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首座双层苜蓿叶式快慢分离互通立交桥贯通
1
《市政技术》 2025年第1期127-127,共1页
近日,山东大学经十东路邢村立交至彩龙路段改建工程港西立交范围沥青上面层摊铺全部完成,全新的港西立交桥建成贯通,这是全国首座双层苜蓿叶式快慢分离的互通立交桥。港西立交全长600 m,现状为双层苜蓿叶式互通立交,机非混行、无慢行系统... 近日,山东大学经十东路邢村立交至彩龙路段改建工程港西立交范围沥青上面层摊铺全部完成,全新的港西立交桥建成贯通,这是全国首座双层苜蓿叶式快慢分离的互通立交桥。港西立交全长600 m,现状为双层苜蓿叶式互通立交,机非混行、无慢行系统。改建后在保留原有桥梁结构基础上,沿经十东路主线两侧分别新建220 m钢筋混凝土箱梁结构拼宽桥、蝴蝶形慢行道路结构及钢箱梁慢行桥梁,改建8条匝道,新建东西向、南北向12条慢行一体系统。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有效缓解济南东部城区交通压力,进一步提升经十东路交通大动脉通行效率,为东部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立交桥 苜蓿叶 钢筋混凝土箱梁 改建工程 通行效率 沥青上面层 钢箱梁 机非混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科绿肥作物害虫苜蓿叶象甲的鉴定与预警
2
作者 孙佳琦 张蕾 +3 位作者 侯阳阳 谢殿杰 刘悦秋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9,共9页
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是我国苜蓿Medicago sativa上的重要害虫,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畜牧业主产区。作者2023年4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调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虫害时,在当地紫云英留种田中发现疑似苜蓿叶象甲严重... 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是我国苜蓿Medicago sativa上的重要害虫,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畜牧业主产区。作者2023年4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调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虫害时,在当地紫云英留种田中发现疑似苜蓿叶象甲严重为害紫云英茎叶,对紫云英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为明确该种害虫的分类地位,在田间收集了幼虫并带回室内饲养,在对幼虫和成虫形态学初步鉴定的基础上,采用DNA条形码进行了分子鉴定,最终确定为苜蓿叶象甲,且发现该地区苜蓿叶象甲种群存在明显的种内分化。结合苜蓿叶象甲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对其在我国的传播及其对绿肥作物的危害做出了预警,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豆科绿肥 形态学鉴定 分子鉴定 预警与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叶立交交织区冲突特征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何晖宇 丁瑞 +3 位作者 应聃 张宇豪 张河山 徐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6-258,共13页
为明确城市快速路苜蓿叶立交交织区的冲突特征及冲突严重程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以重庆市北环立交为研究对象,使用无人机拍摄交织区车辆自然驾驶视频。搭建基于YOLOX和Deep-SORT的车辆目标检测和追踪框架,从航拍视频中获取10483条车辆轨迹... 为明确城市快速路苜蓿叶立交交织区的冲突特征及冲突严重程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以重庆市北环立交为研究对象,使用无人机拍摄交织区车辆自然驾驶视频。搭建基于YOLOX和Deep-SORT的车辆目标检测和追踪框架,从航拍视频中获取10483条车辆轨迹数据,根据交互车辆的相对位置提取纵向和侧向冲突样本,并基于二维拓展碰撞时间指标将冲突事件划分为轻微、一般和严重;考虑包括宏观交通流参数和车辆微观运动参数等17个解释变量,计算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和CatBoost模型的评估指标,并分别选择对纵向冲突和侧向冲突识别性能更优的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交织区内冲突严重程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侧向冲突是苜蓿叶立交交织区的主要冲突类型,冲突持续时间较纵向冲突更长,碰撞风险更高;一般冲突在交织区内分布范围最广,严重冲突其次,轻微冲突分布最集中,主要分布于合流三角区附近;不同解释变量对冲突严重程度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纵向严重冲突与相对速度差和目标车长度等6种指标显著相关,对于侧向冲突,重要性前5的变量分别是相对速度差、平均车头间距、目标车速度、目标车横向位置及目标车纵向位置,且当相对速度超过20 km·h^(-1),车速超过60 km·h^(-1)及平均车头间距低于12 m时,侧向碰撞风险将大幅增加。研究成果可对苜蓿叶立交交织区危险驾驶行为预警系统的设计和主动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冲突严重程度 拓展碰撞时间 苜蓿叶立交 车辆轨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紫苜蓿叶象内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和分子鉴定
4
作者 王阳 刘晓晴 +1 位作者 任金龙 赵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68,共9页
