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符号论美学与艺术门类之基本幻象 |
张蔚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2
|
艺术间的张力:现代艺术体系的几种艺术门类之关系 |
温婷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1
|
|
3
|
隋唐以前艺术门类理论渊源考 |
韩刚
|
《艺术探索》
|
2016 |
1
|
|
4
|
虚设的史观——高友工跨艺术门类建构的“中国抒情美学理论史” |
石了英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5
|
苏珊·朗格《表面的类似》中的美学问题——关于艺术门类间关系的认识 |
胡莹
|
《设计艺术》
|
2005 |
0 |
|
6
|
作为“艺术”的“评论”——兼谈文艺评论与具体艺术门类并列的意义 |
祝帅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2 |
5
|
|
7
|
关于艺术门类音乐学科成果形式与评价体系的思考 |
子荷
|
《北方音乐》
|
2014 |
0 |
|
8
|
浅析黑格尔、叔本华对艺术门类的排序——兼及两者艺术观的不同 |
乔雪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6 |
0 |
|
9
|
从“言、象、意”的维度探析中国古典艺术门类之共通性 |
张铭越
|
《艺术科技》
|
2020 |
0 |
|
10
|
浅谈音乐的美育功能、实用功能及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 |
王全勇
|
《魅力中国》
|
2014 |
0 |
|
11
|
北方机绣的制作与其他艺术门类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
袁军
|
《天工》
|
2019 |
0 |
|
12
|
试论姊妹艺术门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以舞蹈、美术、建筑为例 |
崔荣汉
|
《音乐时空》
|
2014 |
0 |
|
13
|
跨艺术门类融合:新质生产力与艺术产业的未来发展 |
孙承健
|
《艺术评论》
CSSCI
|
2024 |
2
|
|
14
|
艺术学门类学科基础理论与评价标准探究——评《艺术学门类学科专业设置及评价标准研究》 |
刘双喜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
2024 |
0 |
|
15
|
艺术学学科自觉的前奏1978-1985年的门类美学研究扫描 |
孙晓霞
|
《艺术探索》
|
2016 |
4
|
|
16
|
艺术门类的独立与学科规划问题 |
曹意强
|
《艺术教育》
|
2011 |
8
|
|
17
|
从艺术门类间的关联性看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 |
王廷信
|
《艺术学界》
CSSCI
|
2017 |
2
|
|
18
|
打通艺术门类与学科界限的经典范例--《声音与空间在文艺复兴的威尼斯:建筑、音乐与声学》 |
杨健
|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9
|
艺术门类的设置与我国创新思维的培养 |
曹意强
|
《艺术教育》
|
2010 |
4
|
|
20
|
比较艺术史的学理逻辑建构——基于比较艺术学学科内涵与特征的思考 |
颜景旺
|
《艺术传播研究》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