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8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蜘蛛种类 被引量:9
1
作者 陈会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摸清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本底,以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监测工作,1994以来笔者对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蜘蛛目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考察,以积累的3000多号标本为基础,报道其区系27科82属144种,其中... 为摸清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本底,以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监测工作,1994以来笔者对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蜘蛛目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考察,以积累的3000多号标本为基础,报道其区系27科82属144种,其中有9个茂兰保护区特有种;常见科为园蛛科和跳蛛科;优势种有中华褛网蛛Psechrussinensis、大腹园蛛Araneusventricosus等,其发生量较大。蜘蛛群落组成分为森林、灌丛、草丛、农田、洞穴、房屋等类型,喀斯特洞穴系统有利于特有种类的演化。初步认为该保护区蜘蛛区系有种类丰富、数量大、生态分布广的特点,特有种类在种质保存和物种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 蜘蛛 种类 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凋落叶分解动态 被引量:6
2
作者 窦百强 容丽 +1 位作者 俞国松 李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0,共7页
[目的]研究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特征,为喀斯特森林区石漠化防治及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 mm网孔孔径分解袋,对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树种凋落叶(落叶和常绿叶)在不同坡位的分解状况进行为期18个月的观测研... [目的]研究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特征,为喀斯特森林区石漠化防治及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 mm网孔孔径分解袋,对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树种凋落叶(落叶和常绿叶)在不同坡位的分解状况进行为期18个月的观测研究。研究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凋落叶失重率和干重残留率动态变化、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凋落叶分解过程呈现"快—慢—快"的周期变化,春夏季分解速度快于秋冬季,落叶树种凋落叶分解速度快于常绿树种凋落叶,不同坡位凋落叶的分解速度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利用Olson模型对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进行估测,发现落叶树种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0.95~1.66 a和4.13~7.19 a,常绿树种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1.14~1.69 a和4.92~7.30 a,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凋落叶分解速率低于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但比同区域喀斯特次生林与人工林高。落叶树种凋落叶和常绿树种凋落叶的N元素释放模式为富集—释放模式,C含量随分解时间的波动差异显著,总体在不断减少,而C/N比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结论]由于不同树种凋落叶初始养分含量和叶片理化结构的差异,落叶比常绿叶具有更快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速率,对促进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起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 凋落叶 分解速率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 被引量:22
3
作者 苏维词 李坡 +1 位作者 贺卫 朱文孝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4-68,共5页
阐述了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分析评述了该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劣势。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本底脆弱和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 ,探讨了在该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应坚持的四条原则 。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 贵州 开发 生态环境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敏感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屠玉麟 《贵州环保科技》 1998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环境敏感度模型,对荔波茂兰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保护区内存在4个不同等级的敏感区,并针对主要的人类活动影响提出对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 环境敏感度分析 自然保护区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撂荒地时空演变、机制及其植被恢复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阳兵 罗光杰 黄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7-453,共7页
本研究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为基本数据源,运用Arcmap和Fragstats软件,研究了茂兰自然保护区弃耕撂荒地的空间分布与动态演变。结果表明:整个保护区的弃耕地主要集中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从2005年到2015年,弃耕地的空间分布范围明... 本研究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为基本数据源,运用Arcmap和Fragstats软件,研究了茂兰自然保护区弃耕撂荒地的空间分布与动态演变。结果表明:整个保护区的弃耕地主要集中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从2005年到2015年,弃耕地的空间分布范围明显减少,斑块面积逐渐增加;2005年和2010年,撂荒地数量与距聚落距离呈正相关,2015年,撂荒地主要分布在距聚落<200 m、600~800 m和>1 000 m的缓冲范围;弃耕地植被恢复型演替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和缓冲区。研究结果为全面反映保护区的人地关系演变和生态恢复情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 撂荒地 时空演变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被子植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万海 郑洁 +4 位作者 兰洪波 陆光琴 车俭 汤晓辛 金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58-62,共5页
