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结式的致事选择 被引量:28
1
作者 熊仲儒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71-476,共6页
动结式是一种致使表达,反映使因事件与致果事件,使因事件是一种活动。在语言表达时,可用活动直接做致事,也可用活动的参与者转喻活动做致事,前者符合相似性动因,后者符合经济性动因。操作时,先根据“距离相似动因”进行补语动词的论元配... 动结式是一种致使表达,反映使因事件与致果事件,使因事件是一种活动。在语言表达时,可用活动直接做致事,也可用活动的参与者转喻活动做致事,前者符合相似性动因,后者符合经济性动因。操作时,先根据“距离相似动因”进行补语动词的论元配位,然后根据“一个论元不能实现两次”选择适当的论元(活动或活动的参与者)作致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致事 致使表达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结式非典型内在致事的语法转喻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淑琼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5,112,共7页
汉语动结式致事的实现形式多样,包括典型致事与非典型致事,非典型致事又有内在与外在之分。本文以语法转喻为理论框架,重点剖析非典型内在致事的深层机理。研究表明,语法转喻"突显的语义角色代使因事件"是非典型内在致事多样... 汉语动结式致事的实现形式多样,包括典型致事与非典型致事,非典型致事又有内在与外在之分。本文以语法转喻为理论框架,重点剖析非典型内在致事的深层机理。研究表明,语法转喻"突显的语义角色代使因事件"是非典型内在致事多样性的认知理据,该语法转喻操作受以下因素的制约:1)语义角色在使因事件中的显著度;2)使因事件的语义成分与结果事件的关联度;3)语境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转喻 动结式 致事 使因事件 显著度 突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致事“对”的句法语义条件及相关解释——兼谈语义引申的“跷跷板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恩旭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7,共13页
介词“对”有引出致事(causer)用法吗?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似乎没有。但从实际语料来看,当“对”出现在情感形容词谓语句时,情感形容词的特点决定了“对”引出的不是指向对象或对待对象,而是使役力量。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宾语移位来证明。... 介词“对”有引出致事(causer)用法吗?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似乎没有。但从实际语料来看,当“对”出现在情感形容词谓语句时,情感形容词的特点决定了“对”引出的不是指向对象或对待对象,而是使役力量。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宾语移位来证明。从语义上看,引出致事的“对”和引出指向或对待对象的“对”有共同点,即都有明确的目标对象。围绕目标对象,“对”在跷跷板效应的作用下发展出了三个义项:对(1)(引出指向对象)→对(2)(引出对待对象)→对(3)(引出致事)。研究表明,使役类词语的词义引申和跷跷板效应密切相关,其中有些效应发生在使役类词语内部,有些发生在使役—非使役词语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 致事 情感形容词 语义引申 跷跷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致事的提升看动结句的构造
4
作者 董紫薇 曹祝兵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87-95,共9页
动结句的构造过程繁琐复杂,以致事的类型为基点,可提升为致事的成分主要有S_(1)、S_(1)V_(1)O_(1)、S_(1)V_(1)O_(1)O_(1)′、V_(1)O_(1)、O_(1)五种。不同形式致事的提升历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中都含有一个隐性的句法界限V_(核),V_(... 动结句的构造过程繁琐复杂,以致事的类型为基点,可提升为致事的成分主要有S_(1)、S_(1)V_(1)O_(1)、S_(1)V_(1)O_(1)O_(1)′、V_(1)O_(1)、O_(1)五种。不同形式致事的提升历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中都含有一个隐性的句法界限V_(核),V_(核)是动结句句法、语义的关键核心。在架构规则方面,V_(核)前的内容为话题,其后的部分是对该话题的评价和说明。“话题+述语”的语用框架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包容性,可以为部分复杂现象的解释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句 致事 提升 架构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使动结式“施事”“致事”的句法位置
5
作者 邱林燕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65-72,共8页
致使动结式中,致事主语允许逆向约束,施事主语不允许逆向约束。这是由于在致使结构中施事和致事生成于不同的句法位置导致。致事生成于轻动词v2(CAUSE)P的指示语位置;施事主语动结式呈三层分裂VP结构,轻动词v2之上有导入意志性的功能范... 致使动结式中,致事主语允许逆向约束,施事主语不允许逆向约束。这是由于在致使结构中施事和致事生成于不同的句法位置导致。致事生成于轻动词v2(CAUSE)P的指示语位置;施事主语动结式呈三层分裂VP结构,轻动词v2之上有导入意志性的功能范畴v1,施事生成于v1P的指示语位置,施事的句法位置高于致事,施事=致事+意志性。致使动结式的施事与致事的不同句法位置分析,为汉语致使结构的句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动结式 施事 致事 句法位置 三层分裂VP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州本《礼记注》“周人卒哭而致事”考辨
