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芝麻香型白酒特征组分“3-甲硫基丙醇”不确定度评定
1
作者 孙洁 孟凡德 +1 位作者 孙立臻 李好转 《酿酒》 CAS 2012年第2期39-42,共4页
按照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规定,开展"实验室认可"活动来规范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进行"实验室认可"的必要程序。"3-甲硫基丙醇"是芝麻香... 按照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规定,开展"实验室认可"活动来规范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进行"实验室认可"的必要程序。"3-甲硫基丙醇"是芝麻香型白酒的特征组分,在国家标准中有明确的质量要求(≥0.5×10-)6,通过对芝麻香型白酒中"3-甲硫基丙醇"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评定,确保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芝麻香型白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内标法 芝麻香型白酒特征组分 “3-甲硫基丙醇”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特征组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胡国栋 陆久瑞 +1 位作者 蔡心尧 尹建军 《酿酒科技》 1994年第4期75-77,共3页
采用GC-FPD检测方式分析了白酒的中高沸点含硫化合物。经各类型白酒的对比分析,发现有两个组分峰为芝麻香型白酒所特有,其中之一经GC/MS分析鉴定为3-甲硫基-1-丙醇。本文介绍了该组分的分析与鉴定过程,并探讨了它在... 采用GC-FPD检测方式分析了白酒的中高沸点含硫化合物。经各类型白酒的对比分析,发现有两个组分峰为芝麻香型白酒所特有,其中之一经GC/MS分析鉴定为3-甲硫基-1-丙醇。本文介绍了该组分的分析与鉴定过程,并探讨了它在芝麻香型白酒研究中所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白酒 特征组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香气特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细珍 熊亚青 +1 位作者 倪兴婷 李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5-311,I0011-I0013,共10页
结合采用感官分析、香气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解析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从三轮次酱香型白酒中鉴定出15种吡嗪类化合物,基于定量结果结合气味阈值发现6种香气活度值(odor ... 结合采用感官分析、香气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解析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从三轮次酱香型白酒中鉴定出15种吡嗪类化合物,基于定量结果结合气味阈值发现6种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1的吡嗪类化合物,对三轮次酱香型白酒具有重要的香气贡献;进一步通过香气重组与香气缺失/添加试验,明确了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香气特征的影响。综合研究表明,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的坚果香、烘焙香具有重要贡献,其次对青草香与花香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的粮香与酱香具有烘托作用,提高吡嗪类化合物的浓度对提升酱香型白酒的丰富度与层次感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该研究通过剖析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香气特征的影响,为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调控与产品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吡嗪类化合物 特征 气活度值 气重组 气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风味轮构建及感官特征研究
4
作者 张雪瓶 陈小静 +3 位作者 文滔 陈加敏 廖健兴 雷蕴 《酿酒科技》 202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参照国内外酒类风味轮的建立方法以及国际标准ISO11035感官描述语选择方法,对4款酱香型白酒进行感官定量评价,分别计算其M值,得到感官描述语;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风味描述语,得到代表酱香型白酒的46个香气描... 参照国内外酒类风味轮的建立方法以及国际标准ISO11035感官描述语选择方法,对4款酱香型白酒进行感官定量评价,分别计算其M值,得到感官描述语;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风味描述语,得到代表酱香型白酒的46个香气描述语、5个口味描述语、4个口感描述语和1个典型性描述语,并从香气、口味、口感、格调4个方面绘制酱香型白酒风味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感官特征 风味轮 描述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官品评和挥发性组分差异解析复合香型白酒的品质特征
5
作者 程伟 郭乐乐 +4 位作者 陈雪峰 兰伟 李娜 薛锡佳 李瑞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4期200-210,共11页
目的解析复合香型白酒的品质特征。方法以酱香、芝麻香、浓香、大曲清香等4种香型白酒和3种不同质量等级的复合香型白酒为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进行前处理后,分别采用气相色谱-... 目的解析复合香型白酒的品质特征。方法以酱香、芝麻香、浓香、大曲清香等4种香型白酒和3种不同质量等级的复合香型白酒为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进行前处理后,分别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Q-TOF-MS)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检测,再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e values,OAV)和感官品评,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结果复合香型特级白酒的感官特征和挥发性组分均接近于浓香型白酒,其“花香、窖香、酯香”突出;复合香型普级酒的感官特征和挥发性组分均接近于芝麻香型白酒,其“酱香、烘焙香和醇香”突出;7种酒样中共检测到193种挥发性组分,其中OAV>1的挥发性组分有66种,基于PLS-DA分析的投影可变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大于1的挥发性组分有任酸、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15种,可用于表征复合香型白酒的挥发性组分特点。结论感官品评结合挥发性组分分析对4种香型白酒和3种不同质量等级的复合香型白酒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白酒 风味组学 挥发性组分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芝麻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组分特征 被引量:45