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森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对于其被子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点,还缺乏深入了解。据此,研究分析位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ha喀斯特森林样地内各个垂直层次的被子植物在5 m、10 m、20 m空间粒度上的物种... 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森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对于其被子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点,还缺乏深入了解。据此,研究分析位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ha喀斯特森林样地内各个垂直层次的被子植物在5 m、10 m、20 m空间粒度上的物种和谱系多样性。发现乔木层的种和属数量,包括独有种和属数量,均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此外,在各个粒度上,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标(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也明显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乔木层的不同谱系多样性指标(PSV指数和PSE指数)并没有体现出较一致的优势。提示喀斯特森林物种和谱系多样性在森林垂直层次上的分布格局具有差异,且这些差异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较稳定地存在。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于喀斯特森林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的认知,从而协助喀斯特森林管理措施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多样性格局 谱系 粒度 茂兰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雨水的地球化学特征——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韩贵琳 唐杨 谭秋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3-368,共6页
贵州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地区25个雨水样品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该区雨水的pH值为4.4~7.2,平均为5.1。雨水样品富NH4+、Ca2+和SO42-、Cl-。NH4+是最主要的阳离子,平均值为56.8μmol/L,占阳离子组成的26%~74%,Ca2+次之,平均值为14.8μmol... 贵州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地区25个雨水样品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该区雨水的pH值为4.4~7.2,平均为5.1。雨水样品富NH4+、Ca2+和SO42-、Cl-。NH4+是最主要的阳离子,平均值为56.8μmol/L,占阳离子组成的26%~74%,Ca2+次之,平均值为14.8μmol/L,NH4+和Ca2+之和占了阳离子组成的71%~94%,SO24-是最主要的阴离子,平均值为39.2μmol/L,占了阴离子组成的69%~91%,Cl-次之,平均值为9.5μmol/L。SO42-和Cl-占了阴离子组成的71%~96%。与中国其他地区的雨水样品相比,茂兰地区雨水离子含量要低1~2个数量级;物质来源分析表明茂兰地区雨水中溶质主要来源于自然过程的输入,人为活动输入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 喀斯特森林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郎华林 龙翠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987-3990,共4页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槽谷、漏斗、坡地3种典型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分析对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地形部...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槽谷、漏斗、坡地3种典型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分析对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槽谷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漏斗森林,而坡地森林物种多样性最低;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漏斗森林的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槽谷森林,坡地森林养分含量最少;相关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自然保护区 地形部位 喀斯特森林 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对策探讨
9
作者 全军年 《南方农业》 202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森林资源管护作为一项长期、繁杂且至关重要的系统工程,与森林资源质量、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面临一些挑战。为提升该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质量,从强化森林资... 森林资源管护作为一项长期、繁杂且至关重要的系统工程,与森林资源质量、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面临一些挑战。为提升该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质量,从强化森林资源管护知识宣传、组建专业的森林资源管护团队、完善森林资源管护制度、加大投入力度等角度提出优化森林资源管护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森林管护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对策
10
作者 马泽 《南方农业》 2025年第3期245-247,251,共4页
近年来,随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相继实施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加强,该保护区可燃物载量显著增加,森林草原火灾呈多发态势,对森林草原资源安全及生态建设成果产生的影响及威胁巨大。为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分析... 近年来,随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相继实施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加强,该保护区可燃物载量显著增加,森林草原火灾呈多发态势,对森林草原资源安全及生态建设成果产生的影响及威胁巨大。为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分析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存在的火源管控难度大、责任制落实不力、扑火队伍建设滞后及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严控火源、强化责任落实、加强防火队伍建设、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大防火宣传力度等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草原火灾 防火 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森林管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策略
11
作者 崔秀杰 王德刚 郭韫锋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76-178,共3页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低碳发展理念下,森林资源管护成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和焦点。森林资源管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密不可分,自然保护区森林管护工作不仅面对森林资源还要面对保护区内其它物种,保持其生物多样性发展。提...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低碳发展理念下,森林资源管护成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和焦点。森林资源管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密不可分,自然保护区森林管护工作不仅面对森林资源还要面对保护区内其它物种,保持其生物多样性发展。提高森林管护水平可以直接起到稳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森林管护 生态环境建设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及防控对策
