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若干问题探讨
1
作者 夏苗 罗冠龙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0-36,41,共8页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主要法益为国家对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保护秩序,次要法益系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等人格利益。该罪的保护对象中的烈士与英雄是一种种属关系,英雄既包括在世的英雄,同时也包括烈士。本罪与侮辱罪、诽谤罪、...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主要法益为国家对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保护秩序,次要法益系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等人格利益。该罪的保护对象中的烈士与英雄是一种种属关系,英雄既包括在世的英雄,同时也包括烈士。本罪与侮辱罪、诽谤罪、网络寻衅滋事罪均为法条竞合关系,应优先适用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法益 英雄烈士 法条竞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法总则》对英雄烈士等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保护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点点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117,147,共8页
民法总则对英雄烈士等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保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的典范。在民法总则中对英雄烈士等的部分人格利益进行保护,其原因与民法的性质和民法典的体系有关。英雄烈士等的部分人格利益的特殊性在于其公益性。... 民法总则对英雄烈士等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保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的典范。在民法总则中对英雄烈士等的部分人格利益进行保护,其原因与民法的性质和民法典的体系有关。英雄烈士等的部分人格利益的特殊性在于其公益性。对英雄烈士等部分人格利益的保护在期限和提起诉讼的主体等方面应该是特殊的,应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死者的人格利益。民法总则中对英雄烈士等的保护,并未对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产生任何消极影响,反而体现了21世纪法律的发展趋势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 英雄烈士 人格利益 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保护法益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政勋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1年第5期65-77,共13页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侵害了社会公众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民族精神,以及由此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损害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打击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破坏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的道德凝聚力。道德的、...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侵害了社会公众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民族精神,以及由此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损害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打击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破坏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的道德凝聚力。道德的、民事的、行政的手段以及刑法上的一般条款不足以惩罚、预防该种行为,在刑法中设立本罪具有必要性。增设本罪是以刑罚手段制裁、遏制那种以违反规范的方式破坏道德建设的制度安排、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只要根据本罪的保护法益准确界定其构成要件,就不会损及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和公民的知情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民族记忆 共同情感 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要素之认定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祖鹏 吴林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60-67,共8页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作为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增设的风尚犯,认定其犯罪构成要素过程须慎之又慎,预防因法益虚化所带来的刑法风险。在法教义学视角下,该罪中的保护对象“英雄烈士”应通过解释方法将“英雄”定位为修饰词,...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作为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增设的风尚犯,认定其犯罪构成要素过程须慎之又慎,预防因法益虚化所带来的刑法风险。在法教义学视角下,该罪中的保护对象“英雄烈士”应通过解释方法将“英雄”定位为修饰词,将“烈士”定位为实义词,整体理解为“英勇的烈士”。另外,该罪的直接法益是尊重英雄烈士的善良风俗,其辐射法益为民众对英雄烈士的虔敬情感及党和政府的历史根基、公信力等公共利益,由此也排除了寻衅滋事罪的适用。在厘清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属性定位和坚守集体法益原则的立场上,将行为方式内容限制于侮辱、诽谤和侵害“评定英雄烈士的相关事迹”和“英雄烈士人身品格”。通过对该罪保护对象、行为方式、行为内容等要素的认定,既可以体现实质刑法的精神,又可缩小犯罪圈,有效地汇聚司法力量保护英雄烈士名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英雄烈士 法益 寻衅滋事罪 行为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构成要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君怡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2-109,共8页
