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SR标记与桑树发芽率、节间距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波 胡兴明 +2 位作者 邓文 叶楚华 张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寻找与桑树发芽率和节间距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高产桑树品种的选育提供分子遗传学方面的依据。用10对SSR引物对172份桑树品种(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在获得的67个标记中有66个具有多态性,...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寻找与桑树发芽率和节间距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高产桑树品种的选育提供分子遗传学方面的依据。用10对SSR引物对172份桑树品种(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在获得的67个标记中有66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8.51%。分析供试桑品种(品系)基因组SSR标记与桑树发芽率、节间距性状的关联性发现:SSR标记mulstr4-3、mulstr6-4、mlstr6-6、ss19-1与桑树的发芽率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0.215、-0.208、0.226;SSR标记mulstr3-3、mulstr4-1、ss04-1、ss04-3、ss18-1与桑树枝条的节间距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5、0.424、-0.248、0.216、0.229,其中标记mulstr4-1可能与控制节间距性状的基因相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微卫星标记 发芽率 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35种棕榈科成龄植株节间距与叶片性状调查与应用分析
2
作者 方中健 《花卉》 2020年第10期11-12,共2页
本文主要是对广州35种普遍独特的棕榈科成龄植株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自然观察法及性状分析归类法把调查结果指标节间距与叶片性状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归类。通过35种棕榈科植物节间距与叶片性状分析得出的结果,为成龄棕榈科植物节间距及叶片... 本文主要是对广州35种普遍独特的棕榈科成龄植株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自然观察法及性状分析归类法把调查结果指标节间距与叶片性状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归类。通过35种棕榈科植物节间距与叶片性状分析得出的结果,为成龄棕榈科植物节间距及叶片性状的分类、观赏价值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 景观 植物造景 叶片性状 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上节间距的QTL定位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君 库丽霞 +4 位作者 张伟强 杨爽 刘海英 赵瑞芳 陈彦惠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8,共4页
玉米穗上节间长度是影响冠层结构的主要因素,分析其遗传特点对于改善玉米植株群体结构、提高光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豫82×沈137的229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具有212个位点的SSR标记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1 943.8 cM,平均间距8... 玉米穗上节间长度是影响冠层结构的主要因素,分析其遗传特点对于改善玉米植株群体结构、提高光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豫82×沈137的229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具有212个位点的SSR标记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1 943.8 cM,平均间距8.76 cM,通过229个F2∶3家系穗上节间距的鉴定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出与节间距有关的14个QTL,分布在第1、2、3、4、7、9染色体上,未检测到控制穗上5个节间距的共同QTL。穗上第3节间距的qThiIL3、第4节间距的qForIL3和第5节间距的qFifIL3标记区间相同,贡献率在8.89%~16.36%,可能为控制节间距的一个主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节间距 QTL定位
原文传递
两种密度条件下玉米穗上节间距QTL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任真真 周金龙 +4 位作者 王小博 李国辉 朱宇光 库丽霞 陈彦惠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0,共5页
为研究高密度胁迫下穗上节间距的遗传机制,以豫82×沈137的重组近交系(RIL)群体为材料,构建一张包含有1 114个位点的SN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1 821.79 cM,标记平均间距为1.64 cM。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60 000株/hm^2密... 为研究高密度胁迫下穗上节间距的遗传机制,以豫82×沈137的重组近交系(RIL)群体为材料,构建一张包含有1 114个位点的SN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1 821.79 cM,标记平均间距为1.64 cM。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60 000株/hm^2密度下共检测到11个、120 000株/hm^2密度下检测到12个穗上节间距的QTL,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QTLq For ILL6-2/qForILG6在两种密度下同时被检测到,表明该QTL均能稳定表达;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qThiILL9/qForILL9-1在60 000株/hm^2的密度下同时被检测到,解释穗上节间距遗传变异的8.67%和10.61%,在120 000株/hm^2密度下未被检测到,表明此QTL在低密度下特异表达调控穗上节间距3、4。在高密度下检测到qSixILG6和qSixILG10分别解释穗上节间距6遗传变异的16.97%和13.66%,说明该QTL在高密度环境下特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密 穗上节间距 QTL定位