6
作者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7-213,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GC-TOFMS)技术研究了典型芝...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GC-TOFMS)技术研究了典型芝麻香型白酒挥发性组分特征。分析了芝麻香型白酒挥发性组分在二维色谱系统中的分离规律,发现了化合物同系物规律性分布特征。采用该技术在景芝芝麻香型白酒中检测到1 029个色谱峰,进一步采用多级鉴定策略确认了可信度较高的挥发性化合物340种。在芝麻香型白酒中鉴定出的挥发性组分主要包括酯类130种,醇类26种,有机酸类15种,醛、酮、缩醛类88种,含氮化合物16种,呋喃类20种,含硫化合物25种,萜烯类14种,其他类6种。其中首次鉴定出挥发性含硫化合物11种和萜烯类化合物12种。多种挥发性含硫化合物香气独特,香气阈值极低可能对芝麻香型白酒香气特征具有重要贡献。芝麻香型白酒中鉴定出的萜烯类化合物除了具有独特的香气特征外,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白酒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挥发性组分 挥发性含硫化合物 萜烯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含硫特征组分的分析研究(续) 被引量:7
7
作者 胡国栋 陆久瑞 《酿酒科技》 1995年第6期67-68,共2页
在去年已发表的有关芝麻香型白酒特征组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经GC-FPD换柱分析、标样核对与GC/MS鉴定,发现这一香型白酒含硫特征组分是包括3.甲硫基-1-丙醇、3-甲硫基丙醛与3-甲硫基丙酸乙酯在内的一系列化合物,... 在去年已发表的有关芝麻香型白酒特征组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经GC-FPD换柱分析、标样核对与GC/MS鉴定,发现这一香型白酒含硫特征组分是包括3.甲硫基-1-丙醇、3-甲硫基丙醛与3-甲硫基丙酸乙酯在内的一系列化合物,本文简介了它们的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白酒 含硫化合物 特征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解析芝麻香型白酒的风味组分研究
8
作者 江伟 伍琳 +7 位作者 吕志远 韩兴林 刘玉涛 陈志强 赵巧珍 张梦梦 陈杉彬 何猛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3-300,共8页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GC-TOFMS)技术分析鉴定了趵突...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GC-TOFMS)技术分析鉴定了趵突泉芝麻香型与浓香型、泉香型白酒间的风味组分。3种香型白酒的风味组分分别能检出1493、1264、1178种,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等12类物质。对比发现,芝麻香型白酒的酯类含量最高,其醛类和酮类的含量与泉香型白酒接近,其醇类和酸类的含量与浓香型白酒接近,表明芝麻香型与泉香、浓香型白酒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共性。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3种香型的白酒区分度较为明显,选择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1且P<0.05的前50种风味组分进行热图分析,发现3种香型的特征组分各有不同。其中,芝麻香型白酒的苯乙酸己酯、正丙醇、辛醛、3-辛酮、2-乙基-6-甲基-吡嗪、3,5-二甲基吡唑等物质含量较浓香和泉香型白酒更为突出。泉香型白酒的苯乙酸乙酯、2-甲基丙酸己酯、2-庚醇和三甲基吡嗪等物质较为突出,浓香型白酒的苯丙酸乙酯、1-甲基丁酸己酯等物质较为突出。对比不同等级的芝麻香型成品酒,较高等级L1中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戊酸乙酯、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和糠醛等物质的含量较高,并对“炒芝麻香”的焦香和糊香具有积极贡献。对比芝麻香型的成品酒与基酒,发现5种白酒能明显区分,其中基酒J1和J2更为相似,并与J3存在明显差异。成品酒L2与基酒J2最为接近,表明成品酒L2的主要来源于基酒J2。综合不同香型、不同等级芝麻香白酒以及不同基酒的差异性统计分析,明确了芝麻型白酒的主要风味组分,为生产和勾调优质芝麻香型白酒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白酒 基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轮次原酒特征风味与感官特性的差异性分析
9
作者 石馨 范宸铭 +4 位作者 张方利 母先勇 丁青青 周开飞 惠明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以贵州某酒厂2021-2022年度的1~7轮次酱香型原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GC/Q-TOF MS)检测原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主成分分析(PCA)法分析各轮次原酒聚类情况及关键差异风... 以贵州某酒厂2021-2022年度的1~7轮次酱香型原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GC/Q-TOF MS)检测原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主成分分析(PCA)法分析各轮次原酒聚类情况及关键差异风味物质,进一步采用感官描述分析对原酒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从1~7轮次原酒中共检出6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1~7轮次原酒能被PLS-DA及PCA法有效区分,其中第1、2轮次聚为一类,第3、5轮次聚为一类,第6、7轮次聚为一类,第4轮次单独聚为一类。利用香气活度值(OAV)在1~7轮次原酒中分别筛选出24、26、26、21、23、22和23种关键香气化合物(OAV≥1),基于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共筛选得到20种关键差异香气化合物(VIP>1)。第1、2轮次原酒粮香明显,第3、4、5轮次原酒具有更丰富的花香和醇香,而第6、7轮次原酒的焦糊香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轮次原酒 风味物质 感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基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10
作者 时伟 郭举 +3 位作者 夏堡 曾兰 陶春霖 唐正伟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0,共6页