对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中“烈士”的认定,可以依据《烈士褒扬条例》的标准。本罪中的“侮辱、诽谤行为”主要是指侮辱、诽谤罪中的侮辱、诽谤,同时侮辱行为还涵盖《英雄烈士保护法》中的丑化、亵渎行为。对于如何解读“情节严重”... 对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中“烈士”的认定,可以依据《烈士褒扬条例》的标准。本罪中的“侮辱、诽谤行为”主要是指侮辱、诽谤罪中的侮辱、诽谤,同时侮辱行为还涵盖《英雄烈士保护法》中的丑化、亵渎行为。对于如何解读“情节严重”,应当以法益为关键点,当该行为对“公众的爱国意识”造成了侵害之时,才属于“情节严重”所考量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英雄烈士 情节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烈士”概念入法之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165-165,共1页
将"英雄烈士"纳入民法的评价体系违背了法律解释的科学性,更造成了法律体系逻辑上的不周延,应从保障公民行为自由的角度出发,赋予文化符号更为开放的法律评价态度。
关键词 英雄烈士 民法总则 法律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烈士合法权益的司法保 被引量:1
7
作者 陶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第34期258-258,共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实施,明确了英雄烈士的相关合法权益。这些权益包括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有不受亵渎的权利、英雄烈士形象的商标权、著作权、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不受损害等。不仅英烈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检察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实施,明确了英雄烈士的相关合法权益。这些权益包括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有不受亵渎的权利、英雄烈士形象的商标权、著作权、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不受损害等。不仅英烈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检察机关也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对英雄烈士合法权益的保护须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英雄烈士合法权益 侵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保护条款的适用--以民事司法实践为视角
8
作者 罗芳 陶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4-90,共7页
《民法总则》(现《民法典》)第185条和《英雄烈士保护法》中有关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的多数规定已成为我国审理涉及侵害英烈人格利益纠纷的民事案件的主要依据。结合若干相关案例,对这些规定在民事司法适用中的要点进行梳理时发现,这些规... 《民法总则》(现《民法典》)第185条和《英雄烈士保护法》中有关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的多数规定已成为我国审理涉及侵害英烈人格利益纠纷的民事案件的主要依据。结合若干相关案例,对这些规定在民事司法适用中的要点进行梳理时发现,这些规定中还存在“英雄烈士”的含义不明,禁止将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用于营利性活动的规定不周延,未明确英雄烈士近亲属的范围和顺位,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适用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被淡化和相关的法律援助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今后在修订已有规定或出台新相关规定时,应针对这些问题和结合已有的司法实践经验来完善对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烈士 人格利益 民事司法实践 英烈保护法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中“英雄烈士”的语义判断
9
作者 陶铭源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29-34,共6页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中“英雄烈士”的语义理解存在争议。社会公共利益应作为“英雄烈士”刑法语义判断的基点。“英雄烈士”的刑法语义需经过两次判断方可认定。首次判断的重点在于通过分析前置法中“英雄烈士”的具体内涵,明确...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中“英雄烈士”的语义理解存在争议。社会公共利益应作为“英雄烈士”刑法语义判断的基点。“英雄烈士”的刑法语义需经过两次判断方可认定。首次判断的重点在于通过分析前置法中“英雄烈士”的具体内涵,明确前置法的共同规范态度,使刑法与其保持一致。第二次判断的重点在于分析“英雄”是否包括在世英雄。将在世英雄纳入解释范畴符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秩序目标。“英雄烈士”的刑法语义不仅从属于英雄烈士保护法,还应从属于其他前置法。在法律适用方面,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要比侮辱罪、诽谤罪在法益保护与罪数处理上更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英雄烈士 语义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行为的法律分析与司法适用
10
作者 崔仕绣 苑嘉辉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3-100,共8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刑法第229条中增设了关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相关内容,是刑法规范层面保护英雄烈士名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积极确认。与行政处罚相比,从法益保护、前置法处罚力度不足、该类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等... 《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刑法第229条中增设了关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相关内容,是刑法规范层面保护英雄烈士名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积极确认。与行政处罚相比,从法益保护、前置法处罚力度不足、该类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等方面考察,刑法给予该类行为否定性评价实属必要。从法教义学着手,着重对本罪的行为手段进行解构,其行为手段包含侮辱、诽谤以及其他手段,“英雄烈士”的范围应为英雄和烈士并从形式和实质层面认定更为妥当,侵害“活着的英雄”名誉、荣誉行为仍会造成严重不法侵害,“活着的英雄”理当在本罪保护范围,勘定“情节严重”界限应从侵害手段的恶劣程度、侵害动机、侵害行为次数、造成损害后果进行考量,特定时间场所也是情节严重必须考虑的该当范围,本罪侵害手段无需具有公然性。针对本罪与寻衅滋事罪可能产生一定混淆的问题,从保护法益、行为手段、对象、处罚程度入手将两者予以厘清,有助于合理适用该项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一)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英雄烈士 教义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秩序统一性的含义与刑法体系解释——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为例 被引量:50