原文传递
腹杆节间间距对平行弦木桁架承载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子宇 任海青 +3 位作者 强明礼 徐俊华 陈顺超 韩善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5-243,共9页
研究腹杆节间间距对平行弦木桁架承载性能的影响,控制融余强度,形成平行弦木桁架强度及质量控制的理论支撑。采用Smsolve结构力学求解器对桁架进行内力分析,并对构件进行承载能力与稳定性验算,得到桁架腹杆节间间距临界值。采用静力加... 研究腹杆节间间距对平行弦木桁架承载性能的影响,控制融余强度,形成平行弦木桁架强度及质量控制的理论支撑。采用Smsolve结构力学求解器对桁架进行内力分析,并对构件进行承载能力与稳定性验算,得到桁架腹杆节间间距临界值。采用静力加载方式,对平行弦木桁架挠度、轴向应变以及破坏形式进行测试,对2种工况模拟变形趋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腹杆节间间距0 mm与65 mm的桁架,极限荷载平均值分别是设计荷载的5.26倍和3.49倍,均满足设计要求,且节间间距0 mm桁架的承载力高于节间间距65 mm桁架,2种桁架变异系数均较小,表现出较小的离散性。当达到极限荷载时,2种工况的跨中挠度值相差不大;节间间距0 mm桁架,跨中与两加载点处挠度值相差不大,变形较小;节间间距65 mm桁架,跨中与两加载点处挠度值相差1.5倍,此工况试件极限荷载均超过3倍设计荷载,满足规范设计要求。比较2种工况下桁架变形形式,可以看出节间间距0 mm桁架整体变形较小,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试验证明桁架破坏形式主要为节点齿板拔出,而导致桁架失效,破坏位置主要出现在两侧端部、跨中、加载点下端节点位置,与模型分析相一致。分析认为平行弦木桁架有较好的强度储备,在满足构件承载能力、稳定性的情况下,腹杆节间间距可在65 mm范围内进行调节,桁架失效主要发生在齿板连接节点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弦木桁架 间距 承载性能 齿板 极限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游禽腹部绒羽节状羽小枝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用武 刘昌景 童祚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找出不同游禽鸟类绒羽的微观结构差异,为游禽鸟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雁形目动物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黑天鹅(C.atratus),??目动物小??(Podiceps grisegena),鸥形目动物黑尾鸥(La... 【目的】找出不同游禽鸟类绒羽的微观结构差异,为游禽鸟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雁形目动物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黑天鹅(C.atratus),??目动物小??(Podiceps grisegena),鸥形目动物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和鹈形目动物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腹部绒羽羽小枝上节的形态,并测量分析绒羽羽小枝的节间距和节直径差异。【结果】6种游禽的腹部绒羽均由节状羽小枝构成,羽小枝的分布较松散,节形状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有4种较典型的形态,其中,绿头鸭和普通鸬鹚属同一种形态,小天鹅和黑尾鸥属同一种形态,小??和黑天鹅则各自为一种形态。6种游禽绒羽羽小枝的节间距和节直径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绿头鸭腹部绒羽羽小枝的节间距明显长于其他5种游禽,小天鹅腹部绒羽羽小枝的节间距最短;小??腹部绒羽羽小枝的节直径最粗,普通鸬鹚腹部绒羽羽小枝的节直径最细。【结论】不同生态类群鸟类的绒羽羽小枝结构存在差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绒羽羽小枝上的节形态并结合其节间距和节直径差异分析,基本上可将绿头鸭、小天鹅、黑天鹅、小??、黑尾鸥和普通鸬鹚等6种游禽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禽 绒羽 羽小枝 节间距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间成像技术确定林下红松上层木调整期 被引量:2
7
作者 丛健 《森林工程》 2015年第5期11-14,共4页
依据红松高生长与节间距的相关关系,通过连续6 a次生林冠下栽植红松高生长的实测数据与拍摄节间距读取数据,建立红松树高与节间距的回归方程(R2=0.97-0.99,P<0.001)。利用摄影成像技术获得的节间长度可以准确估算红松树高生长;在红... 依据红松高生长与节间距的相关关系,通过连续6 a次生林冠下栽植红松高生长的实测数据与拍摄节间距读取数据,建立红松树高与节间距的回归方程(R2=0.97-0.99,P<0.001)。利用摄影成像技术获得的节间长度可以准确估算红松树高生长;在红松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的次生林下,林分调整时期第一次应该在第十三年末或十四年初,第二次应该在第十九年末或二十年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调整时期 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节理网络模拟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征宙 胡伏生 +1 位作者 方磊 SalahBishir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5,共4页
