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艺术伦理学批评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4
1
作者 徐习文 李仁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90,共4页
艺术伦理学批评是从伦理学视角对具体的艺术文本、艺术现象进行分析、阐释和价值评判的一种艺术批评方法。艺术伦理学批评不能缺失艺术的审美维度,这既与艺术兼有实用和审美的特性有关,也与艺术伦理学批评需要考虑艺术创造和接受过程中... 艺术伦理学批评是从伦理学视角对具体的艺术文本、艺术现象进行分析、阐释和价值评判的一种艺术批评方法。艺术伦理学批评不能缺失艺术的审美维度,这既与艺术兼有实用和审美的特性有关,也与艺术伦理学批评需要考虑艺术创造和接受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审美发现、审美判断相关。艺术伦理学批评的美学兼容品格要求艺术伦理学批评注重艺术文本的审美创造,适当地借鉴、吸收其他艺术批评方法,在探讨艺术中的伦理问题时,更注重艺术伦理与艺术表达之间关系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批评 艺术伦理学批评 审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伦理学批评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习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5,135,共4页
艺术伦理学批评是从伦理道德的视角,描述、分析、阐释艺术作品的话语,它介于艺术理论和艺术作品之间,参与构成艺术作品的价值。艺术伦理学批评融合伦理学、艺术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分析和阐释艺术作品,并... 艺术伦理学批评是从伦理道德的视角,描述、分析、阐释艺术作品的话语,它介于艺术理论和艺术作品之间,参与构成艺术作品的价值。艺术伦理学批评融合伦理学、艺术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分析和阐释艺术作品,并对其中所呈现的道德现象进行价值评判和道德评价,属于历史辩证唯物的艺术批评方法,有其自身的内在理论基础和形式规定性。这种批评方法的理论基础认为,艺术不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借助文本而存在的物质形态,教化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审美是为艺术教化服务的功能。其内在的形式规定性要求遵循描述、分析和阐释的程序,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艺术作品、艺术家、赞助人等艺术现象中所呈现的道德问题进行阐释和价值判断,伦理、伦理环境、伦理冲突等是艺术伦理学批评的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批评 艺术伦理学 艺术本质属性 伦理环境 伦理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伦理学与美学诸论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建明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65-69,共5页
艺术伦理学探讨艺术伦理问题,它与美学有许多共通之处,在成立要素及对象的美的价值上,甚至方法论上,古今中外许多哲人的观点是一致的,“美”对艺术伦理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钥匙。
关键词 艺术伦理学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伦理学视角对主题学的审视 被引量:2
4
作者 赫云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4期46-52,共7页
从艺术伦理学的视角审视艺术主题和母题,是艺术主题学研究、分析和批评的新视野。艺术家通过对母题的不同编码和不同运用,使艺术主题呈现出不同的含义和解读方式,也可能产生不同的阐释结果。但是,无论何种主题结果,审视的方式和视角是... 从艺术伦理学的视角审视艺术主题和母题,是艺术主题学研究、分析和批评的新视野。艺术家通过对母题的不同编码和不同运用,使艺术主题呈现出不同的含义和解读方式,也可能产生不同的阐释结果。但是,无论何种主题结果,审视的方式和视角是阐释主题含义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艺术批评的途径。艺术伦理学从社会道德层面的角度探讨和分析艺术主题的内容,并由此做出艺术伦理学层面的艺术阐释和艺术批评,尤其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伦理问题主题,是最具实际意义和有效的审视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伦理学 主题学 道德 审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伦理学视域中的《二十四孝图》研究
5
作者 王娜娜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2-85,共4页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其中《二十四孝图》反映的孝子和孝行人物故事,用以训蒙世人及孩童。这种孝子图以艺术的方...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其中《二十四孝图》反映的孝子和孝行人物故事,用以训蒙世人及孩童。这种孝子图以艺术的方式作为传承孝文化的典范,成为艺术史上传承孝文化的一大精神力量。从艺术伦理学的视域中研究孝文化图像化表达和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伦理学 《二十四孝图》 孝文化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伦理学视野下央视节日类晚会的情感认同机制
6
作者 李梓郡 《当代电视》 CSSCI 2022年第8期45-49,共5页
央视传统节日类晚会作为其标志性的品牌,具有认同、召唤与凝聚全民族共通情感的重要功能。基于艺术伦理学视野观照晚会的生产机制,可以发现传统美学精神中的“和”“乐”等范畴统摄着晚会主题的流变,起到了整合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的核心... 央视传统节日类晚会作为其标志性的品牌,具有认同、召唤与凝聚全民族共通情感的重要功能。基于艺术伦理学视野观照晚会的生产机制,可以发现传统美学精神中的“和”“乐”等范畴统摄着晚会主题的流变,起到了整合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的核心意义。以近年来央视传统节日类晚会为对象梳理艺术伦理学礼乐范畴的渊源,通过晚会艺术文本的节目环节、舞台审美、场景空间等维度,可以看出伦理视域下情感认同机制的建构逻辑与文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伦理学 央视节日类晚会 情感认同
原文传递
从德性到法性——当代数字艺术哲学研究的视野转换 被引量:5
7
作者 马立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1-76,共6页
数字艺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生的新型艺术形态,其本质在于内生性的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机制。在该机制的作用下,数字艺术生产、传播、消费和监管秩序较之原子艺术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原子艺术数千年来励精图治所建构起来的审美... 数字艺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生的新型艺术形态,其本质在于内生性的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机制。在该机制的作用下,数字艺术生产、传播、消费和监管秩序较之原子艺术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原子艺术数千年来励精图治所建构起来的审美尺度、审美范式、审美惯例,和以此为基础,以情感陶冶、思想启迪、心灵净化和道德教化为主要标志的艺术伦理为数字艺术的特殊机制所瓦解;与此同时,这种特殊机制还赋予了数字艺术独特而强烈的致瘾性、自由性、私密性、互动性、无偿性等行为特征。这些特殊机制一方面极大扩张了数字艺术主体的自由权利,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日益广泛的消费者身心健康权利损害和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超越了艺术伦理的范畴和界线,必须引入法理思维和方法才能解决。探索和创建崭新的数字艺术法理学需要摒弃传统的"艺术无害"和"艺术自由"意识,并将是否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权益作为考察和研判数字艺术行为合法性的法理圭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行为 数字艺术伦理学 数字艺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学研究的分类与交叉学科
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艺术 交叉学科 宗教艺术 艺术伦理学 艺术考古学 艺术经济学 艺术分类学 比较艺术 艺术文化学 艺术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症的抑治及电影治疗的独特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新磊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1期48-52,75,共6页
