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山石板井地区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锆石U-Pb年龄、成因及对古洋盆俯冲作用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6
1
作者 修迪 陈超 +9 位作者 专少鹏 申宗义 王金贵 程洲 张立国 王硕 杨鑫朋 侯德华 石光耀 张鹏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5-986,共12页
北山造山带中部石板井地区出露早古生代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用LA-ICP-MS技术测得该岩体石英闪长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464.4±2.1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属钙碱性至高钾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通过岩石成... 北山造山带中部石板井地区出露早古生代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用LA-ICP-MS技术测得该岩体石英闪长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464.4±2.1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属钙碱性至高钾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通过岩石成因分析,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为来自地壳的岩浆与来自深部的亏损地幔岩浆,在高压(>1.5GPa)、低温(719~792℃)条件下,经不均匀混合作用形成,同时有俯冲流体的加入,残留相为石榴子石+金红石(无角闪石)。岩石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典型岛弧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进一步证明,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与南侧的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古生代洋盆构成"沟-弧"体系,表明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古洋盆在中奥陶世晚期已经向北俯冲,该洋盆闭合时限应晚于中奥陶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石板井 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 石成因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缘突泉地区晚侏罗世过铝质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的发现: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到陆陆碰撞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太极 王璞珺 +2 位作者 高有峰 张艳 陈崇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77,共19页
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大洋闭合和陆-陆碰撞是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的重要区域构造事件,它与本区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盆和造山作用都密切相关。准确界定洋壳俯冲、大洋闭合和陆-陆碰撞这三个相互关联地质过程的时空范围是客观认... 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大洋闭合和陆-陆碰撞是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的重要区域构造事件,它与本区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盆和造山作用都密切相关。准确界定洋壳俯冲、大洋闭合和陆-陆碰撞这三个相互关联地质过程的时空范围是客观认识区域构造演化的前提。然而,这项研究通常难以进行,因为很难找到与之相关的合适的地质记录。作者在松辽盆地西缘突泉地区发现从大洋闭合到陆-陆碰撞相关的过铝质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分别为156±1Ma和155±1Ma,系晚侏罗世岩浆事件产物。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为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具有较高的铝饱和指数A/CNK(1.32~2.13),较低的MgO+FeO T含量(0.96%~3.37%)和FeO T/MgO比值(2.84~5.02),岩矿鉴定表明它们含绢云母等原生和次生高铝矿物,在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出现刚玉分子(3.77%~9.65%),结合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在花岗岩的S-I-M-A型分类方案相关地球化学图解投影结果,综合表明它们具有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具有较低的Rb/Sr(0.35~0.55)、Rb/Ba(0.08~0.26)和Al_(2)O_(3)/TiO_(2)(38.41~61.36)比值,表明其原始岩浆源于杂砂岩部分熔融。锆石饱和温度计算表明这两类岩石的岩浆形成温度在837~876℃之间,低于A型花岗岩岩浆形成温度(900℃)。两类岩石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低的Y(5.29×10^(-6)~19.75×10^(-6))、Nb(7.44×10^(-6)~8.50×10^(-6))、Sr(60.6×10^(-6)~154.9×10^(-6))和Yb(0.53×10^(-6)~2.40×10^(-6))含量,具有弧岩浆属性。在Y-Nb图解中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投点在火山弧和同碰撞型花岗岩区域内;在Rb/10-Hf-Ta×3图解中投点在火山弧和碰撞型花岗岩区域内;在R1-R2构造判别图解中样品投点在同碰撞和造山期区域内;在Sr-Yb图解中样品投点在地壳加厚区域内。结合全球典型俯冲岛弧和同碰撞酸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同时期本区域岩浆岩成因,表明流纹岩和英云闪长玢岩形成于洋壳俯冲和陆-陆碰撞转换背景,暗示其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茨洋闭合和陆-陆碰撞作用有关。流纹岩(La/Yb)N值为6.62~8.77,指示源区起源深度为40~46km,英云闪长玢岩(La/Yb)N值为7.93~13.39,指示源区起源深度为44~55km,表明在156±1Ma~155±1Ma地壳处于持续加厚过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从俯冲闭合到陆-陆碰撞的构造-岩浆演化模型。本文认为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的影响范围到达了松辽盆地西缘突泉地区,156±1Ma~155±1Ma研究区处于大洋闭合到陆-陆碰撞转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流纹 云闪 过铝质 晚侏罗世 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 -陆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石构造组合及其亚类划分 被引量:21
