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酸苯乙基酯缓解L02细胞脂毒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亚萍 翟嵩 +6 位作者 王媛 邓江 吴凤萍 王沐淇 贾晓黎 李梅 党双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基酯(CAPE)对棕榈酸酯诱导的L02细胞脂毒性的保护机制。方法取正常肝脏L02细胞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敲除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棕榈酸酯处理组和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后两组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基酯(CAPE)对棕榈酸酯诱导的L02细胞脂毒性的保护机制。方法取正常肝脏L02细胞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敲除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棕榈酸酯处理组和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后两组分别给予终浓度300mM棕榈酸酯处理7 d或是联合终浓度10μM CAPE处理7 d。分别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采用qPCR定量法检测PGC1α和过氧化物歧化酶2(SOD2)mRNA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GC1α蛋白表达。结果棕榈酸酯处理组细胞TG含量为(16.92±1.43)mg/g protein,显著高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10.53±0.81)mg/g protein,P<0.05】;棕榈酸酯处理组细胞上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17.6±3.72)pg/ml和(67.9±2.7)pg/ml,均显著高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分别为(74.88±3.37)pg/ml和(53.94±2.39)pg/ml,P<0.05】;棕榈酸酯处理组线粒体ROS水平为(1.7±0.06),显著高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1.36±0.04),P<0.05】;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SOD2和PGC1αmRNA水平分别为(0.76±0.03)和(0.73±0.04),显著高于棕榈酸酯处理组【(0.55±0.05)和(0.57±0.03),P<0.05】;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棕榈酸酯处理组;在敲除PGC1α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细胞TG含量为(23.73±1.95)mg/g protein,与棕榈酸酯处理组的(25.86±1.02)mg/g protein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28.33±4.41)pg/ml和(80.33±3.76)pg/ml,与棕榈酸酯处理组的(145.78±5.79)pg/ml和(87.23±4.85)pg/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线粒体ROS水平为(1.83±0.25),与棕榈酸酯处理组的(2.05±0.14)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上调PGC1α信号通路,CAPE对棕榈酸酯诱导的肝脏L02细胞脂毒性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02细胞 脂毒性 咖啡酸苯乙基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 线粒体活性氧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咖啡酸苯乙基酯对肾癌细胞株786-O侵袭力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波 王光春 郑军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特异性抑制剂咖啡酸苯乙基酯(CAPE)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86-O侵袭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以0.1%二甲基亚砜(DMSO)孵育786-O细胞株24h,CAPE组以10μmol/L CAPE孵育786-O细胞株24h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特异性抑制剂咖啡酸苯乙基酯(CAPE)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86-O侵袭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以0.1%二甲基亚砜(DMSO)孵育786-O细胞株24h,CAPE组以10μmol/L CAPE孵育786-O细胞株24h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相关基因mRNA。分别以1μmol/L CAPE(CAPE 1μmol/L组)和10μmol/L CAPE(CAPE 10μmol/L组)孵育786-O细胞株24h,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改变。结果 CAPE组的NF-κB、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凋亡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Bcl)-2和Bcl-xl、肿瘤迁移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0.212±0.141、0.339±0.172、0.034±0.006、0.332±0.070、0.028±0.004、0.006±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P值均<0.01)。CAPE 10μmol/L组的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STAT3和磷酸化STAT 3(p-STAT 3)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CAPE 10μmol/L组与CAPE 1μmol/L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APE 1μmol/L组、CAPE 10μmol/L组在S期的细胞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在G0/G1期的细胞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值均<0.05)。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97±1.11)%,显著低于CAPE 1μmol/L组的(11.13±4.31)%和CAPE 10μmol/L组的(52.00±15.62)%(P值均<0.05)。结论 CAPE能有效抑制786-O肾癌细胞株的迁移与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NF-κB的激活,进而下调其下游的相关基因。CAPE可有效地降低STAT3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NF-κB与STAT3在肾癌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咖啡酸苯乙基酯 肾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苯乙基异氰酸酯的简便合成法 被引量:5