以茅台镇某酒厂不同年份(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生产的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基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感官定量描述和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解析不同年份二轮次基酒挥发... 以茅台镇某酒厂不同年份(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生产的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基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感官定量描述和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解析不同年份二轮次基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二轮次基酒的香气特征相似,均为酸香、粮香较突出;从不同年份二轮次基酒共检出16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酸类9种、酯类47种、醛类19种、醇类27种、酮类16种及其他类47种,以酸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为主,且各类物质的含量均随贮存年份增加而升高。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二轮次基酒样品能明显被区分,模型预测能力较高,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且P<0.05为筛选条件,筛选出71种重要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异戊酸乙酯、正己酸乙酯、二丙基二硫等。该研究结果为酱香型白酒酒体设计、风味物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二轮次基酒 贮存 年份 多元统计分析 风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对芝麻香型白酒典型感官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传贺 刘明 +5 位作者 钟其顶 熊正河 孟镇 刘莉 吕志远 李秀华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5,共6页
在白酒"风味轮"感官术语的基础上,将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方法与传统评分方法相结合,对12款具代表性芝麻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统计筛选出芝麻香型白酒的感官特征描述语,包括8个香气描述语、3个口味描述语和5个口感描述语。相关... 在白酒"风味轮"感官术语的基础上,将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方法与传统评分方法相结合,对12款具代表性芝麻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统计筛选出芝麻香型白酒的感官特征描述语,包括8个香气描述语、3个口味描述语和5个口感描述语。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芝麻香、焦香、陈香等香气特征,浓厚、绵柔、协调、爽净等口感特征与产品质量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苦味与质量评分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芝麻香型白酒香气进行风格区分和定位,将之划分为纯粹芝麻香型以及偏浓、偏清、偏酱4种风格类型,并通过风味剖面图清晰、直观地表达不同风格产品的质量差异。最后,以评分较高的产品为标准构建风味剖面图,建立芝麻香型白酒可视化感官特征标准。结果验证了定量描述分析方法可以作为研究白酒感官特征的一项有效技术手段,为建立白酒感官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芝麻白酒 定量描述分析 感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特征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洁 孙丽臻 李好转 《酿酒科技》 2011年第2期63-64,共2页
芝麻香型特征组分"3-甲硫基丙醇"在国家标准中规定其含量低微(≥0.5 mg/L),准确定量难度大。建立了新的"3-甲硫基丙醇"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测出的"3-甲硫基丙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3%,平均回收率... 芝麻香型特征组分"3-甲硫基丙醇"在国家标准中规定其含量低微(≥0.5 mg/L),准确定量难度大。建立了新的"3-甲硫基丙醇"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测出的"3-甲硫基丙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3%,平均回收率为95.16%,最低检出限为0.1 mg/L。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适用于芝麻香型白酒特征组分"3-甲硫基丙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 芝麻白酒 3-甲硫基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堆积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PLFA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泽江 孟镇 +2 位作者 钟其顶 熊正河 盛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4,共5页
应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研究了芝麻香型白酒堆积过程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堆积过程,PLFA的种类和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反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堆积过程中的优势PLFA是直链饱和脂肪酸和偶数... 应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研究了芝麻香型白酒堆积过程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堆积过程,PLFA的种类和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反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堆积过程中的优势PLFA是直链饱和脂肪酸和偶数碳不饱和脂肪酸。堆积的时间和温度对生物量的含量影响显著。同时,细菌是整个堆积过程的优势微生物菌群,革兰氏阴性菌是细菌中的优势菌群。而厌氧菌和好氧菌在不同的样品中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白酒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风格特征及风味物质构成差异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许忠平 梁明锋 +7 位作者 张娇娇 雷显仲 沈世明 张明松 孙志伟 刘海坡 张翠英 韩兴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采用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GC)法探究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和骨架风味物质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解析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与骨架风味物质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酱香... 