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艺术散文英译文的读者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洁 葛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4-277,共4页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是一种个性的、智慧的、精微的表现艺术,高度的表现性和审美性是其重要特征。由于跨时空、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巨大障碍,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一直是一个难题。从古典艺术散文译文的读者入手,考察可能的读者群范围,对可能的...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是一种个性的、智慧的、精微的表现艺术,高度的表现性和审美性是其重要特征。由于跨时空、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巨大障碍,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一直是一个难题。从古典艺术散文译文的读者入手,考察可能的读者群范围,对可能的读者群作大致的描述和定位,分析这个可能的读者群对古典艺术散文译文的语言期待、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对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策略才能更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读者虽是翻译的最终环节,但却提前介入到译者的考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 译文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散文自身的局限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国俊 常效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08-111,共4页
艺术散文的表现性、精粹性和无规矩性,在构成散文美的同时也使其自身具有某些局限性。作家群体和审美阶层普遍存在着高年龄、高文化倾向,传播形式和方法带有“语境依赖型”的诸多限制,适合印刷媒介的传播,而不宜于电子媒介传播,这... 艺术散文的表现性、精粹性和无规矩性,在构成散文美的同时也使其自身具有某些局限性。作家群体和审美阶层普遍存在着高年龄、高文化倾向,传播形式和方法带有“语境依赖型”的诸多限制,适合印刷媒介的传播,而不宜于电子媒介传播,这些都使艺术散文在创作、审美和传播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困难和障碍,影响它的发展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散文 内视性 局限性 高文化心智 语境依赖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艺术散文再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国俊 张宗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明清时期,艺术散文理论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核心的艺术散文理论的确立。"独抒性灵"直接在人的心灵与艺术之间架起了桥梁,强调了散文表现思想感情、观照内宇宙世界的功用,它标... 明清时期,艺术散文理论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核心的艺术散文理论的确立。"独抒性灵"直接在人的心灵与艺术之间架起了桥梁,强调了散文表现思想感情、观照内宇宙世界的功用,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表现的艺术本质,构筑起自己的基本理论;"不拘格套"以无形之形为己形,以无法之法为己法,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以"散"为主的形式特征,构筑起自己的形式理论。理论是自觉的代表,是成熟的标志,明清艺术散文理论的自觉,充分显示出明清艺术散文所抵达的成熟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散文 散文理论 公安派 性灵派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英译文特点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10-14,共5页
本文从审美沟通的角度,对古典艺术散文英译文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考察和研究,认为古典艺术散文译文应该具有文本性、依附性、独立性和层面性的特点。通过对大量中西译者的译文进行比较和分析,本研究发现:译文具有这四个特点,才能既依附于... 本文从审美沟通的角度,对古典艺术散文英译文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考察和研究,认为古典艺术散文译文应该具有文本性、依附性、独立性和层面性的特点。通过对大量中西译者的译文进行比较和分析,本研究发现:译文具有这四个特点,才能既依附于原文的美学要素和美学效果,传达和表现原文的美,同时又照顾到译文读者的审美接受能力,与读者形成审美关系。这样的译文才有可能与读者达成审美沟通,完成文化交流的使命。分析译文的特点有助于加强对古典艺术散文英译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 审美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径通幽 刻意为文——十七年艺术散文的构思规则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俊海 《东岳论丛》 2002年第1期91-95,共5页
十七年期间 ,艺术散文的创作曾有过两次创作高潮 ,并最终确立了杨、秦、刘三大家为代表的“曲径通幽、刻意为文”的艺术散文创作的构思规则 ,把对时代政治的任务型表达转化成诗意的表达 。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艺术散文 构思规则 政治 意境 思想内容 文体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艺术散文译者的先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0-54,共5页
本文运用翻译美学中有关译者审美前结构的理论,从情、知、才、志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译者所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认为这些必要的审美条件是决定译者能否通过译文实现与读者审美沟通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古典艺... 本文运用翻译美学中有关译者审美前结构的理论,从情、知、才、志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译者所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认为这些必要的审美条件是决定译者能否通过译文实现与读者审美沟通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古典艺术散文英译中中国译者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艺术散文 审美条件 先在性 翻译美学 前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应台艺术散文的评估及《目送》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周文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15,共5页