3
作者 邓勇 钟裕国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9-289,291,共2页
目的 :研究 β 苯乙基异氰酸酯的合成。 方法 :以 β 苯乙胺为原料 ,通过与三光气反应 ,一步制得 β 苯乙基异氰酸酯。结果 :所得产物经IR、MS确证 ,折光率与文献一致 ,收率 78.0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 ,反应条件温和 ,收率较高 。
关键词 苯乙异氰酸 三光气 合成 降糖药 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咔唑-二硫代甲酸-4-苯乙烯基甲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丽华 周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78-1582,共5页
The new dithiocarbamate 4-vinylbenzyl 9H-carbazole-9-carbodithioat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1H NMR,elemental analysis,FT-IR,and X-ray crystallography.The crystal structure is of triclinic,space g... The new dithiocarbamate 4-vinylbenzyl 9H-carbazole-9-carbodithioat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1H NMR,elemental analysis,FT-IR,and X-ray crystallography.The crystal structure is of triclinic,space group Pī,with a=9.4301(19) nm,b=9.518(2) nm,c=10.541(2),α=83.909(16) °,β=77.279(13)°,γ=79.312(14) °,V=904.8(3) nm3,Z=2,F(000)=376,Dc=1.319 mg/ m3,final R1=0.0731,wR2=0.1615 for 10164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I).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title compound was also studied.The main released gas product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title compound were possibly nitrogen,carbon sulfide and hydrogen sulfide,and the final solid product was 14.5% carbon leav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咔唑-二硫代甲酸-4-苯乙 晶体结构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胶囊多次给药人体耐受性及膀胱毒性观察研究
5
作者 何国东 麦丽萍 +4 位作者 古良 陈桔英 程志维 郭兰 杨敏 《循证医学》 CSCD 2017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评价健康人体对多次给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胶囊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12名健康受试者参与为期28天的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给药组与安慰剂组各6人。口服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胶囊30 mg/次,每天3... 目的评价健康人体对多次给药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胶囊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12名健康受试者参与为期28天的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给药组与安慰剂组各6人。口服苯乙基异硫氰酸酯胶囊30 mg/次,每天3次,连续给药28天。观察用药期间受试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膀胱B超等的变化,并记录受试者每日出入量,观察和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接受耐受性及膀胱毒性观察,用药期间无脱落。本试验未发现药物对男性健康受试者的膀胱有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共12件,试验用药组7件,安慰剂组5件,给药组中3人诉口干。结论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口干,考虑环境、连续用药以及受试者本身生理变化等各种因素,认为30 mg/次、每天3次用药是基本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异硫氰酸胶囊 耐受性 膀胱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国华 管永华 周仲进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2年第12期17-21,共5页
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和氨基磺酸为原料,合成了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合成工艺。在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和氨基磺酸为原料,合成了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合成工艺。在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与氨基磺酸摩尔比为1:0.98~1.00,反应温度120℃,以尿素为催化剂、用量(每摩尔醚)为0.05 mol,反应时间2 h的条件下,产物收率为89.56%。测定了产物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 合成 性能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原料配比 催化剂 催化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活中有效成分4-羟基苯乙基茴香酸酯的全合成 被引量:1
7
作者 詹万初 周智明 +1 位作者 余伟发 薛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1-404,共4页
从 4 -羟基苯甲酸和 4 -羟基苯乙酸甲酯出发 ,经 6步反应首次合成了中草药羌活中的一个天然化合物—— 4 -羟基苯乙基茴香酸酯及其相关的中间体 ,其分子结构得到元素分析、红外、1H- NMR和
