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小鼠血清活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彭宗根 陈鸿珊 滕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观察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HIV-1RT)抑制剂在小鼠血清中的活性动态,探讨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可应用性。方法:不同途径给予小鼠已知和未知HIV-1RT抑制剂后,在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体外测定血清抑制 HIV-1RT的活性。结果:正常小鼠血清... 目的:观察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HIV-1RT)抑制剂在小鼠血清中的活性动态,探讨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可应用性。方法:不同途径给予小鼠已知和未知HIV-1RT抑制剂后,在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体外测定血清抑制 HIV-1RT的活性。结果:正常小鼠血清有非特异性抑制HIV-1RT的活性,经稀释后可排除;非核苷类RT抑制剂可在体外直接测定小鼠体内用药后的血清抑制HIV-1RT活性和动态,核苷类RT抑制剂的血清抗HIV-1RT的活性可测出,但血清活性不如非核苷类药物为高,主要因核苷类药物的活性物质是其三磷酸盐,在细胞内转化后形成。此种体外测定小鼠用药后血清活性的体内体外结合的实验方法,简便快速,可初步分析药物与血清蛋白的结合率以及估算其生物利用度和清除率。结论:体内与体外相结合的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小鼠血清活性的测定方法,可应用于非核苷类HIV-1RT抑制剂的药效评价,对于核苷类HIV-1RT抑制剂,取血时间要长,并同时测定血清在细胞内的活性,以便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抑制剂 血清 药效评价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的6-萘甲基取代HEPT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何严萍 胡海荣 +3 位作者 许辽萨 孟歌 范康年 陈芬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4-258,共5页
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了一系列 6-萘甲基取代 HEPT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分子与 HIV-1逆转录酶复合物模型 ,从中抽取出抑制剂分子的活性构象 ,进一步应用 Co MFA和 Co MSIA方法建立了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 3 D-QSAR模型 ,深入探讨了这些化合物... 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了一系列 6-萘甲基取代 HEPT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分子与 HIV-1逆转录酶复合物模型 ,从中抽取出抑制剂分子的活性构象 ,进一步应用 Co MFA和 Co MSIA方法建立了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 3 D-QSAR模型 ,深入探讨了这些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为进一步的药物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 ,以化合物 1 3及其相应的 β异构体 2 4为代表 ,结合量子化学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方法考察了它们的前线轨道 ,为阐明 α和 β系列化合物的活性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词HIV-1逆转录酶抑制 HEPT类似物 分子对接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比较分子相似因 子分析(CoMSIA) 量子化学从头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抗HIV-1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茜 郑永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目的 阐述非核苷类逆转录酶 (RT)抑制剂的性质、特点和在治疗HIV 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非核苷类RT抑制剂是一大类化学结构各异的化合物 ,它们结合于RT上一个非底物结合的变构部位 ,使RT失去活... 目的 阐述非核苷类逆转录酶 (RT)抑制剂的性质、特点和在治疗HIV 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非核苷类RT抑制剂是一大类化学结构各异的化合物 ,它们结合于RT上一个非底物结合的变构部位 ,使RT失去活性。从天然化合物中寻找新的非核苷类RT抑制剂是一条治疗H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 HIV-1 逆转录酶 天然化合物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中的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茜 杨柳萌 郑永唐1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1-382,U001,U002,共4页
综述了天然产物中对 HIV- 1逆转录酶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的来源和分类。重点介绍了几种 HIV - 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 NNRTIs)的性质、特点、抗 HIV- 1活性及其构效关系。从天然资源和传统中草药发现具有新结构、新作用机制的天然 ... 综述了天然产物中对 HIV- 1逆转录酶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的来源和分类。重点介绍了几种 HIV - 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 NNRTIs)的性质、特点、抗 HIV- 1活性及其构效关系。从天然资源和传统中草药发现具有新结构、新作用机制的天然 NNRTIs是开发研制抗 HIV- 1药物的一条极有希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HIV-1 非核昔类逆转录酶抑制 化合物 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物化参数用于HEPT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QSAR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原 梅虎 +2 位作者 梁桂兆 杨善彬 李志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7-911,920,共6页