11
作者 周光权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9,共14页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对于刑法解释具有制约关系,但是如何理解法秩序统一性的内涵,历来见仁见智。对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中的“英雄烈士”如何界定,在理论上存在争议。以《英雄烈士保护法》为前置法,进而主张“英雄般的烈士”是本罪...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对于刑法解释具有制约关系,但是如何理解法秩序统一性的内涵,历来见仁见智。对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中的“英雄烈士”如何界定,在理论上存在争议。以《英雄烈士保护法》为前置法,进而主张“英雄般的烈士”是本罪保护对象的观点虽有一定影响,但很值得质疑。最高人民检察院第136号指导性案例将已牺牲的烈士和健在的英雄模范人物进行“整体评价”的论证逻辑存在明显不足。法秩序统一性的真正含义是“法规范的集合”不存在内在的、根本的矛盾,是目的论层面的统一,仅以《英雄烈士保护法》及《民法典》第185条为根据理解本罪的保护范围,是将法秩序统一性降格成了“部门法之间的统一”,存在方法论上的缺陷。将本罪保护对象限定理解的主张还忽略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等法律的存在。从立足于法秩序统一性的体系解释出发,应当认为本罪所保护的英雄和烈士之间是并列关系,侮辱、诽谤健在的英雄,且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构成本罪和侮辱罪、诽谤罪的想象竞合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秩序统一性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刑法解释 想象竞合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保护法益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冠煜 石晓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82,共13页
关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保护法益,目前存在着集体法益和个人法益、单一法益与复合法益之争。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同时体现着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但在刑法对其保护路径的选择上,将其定位为个人法益,不具有理论、实践上的妥当性... 关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保护法益,目前存在着集体法益和个人法益、单一法益与复合法益之争。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同时体现着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但在刑法对其保护路径的选择上,将其定位为个人法益,不具有理论、实践上的妥当性。根据法益保护理论,法益一元说显然无法与刑法发挥风险应对、社群整合机能的要求相协调,无助于本罪法益的规范解释。法益二元说承认集体法益与个人自由发展及其基本权利实现的价值关联,但无需还原为个人法益。这一观点用于解释本罪法益更为合理。英雄烈士作为国家历史符号,对其名誉、荣誉的保护,旨在保障国家内部架构条件即公民认同感这一维系国家存立的集体性心理。它有利于强化共同体的价值凝聚力和精神向心力,是保障国家存续的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由此可以证成其属于集体法益。根据二元说的立场,在价值面上,本罪法益与个人自由和人格发展具有关联性,具备立法的正当性;在存在面上,通过犯罪对象的确定和罪量要素的认定,可以为司法识别保护法益提供更加明显的外在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集体法益 国家内部架构条件 国家存立心理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国主义视域下高校英雄烈士精神教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睿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31-134,共4页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中贬损、诋毁革命烈士事迹的不端言行频繁出现,面对各种思潮观点,大学生群体对英雄烈士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局限和价值困惑。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不断加强《英雄烈士保护法》普及教育...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中贬损、诋毁革命烈士事迹的不端言行频繁出现,面对各种思潮观点,大学生群体对英雄烈士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局限和价值困惑。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不断加强《英雄烈士保护法》普及教育,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多方融通整合资源,增加感染式、体验式教育,推动青年学生树立捍卫革命先烈精神的历史责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英雄烈士保护法 爱国主义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英雄烈士名誉保护的民法规范的适用研究——以民法总则第185条为视角
14
作者 黄青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3-67,共5页
英雄烈士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同时英雄烈士的名誉也关乎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应有尊重和保护英雄烈士名誉的义务。《民法总则》第185条首次特别强调对英雄烈士名誉的法律保护... 英雄烈士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同时英雄烈士的名誉也关乎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应有尊重和保护英雄烈士名誉的义务。《民法总则》第185条首次特别强调对英雄烈士名誉的法律保护。在此基础上,英雄应解释为近代以来为国家、民族和社会利益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并已身故的人员,烈士的认定依现有的评定标准。应明确界定以歪曲、丑化、诋毁、否定的方式侵害英雄烈士名誉的行为。在英雄烈士近亲属可提起诉讼的基础上,赋予民政部门和人民检察院起诉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烈士 名誉保护 保护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适用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建平 陈海燕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52-58,共7页