3
作者 邓晋福 刘翠 +8 位作者 狄永军 冯艳芳 肖庆辉 刘勇 丁孝忠 孟贵祥 黄凡 赵国春 吴宗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50,共9页
TTG岩石构造组合(或岩类)表征洋壳俯冲作用。本文提出TTG岩类的4个亚类:(1)镁安山岩系列(MA)低压型TTG亚类,形成于非常年轻和很热的洋壳俯冲,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例如活动洋中脊俯冲的板片窗的边缘;(2)镁安山岩系列(... TTG岩石构造组合(或岩类)表征洋壳俯冲作用。本文提出TTG岩类的4个亚类:(1)镁安山岩系列(MA)低压型TTG亚类,形成于非常年轻和很热的洋壳俯冲,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例如活动洋中脊俯冲的板片窗的边缘;(2)镁安山岩系列(MA)高压型TTG亚类,形成于比较年轻和较热的洋壳俯冲,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3)低镁(或非镁)安山岩系列(LMA)低压型TTG亚类,形成于洋内弧下地壳,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4)低镁(或非镁)安山岩系列(LMA)高压型TTG亚类,形成了大陆边缘弧山根带,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对TTG岩类4个亚类的研究,并结合对无TTG形成的老的冷的俯冲带洋壳和冷的弧地壳以及幔楔有无岩浆产生等方面的研究,可以重建岩浆弧的壳幔结构和热结构,进而可为与洋俯冲有关的成矿作用提供地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花岗-花岗闪长岩(TTG) 浆弧与洋俯冲 TTG系的亚类 镁安山和低(或非)镁安山 高压与低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北部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的英云闪长岩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刘贻灿 徐树桐 +2 位作者 江来利 吴维平 苏文 《安徽地质》 1998年第4期31-33,共3页
依据地质及地球化学(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大别山北部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的英云交长岩具幔源型(M型)花岗岩类特征,它属于与蛇绿岩有关的浅色组分。
关键词 闪长岩 蛇绿 变质镁铁-超镁铁质 大别山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尼玛卿蛇绿岩带花岗—英云闪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51
5
作者 边千韬 罗小全 +2 位作者 陈海泓 赵大升 李涤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0-426,共7页
对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布青山段花岗—英云闪长岩进行的锆石 U— Pb同位素定年及岩石化学研究表明 ,该岩体锆石 U— Pb年龄为 40 2± 2 4 Ma,归属加里东末期 ,并非二叠 -三叠纪同造山岩浆活动的产物 ;岩石属钙碱系列 ,具岛弧花岗岩特... 对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布青山段花岗—英云闪长岩进行的锆石 U— Pb同位素定年及岩石化学研究表明 ,该岩体锆石 U— Pb年龄为 40 2± 2 4 Ma,归属加里东末期 ,并非二叠 -三叠纪同造山岩浆活动的产物 ;岩石属钙碱系列 ,具岛弧花岗岩特征 ,暗示着本区在早古生代发生过洋壳俯冲及岛弧岩浆活动事件 ,并为本区早古生代蛇绿岩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 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铅位素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栖霞地区太古宙英云闪长岩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来明 鄢毅民 《山东地质》 1992年第1期80-87,共8页
通过1:5万栖霞幅地质填图,在太古界胶东群变质地层中划分出了经过变质变形的英云闪长岩体。本文论述了区内英云闪长岩的地质特征及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特征和U-Pb同位素地质年龄。岩体侵入太古界胶东群,据同位素年龄初步划分为... 通过1:5万栖霞幅地质填图,在太古界胶东群变质地层中划分出了经过变质变形的英云闪长岩体。本文论述了区内英云闪长岩的地质特征及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特征和U-Pb同位素地质年龄。岩体侵入太古界胶东群,据同位素年龄初步划分为两期岩浆侵入活动,分别在28亿年和26亿年。英云闪长岩在胶东地区是首次确定,对于该区基础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闪长岩 太古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古宙英云闪长岩的生成
7
作者 何自立 周玉泉 《地质科技动态》 1991年第13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太古宙 闪长岩 闪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富斜长石花岗岩类的岩石化学图解:评价与辨析
8
作者 张金朋 汪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3-1980,共18页