紫苜蓿叶象Hypera postica Gyllenhal是为害新疆苜蓿生产的主要害虫。为明确新疆紫苜蓿叶象内共生菌Wolbachia感染的分布特征、感染成因和所属超群,本研究对新疆6地区20县市的紫苜蓿叶象进行样本采集,基于Wolbachia表面蛋白基因wsp和多... 紫苜蓿叶象Hypera postica Gyllenhal是为害新疆苜蓿生产的主要害虫。为明确新疆紫苜蓿叶象内共生菌Wolbachia感染的分布特征、感染成因和所属超群,本研究对新疆6地区20县市的紫苜蓿叶象进行样本采集,基于Wolbachia表面蛋白基因wsp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系统(MLST)的5个基因(gatB、coxA、hcpA、ftsZ和fbpA)进行扩增和测序,对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供试样本感染Wolbachia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新疆20个县市供试样本中,仅在昌吉州和博州6个县市的紫苜蓿叶象种群中有Wolbachia感染,其中在呼图壁县的感染率(58%)最高,在阜康市感染率(6%)最低;Wolbachia感染率仅与样地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单基因数据集ML树和多基因数据集贝叶斯树分析结果均表明,新疆紫苜蓿叶象种群感染的Wolbachia菌株wHypera4具有独特性,属于A超群,而不是先前已知的B超群,这为挖掘新的生物防治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 WOLBACHIA WSP基因 MLST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苜蓿叶象甲寄生蜂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晓锋 赵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3,共4页
以呼图壁种牛场苜蓿生产基地为主要观测点对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寄生性天敌消长规律以及幼虫寄生率的调查分析表明:在苜蓿生长期紫苜蓿叶象甲及苜蓿叶象啮小蜂共出现3个高峰期;春季紫苜蓿叶象甲发生初期,越冬代苜蓿叶象啮小蜂大量出... 以呼图壁种牛场苜蓿生产基地为主要观测点对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寄生性天敌消长规律以及幼虫寄生率的调查分析表明:在苜蓿生长期紫苜蓿叶象甲及苜蓿叶象啮小蜂共出现3个高峰期;春季紫苜蓿叶象甲发生初期,越冬代苜蓿叶象啮小蜂大量出现,夏秋2季随寄主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确定紫苜蓿叶象甲的优势寄生蜂为苜蓿叶象啮小蜂[Tetrastichus incertus(Ratzeburg)];寄生性天敌对苜蓿叶象甲幼虫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寄生率在5.10%~78.95%之间,年平均为3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寄生性天敌 苜蓿叶象啮小蜂 种群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叶蛋白及其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谢正军 金征宇 +1 位作者 徐学明 陈寒青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7-632,共6页
通过提取、酶解和超滤从苜蓿叶蛋白中分离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可溶性苜蓿叶蛋白及其酶解粗肽和精制肽,研究了其氨基酸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虽然从苜蓿叶分离的各种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相近,... 通过提取、酶解和超滤从苜蓿叶蛋白中分离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可溶性苜蓿叶蛋白及其酶解粗肽和精制肽,研究了其氨基酸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虽然从苜蓿叶分离的各种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相近,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可溶性苜蓿叶蛋白SALPr未发现抗氧化活性,而酶解后的粗肽CALPe以及超滤后的精制肽PALPe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而且PALPe抗氧化活性强于CALPe。这可能是由于PALPe中疏水性氨基酸和小分子肽的含量均高于CAL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蛋白 可溶性水解肽 相对分子质量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春华 赵莉 +4 位作者 王万林 张新 唐玲 佐合热古丽.艾海提 邵伟林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通过对新疆苜蓿叶象甲第1代自然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的研究,组建了自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属于PriceA型,曲线显示种群数量减少最大的阶段是生命早期卵至二龄期。决定因子Leroux r^2分析法表明,三龄期的大风、四龄被寄生、蛹期和二龄... 通过对新疆苜蓿叶象甲第1代自然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的研究,组建了自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属于PriceA型,曲线显示种群数量减少最大的阶段是生命早期卵至二龄期。决定因子Leroux r^2分析法表明,三龄期的大风、四龄被寄生、蛹期和二龄的感病是影响种群年度间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种群的内禀增殖力为0.15,周限增长率为1.15,趋势控制指数IPC为11.92.单雌平均产卵量307.56粒,经过一个世代种群的净增殖力为4.75。Leslie转移矩阵预测第二代成虫数量将是第一代的3.68~5.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自然种群 生命表 致死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诱变选育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白僵菌 被引量:9
8
作者 韩慧 吴小虎 +2 位作者 李益 李克梅 赵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选育出对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的白僵菌。【方法】利用紫外线对前期筛选出的白僵菌菌株照射10和30 min进行诱变,选出高几丁质酶突变株,再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 【目的】选育出对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的白僵菌。【方法】利用紫外线对前期筛选出的白僵菌菌株照射10和30 min进行诱变,选出高几丁质酶突变株,再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处理9 d后,诱导菌株Bb-10-12校正死亡率为100%,Bb-30-14校正死亡率为77.78%,而未经紫外线照射的野生型菌株校正死亡率为62.97%。【结论】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法,获得了经10 min紫外线照射诱变对苜蓿叶象甲更高毒力的1株白僵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紫外诱变 白僵菌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不同发育期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赵莉 曲延英 +1 位作者 张艺 马玉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68-271,共4页