节理在岩体分布中具有随机性,为了讨论这种不确定性分布特征,建立了一个岩体节理网络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节理分布的不均匀性、方向性和成带性特点,采用非平稳态随机过程模拟节理间距,并通过Monte-Carlo方法... 节理在岩体分布中具有随机性,为了讨论这种不确定性分布特征,建立了一个岩体节理网络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节理分布的不均匀性、方向性和成带性特点,采用非平稳态随机过程模拟节理间距,并通过Monte-Carlo方法产生仿真的节理网络,还给出了模拟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距 岩体理网络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测量下胸椎节段血管应用解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筱贺 侯二飞 +3 位作者 李志军 王海燕 汪剑威 季晓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2期9727-9731,共5页
背景:脊柱下胸段疾患较为多见,但其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节段血管走行尚缺乏系统研究。目的:通过三维数字化重建测量分析下胸段节段血管结构关系。方法:选择2010至2011年无胸腰椎骨折病者32例。采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射碘海醇后24-30s后采... 背景:脊柱下胸段疾患较为多见,但其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节段血管走行尚缺乏系统研究。目的:通过三维数字化重建测量分析下胸段节段血管结构关系。方法:选择2010至2011年无胸腰椎骨折病者32例。采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射碘海醇后24-30s后采用CT机对其进行连续水平扫描,扫描后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下胸段节段血管结构并测量节段血管间距,比较左右侧别、性别、身高的差异和关系。结果与结论:下胸段节段血管位置分布较为恒定,且随着脊柱节段增加距离逐渐增加,相同节段左右血管对称分布,男性节段血管间距大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节段血管间距与身高成正相关。提示临床选择侧前方置钉点时及钉棒或钢板时,随着脊髓节段的增加,要加长钉棒和钢板的长度,以避免其损伤。身高高的男性患者要选择更长的钉棒和钢板,以合理避开节段性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血管 血管结构 三维重建 数字化测量 胸腰椎 下胸段 脊柱 段动脉间距 身高 数字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秋眠标准对照品种的幼苗形态与秋眠性、越冬率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林清 云锦凤 +3 位作者 郭九峰 孙国琴 张利军 孙娟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187,共6页
为了寻找快速测定苜蓿秋眠性的方法,利用来自美国的11个苜蓿秋眠标准对照品种,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幼苗子叶到第1真叶、第1、2真叶间距离与苜蓿的秋眠性、抗寒性的关系,发现苜蓿的秋眠级与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极显著正相关,与第1~2真叶节... 为了寻找快速测定苜蓿秋眠性的方法,利用来自美国的11个苜蓿秋眠标准对照品种,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幼苗子叶到第1真叶、第1、2真叶间距离与苜蓿的秋眠性、抗寒性的关系,发现苜蓿的秋眠级与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极显著正相关,与第1~2真叶节间距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越冬率也极显著正相关;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与越冬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第1~2真叶节间距也与越冬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以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可评价苜蓿品种的秋眠性与抗寒性。苜蓿不同秋眠类别组之间的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大致测定苜蓿的秋眠类别,但是不同秋眠类别组内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在不同品种间多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以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不能精确测定苜蓿的秋眠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秋眠标准对照品种 越冬率 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 第1~2真叶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控处理对大豆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浩 姜妍 +2 位作者 李远明 王绍东 刘伟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66,共4页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化控剂(多效唑、烯效唑和SHK-6),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浓度喷施对大豆垦丰16节间距的变化及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烯效唑对大豆垦丰16的株高和节间生长控制效果明显,其控制效果与喷施浓度呈...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化控剂(多效唑、烯效唑和SHK-6),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浓度喷施对大豆垦丰16节间距的变化及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烯效唑对大豆垦丰16的株高和节间生长控制效果明显,其控制效果与喷施浓度呈正相关,喷施2次效果好于喷施1次处理。结合对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综合分析比较得出,在V4期喷施100mg/L多效唑处理在抑制大豆节间距生长的同时显著增加了大豆植株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从而增加了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化学调控剂 节间距 产量