富斜长石花岗岩类指其实际矿物含量中斜长石在长石中的比例超过65%的花岗质侵入岩,包括英云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和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前寒武纪大陆地壳所包含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合... 富斜长石花岗岩类指其实际矿物含量中斜长石在长石中的比例超过65%的花岗质侵入岩,包括英云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和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前寒武纪大陆地壳所包含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合被称为TTG岩套,现今弧岩浆组合也包括相当数量的英云闪长岩或奥长花岗岩以及花岗闪长岩。有效判别富斜长石花岗岩类对了解大陆地壳的组成以及地壳形成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全球典型英云闪长岩(含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其相关岩性的687组数据,以实际矿物v(Q)—v(A)—v(P)分类图为基准,对n(An)—n(Ab)—n(Or)、n(Q′)—n(ANOR)和w(SiO_(2)′)—w(CaO)/[w(K_(2)O)+w(CaO)]3种分类图解识别富斜长石花岗岩类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三种判别图解对富斜长石长英质侵入岩的判别正确率在70%左右。对实际矿物含量v(Q)—v(A)—v(P)图解投影在英云闪长岩(含奥长花岗岩)的样品,w(SiO_(2)′)—w(CaO)/[w(K_(2)O)+w(CaO)]图解的判别准确率达90%,n(Q′)—n(ANOR)图解和n(An)—n(Ab)—n(Or)图解约为75%。对实际矿物含量QAP图解投影在花岗闪长岩的样品,3种图解的判别准确率均在70%左右。w(SiO_(2)′)—w(CaO)/[w(K_(2)O)+w(CaO)]和n(Q′)—n(ANOR)图解是识别英云闪长岩(含奥长花岗岩)有效岩石化学方法。实例研究表明,福建长乐—南澳构造带早白垩世和台湾大南澳晚白垩世侵入岩组合均不属于经典定义的TTG岩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斜石花岗 闪长岩 花岗 花岗闪长岩 TTG QAP图解 Q′—ANOR图解 SiO_(2)′—CaO/[K_(2)O+CaO]图解 An—Ab—Or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根山缝合带白音呼舒奥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金芳 李英杰 +1 位作者 李红阳 董培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7-872,共16页
本文以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北侧的白音呼舒奥长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构造环境及二连—贺根山洋俯冲消亡过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白... 本文以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北侧的白音呼舒奥长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构造环境及二连—贺根山洋俯冲消亡过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白音呼舒岩体富硅(SiO2=66.50%~73.04%)、高铝(Al2O3=15.11%~16.75%)、富钠(Na2O=3.50%~6.16%)、低钾(K2O=1.46%~2.38%),相对高锶(Sr=167.0×10^-6~441.0×10^-6)、低钇(Y=5.30×10^-6~9.51×10^-6),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和HREE,无明显Eu异常。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音呼舒侵入岩体属于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TTG)岩系,与高Si高锶低钇中酸性岩(Adakite,埃达克岩)类似,形成于大洋俯冲带岛弧环境,为俯冲洋壳脱水熔融的产物。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白音呼舒奥长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309.2±1.6 Ma,表明该岩体侵位于晚石炭世,反映了贺根山缝合带晚石炭世大洋俯冲带TTG岩浆作用事件。结合二连—贺根山缝合带石炭纪蛇绿岩、石炭纪—二叠纪岛弧型岩浆岩和中生代后造山A型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关系,表明古亚洲洋二连—贺根山洋盆在晚石炭世并未关闭,而是处于大洋俯冲消减和陆壳增生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奥花岗—花岗闪长岩(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 TTG) 岛弧 晚石炭世 锆石U-Pb年代学 二连—贺根山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小南沟-明星沟地区新太古代TTG岩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永清 张有宽 +4 位作者 郑宝军 徐国权 韩建刚 母吉君 张履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762-2768,共7页
内蒙古中部小南沟-明星沟地区出露一套新太古代片理化石英闪长岩和片理化英云闪长岩,岩石化学成分富SiO2、Al2O3、Na2O、Ba、Sr、Mg^#和LREE,而贫Yb、Y和HREE,具有Adakite(埃达克岩)及TTG岩系的特征,空间上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 内蒙古中部小南沟-明星沟地区出露一套新太古代片理化石英闪长岩和片理化英云闪长岩,岩石化学成分富SiO2、Al2O3、Na2O、Ba、Sr、Mg^#和LREE,而贫Yb、Y和HREE,具有Adakite(埃达克岩)及TTG岩系的特征,空间上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绿岩密切伴生。在石英闪长岩体中获得2组锆石U—Pb等时线年龄为2575±1Ma和2541±30Ma,是新太古代形成于板块消减带之上的洋壳部分熔融产物,对研究该地区地球早期演化和板块构造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小南沟-明星沟 Adakite(埃达克) TTG 石英闪长岩 闪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南万洋山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迪 马铁球 +3 位作者 刘伟 刘耀荣 马爱军 倪艳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3-890,共18页