用描述取代基电性、立体性和疏水性的物化参数对6-苯硫基取代胸腺嘧啶HETP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化合物抑制H IV-1逆转录酶的活性进行了QSAR研究。经逐步回归筛选变量后,所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2及留一法交互检验R2cv分... 用描述取代基电性、立体性和疏水性的物化参数对6-苯硫基取代胸腺嘧啶HETP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化合物抑制H IV-1逆转录酶的活性进行了QSAR研究。经逐步回归筛选变量后,所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2及留一法交互检验R2cv分别为0.904和0.848 7。用预测集样本进行外部预测所得R2ext和Q2ext分别为0.928 9和0.929 4。结果表明,影响化合物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嘧啶环5位X取代基,其电性和疏水性参数值越小,阻抑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基物化参数 6-苯硫基胸腺嘧啶类化合物 HIV-1逆转录酶抑制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Ⅱ6-(1-萘甲基)胸腺嘧啶类化合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孟歌 陈芬儿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54-259,共6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6-(1-萘甲基)取代胸腺嘧啶类(HEPT)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方法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对14个新合成的6-(1-萘甲基)取代HEPT类似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对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的非底物结合部分(... 目的进一步研究6-(1-萘甲基)取代胸腺嘧啶类(HEPT)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方法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对14个新合成的6-(1-萘甲基)取代HEPT类似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对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的非底物结合部分(NNBP)作用情况进行了对接(Dock)研究;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用模型预测了2个6-(1-萘甲基)取代HEPT类化合物的-logEC50值,结果得以验证。空间立体效应占85.7%,静电立场效应占14.3%。结论对接结果显示:在NNBP中,化合物以蝴蝶双翅形的构象伸展开来,并以芳环与结合腔表面的芳香性氨基酸残基产生疏水性相互作用。6-位引入(1-萘甲基)可显著提高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空间效应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此模型可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Dock分析 6-(1-萘甲基)取代HEPT类似物 HIV-1逆转录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国秀 李科 +1 位作者 梁峰 吴飞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766-1771,共6页
目的从第一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的构效关系出发,阐述第二代 广谱抗病毒药物的性质和特点,并为第三代NNRTI的开发作有益启示。方法查阅、总结近几年国外有关文献。结果与结论... 目的从第一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的构效关系出发,阐述第二代 广谱抗病毒药物的性质和特点,并为第三代NNRTI的开发作有益启示。方法查阅、总结近几年国外有关文献。结果与结论 在抗HIV-1感染的治疗中,随着联合用药被广泛认可,NNRTI已成为继核苷类逆转录抑制刺(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 hibitors,NRTI)和蛋白酶抑制荆(protease inhibitors,PI)之后又一研究热点。其研究方法也已由第一代的随机筛选进入了第二代 综合分子模拟、合成方法、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研究的策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酶抑制 药物化学 构效关系 HIV-1 非核苷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峰 李科 李国秀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50-453,共4页
HIV 1逆转录酶 (HIV 1reversetranscriptase ,HIV 1RT)是HIV 1复制所必需的酶 ,但是正常的细胞复制不需要它参与 ,因而 ,HIV 1RT成为抗艾滋病 (AIDS)药物设计的一个理想的靶点。目前 ,有效的抗HIV 1RT的药物根据它们的结构可以分为 :核... HIV 1逆转录酶 (HIV 1reversetranscriptase ,HIV 1RT)是HIV 1复制所必需的酶 ,但是正常的细胞复制不需要它参与 ,因而 ,HIV 1RT成为抗艾滋病 (AIDS)药物设计的一个理想的靶点。目前 ,有效的抗HIV 1RT的药物根据它们的结构可以分为 :核苷类、非核苷类和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本文综述了近几年HIV 1RT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逆转录酶抑制 研究新进展 抗HIV-1 核苷类 RT 艾滋病 细胞复制 核苷酸类 药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续) 被引量:2
9
作者 孟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9期9-12,共4页
16二芳基三嗪类 二芳基三嗪化合物(Diaryltriazine,DATA,31)是在提高ITU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时发现的第一个DATA类化合物。随后经过自由能量子计算分析之后得到HIV-1 RT抑制剂的结构模型Her—NH—Ph—Uf36I,其中HET代表杂环,U代表不... 16二芳基三嗪类 二芳基三嗪化合物(Diaryltriazine,DATA,31)是在提高ITU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时发现的第一个DATA类化合物。随后经过自由能量子计算分析之后得到HIV-1 RT抑制剂的结构模型Her—NH—Ph—Uf36I,其中HET代表杂环,U代表不饱和的疏水性基团。以32为基本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逆转录酶抑制 非核苷类 类化合物 结构模 RT抑制 量子计算 三嗪类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待续)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8期9-12,共4页
逆转录酶是设计抗艾滋病药物研究的选择性的靶点,逆转录酶抑制剂主要分为核苷类和非核苷类两大类,本文主要根据化学结构类型综述近年来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药物化学 艾滋病药物 HIV-1逆转录酶 非核苷类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性机制
11
作者 展鹏 刘新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25-1131,共7页