关键词 4-羟苯乙茴香酸 羌活 合成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甘辉云 杜敬东 +1 位作者 欧阳虹 程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529-5533,共5页
目的研究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s)在体外条件下对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凋亡、周期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PEITC与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培养人喉癌细胞株Hep-2和呼吸道正常细胞人支气管... 目的研究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s)在体外条件下对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凋亡、周期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PEITC与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培养人喉癌细胞株Hep-2和呼吸道正常细胞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PEITC进行干预。运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PEITC对喉癌Hep-2细胞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PEITC对喉癌Hep-2细胞和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PEITC对喉癌Hep-2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运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不同浓度PEITC对喉癌Hep-2细胞晚期凋亡水平的影响,运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不同浓度PEITC对喉癌Hep-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运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PEITC对喉癌Hep-2细胞PI3K/Akt通路蛋白及其下游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CCK8法发现PEITC可以有效抑制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PEITC可促进喉癌Hep-2细胞的凋亡,并诱导G2/M期阻滞。TUNEL法进一步证明了PEITC对喉癌Hep-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Transwell实验发现PEITC能够抑制喉癌Hep-2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同时,相同浓度的PEITC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并没有引起细胞增殖和凋亡率发生显著改变。PEITC抗喉癌Hep-2细胞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下调PI3K/Akt通路蛋白PI3KⅢ、PI3Kp110α、PI3Kp110β、p-Akt、磷酸化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p-PDK)1及下游关键蛋白糖原合成酶激酶(GSK) 3-β、p-核转录因子(NF)-κBp65、Bcl-2和Bcl-xl表达水平相关。结论 PEITC能够有效抑制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诱导G2/M期阻滞及抑制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其作用水平呈浓度依赖性。PEITC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异硫氰酸 喉癌 增殖 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人尿液中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乙酰半胱氨酸缀合物的浓度 被引量:1
9
作者 许译升 郑枫 刘红霞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4-706,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人尿液中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乙酰半胱氨酸缀合物的浓度。方法色谱柱为Sepax Amethyst-C18柱,流动相为0.2%磷酸水溶液-甲醇(35∶65),流量:1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50 nm;氯雷他定为内标。结果尿液中代谢物...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人尿液中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乙酰半胱氨酸缀合物的浓度。方法色谱柱为Sepax Amethyst-C18柱,流动相为0.2%磷酸水溶液-甲醇(35∶65),流量:1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50 nm;氯雷他定为内标。结果尿液中代谢物在0.8~64.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8x-1.28×10-3(n=8,γ=0.9982),提取回收率大于80%,批内和批间精密度RSD<10%。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测定人尿液中苯乙基异硫氰酸酯乙酰半胱氨酸缀合物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 苯乙异硫氰酸乙酰半胱氨酸缀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对良性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志斌 靳松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对人类良性前列腺上皮细胞(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cell line,BPH-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前列腺上皮细胞,给予6、12、24μmol/L PEIT... 目的探讨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对人类良性前列腺上皮细胞(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cell line,BPH-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前列腺上皮细胞,给予6、12、24μmol/L PEITC或等量溶剂二甲基亚砜,分别作用6、12、24 h。