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郁证发微(三十二)——郁证味觉、舌觉异常论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蒋健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3期15-20,共6页
-
基金
上海巿卫计委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3-CCCX-3-2007)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药临床药理学)项目(J50303)
-
文摘
探讨郁证性味觉、舌觉异常的因机证治。味觉异常包括口苦、口甘、口酸、口咸、口辛等,舌觉异常包括舌痛、舌麻、舌干燥、舌强、舌肿满、舌灼热等。郁证性味觉、舌觉异常均为情志病因所致,除了情志类表现外,尚可伴随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躯体症状;病位多在肝胆、心肾、脾胃;病机、证候以少阳枢机不利、肝郁肝火、肝胆湿热、心虚胆怯、心神不宁、心火、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以及脾胃蕴热为多见;治疗需要各随其证从郁论治,必要时化痰祛瘀。郁证性味觉、舌觉异常可见于现代医学之精神创伤、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癔病、神经衰弱及与精神因素相关的更年期综合征、灼口综合征等疾病。
-
关键词
味觉异常
舌觉异常
病因病机
从郁论治
-
Keywords
allotriogeusia
abnormal tongue percepti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reatment based on relieving depression
-
分类号
R25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舌觉异常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王宗殿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17-520,共4页
-
基金
安徽省教委资助科研课题(98JL091)
-
文摘
对舌觉异常的界定是指舌的感觉异常,包括舌味觉改变及舌部的冷、热、痛、痒等异常感觉,并对舌味觉改变如舌苦、甘、淡、酸、咸、辣及舌其他感觉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舌觉异常
化学性感觉
物理性感觉
中医诊断
-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
-
题名舌觉异常治验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飞
杨白燕
-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
-
出处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7期109-110,共2页
-
文摘
目的:浅析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导致舌觉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辨证为肝郁气滞、心火上炎,治以疏肝理气、清心调神、健脾益肾,采用局部取穴、循经远端取穴针刺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结果:4个疗程后诸症好转,继续间断治疗2个疗程,基本无碍。结论: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导致的舌觉异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舌觉异常
肝郁气滞
针刺
治验
-
Keywords
Abnormal Tongue Perception
Stagnation of Liver-Qi
Acupuncture
Effective Treatment.
-
分类号
R246.83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舌觉异常验案二则
- 4
-
-
作者
王五寿
-
机构
天津市大港医院
-
出处
《天津中医》
1994年第5期40-40,共1页
-
文摘
舌觉异常验案二则天津市大港医院(300270)王五寿舌觉诊法为中医舌诊的内容之一,主要是通过舌之味觉异常来推断疾病。临床上以舌体自身感觉异常为主因而就诊者则较少见,兹报道两案如下:1行经舌痛案患者,女,33岁,工人。初诊(1991年12月14日):主...
-
关键词
舌诊
舌觉异常
舌痛
舌胀
辨证论治
中医诊法
-
分类号
R241.25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
-
题名舌觉异常 警惕患有脂肪肝
- 5
-
-
作者
海峨
-
出处
《肝博士》
2008年第4期28-28,共1页
-
文摘
舌觉异常是指舌的自我感觉异常,其内容包括化学性感觉(如苦、甜、咸等)及舌的物理性感觉(如痛、冷、腻等)。中医认为主要包括舌味觉改变及舌部的冷、热、痛、痒等异常感觉,从舌觉异常辨病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舌觉异常
脂肪肝
化学性感觉
物理性感觉
感觉异常
味觉改变
异常感觉
-
分类号
R276.815.7
[医药卫生—中医五官科学]
R575.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舌觉异常是病吗
- 6
-
-
作者
朱抗美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科
-
出处
《家庭用药》
2014年第11期56-58,共3页
-
文摘
一般来说,舌觉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舌的感觉,例如触觉、温觉、湿觉等,是由分布于舌背黏膜的舌神经和舌根黏膜的舌咽神经控制的;二是指舌的味觉,能感受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它是由分布在舌表面的味蕾和味觉神经控制的。
-
关键词
舌觉异常
神经控制
舌背黏膜
舌神经
味觉
-
分类号
R276.815.7
[医药卫生—中医五官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