采用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GC)法探究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和骨架风味物质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解析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与骨架风味物质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酱香、曲香和焦香得分较高,南方其他地区花果香和草木香较突出,山东地区和北方其他地区醇香和粮香风格明显。风味物质分析结果发现,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酯类含量最高,山东地区和南方其他地区酱香型白酒醇类含量较高,北方其他地区酱香型白酒羰基类含量较低,且贵州地区的酱香型白酒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比率均在1.4~1.9范围内。PCA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结构相似性最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酱香、焦香、曲香和陈香被聚为一类,与正丁醇、3-羟基-2-丁酮、异戊酸乙酯、辛酸乙酯、异戊醛和糠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不同地区 风格特征 骨架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糟添加对芝麻香型白酒堆积工艺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昭 白钰琨 +3 位作者 贾一清 廖博曦 高翔 陈建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0-317,共8页
用模拟芝麻香型白酒固态发酵工艺的方法,探究加入酒糟后,糟醅中主要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糟醅理化指标与风味物质的变化,并对堆积糟醅降酸现象以及酒糟与高梁的不同比例进行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测序可知酵母属(Saccharomyces... 用模拟芝麻香型白酒固态发酵工艺的方法,探究加入酒糟后,糟醅中主要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糟醅理化指标与风味物质的变化,并对堆积糟醅降酸现象以及酒糟与高梁的不同比例进行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测序可知酵母属(Saccharomyces)、毕赤酵母属(Pich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芝麻香型白酒糟醅堆积发酵阶段主要微生物属;经过单菌与混菌堆积发酵实验表明,酒糟的添加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对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kudriavzevii)、副干酪乳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在堆积前期的数量有所抑制,堆积结束后P.kudriavzevii、L.paracasei依然能达到和纯高粱发酵样品中相近的菌体量;在加入酒糟后,P.kudriavzevii单菌堆积过程中酸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由(2.10±0.25)mmol NaOH/10 g酒醅降低至(0.95±0.43)mmol NaOH/10 g酒醅;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表明乙酸乙酯、正丁醇、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是加入酒糟后不同组别间重要挥发性风味成分[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且sc+pi组较sc组相比,其发酵25 d乙酸乙酯含量增加了(113.43±0.86)mg/L(P<0.05)。在添加不同梯度的乳酸及乙酸的高粱醅中接入P.kudriavzevii进行固态发酵实验得出,该酵母有着降低堆积醅体系中乳酸的能力。酒糟与高粱比例为1∶1时,其淀粉利用率最高(71.32%),同时风味物质也最为丰富,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并提高糟醅的风味成分。该研究对芝麻香型白酒加入酒糟后的堆积发酵有指导意义,并为酒糟添加后堆积醅的酸度调控提供了新的尝试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白酒 模拟固态发酵 酒糟 微生物相互作用 风味物质 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结合HS-GC-MS对单粮复合香型白酒挥发性特征差异的分析
16
作者 黄孟阳 秦辉 +9 位作者 卢星霏 陈吉 杨峰 刘怡 蔡小波 张宿义 周军 邵燕 代小雪 代汉聪 《酿酒》 CAS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对3种白酒挥发性化合物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共检测到148种挥发性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异丁醛、3-甲基呋喃、二甲基二硫醚、巴豆酸、环氧丙烷、丙烯醛和草酸只在A组白酒中被检测出来,丁酸乙酯在B组白酒中含量最高,JA3中含量偏低,表明3组白酒样品间存在明显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同步结合特征差异代谢物分析挖掘出74个VIP>1的潜在差异代谢物,A vs B组、A vs C组、B vs C组分别有14种、7种、4种化合物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些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化合物可能与复合香型白酒风味特征的差异具有重要联系。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两种技术协同分析,获得了3种白酒更全面的挥发性风味信息,解析了三组复合香型白酒的风味结构特征及差异,为深入研究复合香型白酒风味形成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白酒 特征风味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SQDA) 多元统计分析(M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中油味缺陷酒的感官特性及特征风味物质分析
17