采用CCK-8检测前列腺上皮细胞活性;Annexin V及PI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EITC处理24 h后BPH-1细胞凋亡及坏死比例;Western blotting测定PEITC处理24 h后BPH-1细胞中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及自噬相关蛋白5-12(Atg5-12)表达变化;RT-PCR检测PEITC处理24 h后BPH-1细胞中XIAP mRNA表达情况。结果(1)BPH-1细胞经过6、12、24μmol/L PEITC处理6 h后,细胞相对活性分别为71.22%、48.90%、13.57%;处理12 h后分别为52.57%、42.37%、10.11%;处理24 h后分别为36.73%、25.88%、8.39%;处理36 h后分别为33.57%、25.83%、13.06%,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2)BPH-1细胞在6、12、24μmol/L PEITC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5%、30.4%、40.1%;与对照组相比,12、24μmol/L处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BPH-1细胞在6、12、24μmol/L PEITC处理24 h后,XIAP蛋白表达量及mRNA表达量均下调,Atg5-12蛋白表达量下调,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PEITC可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通过下调BPH-1中XIAP mRNA而降低XIAP蛋白表达,促进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PEITC下调了自噬相关蛋白Atg5-12;PEITC对凋亡与自噬的调节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异硫氰酸 增殖 凋亡 自噬 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Atg5-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菁子中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莲 哈普拉·托留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33-1537,共5页
建立芜菁子中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芜菁子中的异硫氰酸酯。以甲苯∶乙酸乙酯(5∶2)为展开剂在高效硅胶G板上展开。采用YMCPack ODS(4. 6 mm×250 mm,5μm)为色谱... 建立芜菁子中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芜菁子中的异硫氰酸酯。以甲苯∶乙酸乙酯(5∶2)为展开剂在高效硅胶G板上展开。采用YMCPack ODS(4. 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2 nm。分离后的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溶剂萃取法提取的芜菁子中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含量最低(11. 93μg·g^-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芜菁子中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含量最高(116. 37μg·g^-1)。本实验的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芜菁子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子 2-苯乙异硫氰酸 高效液相色谱 薄层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细胞的毒性影响及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保护作用
12
作者 朱薛羽 周结 +2 位作者 董颖 陆荣柱 李芳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肝(insulin resistance-Buffalo rat liver,IR-BRL)细胞对丙烯腈毒性的易感性及膳食源化学物苯乙基异硫氰酸酯(β-phenyl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对其毒性的拮抗效应。方法:以葡萄糖消耗量、胰岛素受体底物-...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肝(insulin resistance-Buffalo rat liver,IR-BRL)细胞对丙烯腈毒性的易感性及膳食源化学物苯乙基异硫氰酸酯(β-phenyl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对其毒性的拮抗效应。方法:以葡萄糖消耗量、胰岛素受体底物-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2,IRS-2)蛋白和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蛋白表达量为评价指标,采用50 nmol/L胰岛素诱导处理BRL细胞24 h,构建IR-BRL细胞模型。以2.5~5.0 mmol/L丙烯腈处理IR-BRL细胞1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法检测细胞毒性,综合评价IR-BRL细胞对丙烯腈的易感性特征。以1.25~5.0μmol/L PEITC预处理丙烯腈染毒的IR-BRL细胞1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和LDH漏出率法检测细胞毒性,评价PEITC减弱IR-BRL细胞对丙烯腈的易感效应。结果:胰岛素处理后BRL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IRS-2和PI3K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说明IR-BRL细胞模型成功构建。相比于正常BRL细胞,2.5和4.0 mmol/L丙烯腈处理后IR-BRL细胞活力显著下降,LDH漏出率显著增多,说明IR-BRL细胞对丙烯腈毒性更为敏感。与正常染毒肝细胞相比,1.25~5.0μmol/L PEITC可显著增强丙烯腈染毒后IR-BRL细胞的活力,降低LDH漏出率。结论:IR-BRL细胞对丙烯腈毒性更为敏感,PEITC对其易感性具有减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易感性 丙烯腈 苯乙异硫氰酸 肝毒性 膳食源化学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提取及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建立
13
作者 冯焕刚 《合肥科技》 2014年第4期3-23,共21页