利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苜蓿叶象甲(HyperaposticaGyllenhal)不同发育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表明,苜蓿叶象甲的不同虫态、或同一虫态不同型(长翅型蛹、短翅型蛹;长翅型成虫、短翅型成虫)和不同性别(雌、雄成虫)的... 利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苜蓿叶象甲(HyperaposticaGyllenhal)不同发育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表明,苜蓿叶象甲的不同虫态、或同一虫态不同型(长翅型蛹、短翅型蛹;长翅型成虫、短翅型成虫)和不同性别(雌、雄成虫)的酶谱在谱带数、迁移率、酶含量多少及酶活性强弱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探讨了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苜蓿叶象甲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发育期 酯酶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牧草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叶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性 被引量:19
10
作者 许英一 王宇 杨伟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7-763,共7页
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测定... 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测定法及还原力测定法评价苜蓿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min、超声功率180w,总黄酮得率为6.43mg·g-1。苜蓿叶总黄酮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活性增强。苜蓿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为0.608mg·mL-1。超声提取是一种高效的提取紫花苜蓿叶总黄酮方法。超声优化的苜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经济、稳定、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叶 总黄酮 超声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的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娜 刘长月 +1 位作者 武云霞 赵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9-463,共5页
为探讨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的耐寒性,测定了不同虫态以及越冬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苜蓿叶象甲成虫、长翅型蛹、短翅型蛹、四龄幼虫以及三龄幼虫的过冷却点依次为-20.46、-10.34、-9.55、-10.0和-9.75℃,冰点依次为-18... 为探讨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的耐寒性,测定了不同虫态以及越冬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苜蓿叶象甲成虫、长翅型蛹、短翅型蛹、四龄幼虫以及三龄幼虫的过冷却点依次为-20.46、-10.34、-9.55、-10.0和-9.75℃,冰点依次为-18.24、-6.68、-6.52-、7.52和-7.86℃,各虫态中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长、短翅型蛹与三、四龄幼虫间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P>0.05),冰点差异亦不显著;越冬期苜蓿叶象甲长翅型成虫和短翅型成虫间过冷却点差异和冰点差异均不显著;12月下旬和1月下旬雌成虫过冷却点显著低于雄成虫的(P<0.05)。综合分析认为,苜蓿叶象甲各虫态中以成虫耐寒能力最强,翅型对苜蓿叶象甲的耐寒性影响不显著,性别对苜蓿叶象甲耐寒性的影响因气温的降低而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耐寒力 过冷却点 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春华 赵莉 +2 位作者 刘长月 王飞 薛鹏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67-471,共5页
2010-2011年,分别在新疆呼图壁对苜蓿叶象甲进行拍枝和网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苜蓿叶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理论拟合为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 2010-2011年,分别在新疆呼图壁对苜蓿叶象甲进行拍枝和网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苜蓿叶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理论拟合为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的,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叶象甲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2.95/m+0.049)/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空间分布型 聚集指标 