原文传递
喷施6-BA和KT对晋龙1号核桃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冀中锐 史根生 +1 位作者 郝华正 李建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8期149-150,227,共3页
为探讨喷施外源激素对核桃树生长势的影响,以三年生晋龙1号核桃树为试验材料,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KT和6-BA两种细胞分裂素,研究其对核桃树生长量、节间距和发枝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6-BA和KT对核桃树年生长量及节间距均有影响,但差异... 为探讨喷施外源激素对核桃树生长势的影响,以三年生晋龙1号核桃树为试验材料,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KT和6-BA两种细胞分裂素,研究其对核桃树生长量、节间距和发枝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6-BA和KT对核桃树年生长量及节间距均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对于促发分枝,试验处理中细胞分裂素处理过的枝条发枝量均高于对照,表明喷施细胞分裂素有助于核桃树发枝,其中6号处理(喷施200 mg/L的KT)促发短枝和促发总枝显著,促发中枝极显著,促发长枝数量高于其他处理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晋龙1号 KT 6-BA 生长量 节间距 发枝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大线黄河特大桥连续钢桁梁桁式比选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桂芬 《甘肃科技》 2011年第14期99-101,共3页
对(120+4×180+120)m连续钢桁梁桁式、桁高、桁宽及节间距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桥面布置方式进行了比选,为同类型的大跨度平弦钢桁梁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三角桁架 桁宽 节间距 桁高 桥面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支承上轴心受压构件的屈曲分析及应用
14
作者 黄正荣 朱召泉 +1 位作者 戚豹 李继才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1-66,共6页
分析了跨度、节间距以及支承弹性系数对弹性支承上轴心受压构件的屈曲的影响 ,把用不同方法得到的解作了比较 。
关键词 轴心受压构件 半穿式桁架 弹性支承 屈原 跨度 节间距 支承弹性系数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侧枝发育特征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丽娜 江宇 +3 位作者 范福金 李明 吴鹏飞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1-568,共8页
为探究不同品系杉木幼林侧枝生长发育特征的差异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合无节材培育的杉木品系,以6个品系(德昌杉、垂枝杉、洋063、红心杉、洋020和洋061)的3年生杉木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品系杉木侧枝发育特征进行调查,... 为探究不同品系杉木幼林侧枝生长发育特征的差异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合无节材培育的杉木品系,以6个品系(德昌杉、垂枝杉、洋063、红心杉、洋020和洋061)的3年生杉木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品系杉木侧枝发育特征进行调查,并取样测定其内源激素含量,比较不同品系杉木侧枝发育特征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系杉木的枝下高、树干节间距(相邻两轮盘侧枝间的距离)、侧枝数(树干上每轮侧枝的数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洋063和垂枝杉的枝下高较高,垂枝杉和洋020的树干节间距较大,洋020和洋061的侧枝数较少。不同品系杉木侧枝长度、侧枝基径、侧枝角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侧枝长度和侧枝基径大小为洋063>洋061>德昌杉>红心杉>洋020>垂枝杉,而侧枝角度大小为垂枝杉>洋020>洋061>洋063>红心杉>德昌杉。不同品系杉木侧枝的细胞分裂素(CTK)含量、生长素(IAA)含量、细胞分裂素含量/生长素含量(CC TK/CI AA)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不同品系杉木侧枝中没有检测到独脚金内酯(SLs)。不同品系杉木侧枝生长指标与其内源激素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内源激素会影响植物侧枝的生长,CTK会促进杉木侧枝的生长,而IAA则对杉木侧枝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二者在杉木侧枝生长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侧枝发育 枝下高 节间距 品系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对铁皮石斛、大花蕙兰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胡雁春 《内江科技》 2015年第7期136-137,90,共3页