本文对湘赣交界地区发育的万洋山岩体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该岩体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次主要讨论英云闪长岩及其中发育的石英闪长岩包体,并获得英云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8.0... 本文对湘赣交界地区发育的万洋山岩体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该岩体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次主要讨论英云闪长岩及其中发育的石英闪长岩包体,并获得英云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8.0±3.0 Ma,石英闪长岩包体的锆石U-Pb年龄为425.6±3.1 Ma,为晚志留世。英云闪长岩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石英以及少量的角闪石、磁铁矿和榍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低硅、准铝质及钙碱性的花岗岩,在岩石类型判别图解中为I型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包体为细粒结构,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及少量辉石,表明岩石包体是岩浆成因的;包体中存在异常共生矿物斜长石斑晶、针状磷灰石,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未出现刚玉分子,地球化学组成显示其具有低硅、低碱、准铝质的钙碱性岩类特征;包体还表现为富Mg、Fe以及高Mg#值(4550),显示出包体高镁、偏基性的特征;包体与寄主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表明二者在成因上相关联。石英闪长岩包体分异指数DI=4548与辉长岩接近,SiO2含量略高于辉长岩,表明石英闪长岩包体源于上地幔基性辉长质岩浆、经岩浆混合演化形成。英云闪长岩显示为岛弧岩浆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特征,结合英云闪长岩的岩石类型、岩石包体成因认为:万洋山岩体可能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俯冲消减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岩石圈地幔和上覆的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以壳源为主、壳幔混合成因的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洋山 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包体 锆石SHRIMP U-PB年龄 浆混合 I型花岗 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西缘康定杂岩中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树文 闫全人 +1 位作者 李秋根 王宗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83-1896,共14页
扬子克拉通西缘康定杂岩中的片麻状花岗岩主要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和少量的粉红色粗粒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于797~795Ma,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定年产生一个^(206)Pb/^... 扬子克拉通西缘康定杂岩中的片麻状花岗岩主要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和少量的粉红色粗粒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于797~795Ma,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定年产生一个^(206)Pb/^(238)U权重平均767±24Ma,被解释为该期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年龄。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和其中的闪长岩包体表现为右斜式稀土配分模式,具有很高的(La/Yb)_N比值,无Eu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多元素蜘蛛网状图上表现了明显的Nb、Ta、P和Ti负异常。而粉红色粗粒二长花岗岩却表现了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和强烈的Nh、Ta、Sr、P和Ti负异常,但是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所有这些片麻状花岗岩具有ε_(Nd)(t)=-0.57~+5.67,绝大部分样品ε_(Nd)(t)>0。结合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特征,康定杂岩中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来自亏损地幔的初生地壳玄武质岩石和相关的杂砂岩在高压条件下的部分熔融,而粉红色粗粒二长花岗岩的岩浆导源于表壳岩低压条件下的部分熔融。结合这些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和构造鉴别,表明扬子克拉通西缘康定杂岩中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西缘 康定杂 花岗质 成因 构造意义 Kangding Complex TECTONIC significance Yangtze Craton 花岗 闪长岩 片麻状花岗 花岗闪长岩 稀土配分模式 SHRIMP chronological data 细粒 部分熔融 TECTONIC setting negative Sm-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G岩套的成因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40
13
作者 吴鸣谦 左梦璐 +1 位作者 张德会 赵国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3-514,共12页