理论抽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叶蛋白提取方法及开法前景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田丽萍 刘青广 刘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苜蓿叶蛋白 提取方法 提取原理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的防治药剂筛选及毒力测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长月 赵莉 +1 位作者 张良 张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玻璃管药膜法,从10种杀虫剂及1个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各龄幼虫的毒杀筛选试验中,选出6种药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瓢甲敌室内毒力最强,其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4.511 0,1.1 035,6.527 1...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玻璃管药膜法,从10种杀虫剂及1个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各龄幼虫的毒杀筛选试验中,选出6种药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瓢甲敌室内毒力最强,其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4.511 0,1.1 035,6.527 1,82.154 2 mL/L,其次为甲维盐+顺式氯氰菊酯混剂及印楝素,甲维盐+顺式氯氰菊酯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6.657 6,2.889 4,12.636 0,32.570 2 mL/L,印楝素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12.471 8,5.383 6,6.333 9,71.257 9 m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药剂筛选 毒力测定 药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叶蛋白制备抗氧化肽酶解条件优化及氨基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龙 张炜 +4 位作者 陈元涛 刘海彬 张琪 高中超 雷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63-269,共7页
为开发利用苜蓿叶蛋白资源,以紫花苜蓿叶蛋白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抗氧化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选取酶解时间、碱性蛋白酶用量、酶解温度和pH值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 为开发利用苜蓿叶蛋白资源,以紫花苜蓿叶蛋白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抗氧化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选取酶解时间、碱性蛋白酶用量、酶解温度和pH值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240min、碱性蛋白酶用量4.80%、酶解温度60℃、pH11.60,在此条件下清除率达到64.25%。用制备色谱纯化并收集抗氧化性最强的抗氧化肽组分,表明纯化后的抗氧化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纯化后抗氧化肽的氨基酸组成,其组成为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组氨酸(His)、酪氨酸(Tyr)、缬氨酸(Val)、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色氨酸(Trp)和赖氨酸(L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蛋白 酶解条件优化 抗氧化肽纯化 氨基酸组成 清除率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研究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娜 赵莉 张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0-914,共5页
【目的】为了探明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而为准确预测预报该虫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亲本组合、温度、幼虫密度以及寄主质量等条件下饲养幼虫至蛹,并对其翅型分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 【目的】为了探明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而为准确预测预报该虫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亲本组合、温度、幼虫密度以及寄主质量等条件下饲养幼虫至蛹,并对其翅型分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亲本组合对苜蓿叶象甲F1代翅型分化影响差异显著,尤以亲本均为长翅型(N♀×N♂)组合中,F1代中短翅型蛹高达94.1%;温度、密度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均有一定影响,随着温度、密度的升高,长翅型蛹分化率呈上升趋势,短翅型蛹分化率呈下降趋势;寄主质量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影响极显著,苜蓿茎秆处理组中长翅型蛹显著高于苜蓿茎叶处理。【结论】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受多个因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翅型 亲本 温度 密度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叶粉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同文江 曹社会 马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743-2745,共3页