6
作者 侯婕 《人文论丛》 2019年第2期58-72,共15页
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孝宗赵昚淳熙四年(1177)抚州公使库刻《礼记注》是今存最早的《礼记》版本。根据我们对顾广圻《抚本礼记郑注考异》中关于抚州本"初刻作某、后改作某"条目的考察,结合清代学者尤其是段玉裁、顾广圻关于"... 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孝宗赵昚淳熙四年(1177)抚州公使库刻《礼记注》是今存最早的《礼记》版本。根据我们对顾广圻《抚本礼记郑注考异》中关于抚州本"初刻作某、后改作某"条目的考察,结合清代学者尤其是段玉裁、顾广圻关于"周人卒哭而致事"经注的辨证,我们认为"周人卒哭而致事"七字当是注文,抚本初刻如此,后据兴国本剜添此七字入经,又改注为"则卒哭而致事",其误袭自旧监本,明嘉靖本,元十行本,闽、监、毛各本又因袭其误。顾广圻所提出的抚州本《礼记注》有初刻、后改的差异,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州本 礼记 初刻 周人卒哭而致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 被引量:62
7
作者 施春宏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9,共19页
在构造致使关系的各种语义因素中,致事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致使事件的语义结构、构式中形式与意义的互动关系等角度对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做了进一步分析。文章首先充实了对致事来源多样性的系统分析,从而构造了... 在构造致使关系的各种语义因素中,致事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致使事件的语义结构、构式中形式与意义的互动关系等角度对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做了进一步分析。文章首先充实了对致事来源多样性的系统分析,从而构造了致事的层级系统,并描写了底层语义成分提升为致事的语义基础;接着刻画了不同类型的致事在提升过程中所受到的共同的语义约束;最后讨论各类致事在致使性概念结构中的事件性本质及其实体化的句法表现,对所谓的反转使役结构作出新的分析,并借此对致事提升过程中的转喻机制做了一些探讨。文章还借此指出,结构规则所概括的只能是“型”的现象,要想说明“例”的现实化条件,甚至进一步说明“型”的形成过程,还需要从句法结构的认知基础上做出解释,并使认知原则规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致事 语义约束 事件性 转喻 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致事传家与燕私礼——叔■父器铭文所见西周制度 被引量:5
8
作者 冯时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9,共8页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其时历史与制度的直接史料。本文通过对出土于河北元氏西张村的西周中期叔趱父卣、尊及臣谏簋铭文的考释,揭示了西周致事制度与燕私礼。铭文记述作为邢侯臣僚的叔越父早年送其子倏于邢候处学-3政务,其后叔越父老...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其时历史与制度的直接史料。本文通过对出土于河北元氏西张村的西周中期叔趱父卣、尊及臣谏簋铭文的考释,揭示了西周致事制度与燕私礼。铭文记述作为邢侯臣僚的叔越父早年送其子倏于邢候处学-3政务,其后叔越父老而致事,倏则继承父职辅弼邢侯。叔越父于国致事,于家则传家,故专为英子倏作彝器以昭示,且以相应的饮酒礼仪加以体现,使我们首次通过铭文了解了西周的致事制度与燕私之礼。周人制度之完备,礼旨之深刻,仪节之绵密,于铭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叔越(quan)父卣 臣谏簋 致事 燕私
原文传递
致事型数量动结式的产生机制——致动用法的发展和变异 被引量:3
9
作者 石村广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共16页
“致事+V+了+役事+数量短语”结构,是现代汉语中高度能产的语法格式,对其产生机制的解释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本文认为,这类由反身致使结构衍生出来的特殊动结式,具备双重致使结构。它的第二个致使意义来源于句中的动宾... “致事+V+了+役事+数量短语”结构,是现代汉语中高度能产的语法格式,对其产生机制的解释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本文认为,这类由反身致使结构衍生出来的特殊动结式,具备双重致使结构。它的第二个致使意义来源于句中的动宾结构。此类动宾结构是临时性的(即句法层面的),是古代致动用法的一种历史变异。致事型动结式是藏缅语的作格语言研究中所说的“自动-使动”(即非致使-致使)态系统的扩展形式,也就是说,致事论元(原因主语)出现在从“结果”向“原因”的方向扩展时产生的结果上。这类动结式体现了汉语中“使动是和自动相对的一种重要句式”这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事型数量动结式 隐性补语 自动-使动 双重致使 致动用法
原文传递
英汉致使交替事件的语义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印 张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16-122,共7页