目的综述了核苷(酸)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性机制。方法以近几年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核苷(酸)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逆转录酶对底物的识别机制及对核苷(酸)类抑制剂的切除反... 目的综述了核苷(酸)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性机制。方法以近几年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核苷(酸)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逆转录酶对底物的识别机制及对核苷(酸)类抑制剂的切除反应,并且核糖核酸酶氨活性对耐药性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探讨耐药性机制对于研发有效的抗HIV药物以及对艾滋病的高效抗逆转录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毒 逆转录酶抑制 核苷类药物 耐药性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Ⅰ和Ⅱ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均具有独特、高效作用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SJ-3366
12
作者 张畅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1年第6期287-287,共1页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特征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 SJ-33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转录酶结构和耐药突变的新型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13
作者 唐成润 杨柳萌 郑永唐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7,共7页
为了应对艾滋病治疗过程中严重的耐药性问题,开发新型抗耐药性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2015~2018年文献报道的新型抗耐药性NNRTI的代表性实例,探讨了抗耐药性NNRTI与逆转录酶的结合模式,并讨论了药物化学... 为了应对艾滋病治疗过程中严重的耐药性问题,开发新型抗耐药性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2015~2018年文献报道的新型抗耐药性NNRTI的代表性实例,探讨了抗耐药性NNRTI与逆转录酶的结合模式,并讨论了药物化学策略在发现和优化新型抗HIV-1药物中的作用。本文指出基于逆转录酶晶体结构信息的药物化学策略是快速发现具有新结构的NNRTI的有效途径,前期构效关系研究能为后续的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 逆转录酶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 耐药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T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孟歌 何严萍 陈芬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04-1308,共5页
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Co MFA)方法对 3 2个 HEPT类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RTIs)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3 D-QSAR)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 3种 3 D-QSAR模型 ,发现影响其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立体场因素 ,这与 HIV-1 R... 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Co MFA)方法对 3 2个 HEPT类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RTIs)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3 D-QSAR)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 3种 3 D-QSAR模型 ,发现影响其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立体场因素 ,这与 HIV-1 RT的非底物结合部位 (NNBS)的疏水性环境相吻合 .进一步分析表明 ,适当长度的 1 -位侧链对保持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致关重要 ;增大 5 -位取代基的体积可增强生物活性 ;在 1 -位苄氧甲基的对位引入大体积基团有利于提高活性 .同时考察立体场、静电场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表明 ,Co MFA模型 为最佳预测模型 ,其交叉验证系数 R2CV=0 .870 ,传统相关系数 R2 =0 .986,标准偏差SE=0 .1 46,F =2 94.5 46.用此模型预测了检验组 3个 HEPT类化合物的 -lg EC50 ,R2pred=0 .85 0 ,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可为 HEPT类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T类逆转录酶抑制 HIV-1逆转录酶抑制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艾滋病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婷 谢蓝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66-672,共7页
关键词 HIV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二取代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黎文海 侯金明 尤启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4,共7页
苯并六元杂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逆转录酶抑制剂,目前报道的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在结构上都有一个疏水的苯环和与苯环相连的酰胺部分。通过对酰胺部分进行结构改造,探索其对HIV-1逆转录酶活性的影响。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3,4-二取代... 苯并六元杂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逆转录酶抑制剂,目前报道的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在结构上都有一个疏水的苯环和与苯环相连的酰胺部分。通过对酰胺部分进行结构改造,探索其对HIV-1逆转录酶活性的影响。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3,4-二取代香豆素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药理活性实验表明,23个化合物中有7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取代香豆素 HIV-1逆转录酶抑制 合成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酶抑制剂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影响