本文是对油菜感菌核病的抗病品系中湘油15X98C40和抗病品系湘油15的次生代谢产物——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提取及气相色谱(GC)分析的研究进展。其次生代谢产物在油菜感菌核病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针对我所研究的次生代... 本文是对油菜感菌核病的抗病品系中湘油15X98C40和抗病品系湘油15的次生代谢产物——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提取及气相色谱(GC)分析的研究进展。其次生代谢产物在油菜感菌核病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针对我所研究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阐述了在油菜中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以及在气相色谱仪中所得到的峰形而得出最优方案。材料为油菜的叶片部分,通过提取样品的提取时间、放置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叶片比重、有机溶剂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是研究出其提取方法和气相色谱得到的峰形后,为感菌核病病前后的次生代谢产物后续试验做充分准备。最后得出最优提取方法和气相色谱仪的测定条件。探索提取异硫氰酸酯的可行性和提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核病 次生代谢产物 气相色谱仪油菜叶片 苯乙异硫氰酸 气相色谱仪提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制备方法的研究
14
作者 席蓝萍 赵炯烽 金一丰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3年第6期29-32,共4页
研究了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与浓H_(2)SO_(4)合成硫酸酯铵盐的工艺,探索不同反应条件如反应真空度、物料比、催化剂用量等对反应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物料比m(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m(浓H_(2)SO_(4))=13∶1,反应真空度以400 ... 研究了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与浓H_(2)SO_(4)合成硫酸酯铵盐的工艺,探索不同反应条件如反应真空度、物料比、催化剂用量等对反应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物料比m(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m(浓H_(2)SO_(4))=13∶1,反应真空度以400 Pa/min速度下降,催化剂尿素的质量分数为4%。优化条件下,产品活性物含量达93.9%。改进后的工艺方法相比于原硫酸生产工艺,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活性物含量高,且产品颜色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苯酚聚氧乙烯醚 苯乙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2,4,6-三硝基苯乙酯的合成及热分解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强强 金波 +3 位作者 彭汝芳 舒远杰 楚士晋 董海山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9-582,共4页
以TNT、甲醛为原料,在弱碱性条件下反应合成得到2,4,6-三硝基苯乙醇(PicCH2CH2OH);PicCH2CH2OH在浓硫酸催化下和丙烯酸在甲苯中回流反应24h,合成得到丙烯酸-2,4,6-三硝基苯乙酯,产率为62%。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氢谱(1HN... 以TNT、甲醛为原料,在弱碱性条件下反应合成得到2,4,6-三硝基苯乙醇(PicCH2CH2OH);PicCH2CH2OH在浓硫酸催化下和丙烯酸在甲苯中回流反应24h,合成得到丙烯酸-2,4,6-三硝基苯乙酯,产率为62%。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质谱(MS)以及元素分析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热重分析(TG)对产物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Kissinger方法和Ozawa方法计算其热分解活化能Ea分别为99.78,102.96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2 4 6-三硝苯乙 丙烯酸-2 4 6-三硝苯乙 热稳定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乙基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
16
作者 石万里 《宁夏石油化工》 1999年第3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苯乙基酯 制药 中间体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乙烯基阴离子分散剂在液体分散染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洋洋 姜建堂 +2 位作者 田妮妮 沈一峰 倪华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3-1269,共7页
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SPOE-n[n代表环氧乙烷(EO)数,为13、16、20、29]为反应物,氨基磺酸为硫酸化试剂,尿素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TSPOES-n)。利用TSPOES-n为分散剂制备了液体分散染料,通过粒... 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SPOE-n[n代表环氧乙烷(EO)数,为13、16、20、29]为反应物,氨基磺酸为硫酸化试剂,尿素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TSPOES-n)。利用TSPOES-n为分散剂制备了液体分散染料,通过粒径分析探究了液体分散染料的储存稳定性,优选储存稳定性好的液体分散染料研究了其染色性能。结果表明,TSPOE-n与氨基磺酸物质的量比为1∶1.6时,阴离子活性物(TSPOES-n)含量均在85%以上。分散剂TSPOES-n中随着n增大,制备的液体分散染料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呈先降低后增大趋势。由分散剂TSPOES-20制备的液体分散染料粒径为165.9nm、PDI为0.195,储存稳定性较好。将其用于高温(130℃)染色时,染色匀染性好,染色后织物无需还原清洗耐摩擦色牢度仍达4~5级,且染后残液化学需氧量远低于粉体分散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 液体分散染料 粒径 匀染性 纺织染整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琥珀酰亚胺酯的双苯乙烯类双光子荧光团的合成
18
作者 李敏 田玉顺 《山东化工》 CAS 2016年第3期3-5,共3页
