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一环境条件下泽陆蛙的色斑多样性 被引量:4
1
作者 熊洪林 蔡仁莲 陈嶙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0-223,共4页
2010年5~6月,采用随机捕捉方法,对贵州茂兰地区必佐的泽陆蛙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泽陆蛙具有丰富的体色多样性。根据是否具有背纵线可分为常态型(Ⅰ型)和背纵线型(Ⅱ型)两大类型,二者比值为1.028∶1(n=365)... 2010年5~6月,采用随机捕捉方法,对贵州茂兰地区必佐的泽陆蛙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泽陆蛙具有丰富的体色多样性。根据是否具有背纵线可分为常态型(Ⅰ型)和背纵线型(Ⅱ型)两大类型,二者比值为1.028∶1(n=365);根据皮肤上有无色斑、色斑数量及颜色、两眼间V字形斑等特征,又可以将Ⅰ型分为4个亚型,Ⅱ型分为5个亚型,某些亚型之间还具有中间类型。分布于茂兰地区必佐的泽陆蛙色斑多样,在自然条件下的体色与栖息环境能够较好协调,可能是成为该地区优势种群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陆蛙 色斑多样性 茂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甸地区中华蟾蜍色斑多样性探究
2
作者 张秋怡 刘宣岐 +2 位作者 邹若男 邢迦盈 周圣博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第10期34-35,共2页
2020年9~10月,采用随机捕捉方法,对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地区的中华蟾蜍体色多样性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中华蟾蜍具有两种不同的色斑类型,按照其背部是否有棕红黑色块状或条带状斑可分为常态型(Ⅰ型)和背部有色斑型... 2020年9~10月,采用随机捕捉方法,对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地区的中华蟾蜍体色多样性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中华蟾蜍具有两种不同的色斑类型,按照其背部是否有棕红黑色块状或条带状斑可分为常态型(Ⅰ型)和背部有色斑型(Ⅱ型),且Ⅱ型内可按照色斑分为三大类:Ⅱ-a型、Ⅱ-b型和Ⅱ-c型;Ⅱ型多数个体瘰粒不显,体侧黑线明显。Ⅰ、Ⅱ型比值为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甸 中华蟾蜍 色斑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