①选用32头35日龄断奶纯种大约克健康仔猪,按体重、窝别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5%、7.5%、10%苜蓿叶粉添加日粮。结果表明:各组处理之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7.5%处理增重54.1kg>5%处理53.7kg>对照46.5kg>10%处理43.1kg;增重和腹... ①选用32头35日龄断奶纯种大约克健康仔猪,按体重、窝别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5%、7.5%、10%苜蓿叶粉添加日粮。结果表明:各组处理之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7.5%处理增重54.1kg>5%处理53.7kg>对照46.5kg>10%处理43.1kg;增重和腹泻率综合比较以5%添加组最好。②选用48头35日龄断奶纯种大约克健康仔猪,按体重、窝别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3.5%、4.5%、5.5%、6.5%苜蓿叶粉添加日粮。结果表明:各处理之间增重在0.01水平上有差异,4.5%处理>5.5%处理>6.5%处理>3.5%处理;4.5%处理腹泻次数最少,刚断奶1周内只有1头次;添加4.5%苜蓿叶粉可显著的提高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降低腹泻率。③从3.5%、4.5%、5.5%和6.5%处理中分别选择6头粪便正常健康仔猪,共计24头,采用全收粪法做消化试验。结果表明:粗蛋白表观消化率:3.5%>6.5%>5.5%>4.5%,与生长表现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苜蓿叶象甲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娜 赵莉 柴颜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6-730,共5页
为了研究温度对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 Gyllenhal)种群动态的影响,组建了其在18℃,22℃,26℃,30℃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18-30℃范围内,苜蓿叶象甲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苜蓿叶象甲的卵、幼... 为了研究温度对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 Gyllenhal)种群动态的影响,组建了其在18℃,22℃,26℃,30℃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18-30℃范围内,苜蓿叶象甲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苜蓿叶象甲的卵、幼虫、前蛹、蛹及产卵前期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2,10.47,8.60,11.91和9.53℃,有效积温分别为99.38,143.80,48.63,55.71和140.15℃.d,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480.96℃.d。实验温度条件下其生存曲线呈A型,26℃时世代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47.6%,847.7粒。苜蓿叶象甲世代存活率(S)、种群趋势指数(I)与温度(t)间均呈抛物线关系,其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区为25-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生命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叶象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晓锋 赵莉 美丽开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苜蓿叶象啮小蜂Tetrastichus incertus(Ratzeburg)是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Gyllenhal)幼虫的一种内寄生性天敌。对苜蓿叶象啮小蜂的形态特征、发育、羽化、交配、产卵的行为学特性及其越冬做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叶象啮... 苜蓿叶象啮小蜂Tetrastichus incertus(Ratzeburg)是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Gyllenhal)幼虫的一种内寄生性天敌。对苜蓿叶象啮小蜂的形态特征、发育、羽化、交配、产卵的行为学特性及其越冬做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叶象啮小蜂处于3龄时,其被寄生寄主已死亡;田间单个被寄生寄主羽化出蜂范围为1~14头,平均为7.43头;成蜂羽化高峰期为8:00~12:00,其羽化量约占83.33%;苜蓿叶象啮小蜂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初春,实验室、田间已越冬的苜蓿叶象啮小蜂的羽化率分别为83.9%,4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啮小蜂 形态特征 行为学特性 越冬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叶蛋白抗氧化肽水解用酶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谢正军 金征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42-346,共5页
研究了中性蛋白酶AS1.398、Neutrase及碱性蛋白酶Alcalase FG2.4L、Proleather FG-F、Protease S水解苜蓿叶蛋白的进程特性,考察了五种蛋白酶水解物及不同DH的Alcalase FG2.4L酶解物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 研究了中性蛋白酶AS1.398、Neutrase及碱性蛋白酶Alcalase FG2.4L、Proleather FG-F、Protease S水解苜蓿叶蛋白的进程特性,考察了五种蛋白酶水解物及不同DH的Alcalase FG2.4L酶解物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Alcalase FG2.4L是制备苜蓿叶蛋白抗氧化肽的最适水解酶,其DH20的酶解物浓度为1.6mg/ml时对DPPH·清除率达80%以上;其酶解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组分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7.86%;酶解物的DH与DPPH·清除率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蛋白 抗氧化肽 蛋白酶 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