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P-AES测定苦瓜籽矿质元素及GC-MS鉴定其油脂脂肪酸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小如 邓泽元 +2 位作者 范亚苇 李静 刘芷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65-2268,共4页
苦瓜籽中活性成分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注意,但其矿质元素组成未见报道,其油脂脂肪酸主要成分也说法不一。文章选取海南产大苦瓜籽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法测定矿质元素,发现其中K,Mg和P含量最高;Cr和Zn的含量分别高... 苦瓜籽中活性成分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注意,但其矿质元素组成未见报道,其油脂脂肪酸主要成分也说法不一。文章选取海南产大苦瓜籽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法测定矿质元素,发现其中K,Mg和P含量最高;Cr和Zn的含量分别高达5.165和45.45μg.g-1,在植物性食品中较为罕见。以超临界CO2萃取其中油脂,得率为36.89%,碱法衍生为脂肪酸甲酯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苦瓜籽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发现其饱和脂肪酸(SFA)占36.71%,主要为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仅占3.33%,主要为油酸(L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59.96%,主要为α-桐酸,含量高达54.26%。明确苦瓜籽微量元素与脂肪酸组成,对进一步挖掘其药、食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 ICP-AES 矿质元素 GC-MS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中脂肪酸的分离鉴定与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旭庆 黄永忠 +1 位作者 张海霞 刘满仓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2,共3页
用浸泡和回流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提取苦瓜籽中的粗脂肪并比较两种方式对脂肪酸提取的影响.发现回流对脂肪酸的提取是更为有效的方式.将粗脂肪经过皂化、酯化得脂肪酸及脂肪酸甲酯;;用气相色谱分离分析脂肪酸及其甲酯.比较产物谱图发现在... 用浸泡和回流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提取苦瓜籽中的粗脂肪并比较两种方式对脂肪酸提取的影响.发现回流对脂肪酸的提取是更为有效的方式.将粗脂肪经过皂化、酯化得脂肪酸及脂肪酸甲酯;;用气相色谱分离分析脂肪酸及其甲酯.比较产物谱图发现在脂肪酸图谱上低沸点的脂肪酸含量较高;;与脂肪酸甲脂的图谱有较大差异性.色质联用分析得到各脂肪酸与其甲脂的分布情况.证实甲酯定量脂肪酸的做法有待改进.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苦瓜籽所含脂肪酸种类几乎一样;;都存在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但含量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苦瓜籽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蛋白的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性质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美萍 叶淑红 +3 位作者 王际辉 王晗 肖珊 金慧燕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共4页
研究了影响苦瓜籽蛋白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单因素包括液料比、提取体系的pH和搅拌时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为液料比3.5∶1、pH 8.0、搅拌时间5h,苦瓜籽蛋白质提取率为19.43%。研究了苦瓜籽蛋白的还原... 研究了影响苦瓜籽蛋白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单因素包括液料比、提取体系的pH和搅拌时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为液料比3.5∶1、pH 8.0、搅拌时间5h,苦瓜籽蛋白质提取率为19.43%。研究了苦瓜籽蛋白的还原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结果表明,苦瓜籽蛋白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其还原能力随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苦瓜籽蛋白清除.OH的能力与同等质量浓度的VC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 蛋白质 提取条件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离子交换色谱串联分离纯化苦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宾香 时祥柱 +3 位作者 郭春腾 叶秀云 王中来 饶平凡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3-546,共4页
将阴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在灌注色谱工作站上串联,使苦瓜籽粗提液中未被阴离子色谱柱吸附的蛋白质直接在阳离子色谱柱上吸附,用盐线性梯度洗脱从阳离子色谱柱上分离出两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蛋白。两个抗真菌蛋白经鉴定都达到了电泳纯,相对... 将阴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在灌注色谱工作站上串联,使苦瓜籽粗提液中未被阴离子色谱柱吸附的蛋白质直接在阳离子色谱柱上吸附,用盐线性梯度洗脱从阳离子色谱柱上分离出两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蛋白。两个抗真菌蛋白经鉴定都达到了电泳纯,相对分子质量均为30000左右,N 端氨基酸序列分别为DVSFRLSGADPRSYGMFI与DVNFDLSTATAK,表明所得到的两种蛋白为苦瓜籽中的2个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α 苦瓜素(α MMC)和β 苦瓜素(β MMC)。抗菌实验表明,α MMC对香蕉枯萎菌和果腐霉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β MMC对果腐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α MMC和β MMC对白绢菌的抑制活性均不明显。采用串联色谱,α MMC和β MMC的质量回收率分别为13 8%和8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色谱 阳离子交换色谱 串联色谱 苦瓜籽 纯化 核糖体失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基本性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孟延发 孟雪琴 +6 位作者 张雪梅 杜毅峰 李春阳 阳燕 徐柳 刘波 魏旭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0-81,共2页