17
作者 王萌 罗瑛 毛龙火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整合酶抑制剂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HIV-1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整合酶抑制剂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HIV-1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HIV-1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整合酶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水平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1.5年,观察组CD4^(+)T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病毒载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整合酶抑制剂治疗HIV-1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更大程度地降低病毒载量和提升CD4^(+)T细胞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酶抑制 人免疫缺陷病毒1 病毒载量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的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18
作者 甘为 张涛 +2 位作者 王溱波 吴燕欣 孙哲 《齐鲁药事》 2009年第3期170-173,共4页
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作为逆转录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是临床最早应用的一类抗HIV药物,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NRTIs的应用有效地缓解症状,延长病程,对治疗AIDS有很好的效果。然而由于耐药毒株及毒副作用的出现,NRTIs的疗效受... 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作为逆转录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是临床最早应用的一类抗HIV药物,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NRTIs的应用有效地缓解症状,延长病程,对治疗AIDS有很好的效果。然而由于耐药毒株及毒副作用的出现,NRTIs的疗效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研发高效、低毒、耐突变的新型NRTIs仍然是目前的热点之一。通过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对核苷类药物进行广泛的结构修饰是获得高效、低毒、具有较高生物利用度的新型药物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病毒 逆转录酶抑制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药物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张文兵 刘洁 +2 位作者 何文霞 陈敬 曹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1例。常规组...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1例。常规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另给予PD-1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随访1年,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均高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Cyfra 21-1、SCCA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常规组均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PFS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显著,可降低Cyfra 21-1、SCCA水平,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食管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微小核糖核酸、骨形态发生蛋白-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鲁学良 熊明月 +2 位作者 刘世琼 吴飞翔 王亚飞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7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672-5p(miR-672-5p)、微小核糖核酸-29b(miR-29b)、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水平及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672-5p(miR-672-5p)、微小核糖核酸-29b(miR-29b)、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水平及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标准将其分为Ⅰ期组(41例)、Ⅱ期组(30例)和Ⅲ期组(45例),另选本院同期1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及不同ARCO分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BMP-2、PAI-1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BMP-2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组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高于Ⅱ期组和Ⅰ期组,Ⅱ期组高于Ⅰ期组(P<0.05);Ⅲ期组患者血清BMP-2水平低于Ⅱ期组和Ⅰ期组,Ⅱ期组低于Ⅰ期组(P<0.05)。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与ARCO分期呈正相关,BMP-2与ARCO分期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672-5p、miR-29b、BMP-2、PAI-1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AUC值均大于0.8(P<0.05),表明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能。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呈高表达,而血清BMP-2呈低表达,四者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微小核糖核酸-672-5p 微小核糖核酸-29b 骨形态发生蛋白-2 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