作者 罗兰 黄张君 +6 位作者 戴秋涟 罗雪 马龙 吴奇霄 余松柏 冯治平 沈才洪 《酿酒科技》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以油味缺陷和正常风味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QDA)、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LC-MS)研究了其感官特性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油味酒样的油味突出,曲... 以油味缺陷和正常风味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QDA)、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LC-MS)研究了其感官特性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油味酒样的油味突出,曲香、花果香、甜香、陈香和酸味均低于正常酒样;对酒样中的81种主要风味成分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油味酒样的风味物质总含量略低于正常酒样,2种酒样间风味成分的量比关系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2种酒样进行分类,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筛选出30种关键差异物质,亚油酸、亚油酸乙酯、油酸、乙偶姻、2,3-丁二酮等是构成酒体呈油味缺陷特征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为白酒异味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油味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特征风味物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堆积酒醅中酵母菌的分离及产香特性研究
18
作者 任广花 张梦梦 +6 位作者 刘玉涛 商海林 秦炳伟 崔新莹 吴玉轩 崔吉鹏 石国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7,共6页
为挖掘芝麻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酵母菌种资源,该研究利用WL固体培养基对堆积酒醅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选择酵母菌活菌数较多的酒醅样品为分离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酵母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利用顶空固... 为挖掘芝麻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酵母菌种资源,该研究利用WL固体培养基对堆积酒醅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选择酵母菌活菌数较多的酒醅样品为分离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酵母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法测定其发酵液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堆积40 h时酒醅中可培养酵母菌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在此阶段共分离鉴定出9类酵母菌,分别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Pichia exigua、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tarmerella sorbosivorans、Starmerella apicola、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其中S.sorbosivorans首次从白酒酿造环境中分离。9类酵母菌产香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均能代谢产生醇类、酯类、酸类、醛酮类、酚类、吡嗪类等物质,其中醇类、酯类和酸类占比高达90%~98%。由此可见,芝麻香型白酒堆积酒醅中含有丰富的酵母菌种资源,为白酒生产中菌株的专项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白酒 堆积酒醅 酵母菌 分离 鉴定 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操作因素对芝麻香型白酒堆积影响研究
19
作者 廖博曦 白钰琨 +3 位作者 贾一清 孙昭 高翔 陈建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2-69,共8页
高温堆积作为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入池发酵阶段以及最终原酒品质和产量。因此,该文通过改变堆积酒醅水分、堆积时间、翻堆时间以及配料比例,探究不同条件下,堆积过程中微生物演替规律、酒醅理化性质的... 高温堆积作为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入池发酵阶段以及最终原酒品质和产量。因此,该文通过改变堆积酒醅水分、堆积时间、翻堆时间以及配料比例,探究不同条件下,堆积过程中微生物演替规律、酒醅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其原酒品质,进一步得出最优的堆积条件以及堆积过程好坏的判断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堆积过程中,细菌生长较快,8 h后处于动态平衡中,酵母生长较慢,数量随着堆积时间延长而增多,随着酵母数量的增长酒醅酸度会呈现下降状态;对堆积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操作因素为酒醅水分和酒糟添加量;最优的堆积条件为:m(高粱)∶m(酒糟)=1∶2,初始堆积酒醅水分为56%,堆积过程温度30℃,翻堆时间为24 h,堆积时间为48 h,此条件下酒精产量体积分数为5.33%,原酒品质优,酯类物质丰富,其中乙酸乙酯达到了10.00 g/L;初步得出入池前酒醅判断依据,堆积结束时酵母数量应较高于细菌数量,产酯酵母和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种,入池前酒醅有一股淡淡的酯香,并且中上层酒醅出现白斑即可入池发酵。该研究为酒厂实际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白酒 高温堆积 微生物菌群演替 风味成分 原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中5种物质成分的测定分析
20
作者 张琴 李加涛 +3 位作者 唐兰 朱安甫 谢家蓉 余宏 《酿酒科技》 2024年第9期120-123,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芝麻香型白酒中甲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进行了准确定性定量分析。试验选用HP-INOWAX毛细管色谱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检测,以叔戊醇、乙酸正戊酯和2-乙基丁酸为内标定量。结果表明,5种物...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芝麻香型白酒中甲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进行了准确定性定量分析。试验选用HP-INOWAX毛细管色谱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检测,以叔戊醇、乙酸正戊酯和2-乙基丁酸为内标定量。结果表明,5种物质能够实现有效分离,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为0.54~1.81 mg/L,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3%~0.86%,加标回收率为92.46%~104.12%。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一次进样可同时检测甲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线性范围、相关性、重复性和精密度均满足检测方法的要求,可用于芝麻香型白酒中甲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的快速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风味物质 芝麻白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