短花针茅和赖草凋落物分解速率进程不同,分别在分解至120和240 d时,分解速率开始减缓;(2)不同物种对C、N、K养分添加的响应不同。K_(3)、K_(3)+N_(3)+C_(2)处理下赖草凋落物分解速率较快,但CK、K_(2)+N_(2)处理下短花针茅凋落物分解速率较快。依据指数衰减模型预测分解速率结果为:赖草>短花针茅;(3)短花针茅和赖草凋落物均在秋季分解较快。综上,同一生境不同物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存在差异,高添加量的K、N和低添加量的C相较于其他养分添加梯度,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凋落物 分解特征 养分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常宇涵 王珍 任海燕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3,共13页
放牧能够改变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前关于放牧对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放牧强度对表层土壤的影响上,研究放牧强度对不同深度土层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荒漠草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 放牧能够改变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前关于放牧对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放牧强度对表层土壤的影响上,研究放牧强度对不同深度土层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荒漠草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未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极重度放牧(OG)5个放牧强度处理下的不同深度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未放牧草地相比,0~20 cm土层中,LG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2)在门和属水平上,与对照相比,0~20 cm土层,在所有放牧强度处理下,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以及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的相对丰度出现了显著下降;LG处理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20~40 cm土层中,MG处理下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RB41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OG处理下红色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3)RDA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含水量、铵态氮、硝态氮、pH是驱动土壤细菌α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细菌门、属相对丰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类群的土壤细菌相对丰度的变化主要与铵态氮、硝态氮、含水量、有机质相关。本研究解析了放牧通过改变土壤理化因子来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构成。研究成果对实现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可持续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杨云涛 邱开阳 +5 位作者 王玉娟 司浩宇 鲍平安 黄业芸 何毅 谢应忠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0,共9页
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对N、P添加的响应,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自2020年开始,每年开展N、P添加试验,连续进行3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N肥选用尿素,P肥选用过磷酸钙,本文使用2022年9月的植... 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对N、P添加的响应,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自2020年开始,每年开展N、P添加试验,连续进行3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N肥选用尿素,P肥选用过磷酸钙,本文使用2022年9月的植被调查数据。结果表明:(1)高水平N复合中、高水平P添加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高水平N复合中水平P添加显著降低了Simpson指数;(2)Godron稳定性分析发现,对照组欧式距离最大,群落稳定性最低;在单独添加P时,群落稳定性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3)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高水平的N、P添加可以通过抑制荒漠草原植物生长,使得物种多样性降低,单独P添加以及中、低水平的P与高水平的N复合添加可有效提高群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添加 退化荒漠草原 生态修复 欧式距离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沙丘不同固定阶段泡泡刺叶性状特征
13
作者 何浩 李瑞 +5 位作者 王红永 解婷婷 马静 陈壹铭 马颖 单立山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7-1428,共12页
研究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在小尺度自然环境梯度上的变异和协调,有助于了解荒漠局域环境变化下植物的适应策略。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广布种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为材料,分析叶片功能性状在沙丘不同固定阶段的特征及其对... 研究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在小尺度自然环境梯度上的变异和协调,有助于了解荒漠局域环境变化下植物的适应策略。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广布种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为材料,分析叶片功能性状在沙丘不同固定阶段的特征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的泡泡刺比叶面积(SLA)和氮含量(LNC)存在显著差异,且固定>半固定>流动,固定沙丘的泡泡刺组织密度(TD)和干物质含量(LDMC)显著小于流动沙丘(P<0.05)。(2)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的泡泡刺肉质化程度(DOF)与LDMC,SLA与TD负相关,固定和流动沙丘的泡泡刺肉质化程度(DOF)与TD,SLA与LDMC负相关,DOF与SLA,LDMC与TD正相关(P<0.05)。(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沙丘的泡泡刺具有较高SLA和LNC,流动沙丘的泡泡刺具有较高TD和LDMC,半固定沙丘的泡泡刺叶性状变异介于两者之间。(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含量、土壤氮含量、土壤磷含量、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含水量共同解释了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的80.76%。表明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泡泡刺的资源分配策略,固定沙丘的泡泡刺采取“快速投资-收益”的获取策略,流动沙丘的泡泡刺采取“慢速投资-收益”的保守型策略。结果可为在种内性状水平上评估荒漠植物的资源分配策略提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叶片功能性状 泡泡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价指数的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风险评估