TTG岩套是一类包含了三种岩性的岩石组合,即英云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TTG岩套的规模在太古宙最大,是早期陆壳的主体且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育.该岩石组合是岩石学定名,多数... TTG岩套是一类包含了三种岩性的岩石组合,即英云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TTG岩套的规模在太古宙最大,是早期陆壳的主体且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育.该岩石组合是岩石学定名,多数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富Na,高Al2O3(平均>15%),低Mg、Ni、Cr,富集LREE、亏损HREE、高Sr、低Y、低Yb且无明显的负Eu异常.其微量元素特征与Adakite(高锶低钇中酸性岩,“埃达克岩”)类似.目前多数学者认同其为变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后的熔体,主要争论在于其源岩的变质程度.笔者认为TTG岩套的源区不应局限于某个变质相,而是涵盖了较大的P-T范围.对于其形成环境的探讨,笔者认为应该以地球演化不同时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前提,盲目地“将今论古”是不合理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3.8Ga之前的TTG岩套可能是在板块构造未启动的非俯冲条件下形成的;3.8 ~ 1.9Ga的TTG岩套产生在发育俯冲式板块构造且板块构造具有间歇式特点的背景下,此时可能既存在非俯冲环境下产出的TTG岩套也存在俯冲环境下产出的TTG岩套,而且其产出应该具有幕式特征;古元古代之后的TTG岩套可能无一例外均是俯冲板片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闪长岩—奥花岗—花岗闪长岩) 高锶低钇中酸性(埃达克) 形成环境 俯冲式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昌江灰色片麻岩包体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新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46-352,共7页
灰色片麻岩包体出露于海南岛昌江中元古代花岗质岩石中,主要由花岗闪长质-英云间长质片麻岩及其糜棱岩组成,遭受过强烈的剪切作用和变质作用,野外产出与岩石矿物学特点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灰色片麻岩是正片麻岩,是以片麻岩形式... 灰色片麻岩包体出露于海南岛昌江中元古代花岗质岩石中,主要由花岗闪长质-英云间长质片麻岩及其糜棱岩组成,遭受过强烈的剪切作用和变质作用,野外产出与岩石矿物学特点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灰色片麻岩是正片麻岩,是以片麻岩形式存在的高Al型英云间长岩-花岗间长岩深成岩体。具有轻稀土富集型和轻稀土亏损型两种分配模式,岩石成因复杂,其Nd模式年龄为2735~2791Ma,说明海南岛存在太古宙古陆壳。||关键词##4灰色片麻岩包体;;英云间长岩-花岗间长岩;;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片麻包体 闪长岩 地球化学 闪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周缘及邻区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机制探讨
15
作者 张照伟 李文渊 +5 位作者 高永宝 王亚磊 张江伟 郭周平 李侃 钱兵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21-722,共2页
青海省发育有8条基性-超基性岩带,但与基性-超基性岩体相关的成矿作用研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给区域找矿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古亚洲域构造和特提斯域构造共同作用的秦祁昆造山带,在中国显生宙大陆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程裕淇,1994;姜春... 青海省发育有8条基性-超基性岩带,但与基性-超基性岩体相关的成矿作用研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给区域找矿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古亚洲域构造和特提斯域构造共同作用的秦祁昆造山带,在中国显生宙大陆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程裕淇,1994;姜春发,1993;2002;董国安等,2007),并形成了大量内生金属矿床。中国已知岩浆铜镍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宙和晚古生代两个重要成矿期,而其它时代发现极少。近几年,在柴达木周缘及邻区发现了早古生代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及铜镍矿床,南祁连化隆地区的裕龙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硫化物矿床 构造背景 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镁铁-超镁铁质 牛鼻子梁 铜镍矿床 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旧井岩体BS03号钻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洪海 闵茂中 +4 位作者 王驹 陈璋如 金远新 季瑞利 徐健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0-98,共9页
文章对旧井岩体BS03号钻孔的岩石学、岩石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S03号钻孔所见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中粗粒花岗岩、伟晶岩、细晶岩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文章对旧井岩体BS03号钻孔的岩石学、岩石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S03号钻孔所见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中粗粒花岗岩、伟晶岩、细晶岩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以及英云闪长岩的铝碱指数(ASI)为1.0左右,均为准铝质;而石英闪长岩的铝碱指数(ASI)仅为0.66~0.68,表现为明显的铝不饱和。上述各类岩石均表现为1型花岗岩的稀土配分曲线特征,且其稀土配分曲线总体较为相似,说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Nd、Sr同位素地质特征揭示:该区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于下地壳,并可能有上地幔物质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斑状二花岗 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石地球化学特征 旧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武川县乌兰不浪地区新太古代侵入岩的岩石特征及时代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建利 刘建雄 马巧燕 《西部资源》 2006年第5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新太古代 变质侵入 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武川县 内蒙古 石特征 华北地台北缘 花岗闪长岩 石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同位素组成揭示早太古代大陆地壳生长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André L Abraham K +10 位作者 Hofmann A Monin L Kleinhanns I C Foley F Deng Z B Chaussidon M Guitreau M Puchtel I S Dauphas N Moynier F 袁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0-1040,共1页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具有厚长英质陆壳的行星,其中30%~70%部分早在3.0 Ga前就已经形成。