12
作者 刘毅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森林防火的重要区域。然而,宣传教育不到位、基础设施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给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该文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进行...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森林防火的重要区域。然而,宣传教育不到位、基础设施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给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该文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对策,旨在保障该区域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 体系建设 防控对策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13
作者 雷吉琴 范嘉 +1 位作者 符义宏 王永才 《南方农业》 2025年第5期233-239,共7页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还是世界筇竹的集中分布中心,全国唯一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天然野生毛竹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同时也是天...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还是世界筇竹的集中分布中心,全国唯一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天然野生毛竹遗传种质资源基地,同时也是天麻的原生标本模式产地。保护区内有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其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不仅是自然的瑰宝,也为森林资源管理带来了特殊的责任与挑战。通过介绍乌蒙山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剖析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 管护现状 对策 云南乌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陆舟 杨岗 +3 位作者 余桂东 赵东东 吴映环 周放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8,共8页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是典型的喀斯特森林。2010年2月—2013年2月对其中的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弄岗森林鸟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等进行了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共记录到鸟类222种,隶属13...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是典型的喀斯特森林。2010年2月—2013年2月对其中的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弄岗森林鸟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等进行了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共记录到鸟类222种,隶属13目42科。其中留鸟148种,夏候鸟31种,冬候鸟39种,旅鸟4种。弄岗喀斯特森林鸟类群落的特点为留鸟所占比例远大于候鸟,雀形目构成鸟类群落的主要组成成分。弄岗喀斯特森林鸟类区系组成在华中、华南、西南这三区广泛分布的种类最多,鸟类的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的华南、华中、西南三区区系特征,但总体上以华南区区系特征为主。(2)对弄岗喀斯特森林林缘、弃耕地、森林内部3种生境进行多样性研究。3种生境的夏季和冬季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较高。鸟类群落结构组成在夏冬两季的波动并不明显,总体上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喀斯特森林 鸟类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欧洲山杨树干附生地衣的分布特征
15
作者 杜来提罕·托合荪 金斯古丽·巴合努尔 +1 位作者 雍海英 艾尼瓦尔·吐米尔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1,共10页
附生地衣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分布受到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为了探查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生地衣分布与宿主的关系,采用树干取样法对不同分布海拔、不同胸径及不同树干朝向和高度的198株欧洲山杨(Popul... 附生地衣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分布受到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为了探查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生地衣分布与宿主的关系,采用树干取样法对不同分布海拔、不同胸径及不同树干朝向和高度的198株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 Linn.)附生地衣的种类组成和总相对盖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不同种类附生地衣盖度与宿主分布海拔和胸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欧洲山杨树干上的附生地衣共有33种,隶属于8科20属,其中,蜈蚣衣科(Physciaceae)为种类最多的科,蜈蚣衣属〔Physcia(Schreb.)Michx.〕为种类最多的属。该保护区内欧洲山杨树干上的附生地衣种数和总相对盖度均随着宿主分布海拔、胸径和树干高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特征,分别在海拔(1200,1300]m、胸径(60,90]cm和高度(100,120]cm宿主树干上达到峰值;并且,北向树干上的附生地衣种数和总相对盖度明显高于南向树干。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仅少部分种类附生地衣盖度与宿主分布海拔和胸径的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综上所述,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欧洲山杨树干的附生地衣分布与宿主分布海拔、胸径及树干的朝向和高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地衣 欧洲山杨 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
16
作者 李亚楠 王生 +2 位作者 王有兵 姜健发 胡昌平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31-37,共7页
