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个清纯少女的自我画像——评艾丽斯·门罗的短篇小说《我是怎样遇上我丈夫的》 |
林六辰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2
|
|
2
|
避世与担当:艾丽斯·门罗的后女性无意识叙事 |
姜深洁
方华文
|
《池州学院学报》
|
2014 |
1
|
|
3
|
温和暴政下的隐秘内心——解读艾丽斯·门罗的《逃离》 |
王晓莹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2 |
3
|
|
4
|
艾丽斯·门罗小说的故事空间与情节的隐喻性研究——以《我妈的梦》和《雅加达》为例 |
周学文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5
|
论艾丽斯·门罗短篇小说的视觉符号呈现 |
张弛
|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
2021 |
0 |
|
6
|
艾丽斯·门罗《逃离》中的逃离主题 |
于淼
|
《芒种》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7
|
艾丽斯·门罗《逃离》的女性主义解读 |
周小玲
|
《芒种(下半月)》
|
2017 |
1
|
|
8
|
艾丽斯·门罗《逃离》的女性主义解读 |
王钰迪
|
《作家》
|
2015 |
0 |
|
9
|
无法逃离的人生境遇——艾丽斯·门罗《逃离》中女性命运探析 |
郑丽
|
《雪莲》
|
2015 |
0 |
|
10
|
从精神分析角度探寻女性的心理成长——以《我是如何遇见我丈夫的》中的伊迪为例 |
彭丹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1
|
浅谈加拿大文学的地域性特点——以《逃离》为例 |
王子勤
何春梅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2
|
门罗小说中的地域空间、性别体验与文化记忆——以《公开的秘密》为例析 |
李娟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3
|
论《一直想对你说》中的非线性叙述 |
陈英红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4
|
追寻心灵的自由——解读《机缘》《匆匆》《沉寂》的二元对立 |
王亚单
岳国法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5 |
0 |
|
15
|
朱丽叶的自我探索——对《机缘》的空间叙事学解读 |
王凤
巨奕宁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6
|
浅议门罗叙事策略观照的女性观 |
耿力平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