14
作者 席磊 冯益明 +3 位作者 戚曌 曹晓明 丁杰 崔梦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6-1136,共11页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威胁之一,其发生常伴随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固碳能力减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进而导致土地地力低下。环塔里木盆地作为荒漠化问题突出的生态脆弱区,易受...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威胁之一,其发生常伴随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固碳能力减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进而导致土地地力低下。环塔里木盆地作为荒漠化问题突出的生态脆弱区,易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及时准确地监测并评估荒漠化风险是防治荒漠化的基础和前提。单一的评估方法在荒漠化风险评估中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主客观结合法可以提升荒漠化风险评估精度。研究基于“三因子”理论,通过建立包括气候条件、人类活动、荒漠化监测现状等3类16个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客观结合的熵组合权重法构建了荒漠化风险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CEI),并对环塔里木盆地的荒漠化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三因子权重分析显示:暴露性因子权重最高,脆弱性因子权重最低;(2)环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的荒漠化危险性小于东部地区,危险性、脆弱性和暴露性较高的区域集中在绿洲外围,原生荒漠区危险性较低,绿洲边缘地区较易发生荒漠化;(3)环塔里木盆地区域的荒漠化风险主要呈现为极低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呈狭长、零稀分布,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和居民点工矿用地区,原生荒漠区的荒漠化风险较低。高风险以及极高风险区仅占总体面积的3.0%;(4)基于地理探测器探究环塔里木盆地区域内人类活动和环境因素对荒漠化风险程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方法显示土地利用类型(0.68)是主要的驱动因素;双因素交互分析方法显示各因素之间主要以非线性增强为主。影响最大的组合为:土地利用类型∩载畜量(0.78)和耕地面积∩载畜量(0.78),荒漠化风险程度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禁止随意丢荒和耕地扩张以期实现耕地的集约高效经营,是荒漠化防治的有效策略之一。研究利于准确掌握区域荒漠化风险各程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机制,为区域开展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风险评估 环塔里木盆地 综合评价指数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反射特征的荒漠类型可分性评价
15
作者 刘志飞 杨雪梅 +2 位作者 王景瑞 黄轲盼 徐浩杰 《干旱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3,共13页
本研究采用裸土高光谱反射曲线细节所提取的特征变量评价不同荒漠类型可分性,选择石羊河下游盐漠、砾漠、泥漠和沙漠为研究对象,运用累积差值、一阶微分、包络线去除、植被指数计算、主成分分析法等,辨别不同荒漠类型的高光谱反射特征,... 本研究采用裸土高光谱反射曲线细节所提取的特征变量评价不同荒漠类型可分性,选择石羊河下游盐漠、砾漠、泥漠和沙漠为研究对象,运用累积差值、一阶微分、包络线去除、植被指数计算、主成分分析法等,辨别不同荒漠类型的高光谱反射特征,提取关键分类变量,量化不同荒漠类型区分度。结果表明:(1)各荒漠类型在446~600 nm和2150~2285 nm处存在差异明显的吸收谷。(2)Carter指数1、绿度指数(GI)、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GNDVIh2)等在不同荒漠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3)改进叶绿素吸收指数(MCARI)、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2265 nm与1790~1810 nm反射率在主成分指标构建中的权重值较大。(4)各荒漠类型区分度:沙漠&盐漠>沙漠&泥漠>泥漠&盐漠>砾漠&盐漠>沙漠&砾漠>泥漠&砾漠。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区荒漠遥感监测提供地面验证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土壤 高光谱特征波段 特征提取 主成分分析 类别可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红枣经济林滞尘时空特征分析
16
作者 赵东方 陈苗 +3 位作者 马蕊 周守航 吕瑞恒 张衡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5,共8页
为探究荒漠绿洲区域红枣经济林在不同空间区域、时间维度的滞尘能力,以荒漠绿洲城镇第一师十一团红枣经济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叶面尘收集、叶面积测定、洗脱过滤称重,采用质量差减法结合Digimizer软件及NOWAK经验公式测定红枣经济林单位... 为探究荒漠绿洲区域红枣经济林在不同空间区域、时间维度的滞尘能力,以荒漠绿洲城镇第一师十一团红枣经济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叶面尘收集、叶面积测定、洗脱过滤称重,采用质量差减法结合Digimizer软件及NOWAK经验公式测定红枣经济林单位叶面积、单叶、单株及单位种植面积滞尘能力,分析枣林时空分布特征、植株结构对滞尘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枣林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单株滞尘量、单位土地面积滞尘量均值依次为4.86 g/m^(2)、72.70 g/株、248.81 kg/hm^(2);2)枣林滞尘量的空间变化趋势表现为:在水平空间分布上单株滞尘量、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由绿洲内部到边缘呈先减少后增多趋势,单位枣林滞尘量随着距枣林边缘水平距离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垂直空间分布上,则随高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在时间分布上,滞尘累积量随月份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6月表现最佳;4)枣林单株滞尘量(SP)与单位叶面积滞尘量(LA)、冠幅(CW)、冠高(CH)、三维绿量(DGP)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盆地北缘荒漠绿洲城镇红枣经济林生态效益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尘量 红枣林 时空特征 荒漠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光合呼吸模型在典型高寒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参数率定及验证
17
作者 孙树娇 王秀英 +2 位作者 陈奇 赵全宁 李甫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5,共10页