采用 Affi- Gel亲和层析和 Sephacryl S- 10 0分子筛层析等方法获得苦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 (RIP) ,经 SDS- PAGE,PAGE,IEF和 PAS方法分析均表明为单一蛋白着色带或单一糖蛋白着色带 .根据 SDS- PAGE测得表观分子量为 30 0 0 0 ,经 IEF- P... 采用 Affi- Gel亲和层析和 Sephacryl S- 10 0分子筛层析等方法获得苦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 (RIP) ,经 SDS- PAGE,PAGE,IEF和 PAS方法分析均表明为单一蛋白着色带或单一糖蛋白着色带 .根据 SDS- PAGE测得表观分子量为 30 0 0 0 ,经 IEF- PAGE结果计算其 PI为 9.0 ,对无细胞系统中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活性明显 ,其 IC50 为 5.3× 10 -10 mol/ L左右 .体外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对人肝癌细胞 ,Vero,SP2 / 0 ,3T3,Kb,Navana,S- 180等肿瘤细胞株和麻疹病毒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而对完整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却毒性极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失活蛋白 苦瓜籽 植物毒素 生物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ozyme RM IM脂肪酶催化苦瓜籽油和癸酸合成功能性油脂 被引量:6
6
作者 胡蒋宁 张超 +4 位作者 邓泽元 朱雪梅 范亚苇 李静 刘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92-97,共6页
以苦瓜籽油为原料,利用癸酸在脂肪酶Lipozyme RM IM的催化下进行结构修饰,来降低苦瓜籽油中桐酸的含量。选取底物物质的量的比、加酶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得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物质的量... 以苦瓜籽油为原料,利用癸酸在脂肪酶Lipozyme RM IM的催化下进行结构修饰,来降低苦瓜籽油中桐酸的含量。选取底物物质的量的比、加酶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得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物质的量的比(苦瓜籽油:癸酸)=1:4、加酶量(占底物质量的质量分数)12.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4.8h。在此最优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新油脂中癸酸含量为47.12%,同时桐酸含量由反应前苦瓜籽油中的56.17%降为2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催化 癸酸 结构化油脂 苦瓜籽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油的复凝聚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倪悦 吕怡 +2 位作者 夏书芹 贾承胜 张晓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37-241,共5页
主要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苦瓜籽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研究了不同凝聚pH、芯壁比、壁材浓度、乳化剂对微胶囊形态、产率、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凝聚pH为3.9,芯壁比为1∶2,壁材浓度1%,乳... 主要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苦瓜籽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研究了不同凝聚pH、芯壁比、壁材浓度、乳化剂对微胶囊形态、产率、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凝聚pH为3.9,芯壁比为1∶2,壁材浓度1%,乳化剂采用质量为乳化体系0.1%的Span80。上述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形态良好,产率和效率分别为87.7%和90.9%,平均粒径为52.376μm。使用SPME-GC-MS分析了微胶囊化前后芯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凝聚微胶囊化可以掩盖芯材的部分不良风味,改善其可食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 复合凝聚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中一种抗胰蛋白肽的分离及抗真菌作用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璇 时祥柱 叶秀云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8-151,共4页
利用凝胶过滤层析Sephadex G-75、强阳离子交换色谱SP-650M,从苦瓜籽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活性多肽.该多肽在Tricine-SDS-PAGE上显示为单一的谱带,分子量约为6.8 kDa.在经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TT)处理后的电泳结果表明该多肽不含有分子间的二... 利用凝胶过滤层析Sephadex G-75、强阳离子交换色谱SP-650M,从苦瓜籽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活性多肽.该多肽在Tricine-SDS-PAGE上显示为单一的谱带,分子量约为6.8 kDa.在经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TT)处理后的电泳结果表明该多肽不含有分子间的二硫键.此多肽是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同时具有抗植物致病菌活性,是一种具有双功能作用的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 纯化 胰蛋白酶抑制剂 抗真菌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苦瓜籽蛋白质提取工艺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治强 成兰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8-272,共5页