法益一元论认为,只有能被还原为个人实在利益的法益才是刑法上的适格法益,纯粹思想的目标设定不是法益,根据这一通说观点,国家尊严荣誉这种纯粹思想目标设定无法成为适格的刑法法益。这导致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在法益一元论下出现... 法益一元论认为,只有能被还原为个人实在利益的法益才是刑法上的适格法益,纯粹思想的目标设定不是法益,根据这一通说观点,国家尊严荣誉这种纯粹思想目标设定无法成为适格的刑法法益。这导致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在法益一元论下出现了种种解释困境,只有在彻底的法益二元论下,才能解决以上种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毁誉类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保护的法律制度
16
作者 问思童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8-41,共4页
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引发了人们对我国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保护的深度思考,促进了我国对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政策。当前我国将英雄烈士界定为:自近代以来为国家和世界作出贡献或... 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引发了人们对我国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保护的深度思考,促进了我国对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政策。当前我国将英雄烈士界定为:自近代以来为国家和世界作出贡献或献身的英雄和烈士。但法律界对他们人格利益的界定及其保护期限有较大的分歧。现阶段,需要从完善民事与刑事责任、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和明确法院管辖权方面对保护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烈士 名誉权 人格利益 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法教义学分析
17
作者 王筱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1-21,共11页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犯罪对象应该包括已故的英雄与烈士,还应该包括英雄烈士个体和英雄烈士群体。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名誉或荣誉的行为必须具备公然性特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并非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犯罪对象应该包括已故的英雄与烈士,还应该包括英雄烈士个体和英雄烈士群体。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名誉或荣誉的行为必须具备公然性特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并非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构成要件要素,而仅是一种注意规定。侵害英雄烈士名誉或荣誉的行为必须具备严重的情节时,才能够构成该罪,并且“情节严重”属于违法构成要件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烈士 侮辱 诽谤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情节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总则》对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保护问题研究
18
作者 赵昕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13,共5页
近年来,对于侮辱诋毁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新通过的《民法总则》明确规定了对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保护。但该条文引发了很多争议,最主要表现为该条款是否与民法平等原则和公民言论自由相冲突。因而,有必要对... 近年来,对于侮辱诋毁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新通过的《民法总则》明确规定了对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保护。但该条文引发了很多争议,最主要表现为该条款是否与民法平等原则和公民言论自由相冲突。因而,有必要对该条款做进一步的探讨,以促进该条款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烈士 人格利益 平等原则 言论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法教义学研究
19
作者 蔡士林 杨磊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38-150,共13页
准确理解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协调"刑行"和"刑民"关系的重要保障。本罪首先保护的是民族精神,其次保护的是社会公众的爱国精神。"英雄""烈士"... 准确理解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协调"刑行"和"刑民"关系的重要保障。本罪首先保护的是民族精神,其次保护的是社会公众的爱国精神。"英雄""烈士"为并列关系,且"英雄"不仅包括"过世的英雄"还包括"活着的英雄"。"英雄"作为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其一,从所处的领域或者行业来观测,"英雄"行为应当具有专业性;其二,从社会大众的角度来看,"英雄"行为应当具备关键性;其三,从评价基准来讲,"英雄"行为应当具备相当性。尽管本罪与侮辱罪、诽谤罪因保护对象的差异而在法益保护方向上分道扬镳,但实行行为的判定却可以相互参照。"情节严重"的理解需要结合本罪保护的法益,同时借助量化结果、犯罪类型和社会评价三个指标综合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英雄 民族精神 情节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秩序统一视域下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认定
20
作者 许嫚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涉及部门法交叉问题,现行立法存在一定争议。在法秩序统一原理要求下,在认定该罪名时,既要关注前置法规定,即与《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相互衔接,又要独立判定行为是否符合具体的犯罪构...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涉及部门法交叉问题,现行立法存在一定争议。在法秩序统一原理要求下,在认定该罪名时,既要关注前置法规定,即与《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相互衔接,又要独立判定行为是否符合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在认定保护对象、保护权益范围、责任构成等方面在遵循刑法的相对从属性,在前置法违法性下证立刑事违法性,准确理解和把握行为入刑的关键是“侵害社会公共权益且情节严重”,在法秩序的统一原理下进行综合考量,发挥刑法对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烈士 法秩序统一原理 法律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