为实现利用植被光合呼吸模型(VPRM模型)在陆地生态系统估算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净CO_(2)交换量,需要针对不同生态系统进行VPRM模型参数的率定。基于位于典型高寒荒漠草原的沱沱河站2019年生长季(5-9月)的通量观测数据,结合遥感数据... 为实现利用植被光合呼吸模型(VPRM模型)在陆地生态系统估算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净CO_(2)交换量,需要针对不同生态系统进行VPRM模型参数的率定。基于位于典型高寒荒漠草原的沱沱河站2019年生长季(5-9月)的通量观测数据,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对VPRM的4个关键参数[最大光能利用率λ、光照为半饱和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值P0和植被参数(α、β)]进行了率定,并对模型模拟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典型高寒荒漠草原生态系统VPRM模型的关键参数α、β、λ和P_(0)值分别为0.034μmol·m^(-2)·s^(-1)、0.217μmol·m^(-2)·s^(-1)、0.119μmol、64.920μmol·m^(-2)·s^(-1)。2)VPRM模型在昼夜时间尺度上模拟效果最好,模拟值与观测值散点图的斜率接近0.918(R^(2)=0.713),均方根误差为0.473,平均误差为0.342。3)VPRM模型和R程序包(REddyProc包)插补缺失值后两组数据相关性较高(昼R^(2)=0.934;夜R^(2)=0.975),两种方法插补精度类似。4)参数率定后的VPRM模型在晴天适用性最好(R2=0.829),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均较小,分别是0.346和0.267。该文通过本地化参数率定和模拟效果验证,得到了典型高寒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VPRM模型,且具有较好的估算效果;该结果不仅为开展区域NEE估算奠定理论基础,而且还为地面观测数据的缺失值估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荒漠草原 VPRM模型 NEE 通量 光合有效辐射 参数率定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固沙植物根区土壤优先流特征
18
作者 杨鹏华 胡广录 +1 位作者 李昊辰 樊亚仑 《干旱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40,共14页
本研究以荒漠-绿洲过渡带3种典型固沙植物泡泡刺、梭梭和沙拐枣作为研究对象,在入渗水量分别为10 L、15 L和20 L条件下(模拟小雨、中雨和大雨),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方法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分析染色图像垂直和水平剖面优先流分布规律和... 本研究以荒漠-绿洲过渡带3种典型固沙植物泡泡刺、梭梭和沙拐枣作为研究对象,在入渗水量分别为10 L、15 L和20 L条件下(模拟小雨、中雨和大雨),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方法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分析染色图像垂直和水平剖面优先流分布规律和特征参数,选取特征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均方决策法探明典型固沙植物根区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为荒漠-绿洲过渡带固沙植被恢复及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荒漠绿洲过渡带固沙植物根区存在土壤优先流现象,且主要类型为孔隙流,固沙植物种类不同,其根区优先流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也不同,但随着入渗水量的增加,优先流均发生侧向入渗。(2)在不同入渗水量条件下,3种固沙植物根区土壤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趋势,梭梭和沙拐枣根区土壤染色面积比曲线变化呈“S”型,且水分呈非均匀下渗现象。(3)优先流评价指数P_(FI)由大到小为梭梭(0.685)、泡泡刺(0.543)、沙拐枣(0.502),梭梭根区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固沙植物 土壤优先流 染色示踪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数字赋能高校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19
作者 凯丽比努尔·努尔麦麦提 孙桂丽 +1 位作者 阿丽亚·拜都热拉 李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174-177,共4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赋能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与变革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的主阵地,在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通过数字赋能,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赋能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与变革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的主阵地,在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通过数字赋能,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以及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与评估,从而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荒漠化防治人才,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荒漠化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数字赋能 荒漠化防治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间尺度下西北干旱荒漠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关键驱动因子时空变化研究
20
作者 姜婧妍 胡琦 +4 位作者 楚希雅 张科 王雪姣 王森 郭燕云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5年第1期13-22,共10页
基于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区122个气象站1961—2020年的逐日地面观测数据,采用气候趋势分析和空间差值方法,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关键驱动因子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性,并探讨了风速、降水量、参考蒸散量等气象要素如何影响研... 基于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区122个气象站1961—2020年的逐日地面观测数据,采用气候趋势分析和空间差值方法,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关键驱动因子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性,并探讨了风速、降水量、参考蒸散量等气象要素如何影响研究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结果表明:年尺度上,研究区中部的阿拉善盟、哈密市等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较强,年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超过50,呈现风速大、降水量低、蒸散量高的气候特征;研究区总体呈现风蚀减弱的趋势,主要由风速降低(32.48%)、蒸散量减小(4.73%)、降水量增加(30.17%)导致。季节尺度上,春季风速大、降水量少、蒸散量高,为风蚀最严重的季节,夏季至冬季风蚀逐步减弱。月尺度上,研究区各月风蚀气候因子指数、风速均呈减小趋势,4月减小趋势最大,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10 a)^(-1)和-0.13 m·s^(-1)·(10 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荒漠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 风速 参考作物蒸散量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