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化藕粉吞糊试验联合冰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活动度及吞咽功能影响
1
作者 李彦岩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究量化藕粉吞糊试验联合冰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骨喉活动度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4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52)给予常规吞咽训,练,研究组(n=52... 目的 探究量化藕粉吞糊试验联合冰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骨喉活动度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4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52)给予常规吞咽训,练,研究组(n=52)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量化藕粉吞糊试验联合冰刺激,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舌骨喉活动度、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甘油三酯(TG)血清白蛋白(ALB)、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以及DOSS评分、ALB、BMI、TSF水平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SSA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并且研究组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误吸、呛咳、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量化藕粉吞糊试验与冰刺激的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舌骨喉活动度、吞咽功能和营养状态,安全性高,为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藕粉吞糊试验 咽部冰刺激训练 吞咽障碍 舌骨喉活动度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汤联合舌三针对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舌骨喉活动度、营养状况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陈文斌 朱伟新 +1 位作者 胡悦怡 吴梦媛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4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涤痰汤联合舌三针对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舌骨喉活动度、营养状况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舌三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涤... 目的:观察涤痰汤联合舌三针对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舌骨喉活动度、营养状况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舌三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涤痰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舌骨喉活动度、营养状况[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体质量指数(BMI)]、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为78.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ST评分、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舌骨上移和前移幅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舌骨上移和前移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2组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距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b、BM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Alb、B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SF、AM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SF、AMC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s、Vm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RI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Vs、V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I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涤痰汤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脑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舌骨喉活动度,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吞咽障碍 涤痰汤 舌三针 舌骨喉活动度 营养状况 脑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涤痰汤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舌骨喉活动度及血清GDF-15、S100β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耿丹 李洪波 +2 位作者 田云 许将 尹洁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792-1798,共7页
【目的】探讨涤痰汤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舌骨喉活动度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2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涤痰汤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舌骨喉活动度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2组患者均给予调脂、控制血糖和血压、抗血小板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涤痰汤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包括双侧大脑动脉血流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F)评分及血清GDF-15、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疗效。【结果】(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93%(51/58),对照组为68.97%(40/58),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对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活动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甲状软骨活动度方面,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对血清GDF-15水平的降低作用和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Vs、V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R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对Vs、Vm水平的升高作用和对RI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后,2组患者NDF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对NDF各项评分及总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涤痰汤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和舌骨喉活动情况,促进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降低血清GDF-15水平,提高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痰汤 吞咽-摄食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舌骨喉活动度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 血清S100β蛋白
原文传递
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刘雅玲 《中医康复》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SA患者以1:1:1比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组、舌三针组及舌三针加电组,每组30例,常规组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西医对照治疗、常规吞咽功能... 目的:探讨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SA患者以1:1:1比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组、舌三针组及舌三针加电组,每组30例,常规组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西医对照治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偏瘫肢体常规针刺),舌三针组在常规治疗组基于上增加舌三针治疗,舌三针加电组基于常规治疗组基础增加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三组均治疗4个疗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等指标评估各组的摄食-吞咽功能疗效。结果:舌三针加电组吞咽功能临床总有效率相比舌三针、常规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4个周后,三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舌骨上移、前移距离和甲状软骨上移、前移距离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三组MBI评分和SWAL-QOL评分相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趋势(P<0.05),上述指标除舌骨上移、甲状软骨上移及前移距离之外其他指标,三针加电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舌三针组和常规组(P<0.05),舌三针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DSA后能提高摄食-吞咽功能疗效,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 舌骨复合体活动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R联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CS后DAS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蕊 王景涛 谭志梅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5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颏抗阻力训练(chin tuck against resistance,CTAR)联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后吞咽障碍(dysphagia after actue stroke,DAS)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虞城县人民医院康复科2021年... 目的探讨下颏抗阻力训练(chin tuck against resistance,CTAR)联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后吞咽障碍(dysphagia after actue stroke,DAS)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虞城县人民医院康复科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4例CS后DA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n=42)、研究组(n=42)。其中采用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采用CTAR联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吞咽功能障碍分级情况、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功能性经口舌摄食量表(FOIS)评分、舌骨喉活动度、表面肌电图、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SSA评分为(24.18±2.12)分,低于参照组(28.79±3.77)分,FOIS评分为(5.68±0.45)分,高于参照组(4.63±0.51)分(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舌骨前移、上移活动度分别为(11.47±2.55)mm、(17.38±4.59)mm,高于参照组(8.25±1.06)mm、(14.03±4.56)mm(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最大波幅为(725.38±55.02)V,高于参照组(605.98±49.65)V,吞咽时程为(1.11±0.15)s,短于参照组(1.33±0.21)s(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SWAL-QOL评分为(125.32±15.32)分,高于参照组(102.54±14.25)分(P<0.05)。结论CTAR联合吞咽低频电刺激治疗CS后DAS患者可有效提高舌骨喉活动度,改善吞咽、摄食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颏抗阻力训练 吞咽低频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舌骨喉活动度 摄食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祎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 探析脑卒中后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其营养状况、舌骨喉复合动度及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2021年06月-2024年02月期间96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 目的 探析脑卒中后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其营养状况、舌骨喉复合动度及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2021年06月-2024年02月期间96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48例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筛查量表(Eating Assessment Tool-10,EAT-10)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营养状况[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结果 治疗30d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EAT-1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MI指数、TC、ALB及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甲状软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舌骨上移距离及舌骨前移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明显增加脑卒中后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增强改善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舌骨复合体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田瑜 何雨璇 +1 位作者 史瑞瑞 马向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792-1795,180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2组均接受常规...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均连续治疗4周,舌骨喉活动度(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情况;营养状况包括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空吞咽持续时间、吞咽5 mL水平持续时间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评分、ALB、SWAL-QOL提高,SSA、空吞咽持续时间、吞咽5 mL水平持续时间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提高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改善舌骨喉活动度,·缩短吞咽持续时间,提高机体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肌电生物反馈 中风 吞咽障碍 疗效 舌骨喉活动度 生命质量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神经重症昏迷合并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汪学鹏 李伟 +3 位作者 肖洪波 齐敦兴 陈亚芬 阮薇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神经重症昏迷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神经重症昏迷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频组、联合组,每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组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给予...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神经重症昏迷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神经重症昏迷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频组、联合组,每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组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联合组在低频组疗法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吞咽时间参数[口腔运送时间(oral transit time,OTT)和舌骨运动时间(hyoid movement time,HMT)]和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评价吞咽功能。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与低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OTT、HMT均显著降低(P<0.05),吞咽障碍程度、舌骨移动幅度、甲状软骨移动幅度均显著增加(P<0.05);联合组患者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OTT、HMT降低程度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舌骨移动幅度、甲状软骨移动幅度增加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低频组(P<0.05)。结论在常规吞咽训练和低频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神经重症昏迷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舌部肌肉运动,缩短吞咽时间,提高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昏迷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低频电刺激 针刺 吞咽功能 舌骨复合体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