富钠的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富钾的GMS(花岗岩-二长岩-正长岩)是组成这一阶段地壳最主要的两类岩石,也是理解地壳早期大陆地壳...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具有厚长英质陆壳的行星,其中30%~70%部分早在3.0 Ga前就已经形成。富钠的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富钾的GMS(花岗岩-二长岩-正长岩)是组成这一阶段地壳最主要的两类岩石,也是理解地壳早期大陆地壳生长的关键,但是目前对于这些花岗质岩石如何从基性源岩演变而来却并不清楚。硅是大陆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且具有相似的娃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 花岗闪长岩 同位素组成 闪长岩 硅同位素 大陆地壳
原文传递
Geochemistry of Archean Tonalitic-Granodioritic Gneisses from Chicheng County,Northwestern Hebei Province
19
作者 陈岳龙 陈伟邦 王中刚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89年第3期274-282,共9页
Detailed geological,chronological,mineralogical,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f the Chichent gneissic complex in northwestern Hebei province.The gneissic complex is composed mainly of tona... Detailed geological,chronological,mineralogical,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f the Chichent gneissic complex in northwestern Hebei province.The gneissic complex is composed mainly of tonalitic-granodioritic rocks according to O'Connor's classification.The zircou U-Pb age of the gneissic complex is 2468-27^+33 Ma.,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rocks in the North Tonalitic-granodioritic Gneiss Belt in the North China Platorm.The Archean Chicheng gneissic complex is part of the belt.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osition between early anhedral metasomatic and late semi-euhedral plagiocalases suggests that the gneissic complex is not composed merely of mafic rocks replaced by felsic fiuids.The REE patterns in the complex,in conjunction with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data,show that the gneissic complex is the mixture of felsic magma produc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FI dacitic granulite and crystallate derived from the magma produced by 50%±partial melting of TH2 tholeiitic granulite and 40%±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hornblen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太古代 花岗闪长岩 片麻 河北 闪长岩 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马提岩是TTG源区的重要水源
20
作者 夏群科(编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8-288,共1页
TTG是指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英云闪长岩(Tonalite)、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系列岩石,是太古代克拉通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解TTG的形成与演化有助于我们破解早期地球的演化奥秘。由于太古代的岩石记录十分匮乏以及TTG本身的... TTG是指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英云闪长岩(Tonalite)、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系列岩石,是太古代克拉通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解TTG的形成与演化有助于我们破解早期地球的演化奥秘。由于太古代的岩石记录十分匮乏以及TTG本身的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较大,其形成源区的特点尚不明确。近年来,一些实验岩石学结果表明:在自由水的参与下,(变质)玄武岩可以通过相对低温条件下(750~950℃)的部分熔融产生具有TTG化学组成的岩浆。然而,关于TTG岩浆源区中水的来源,目前还存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马提 花岗闪长岩 花岗 闪长岩 浆源区 实验石学 部分熔融 克拉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