跨语言中大量存在的作格现象,应该具有统一的心理表征。通过对致使交替事件的语义成分分析发现,就致事而言,其"可移性"在时体标记词的互动下,与动词的可交替性呈正相关。就共有客体而言,可交替性与动词结果义的语义指向以及... 跨语言中大量存在的作格现象,应该具有统一的心理表征。通过对致使交替事件的语义成分分析发现,就致事而言,其"可移性"在时体标记词的互动下,与动词的可交替性呈正相关。就共有客体而言,可交替性与动词结果义的语义指向以及内外论元生命度的级差有关。就动词语义而言,状态变化是致使交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致使性可进一步分为"发端致使"和"延伸致使",只有"发端致使"才具有参与交替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格 致事 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喻视角下的动结构式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卢植 彭克飞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5,共5页
本文以概念转喻的理据为基础,介绍了转喻的本质和分类,进而评述了对动结构式的研究,主要论证了转喻机制在汉语动结式的"致事选择"中的实现及实现条件。把转喻与动结构式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尚不多见,论文综合解释和分析了转喻的... 本文以概念转喻的理据为基础,介绍了转喻的本质和分类,进而评述了对动结构式的研究,主要论证了转喻机制在汉语动结式的"致事选择"中的实现及实现条件。把转喻与动结构式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尚不多见,论文综合解释和分析了转喻的本质、转喻机制及转喻机制在汉语动结构式的实现三大方面,说明和论证了在动结构式研究中引入转喻及转喻机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机制 动结构式 致事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重动句的句法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熊仲儒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72-80,F0003,共10页
重动句属于致使句式,表达致使情境,其中致使范畴选择活动为致事。充当致事的活动可以是主动词所描述的活动,也可以跟主动词相关的动词所描述的活动,前者导致动词的重复,产生重动句。重动句中的"VO"是致事,具有名词性,充当句... 重动句属于致使句式,表达致使情境,其中致使范畴选择活动为致事。充当致事的活动可以是主动词所描述的活动,也可以跟主动词相关的动词所描述的活动,前者导致动词的重复,产生重动句。重动句中的"VO"是致事,具有名词性,充当句子的主语,也可被提升为话题。选择致事的致使范畴常常可以实现为"把",重动句跟把字句可以构成句法聚合。当役事跟活动的受事等同时,役事会被删略,役事删略后的重动句在接受性上有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动句 把字句 致使情境 活动致事 役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结式的配价层级及其歧价现象》质疑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培玉 欧阳柏霖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04-105,共2页
施春宏在《动结式的配价层级及其歧价现象》里认为动结式论元提升的基础句式有两种:主动句(包括主动宾句)和拷贝句。但是有例外。如"V成"、"V介"和"V满"类动结式的论元只能用把字句提升;施先生关于动结... 施春宏在《动结式的配价层级及其歧价现象》里认为动结式论元提升的基础句式有两种:主动句(包括主动宾句)和拷贝句。但是有例外。如"V成"、"V介"和"V满"类动结式的论元只能用把字句提升;施先生关于动结式配价层级的观点与其关于致事的语义性质的观点相矛盾;也不存在同形动结式的歧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元提升的基础句式 致事 歧价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派生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燕 徐兴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37-141,共5页
Pinker(1999)的回环理论(The Loop Theory)以英语和德语为例,证明句法结构虽可以进入合成构词(复合或派生)但由于他们本身已经不是真正的词,所以难有曲折变化。运用回环理论这一假设,探讨汉语单音节动结式复合词的生成问题,从而证明运... Pinker(1999)的回环理论(The Loop Theory)以英语和德语为例,证明句法结构虽可以进入合成构词(复合或派生)但由于他们本身已经不是真正的词,所以难有曲折变化。运用回环理论这一假设,探讨汉语单音节动结式复合词的生成问题,从而证明运用模式联体记忆规则生成动结式复合词比句法说和词汇说更为经济。该生成方式对儿童来说较易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结式复合词 城内论元 城外论元 致事 施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使结构的语义角色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奉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8,共6页