以苦瓜籽为原料,采用紫外光谱和响应面法研究盐溶法提取苦瓜籽蛋白质的最佳工艺。以苦瓜籽蛋白质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NaCl浓度、pH、提取时间对苦瓜籽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 以苦瓜籽为原料,采用紫外光谱和响应面法研究盐溶法提取苦瓜籽蛋白质的最佳工艺。以苦瓜籽蛋白质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NaCl浓度、pH、提取时间对苦瓜籽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苦瓜籽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6,提取温度为4℃下,NaCl浓度1.3mol/L,pH8.8,提取时间3.6h,苦瓜籽蛋白质的提取率为23.80%,较优化前提高了3.24倍,同时建立了盐提蛋白质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对苦瓜籽蛋白质的提取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此外,通过凯氏定氮法确定苦瓜籽中蛋白质含量为3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 蛋白质含量 紫外光谱 响应曲面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蛋白MAP30的聚乙二醇化学修饰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义国 赵兴秀 +1 位作者 邓静 吴华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2-666,共5页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P-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和Blue 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获得苦瓜蛋白MAP30;采用(mPEG)2-Lys-NHS修饰MAP30;对修饰后的MAP30-PEG结合物与MAP30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MAP30对多数肿瘤细胞株具...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P-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和Blue 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获得苦瓜蛋白MAP30;采用(mPEG)2-Lys-NHS修饰MAP30;对修饰后的MAP30-PEG结合物与MAP30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MAP30对多数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和时效依赖关系。但是在相同条件下,MAP30对人正常胚肺二倍体细胞株WI-38的毒性极小。MAP30和MAP30-PEG结合物对小鼠黑色素瘤(B16)、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表皮癌细胞(A431)细胞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时效和量效依耐性。但在相同浓度下PEG-MAP30对小鼠黑色素瘤(B16)、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表皮癌细胞(A431)的抑制作用低于MAP30,约占65%~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 核糖体失活蛋白(MAP30) MAP30-PEG结合物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黄酮对油脂的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付刚 孙军涛 王德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23,共4页
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苦瓜籽中总黄酮,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2.22%,超声提取时间38.67 min,液料比为42.22 mL/g,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达到3.89%。油脂抗氧化实验表明,苦瓜籽黄酮对花生油... 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苦瓜籽中总黄酮,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2.22%,超声提取时间38.67 min,液料比为42.22 mL/g,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达到3.89%。油脂抗氧化实验表明,苦瓜籽黄酮对花生油和芝麻油均具有抗氧化作用(以过氧化值为例),对芝麻油的抗氧化活性优于BHA,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活性比BHA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 黄酮 响应面实验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油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雪萍 姚惠源 张卫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4-217,共4页
对苦瓜籽油的提取、化学成分研究以及生理活性等的做了详细的综述,并对苦瓜籽油的开发前景作了讨论。苦瓜籽油是一种有开发潜力的开发应用植物资源,它的研究与开发将提高苦瓜的附加值,并且提供了一种新的食物资源。
关键词 苦瓜籽 脂肪酸 生理活性 共轭亚麻酸(CL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慧华 余江南 徐希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优化苦瓜籽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苦瓜籽粗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苦瓜籽粗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苦瓜籽粗多... 目的:优化苦瓜籽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苦瓜籽粗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苦瓜籽粗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苦瓜籽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苦瓜籽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检测苦瓜籽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结果:温度是影响苦瓜籽粗多糖提取率的重要因素,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为90℃,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3次,苦瓜籽粗多糖的提取率为5.61%。苦瓜籽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接近于维生素C,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不及维生素C。结论:该优化工艺适用于苦瓜籽粗多糖的提取,高浓度苦瓜籽粗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 多糖 提取工艺 体外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蛋白的PEG/(NH_4)_2SO_4双水相分离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马 于群 朱新产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12-619,共8页