设计和合成一种含琥珀酰亚胺酯的双苯乙烯类双光子荧光团,为进一步合成一系列相关双光子荧光探针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以对二甲苯为原料,分别通过芳环上的亲电取代、亲核取代、自由基取代、wittig-horner等一系列反应合成双光子荧光团2... 设计和合成一种含琥珀酰亚胺酯的双苯乙烯类双光子荧光团,为进一步合成一系列相关双光子荧光探针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以对二甲苯为原料,分别通过芳环上的亲电取代、亲核取代、自由基取代、wittig-horner等一系列反应合成双光子荧光团2,5-二氰基-1-(4'-二甲氨苯乙烯基)-4-(4'-甲酸琥珀酰亚胺酯苯乙烯基)苯。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2,5-二氰基-1-(4'-二甲氨苯乙烯基)-4-(4'-甲酸琥珀酰亚胺酯苯乙烯基)苯,并经氢谱与熔点测定确认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荧光团 琥珀酰亚胺 2 5-二氰-1-(4'-二甲氨苯乙)-4-(4'-甲酸琥珀酰亚胺苯乙)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异硫氰酸酯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楠 任凌燕 戴传云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1-244,共4页
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是食品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来源于十字花科的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和l-异硫氰酸-4-甲磺酰基丁烷因具有抗癌功能而倍受关注。该两种异硫氰酸酯能影响细胞Ⅰ相和Ⅱ相酶活性、激活Nrf2-Keap1系统、抑制细胞核因子... 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是食品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来源于十字花科的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和l-异硫氰酸-4-甲磺酰基丁烷因具有抗癌功能而倍受关注。该两种异硫氰酸酯能影响细胞Ⅰ相和Ⅱ相酶活性、激活Nrf2-Keap1系统、抑制细胞核因子κb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文章综述近年来两种异硫氰酸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为合理开发十字花科植物保健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异硫氰酸 1-异硫氰酸-4-甲磺酰丁烷 抗肿瘤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OL triggers apoptosis with mitochondrial injury through activating a ROS-dependent p53/p21/p27/Rb/Bax/Cyto C/caspase-mediated signaling
20
作者 CHENG Zongwei ZENG Boning XING Feiyue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8-1496,共9页
AIM: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thyl(2,4,6-trimethylbenzoyl)phenylphosphinate(TPOL)on cell apoptosis and its potential mechanism.METHODS:HEK293T cells sensitive to TPOL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 AIM: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thyl(2,4,6-trimethylbenzoyl)phenylphosphinate(TPOL)on cell apoptosis and its potential mechanism.METHODS:HEK293T cells sensitive to TPOL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POL with or without exposure to light radiation,before treatment with various inhibitors,N-acetyl-Lcysteine(NAC),pifithrin-αand Z-DVED-FMK.Cell viability was measured by CCK-8 assay.Annexin V/propidium iodide staining was used to count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DCFH-DA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levels,and JC-1 staining was used to assess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by flow cytometry.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and cell cycle-regulated molecules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TPOL enhanced the apoptosis of HEK293T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P<0.05),with a decrease in Bcl-2 and increases in Bax and cytochrome C(Cyto C),followed by up-regulation of activated caspase-9 and caspase-3,and the cleavage of PARP(P<0.05).The TPOL-enhanced cleavage of caspase-3 and PARP was rescued by Z-DVED-FMK(P<0.01).TPOL also led to a rapid increase in ROS,a reduction i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and the release of Cyto C(P<0.01),all of which could be reversed by the ROS scavenger NAC.Moreover,the TPOL-caused alterations in p21,p27,Rb,and CDK2 were also recovered by the p53 inhibitor pifithrin-α(P<0.05).The TPOL-induced changes in Bax,Bcl-2,cleaved caspase-9,activated caspase-3,and cleaved PARP were subsequently rescued by pretreatment with pifithrin-α(P<0.05).CONCLUSION:TPOL can induce cellular apoptosis with ROS-mediate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damage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a ROS-dependent p53/p21/p27/Rb/Bax/Cyto C/caspase-mediated signal ax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yl(2 4 6-trimethylbenzoyl)phenylphosphinat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ITOCHONDRIA AP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