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型半胱氨酸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
作者 陶建平 魏盟 陈歆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DHF患者70例以及同一年龄段的健康对照组70例,检测两组的Hcy、N-末端脑钠素前体(NT pro-BNP)的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DHF患者70例以及同一年龄段的健康对照组70例,检测两组的Hcy、N-末端脑钠素前体(NT pro-BNP)的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HF患者血浆NT pro-BNP及Hcy明显增高(1 795.02±981.65)ng/L vs(67.54±24.55)ng/L,(15.00±2.11)μmol/L vs(10.46±1.38)μmol/L(P<0.05),两组间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F患者中,随着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血浆Hcy浓度以及NT pro-BNP水平逐渐增高(P<0.05),在NYHA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HF患者中,NT pro-BNP与血浆Hcy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936,P<0.05)。结论 Hcy参与了DHF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成为DHF的治疗靶点以及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钠肽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酶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钱士匀(综述) 邬强(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61-362,365,共3页
对氧磷酶(PON)是一类催化水解磷酸酯键的芳香酯酶,它可降解有机磷酸酯、芳香羧酸酯及氨基甲酸酯等。对氧磷酶基因家族拥有PON1、PON2和PON3三个成员,它们有相似的结构及酶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PON与动脉粥样硬化及2型糖尿病发病... 对氧磷酶(PON)是一类催化水解磷酸酯键的芳香酯酶,它可降解有机磷酸酯、芳香羧酸酯及氨基甲酸酯等。对氧磷酶基因家族拥有PON1、PON2和PON3三个成员,它们有相似的结构及酶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PON与动脉粥样硬化及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PON在疾病发病机制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现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多态现象 遗传 基因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钟建开 郭志刚 +3 位作者 李琛 王振坤 赖文岩 刘爱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HDL亚组分及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普罗布考抗AS机制。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饲以普通饲料;AS组6只,饲以高脂饲料;普罗布考组6只,饲以高脂饲料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400 mg/(kg&#...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HDL亚组分及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普罗布考抗AS机制。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饲以普通饲料;AS组6只,饲以高脂饲料;普罗布考组6只,饲以高脂饲料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400 mg/(kg·d)。1 2周后酶法检测血脂;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采用化学沉淀法检测HDL_2/HDL;组织切片和HE染色检测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动脉斑块/血管面积。结果实验12周后,与AS组比较,普罗布考组血清TC、LDL-C、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PON1活性明显升高(P=0.000);HDL_2/HDL明显降低(P=0.000),主动脉IMT明显减小(P=0.000),斑块面积/血管腔面积明显降低(P=0.002)。结论普罗布考通过提高PON1活性,降低HDL_2/HDL而改善HDL功能,减少主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血管腔面积,延缓AS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可 脂蛋白类 HDL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 脂类代谢 对氧磷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蒋兴亮 张晓岚 +1 位作者 周京国 唐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880-882,共3页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进行检测,探讨肝硬化患者 PON1活性与 Child-Pugh 分级的相关性。方法肝硬化患者108例,Child-Pugh 分级 A 级35例,B 级38例,C 级35例。健康对照组66例。用对氧磷为底物的酶速率比色法测定肝...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进行检测,探讨肝硬化患者 PON1活性与 Child-Pugh 分级的相关性。方法肝硬化患者108例,Child-Pugh 分级 A 级35例,B 级38例,C 级35例。健康对照组66例。用对氧磷为底物的酶速率比色法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浆 PON1活性,同时测定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胆碱酯酶(ChE)活性,分析 PON-1活性与 Alb、PAB、ChE 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 PON1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昆著降低[分别为(93.4±33.1)U/mL 及(168.3±28.4)U/mL,P<0.01],且肝硬化 Child Pugh A、Child-Pugh B、Child Pugh C 相比,PON1活性依次显著降低[分别为(115.1±36.1)u/mL)、(92.3±32.4)U/mL、(69.1±31.4)U/mL]。肝硬化患者血浆 PON-1活性与 Alb、PAB、ChE 呈正相关(分别为 r=0.622,P<0.01;r=0.699,P<0.01;r=0.702,P<0.01)。结论血浆 PON1活性与肝硬化患者肝脏实质损害有关,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肝硬化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总抗氧化物和过氧化脂质变化
5
作者 刘荣欣 田惠玉 +3 位作者 孙静娜 沈莉 耿玉兰 张丽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2期1078-1080,共3页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总抗氧化物 过氧化脂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对氧磷酶活性与子痫前期患者的血脂变化
6
作者 岳文芳 李季滨 孙娅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6期1424-1425,共2页