致使结构的语义结构为双重语义结构,由致使和结果事件两个语义结构构成。致使语义结构蕴含结果事件语义结构,结果事件语义结构蕴含于致使语义结构。致使结构的语义角色分析应分别在这两层语义结构中进行。致使语义结构皆以致事、使事为... 致使结构的语义结构为双重语义结构,由致使和结果事件两个语义结构构成。致使语义结构蕴含结果事件语义结构,结果事件语义结构蕴含于致使语义结构。致使结构的语义角色分析应分别在这两层语义结构中进行。致使语义结构皆以致事、使事为必有语义成分,使事在结果事件语义结构中还可以兼领其他语义角色。三价使动句除致事、使事外的第三个必有论元的语义角色分析只能在结果事件语义结构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 致使结构 语义结构 语义角色 致事 使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昌来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8-33,共6页
汉语致使结构是由致使动词和相关语义成分致事、使事或补事构成的,致事、使事不同于施事、受事,补事不是谓语,致使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语义结构。
关键词 致使结构 致事 使事 补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得益型隐性致使构式综合考察
17
作者 房战峰 张建理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4-58,共5页
汉语得益型隐性致使构式采用主动宾形式表述因果事件,其构式义为"致事致使得益事件发生"。致事具有致使性,使事兼施事因默认而被隐含。此构式在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上,不同于分析型致使构式、施事主语构式和被动构式,是能够独... 汉语得益型隐性致使构式采用主动宾形式表述因果事件,其构式义为"致事致使得益事件发生"。致事具有致使性,使事兼施事因默认而被隐含。此构式在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上,不同于分析型致使构式、施事主语构式和被动构式,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常用构式。此构式背后的社会理据是在商贸服务领域中,消费者借助商家获取某种有益结果;认知理据是致事代使事、动作代结果双转喻操作。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看,汉语得益型隐性致使构式的本质是一种从分析型致使向词汇型致使过渡的语言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得益型隐性致使构式 致事 使事 构式语法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为致因的事故与对策
18
作者 何咏玲 吴婷 周海芳 《化工管理》 1998年第1期38-39,共2页
在化工生产中水的应用极其广泛也极其重要。它可作为原料用水,如:水电解制氢气和氯气、食盐水电解等;工艺用水,如溶剂、吸收剂、稀释剂、分散剂等。锅炉动力用求;检修用水;安全生产用水等等。可以说水是随处可见,无处不有。人们对它习... 在化工生产中水的应用极其广泛也极其重要。它可作为原料用水,如:水电解制氢气和氯气、食盐水电解等;工艺用水,如溶剂、吸收剂、稀释剂、分散剂等。锅炉动力用求;检修用水;安全生产用水等等。可以说水是随处可见,无处不有。人们对它习以为常,却往往忽视了它潜在的直接或间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性,而使由水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且为数不少。本文试就化工生产中水为致因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以使人们对水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将水的潜在不安全性控制到最低限度,自觉地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生产和人身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因 与对策 致事 水引发 冰堵 化工生产 冰塞 锅垢 水的状态 易燃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使复合词被动转化的不对称性
19
作者 王静 李娟 周鹏宇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期114-115,共2页
本文从致事的引入出发,发现汉语致使复合词存在被动转化的不对称性。受Liina双重事件分析法的启发,我们认为汉语中也存在着致使义独立于域外论元引入的证据。并且这种分析可以很好的解致使复合词在被动转化中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 致事 域外论元 致使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的心理入手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
20
作者 何咏玲 《化工管理》 1996年第10期42-43,共2页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指导下,分析和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组织和技术管理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指导下,分析和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组织和技术管理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及国家财产的安全,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发展。从系统工程观点看,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由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心理现象 企业安全管理 智行 人的不安全行为 致事 不良心理状态 安全生产 防止事故 安全工作 生产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