优化试验条件影响因素,建立PEG/(NH4)2SO4双水相系统,确定出分离苦瓜籽蛋白的最适PEG6000和(NH4)2SO4质量分数分别是22%、25%,分配系数为0.089,回收率为96%。双水相分离的苦瓜籽蛋白经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主要蛋白质是50 KD4、3 KD和1... 优化试验条件影响因素,建立PEG/(NH4)2SO4双水相系统,确定出分离苦瓜籽蛋白的最适PEG6000和(NH4)2SO4质量分数分别是22%、25%,分配系数为0.089,回收率为96%。双水相分离的苦瓜籽蛋白经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主要蛋白质是50 KD4、3 KD和10 KD亚基结合形成的多聚体12S(327 KD)球蛋白,还原条件下出现诸多小于35 kD的蛋白组分,表明蛋白质亚基是通过二硫键结合。抑菌试验显示苦瓜籽蛋白对受试细菌菌和真菌产生明显的抑菌活性,其MIC远低于苯甲酸钠,而且在不同盐离子浓度、温度、pH及紫外线等因素处理时,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试验还表明苦瓜籽蛋白也具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蛋白 双水相系统 分离 抑菌活性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资源开发与苦瓜籽黄酮提取技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蔡健 王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4年第3期97-99,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在苦瓜产品开发方面的情况。重点研究了苦瓜籽中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法 最佳工艺组合为A383C2D1,即乙醇浓度90%,提取时间4h,固液比1:50,提取温度60℃。
关键词 产品开发 苦瓜籽 黄酮 提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的与放置两个半月的苦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小华 魏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1-83,共3页
主要对比分析了新鲜的苦瓜籽油和放置两个半月的苦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对比发现:放置两个半月后,苦瓜籽油的色泽开始变黄;新鲜的苦瓜籽油中9c11t13t-共轭十八碳三烯酸(α-桐酸)的含量为54.26%,而放置两个半月的苦瓜籽油中9c11t13t-共... 主要对比分析了新鲜的苦瓜籽油和放置两个半月的苦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对比发现:放置两个半月后,苦瓜籽油的色泽开始变黄;新鲜的苦瓜籽油中9c11t13t-共轭十八碳三烯酸(α-桐酸)的含量为54.26%,而放置两个半月的苦瓜籽油中9c11t13t-共轭十八碳三烯酸的含量降低到35.63%;新鲜的苦瓜籽油中9t11t13c-共轭十八碳三烯酸(α-桐酸异构体)含量2.42%,而放置两个半月的苦瓜籽油中的9t11t13c-共轭十八碳三烯酸含量增加到19.09%。这可能与9c11t13t-共轭十八碳三烯酸在空气、日光等作用下不稳定、构型易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 理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中营养成分及抗菌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红莲 张泽生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78,共2页
对两种苦瓜籽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脂肪过氧化值及总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在以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得到的多个大小不同的蛋白组分中,发现了对细菌和霉菌有抑制作用的蛋白质组分。
关键词 苦瓜籽 营养成分 抗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傅明辉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48-250,共3页
苦瓜籽经粉碎抽提 ,硫酸铵沉淀 ,阳离子交换及凝胶柱层析等步骤纯化 ,得到一种蛋白 ,SDS PAGE和IEF显示为单一条带 ,相对分子质量 2 80 0 0 ,PI 8.9~ 9.0 ,该蛋白类SOD活性为 16 .71U/mgpr。
关键词 苦瓜籽 抽提 纯化 类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油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飞 潘亚萍 杨康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利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苦瓜籽油,对苦瓜籽油的碘值、皂化值、不皂化物、熔点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用氢氧化钾-甲醇室温酯化法对苦瓜籽油甲酯化,通过GC-MS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瓜籽脂肪含量(36.81%)和蛋白含量(43.05%)都... 利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苦瓜籽油,对苦瓜籽油的碘值、皂化值、不皂化物、熔点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用氢氧化钾-甲醇室温酯化法对苦瓜籽油甲酯化,通过GC-MS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瓜籽脂肪含量(36.81%)和蛋白含量(43.05%)都较高,苦瓜籽油常温下呈蜡状白色固体,同时有特殊的刺鼻苦涩气味。熔点为53℃,不皂化物为0.9%,碘值(I)为131 g/100 g,皂化值(KOH)196 mg/g。苦瓜籽油中共鉴定出8种脂肪酸,其中硬脂酸(33.6%)、α-桐酸(42.3%)、β-桐酸(16.5%)、棕榈酸(1.8%)、油酸(2.3%)、亚油酸(2.9%)、花生酸(0.4%)和花生一烯酸(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 脂肪酸组成 GC-MS α-桐酸 β-桐酸 熔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慧华 徐希明 《中医药信息》 2019年第1期125-129,共5页
苦瓜籽是葫芦科植物苦瓜的种子,来源广泛且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通过对近10年国内外研究苦瓜籽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现状进行综述,总结有效活性成分是苦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质及多肽、油脂、黄酮、皂苷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肿瘤、... 苦瓜籽是葫芦科植物苦瓜的种子,来源广泛且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通过对近10年国内外研究苦瓜籽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现状进行综述,总结有效活性成分是苦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质及多肽、油脂、黄酮、皂苷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减肥以及抗病毒真菌的活性,并指出了苦瓜籽在药品、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方面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 活性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