关键词 先兆予痫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脂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氧磷酶-1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娟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11期1186-1190,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氧磷酶-1(PON-1)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0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测定实验室指标,统计胎...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氧磷酶-1(PON-1)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0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测定实验室指标,统计胎盘早剥发生情况,比较发生与未发生胎盘早剥患者的基线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水平,重点分析血清Lp-PLA2、PON-1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本组10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22例发生胎盘早剥,胎盘早剥发生率为21.4%(22/103);发生胎盘早剥的患者血清Lp-PLA2[288.928(259.090,311.348)ng/ml]高于未发生胎盘早剥的患者[253.218(236.728,269.822)ng/ml],血清PON-1[47.139(40.640,52.860)U/L]低于未发生胎盘早剥的患者[61.020(54.119,65.32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Lp-PLA2、PON-1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发生有关,血清Lp-PLA2水平过表达、血清PON-1低表达可能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影响因素(OR=1.068,P<0.05;OR=1.219,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发现,入院时血清Lp-PLA2、PON-1预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的AUC分别为0.843、0.885,AUC均>0.8,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的发生可能与血清Lp-PLA2、PON-1水平异常表达有关,随着血清Lp-PLA2水平表达升高、PON-1表达降低,均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较高的胎盘早剥风险,可考虑将二者用于预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酶1Q192R和L55M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文珊 李军荣 +6 位作者 李永坤 张治中 曹立平 白文 陈季南 刘新峰 徐格林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分析对氧磷酶1 (paraoxonase 1,PON1)基因多态性与服用氯吡格雷后卒中再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首发缺血性卒中并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采用改良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入... 目的 分析对氧磷酶1 (paraoxonase 1,PON1)基因多态性与服用氯吡格雷后卒中再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首发缺血性卒中并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采用改良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入选病例的PON1Q192R、PON1 L55M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随访,随访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出血性血管事件.采用卡普兰-迈耶生存分析法探讨不同基因型患者终点事件的差异性.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组患者625例,平均随访期时间为(12.7±5.1)个月,其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3.6% (85/625),其中再发卒中65例(10.4%),血管性死亡13例(2.1%),心肌梗死7例(1.1%).出血性事件发生13例(2.1%).PON1Q192R和PON 1L55M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1%(238/625)和2.8%(17.5/625).携带QQ/QR的患者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发生62例(15.7%),非携带者(RR)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23例(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68,95% CI1.04~2.71,P=0.030).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纳入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史、吸烟以及合并药物为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ON1Q192基因型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再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R =2.39,95% CI 1.33 ~4.29,P=0.004).结论 在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PON1 Q192基因型携带者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高,多因素分析提示PON1 Q192基因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再发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噻氯匹定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对氧磷酶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新刚 赵坤 +2 位作者 鲁燕侠 赵志刚 刘振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评价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检索Web of Knowledge、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 目的评价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检索Web of Knowledge、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建库到2015年3月),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有12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患者共10 090例,其中亚洲人2 113例、欧洲人7 396例,北美洲人581例;PON1 Q192R基因型为QQ者4 096例,QR+RR者5 994例。研究质量评价结果均为高质量。亚洲人群亚组中PON1 192QQ基因型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1%(38/472),QR+RR基因型者为10.8%(177/1 641),OR=1.06,95%CI为0.64~1.75,P=0.82;北美洲人群亚组中PON1 192QQ基因型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4%(27/260),QR+RR基因型者为10.9%(35/321),OR=0.95,95%CI为0.56~1.63,P=0.42;欧洲人群亚组中PON1 192QQ基因型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5%(217/3 364),QR+RR基因型者为5.6%(225/4 032),OR=1.21,95%CI为0.85~1.73,P=0.28。3个亚组合并后,PON1 192QQ基因型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9%(282/4 096),QR+RR基因型者为7.3%(437/5 994),OR=1.13,95%CI为0.89~1.44,P=0.33。漏斗图分析表明纳入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或选择性偏倚。结论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氯吡格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潍坊地区汉族人群PON1(对氧磷酶)Q192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旭东 刘焕荣 +2 位作者 翟振道 秦浩 季祥武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测定PON1(对氧磷酶)Q192R基因多态性及在人群中的分布,分析各基因型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128例,男80例,女48例,年龄为36~82(65.25±9.83)岁,全部病例有明确心梗病史或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正常对照组110例,... 目的:测定PON1(对氧磷酶)Q192R基因多态性及在人群中的分布,分析各基因型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128例,男80例,女48例,年龄为36~82(65.25±9.83)岁,全部病例有明确心梗病史或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正常对照组110例,男66例,女44例,年龄31~87(63.52±7.91)岁,选自人群健康查体的随机个体。结果:PON1Q192R有QQ、QR、RR三种基因型,正常人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0 0、0.490 9、0.309 1,冠心病组QQ、QR、RR三种基因频率分别为0.226 6、0.531 3、0.242 1。结论:潍坊地区汉族人群PON1(对氧磷酶)基因多态性和冠心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遗传性 多态现象 遗传 冠状动脉疾病/酶学 人类 山东