艺术治疗是一种独特而神奇的心理治疗方法,对精神病患者的疗效尤为显著。电影治疗是新兴的艺术治疗途径,亦为一种医学思维。临床表明,在私闭的空间,给某些特定类型的精神疾病特别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症患者播放特选的影片,往往能促使患者... 艺术治疗是一种独特而神奇的心理治疗方法,对精神病患者的疗效尤为显著。电影治疗是新兴的艺术治疗途径,亦为一种医学思维。临床表明,在私闭的空间,给某些特定类型的精神疾病特别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症患者播放特选的影片,往往能促使患者受到强烈的满灌,召唤其痛苦回忆,抚慰心灵伤楚,进而促其身心稳定,甚至治愈病情。电影治疗是医学与电影学的交叉与融合,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前沿,通过美呼唤人性之善,前景无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治疗 精神病 电影治疗 边缘性人格障碍 艺术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院学生的道德困惑
10
作者 黄琳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4年第1期32-33,共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现实的道德生活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面对这精彩纷繁的世界,各种思想纷然杂阵,不同见解相互激荡,新旧观念猛烈撞击,使得大学生们有时清醒,有时困惑,有时眼花 乱,有时又似是而非,无所适从。这种感觉既是旧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现实的道德生活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面对这精彩纷繁的世界,各种思想纷然杂阵,不同见解相互激荡,新旧观念猛烈撞击,使得大学生们有时清醒,有时困惑,有时眼花 乱,有时又似是而非,无所适从。这种感觉既是旧观念陷入危机的标志;也是新观念得以确立的象征;既反映了大学生积极思想的心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困惑 心理特征 青年大学生 社会主义市场 道德观念 现实生活 积极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 艺术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manuel Levinas: Hermeneutics, Ethics, and Art 被引量:1
11
作者 Hanoch Ben-Paz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8期588-600,共13页
This article draws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of art in Levinas's thinking through consideration of his philosophical language, which is aided by images, metaphors, and idioms of art. The primary image that will accomp... This article draws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of art in Levinas's thinking through consideration of his philosophical language, which is aided by images, metaphors, and idioms of art. The primary image that will accompany our discussion throughout this article is the image of art as shadow, which Levinas incorporates into the title of the essay which he devotes to the subject of art: "Reality and Its Shadow". Thinking about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vinas means thinking about image and essence, about which is visible before us and which we cannot see, and about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art can express itself. Levinas's theory of interpretation is grounded in and guided by the field of ethics and addresses the ethical aspects of interpretation. Levinas approaches the discourse of interpretation not out of na'ivet6 but rather based o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field of hermeneutics, with all its shortcomings and challenges. Thinking of hermeneutics from an ethical perspective is no mere addition to the discussion but the very crux of the matter.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interpretation as an act of exposing the truth encounters serious philosophical and logical difficulties, whether we are seeking to discover the intention of the artist, the intent of a specific work of art, or a hidden form within the work itself. The engagement with Levinas's theory of hermeneutics, however, raises a different question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Can Levinas's theory of interpretation be applied to the realm of artistic creation, and if so, how? This question is sharpened by the difficulties that Levinas himself poses to his readers by designating art as the "shadow" of reality and drawing attention to the egoistic dimension of the artistic 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manuel Levinas HERMENEUTICS ETHICS ART Jewish philosophy PHENOME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道德科学的研究和宣传教育
12
作者 韩强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7,共1页
《道德与文明》杂志创办十周年了,她一直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开辟了伦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社会公德、家庭道德、道德教育、道德论坛、中外伦理思想史、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以及科技伦理学、艺术伦理学、军事伦理学、生... 《道德与文明》杂志创办十周年了,她一直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开辟了伦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社会公德、家庭道德、道德教育、道德论坛、中外伦理思想史、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以及科技伦理学、艺术伦理学、军事伦理学、生态环境伦理学、宗教伦理学等多种专栏,为广大群众和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古今中外伦理道德的丰富思想资料,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探讨新时期道德生活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道 宣传教育 家庭道德 艺术伦理学 生态环境伦理学 军事伦理学 社会经济基础 宗教伦理学 科技伦理学 新时期道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