目的:了解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森林资源近20年的动态变化特征,为保护区编制经营管理方案提供指导。方法:以2005、2015年森林资源调查矢量数据、2021年森林、草原、湿地监测数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 目的:了解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森林资源近20年的动态变化特征,为保护区编制经营管理方案提供指导。方法:以2005、2015年森林资源调查矢量数据、2021年森林、草原、湿地监测数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基于GIS技术,分析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结果: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中,有林地面积最大,并逐年增加;林地中,3个调查年度均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0.82%以上;保护区森林覆盖率2005—2015年间逐年增加,2015—2021年间增加值逐步趋于稳定;蓄积量以有林地蓄积为主,并逐年增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量以栎类、云南松、华山松和苍山冷杉为主,且逐年增加;乔木林地中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比重相对均衡,过熟林面积较少;各年度郁闭度等级均以中为主,且郁闭度等级为中和密的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均逐年增加。结论:保护区森林质量和生态防护功能逐年提高,后期森林资源管理以增加栎类等阔叶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动态分析 森林质量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对策
17
作者 陶逢怡 《南方农业》 2025年第6期202-204,共3页
生态公益林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方面作用显著。为促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健康、可持续发展,论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总结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意义,分析该区域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管护队伍素质参差不... 生态公益林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方面作用显著。为促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健康、可持续发展,论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总结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意义,分析该区域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管护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破坏行为时有发生、监测技术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管护队伍建设、强化执法监管、提高监测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生态公益林 管护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调查规划探讨
18
作者 李涵子 《南方农业》 2025年第6期229-231,共3页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因此做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对于促进保护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推动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及林业发展,在阐述开展林业调查规划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科学的调查...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因此做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对于促进保护区林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推动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及林业发展,在阐述开展林业调查规划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科学的调查指标与方法、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及实施长期监测与评估等林业调查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资源保护 林业调查规划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坡岗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兽类和鸟类监测及活动节律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光美 李佳琦 +2 位作者 张明明 胡灿实 粟海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38,共14页
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兴义坡岗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和鸟类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主要地栖性物种的活动节律。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兽类和鸟类物种数共72种,其中兽类13种,... 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兴义坡岗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和鸟类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主要地栖性物种的活动节律。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兽类和鸟类物种数共72种,其中兽类13种,隶属于4目7科;鸟类59种,隶属于6目18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猕猴(Macaca mulatta)、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等13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区域为保护区的核心区(H=2.76)。活动节律分析表明,白腹锦鸡为昼行性动物,花面狸(Paguma larvata)、鼬獾(Melogale moschata)等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白腹锦鸡和鼬獾日活动节律呈双峰趋势,花面狸和豹猫呈单峰型。本次监测结果可为进一步加强喀斯特森林鸟兽物种保护管理和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鸟兽编目 日活动节律 喀斯特森林 贵州坡岗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吸引的森林景观色彩要素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云南轿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20
作者 林文月 王锦 张喆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为探究影响森林景观视觉吸引力的色彩要素以及提升森林景观视觉质量的色彩营造途径,采用视觉行为实验对云南轿子山四季森林色彩景观视觉吸引力进行评估,从色彩组成与空间构成两方面进行森林色彩特征分析,基于色彩特征要素与公众视觉行... 为探究影响森林景观视觉吸引力的色彩要素以及提升森林景观视觉质量的色彩营造途径,采用视觉行为实验对云南轿子山四季森林色彩景观视觉吸引力进行评估,从色彩组成与空间构成两方面进行森林色彩特征分析,基于色彩特征要素与公众视觉行为构建视觉吸引力评价模型,并分析影响景观视觉吸引力的色彩要素最佳阈值。结果表明:(1)轿子山森林四季色彩呈多样化特点,色相在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和蓝紫色中均有涉及。景观色谱集中在选择性色谱与点缀性色谱。(2)公众视觉注意力和焦点随着森林景观的色彩变化而改变。春、夏、秋三季森林景观更能引起公众视觉关注。(3)春季的红色、蓝紫色等彩色相是影响色彩景观视觉吸引力的主要因素;秋季的色彩要素组成与斑块空间构成共同影响色彩景观视觉吸引力;冬季的森林色彩景观,视觉吸引力与绿色相密切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森林景观高品质视景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视觉吸引 森林色彩 眼动 色彩阈值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