以铁皮石斛一年生苗、幼苗和大花蕙兰一年生苗为试材,研究了两种有机肥对其生长的影响。发现6‰的有机肥配方一处理的铁皮石斛一年生苗的株高、叶数、直径、节间距分别超过对照5.3 cm、1.9片、0.2 cm、0.6 cm;7.5‰的有机肥配方二处理... 以铁皮石斛一年生苗、幼苗和大花蕙兰一年生苗为试材,研究了两种有机肥对其生长的影响。发现6‰的有机肥配方一处理的铁皮石斛一年生苗的株高、叶数、直径、节间距分别超过对照5.3 cm、1.9片、0.2 cm、0.6 cm;7.5‰的有机肥配方二处理的铁皮石斛一年生苗的株高、叶数、直径、节间距分别超过对照4.8 cm、1.6片、0.1 cm、0.4 cm;6‰的有机肥配方一、7.5‰的有机肥配方二处理的铁皮石斛幼苗的生长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9‰的有机肥配方一处理的大花蕙兰MK1864-23和MK2184-02的株高分别超过对照3 cm和7.6cm,叶数分别超过对照1片和3.5片;5‰的有机肥配方二处理的大花蕙兰MK1864-23和MK2184-02的株高分别超过对照4.6 cm和9.3 cm,叶数分别超过对照1.4片和3.7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大花蕙兰 有机肥施用 叶数 生苗 节间距 石斛属植物 DENDROBIUM 多年生草本 兰科兰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防倒伏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洁远 沈祝富 +4 位作者 李小洁 郭炳权 杨真荣 苏修荣 叶家敏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8期158-160,179,共4页
为研究超级稻高产栽培防倒伏有效技术途径,进行了超级稻喷施立丰灵防倒伏试验。结果表明,在拨节前7 d,喷施立丰灵对超级稻植株具有缩短基部节间,矮化植株高度,改善株型,防止倒伏,提高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增加产量的作用。每亩喷... 为研究超级稻高产栽培防倒伏有效技术途径,进行了超级稻喷施立丰灵防倒伏试验。结果表明,在拨节前7 d,喷施立丰灵对超级稻植株具有缩短基部节间,矮化植株高度,改善株型,防止倒伏,提高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增加产量的作用。每亩喷施5%立丰灵EB 60~40 g的处理,平均株高比空白对照矮13.2~9.9 cm,第2和第1节节间距比空白对照缩短1.5~0.9 cm,减少倒伏面积71.2%~25.3%,增产效果较好,亩比空白对照增产11.59%~7.39%,经济效益显著,可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丰灵 超级稻 倒伏 产量 株高 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径柔性拱桥钢桁梁桥的施工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焜耀 栾寿福 《中国公路》 2020年第11期52-53,共2页
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桁梁柔性拱桥,上部结构采用钢性梁柔性拱,跨径布置为140+336+140=616米。主梁首次采用双层板桁组合梁新结构,主桁作为带竖杆的华伦式三主桁桁架,桁间距为17.25米,节间距14米,... 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桁梁柔性拱桥,上部结构采用钢性梁柔性拱,跨径布置为140+336+140=616米。主梁首次采用双层板桁组合梁新结构,主桁作为带竖杆的华伦式三主桁桁架,桁间距为17.25米,节间距14米,全桥共44个节间。拱肋为钢箱梁柔性拱,矢高60米,吊索为平行钢丝拉索。上部结构首次采用“先梁后拱,主梁双悬臂拼装,拱肋梁上竖向转体”的施工工艺,在钢桁梁上进行柔性拱肋转体属于世界首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部结构 悬臂拼装 竖向转体 钢桁梁 钢箱梁 柔性拱 节间距 专用航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多唑·甲哌錄可湿性粉剂对小麦株高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虎峰 姚锋娜 +2 位作者 骞天佑 刘延涛 万翠 《湖北植保》 2014年第6期30-31,共2页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农民朋友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长期给予高水肥供应。但是,这种管理方式造成了田间水肥过剩,小麦严重徒长、抗倒伏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进而大幅影响小麦的产量。在生产中一般使...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农民朋友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长期给予高水肥供应。但是,这种管理方式造成了田间水肥过剩,小麦严重徒长、抗倒伏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进而大幅影响小麦的产量。在生产中一般使用选育矮秆品种而达到矮化目的,而在作物栽培方面常常使用生长调节剂来控制小麦的株高[1]。本试验讨论了一种复配药剂对小麦株高和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倒伏能力 矮秆品种 田间水 生长调 作物栽培 水肥供应 可湿性粉剂 节间距 粒数 最佳使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船花
20
《中学生物学》 2017年第8期76-76,共1页
龙船花又名英丹、仙丹花、百日红,为茜草科龙船花属植物。植株低矮,花叶秀美,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双色等。株形美观,开花密集,花色丰富,是重要的盆栽木本花卉,是缅甸的国花。在中国广西省南部,人们习惯称它为水绣球。龙船花花... 龙船花又名英丹、仙丹花、百日红,为茜草科龙船花属植物。植株低矮,花叶秀美,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双色等。株形美观,开花密集,花色丰富,是重要的盆栽木本花卉,是缅甸的国花。在中国广西省南部,人们习惯称它为水绣球。龙船花花期较长,每年3-12月均可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船花属 仙丹花 木本花卉 英丹 茜草科 中国广西 花叶 株形 叶对生 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