原文传递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血脂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
11
作者 曹梅 陈飞鹏 +1 位作者 邬勇坚 陈晓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22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和血脂的关系,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PONl在OSAHS并发心血管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86例OSAHS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指数... 目的研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和血脂的关系,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PONl在OSAHS并发心血管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86例OSAHS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分为3组:轻度组(5〈AHI±20)24例,中度组(20〈AHI±40)25例,重度组(AHI〉40)37例。检测各组间血脂水平及PON1活性并与2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21例中、重度OSAHS患者进行nCPAP治疗3个月后复查多导睡眠图(PSG)、PON1活性和血脂。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PON1活性分别为(143.56±29.47)、(121.50±25.76)、(103.11±24.54)ku几,均低于对照组的(164.35±33.89)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程度的OSAHS患者血清PON1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血清PONl活性随OSAHS程度加重而下降。血清PON1活性与HDL水平呈正相关(r=0.658,P〈0.01),与AHI呈负相关(r=-0.637,P〈0.01)。21例中、重度OSAHS患者经3个月nCPAP治疗后血清PON1活性为(110.88±11.03)ku几,较治疗前的(102.25±10.02)ku/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ON1可能参与OSAHS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nCPAP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OSAH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 连续气 道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对氧磷酶基因多态性及其活力检测
12
作者 罗美瑜 李玉琴 沈晓丽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基因R192Q位点多态性及PON1活力和血脂脂蛋白水平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共139例孕妇,其中PE组73例,包括轻度子痫前期(mild preeclampsia,MPE)34例,重度子... 目的研究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基因R192Q位点多态性及PON1活力和血脂脂蛋白水平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共139例孕妇,其中PE组73例,包括轻度子痫前期(mild preeclampsia,MPE)34例,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39例,对照组为66例健康孕妇。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脂蛋白,乙酸苯酯法测定PON1活力,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分析PON1 R192Q位点多态性。结果(1)SPE组胆固醇(cholesterol,CHOL)、甘油三脂(trigly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均比对照组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比对照组低(P〈0.05)。MPE组TG、HDL、apoA和apoB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CHOL和LDL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SPE组差异显著(P〈0.05)。(2)PE组PON1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E组与SP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PE组和对照组间的基因型变异频率和R、Q等位基因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4)PON1活力比较,QQ基因型分别高于RR和RQ基因型(P均〈0.05),RQ基因型比RR基因型高(P〈0.05)。结论PE患者PON1活性下降。PON1基因R192Q位点多态性与PON1活力有关,QQ基因型PON1活力最高,其次是RQ和RR基因型。PON1 R192Q位点多态性与PE发病有关,R等位基因可能是其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血清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基因多态现象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与药物相关代谢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硝惟 顾智淳 +3 位作者 沈珑 陈小颖 王亚楠 李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8-684,共7页
目的:联合分析氯吡格雷药物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ABCB1、PON1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及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4至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目的:联合分析氯吡格雷药物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ABCB1、PON1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及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4至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且进行介入治疗的299例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患者(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采用数字荧光杂交测定CYP2C19(rs4244285与rs4986893)、ABCB1(rs1045642)、PON1(rs662)位点的基因型。根据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大小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17例)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282例)及氯吡格雷低反应(CLR)组(54例)和非氯吡格雷低反应(CLR)组(245例)。