文章针对龙应台散文集《目送》的争议,论述其亲情叙事的正价值;以其经典之作《目送》作为管窥途径,论说细节拼贴构成"描述型"文本形态、诗情沉着于叙事的抒情方式以及"小感触"升华为哲理性思考这三方面,是龙应台艺... 文章针对龙应台散文集《目送》的争议,论述其亲情叙事的正价值;以其经典之作《目送》作为管窥途径,论说细节拼贴构成"描述型"文本形态、诗情沉着于叙事的抒情方式以及"小感触"升华为哲理性思考这三方面,是龙应台艺术散文的主要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应台:艺术散文 亲情叙事 《目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语言视听美的英译
8
作者 李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68,共5页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语言视听美的英译是散文英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探讨艺术散文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发掘视听形式美所承载的意义,研究汉英语言中具有相似美学效果的语言趋美手段,分析英语读者对散文语言形式美的审美期待是古典艺术散文视听...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语言视听美的英译是散文英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探讨艺术散文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发掘视听形式美所承载的意义,研究汉英语言中具有相似美学效果的语言趋美手段,分析英语读者对散文语言形式美的审美期待是古典艺术散文视听美英译研究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古典艺术散文视听形式美的英译原则有助于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 视听形式美 英译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艺术散文的界域及其审美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苏保华 雷恩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6,共4页
探讨中国古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散文是个极其广泛的概念。散文和骈文并存;再往前追溯,就是“文”的概念,文与笔、文与言对举。而我们所讲的艺术散文又与“大散文”的概念不同。艺术散文是文学艺术的一个分支,它的... 探讨中国古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散文是个极其广泛的概念。散文和骈文并存;再往前追溯,就是“文”的概念,文与笔、文与言对举。而我们所讲的艺术散文又与“大散文”的概念不同。艺术散文是文学艺术的一个分支,它的本质就是艺术性。当我们从这一美学特质出发,从艺术散文生成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来进行考察和研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散文 艺术散文 界域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文体的艺术散文──兼与平凹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0
作者 谷海慧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艺术散文 “大散文”观 贾平凹 刘锡庆 个体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散文的隐喻诗化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晓彬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艺术散文 诗歌 散文诗化 隐喻和转喻 言语结构 聚合和组合 组合轴 诗化结构 普希金 相似性
原文传递
沉寂的呼声——“新艺术散文”与“新潮散文”评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谷海慧 《文艺评论》 2003年第5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新艺术散文 “新潮散文 评析 散文审美艺术 创作实践 人文精神 创作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散文”与“艺术散文”
13
作者 秦海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6-59,共4页
"大散文"与"艺术散文"是当前散文领域中颇有影响的两大理论主张,它们的观点大相径庭。虽然如此,它们却也有相通之处,即它们都重视散文的艺术魅力。它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优劣参半,为了共同的目标,它们理应并存,相互... "大散文"与"艺术散文"是当前散文领域中颇有影响的两大理论主张,它们的观点大相径庭。虽然如此,它们却也有相通之处,即它们都重视散文的艺术魅力。它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优劣参半,为了共同的目标,它们理应并存,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散文 “大散文 审美意识 艺术风格 创作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艺术散文的创作与审美路径
14
作者 陈江平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92-94,共3页
散文理论建设一个重要问题是净化纯洁散文 ,使之成为具有“文学性”的散文 ,即艺术散文。本文主要从艺术散文表现的本体、构思技巧、话语形态等方面探讨了艺术散文的创作与审美路径。
关键词 艺术散文 散文理论 文学性 构思技巧 话语形态 散文创作 文体标识 审美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论黄裳的艺术散文
15
作者 周维强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100-106,共7页
1948年,青年黄裳在开明书店出版了一册《旧戏新谈》,书成时,他又自买宣纸印制了一册“拟古董”的书:马叙伦的题鉴用木板雕成,册前有绫制书鉴,并用蓝色泥金纸作封面,宣绫包角,外加锦套。这几乎使我们忘了做这件事的人是一位受过良好的现... 1948年,青年黄裳在开明书店出版了一册《旧戏新谈》,书成时,他又自买宣纸印制了一册“拟古董”的书:马叙伦的题鉴用木板雕成,册前有绫制书鉴,并用蓝色泥金纸作封面,宣绫包角,外加锦套。这几乎使我们忘了做这件事的人是一位受过良好的现代文明洗礼、工科出身、懂英文的现代青年,这也几乎要使我们忘了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并不“古骨”这一事实。这件事暗出示黄裳身上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另一方面又不缺少现实感,不放弃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关注。这种两重性也相应体现在黄裳艺术散文的创作里,构成他艺术散文一以贯之的美学风貌,即古典情趣、书卷气与现实社会人生感受的融合,雍容,优雅,精致。传统文人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散文 作品 杂记 中国文人 旧戏 张岱 杂文 现实社会 文化评论 人生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90年代与21世纪的艺术散文