根据CYP2C19(rs4244285与rs4986893)分为快代谢型(EM)、中间代谢型(IM)、慢代谢型(PM)。 CR组的年龄(71.1±11.1)岁高于NCR组(65.02±10.51)岁,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9,P<0.05)。结果 CYP2C19的PM组与EM+IM组相比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Z=-2.065,P=0.039)且此差异并不由年龄引起(Z=0.405,P>0.05)。 PON1(rs66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CR(χ^2=0.175,P=0.916)、CLR (χ2=1.589,P=0.452)的发生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水平不具有相关性( Z=-0.030,P=0.976)。ABCB1(rs1045642)与CR(χ^2=1.722,P=0.423)、CLR(χ^2=0.176,P=0.916)的发生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水平不具有相关性(Z=-0.331,P=0.741)。结论 CYP2C19弱代谢型与氯吡格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下降具有相关性;ABCB1(rs1045642)、PON1(rs66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不具有相关性。同时,在CYP2C19弱代谢型患者上也不会加重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氯匹定 芳香酶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P糖蛋白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血小板聚集
原文传递
PON1基因Q192R多态与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及安全关联性的Meta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世武 陈瑶 +2 位作者 张继红 虞丽丽 钱薪荣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07-720,共14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PON1基因Q192R多态与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及安全的关联性,以期为其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有效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VIP、CBM数据库查找研究PON1基因Q192R多态与氯吡格... 目的系统性评价PON1基因Q192R多态与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及安全的关联性,以期为其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有效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VIP、CBM数据库查找研究PON1基因Q192R多态与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及安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10月24日。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后,采用Stata12.0软件对氯吡格雷抵抗、出血、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血小板反应活性及其抑制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包含34个研究(n=26831)。Meta分析结果显示,PON1基因Q192R多态与服用氯吡格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和出血无关,氯吡格雷抵抗:192QR+192RRvs.192QQ[OR=0.92,95%CI(0.58~1.48),P=0.735],192RRVS.192QR+192QQ[OR=1.06,95%CI(0.87~1.29),P=0.583],192RRVS.192QQ[OR=1.00,95%CI(0.56—1.79),P=0.9951;出血:192QR+192RRVS.192QQ【OR=0.92,95%CI(0.74—1.16),P=0.489],192RRvs.192QR+192QQ[OR=0.75,95%CI(0.56~1.02),P=0.066],192RRvs.192QQ[OR=0.70,95%CI(0.48~1.02),P=0.066)】;同样,PON1基因Q192R多态对服用氯吡格雷患者发生MACE无影响,MACE:192QR+192RRvs.192QQ[OR=0.85,95%CI(0.71~1.03),P=0.0921,192RRvs.192QR+192QQ[OR=0.90,95%CI(0.71~1.15),P=0.4061,192RRvs.192QQ[OR=0.89,95%CI(0.63-1.27),P=0.521]。此外,PON1基因Q192R多态可能增加服用氯吡格雷患者治疗中血小板活性反应及降低其抑制率,血小板反应活性抑制率:192QR+192RRvs.192QQ[WMD=-1.04,95%CI(-4.83~2.75),P=0.591】,192RRvs.192QR+192QQ[WMD=-3.67,95%CI(-7.84-0.50),P=0.084】,192RRvs.192QQ[WMD=-4.99,95%CI(-9.96~0.02),P=0.049];血小板反应活性:192QR+192RRvs.192QQ[WMD=0.85,95%CI(-0.47-2.16),P=0.2091,192RRvs.192QR+192QQ[WMD=0.57,95%CI(-2.28—3.43),P=0.6941。192RRvs.192QQ[WMD=2.12。95%CI(-1.42~5.65),P=0.240]。结论PON1基因多态尽管可能影响血小板反应活性.但对服用氯吡格雷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出血和MACE无影响,总之,PON1基因多态对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治疗结果 安全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氧磷酶和氧化应激与全身炎性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扬帆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期与稳定期血清对氧磷酶(PON1)的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全身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对38例COPD患者在急性期和稳定期血清的PON1活性采用乙酸苯酯法检测,改良Hafeman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期与稳定期血清对氧磷酶(PON1)的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全身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对38例COPD患者在急性期和稳定期血清的PON1活性采用乙酸苯酯法检测,改良Hafeman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C),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COPD急性期患者血清PON1活性(98.03±42.40)×10^3U/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36.00±60.50)×10^3U/L(t=4.962,P〈0.01),COPD急性期患者PON1活性与IL-8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89,P〈0.01),与FEV1%呈正相关(r=0.434,P〈0.05);GSH—Px活性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362,P〈0.05);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PON1活性(131.50±53.65)×10^3U/L与健康对照组(136.00±60.50)×10^3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57,P〉0.05),GSHPx活性与IL-8水平呈负相关(r=-0.563,P〈0.05)。结论COPD急性期患者PON1活性明显降低,与FEV1%存在正相关,且氧化应激与全身炎性反应之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二烷基磷酸酶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氧化性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