16
作者 张国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共4页
90年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在这一时段里,历史将要告别20世纪,步入一个新的纪元。90年代是一个承上起下的年代,是各种文化静心反思、认真总结的年代,是展望未来、力图腾跃的年代。在这一时期,中国当代艺术散文在经历了新... 90年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在这一时段里,历史将要告别20世纪,步入一个新的纪元。90年代是一个承上起下的年代,是各种文化静心反思、认真总结的年代,是展望未来、力图腾跃的年代。在这一时期,中国当代艺术散文在经历了新时期的大裂变、大整合、大复苏之后,已经进入了自身发展的关键时期,它面临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对20世纪艺术散文的历程予以总结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散文 散文理论框架 回顾与展望 21世纪 传统散文 90年代 新潮散文 独生子女 20世纪 散文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中的一株大树──读小思的艺术散文
17
作者 应宇力 《华文文学》 1998年第4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艺术散文 小品文 学者散文 女作家 小思散文 散文创作 香港 中国现代文学 严肃文学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散文的结构和功能
18
作者 苏保华 《晋中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40-44,共5页
艺术散文作为一个独立完整而又开放发展的结构系统,具有共时和历时的双重禀性,它不仅把主体自身的情感转化为客观物质形态,而且通过主体独特而深沉的生命体验,去领悟、把握和表现人类共同的情感。伟大的散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式,... 艺术散文作为一个独立完整而又开放发展的结构系统,具有共时和历时的双重禀性,它不仅把主体自身的情感转化为客观物质形态,而且通过主体独特而深沉的生命体验,去领悟、把握和表现人类共同的情感。伟大的散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式,总是独创和继承相接合的产物,是艺术经验的复现和提高。所谓崭新的作者、读者和作品,只不过是传统遵循着艺术形式发展的内在规律重新定位所导致的结果。所以,我们以艺术散文整体为对象,研究它的结构及其功能,指的是研究其结构的普遍特征和一般功能,而不是研究具体作品的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散文 结构形式 修辞格 巫术 散文结构 语辞 欣赏者 生命体验 思想感情 结构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散文抒情艺术下关于朱自清散文《春》一种英译本赏析
19
作者 张喜银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1期757-762,共6页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其情感表达是创作的灵魂与源泉。情感的抒发不仅是散文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英译本为例,深入探讨了译者的抒情艺术。研究表明,译者...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其情感表达是创作的灵魂与源泉。情感的抒发不仅是散文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英译本为例,深入探讨了译者的抒情艺术。研究表明,译者在进行散文翻译时需努力保持原作的情感色彩,准确传达情感内涵,从而确保译文能有效传达原文的情感效果。因此,译者必须对原作进行全面理解,尤其关注其中的情感表达与抒发方式,力求精准传达原作情感,从而更好地呈现散文的魅力。As a significant literary form, prose relies on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as its soul and source. The conveyance of emotion is not only a vital task in prose creation but also the key to touching the hearts of readers. This paper takes Howard Goldblatt’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Zhu Ziqing’s prose Spring as an example to delve into the translator’s art of lyric expression.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ranslators must strive to maintain the emotional hues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accurately convey the emotional connotations to ensure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can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the original. Therefore, the translator must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it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expression mode, and strive to accurately convey the emo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 so as to better present the charm of the pr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翻译 散文抒情艺术 朱自清散文《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英译风格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洁 《理论界》 2007年第9期214-215,共2页
风格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译出风格是文学翻译的重要旨归。中国古典艺术散文原文的许多风格标记很难在译文中得到对应,译文的风格因而不等同于原文的风格,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对古典艺术散文风格英译的规范做描述有助于古典艺术散... 风格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译出风格是文学翻译的重要旨归。中国古典艺术散文原文的许多风格标记很难在译文中得到对应,译文的风格因而不等同于原文的风格,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对古典艺术散文风格英译的规范做描述有助于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研究和英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 风格标记 翻译规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